第406章 【车同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魏延想起来了,马钧最近一些日子在四轮马车车轴上加了铁圈,让铁与铁互相摩擦,中间加上油脂润滑,增强了车轮的牢固,减少了车轴承的摩擦,让马车的使用寿命更长,这样互相配合下来,驰道上的四轮马车,在远远没法进入工业化的东汉末年,不跟铁路上的火车差不多嘛。
魏延有个疑问不吐不快:“这么好的道路,为什么在本朝就废弃了呢?”
贾诩一脸怅然道:“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民生凋敝,连皇帝都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开国时期严重缺少马匹,驰道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驰道,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驰道,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我汉朝的国力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驰道,加上秦朝的驰道太宽了,后来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
还有,秦朝驰道是用于长途运输,而我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民众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驰道的必要。”
说到这里,贾诩一脸凝重:“主公,属下相信,您是不想再让刘汉皇室搞什么分封制度了,您又有雄心极力扩边,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驰道都能派上大用场。主公,不消卑职多说,您重修驰道的决心已经定下了吧。”
魏延笑着拍拍贾诩的肩膀:“修是一定会修,但是我们现在花钱的地方很多,民众都刚刚稳定,若是兴师动众,恐怕不妥。”
贾诩笑道:“主公,我们无须把秦驰道全部修缮,我们只需新修一条,重修一条即可。
秦代修筑的驰道主要有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的东方大道,咸阳至甘肃临洮的西北大道,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的秦楚大道,咸阳到巴蜀的川陕大道,此外还有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的江南新道,九原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的北方大道。我们并不需要新修一条通往河套的驰道,我们只需要从义阳修一条通往北方大道的驰道即可,由这条南北贯通的驰道到达北方大道后,再转北方大道,到达北方大道与直道连同之地,便可横贯河套南北。”
魏延让贾诩拿出黄河以北的大地图,用手点指着贾诩所说的路线,不禁摇摇头道:“这条驰道确实要修筑,但若沿着这条驰道往河套进发,就兜了一个大圈,不如另外修筑一条横越太行、吕梁,直通河套的驰道,这条驰道经过上党郡治壶关、河东郡北屈城、上郡雕阴城、北地郡庆阳城、安定郡临泾城,有此驰道,便可遥控上党郡、河东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可不惧马腾、韩遂窥视富饶的河套。”
贾诩皱起眉头,苦笑道:“主公,这条驰道不仅要横越太行、吕梁群山,还要跨越黄河,中间亦有无数小山、小河,这条驰道修筑难度远胜过直道和其他驰道,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恐不足以完成。”
魏延失望地叹了口气,这毕竟是东汉末年,不同于后世,后世某些领袖拍拍脑袋,天堑必须要变通途,魏延就是再想好大喜功,也必须遵从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无法强求。
看着主公一脸失望,贾诩连忙笑道:“主公,虽然无法修出一条完整的驰道,但我们可以分段修筑,无法逾越的地方我们绕路便是,反正马匹也需要休息,中间必须要换马,驰道也没有必要修得那么完整。”
贾诩常年生活在北地郡,对黄河以北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便在大地图上大致标示出那些地方可以稍作平整就可以修出驰道,那里地方要绕行,这样画出来的路线弯弯绕绕,跟后世的股线非常相似。
贾诩笑道:“主公,您别看这些路线支离破碎,弯弯扭扭的,但每一段之间马车都能快速行进,甚至快过一般骑兵行进速度,这些段驰道修筑完工后,从义阳到北地郡,二十天内就能到达,而在此之前,起码要两个月,足足节省了四十天。”
对于军队来说,时间就是胜利,能够快上几天时间,就能改变一个战局的结果,更别说快上四十天了,魏延欣然下令,重修秦直道,重修北方驰道。
贾诩指着直道,非常兴奋地说道:“主公,说出来简直难以置信。这秦直道始于秦始皇的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是沿着山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长达一千八百里、宽十八丈左右的车马大道,仅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改线、施工、建筑驿站等任务。”
魏延明白贾诩的意思,是想让他效仿秦始皇,征调民夫,尽早把直道、驰道修好。
魏延摇头喟叹道:“秦皇好大喜功,求全责备,不惜民力,自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一个东西。而我们想要大汉中兴,不想让大汉在我们手里二世便亡,那就必须要体恤民力,不可大肆征发。这些道路都是要跨山涉水,工程浩大,任务艰巨,一年半载是无法完成的,三年勉强显出雏形,以五年为期吧。
文和,你说可分段修筑,那我们就从起点终点一起修筑,修完一段就用一段,边修边用。”
魏延跟贾诩定下了兴修直道、驰道的五年计划后,贾诩提醒道:“主公,若想让驰道发挥作用,必须颁布法令,严格执行车同轨。”
“车同轨?”魏延在此之前,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不甚理解。
后世那个郭沫若曾说,车同轨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现在看来,绝对是牵强附会。另外有一些人将“车同轨”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
魏延心想,后世的现代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
魏延现在站在秦驰道上,原先对“车同轨”的疑问全都烟消云散。
在战国时期,其他六国为了自己运输方便,也修筑了类似驰道的道路,就跟后世民国时期,各路军阀也都修建了自己的铁路,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后面解放了,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灭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mm。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就是统一驰道双轨之间的距离了,以此来定马车车轮间的距离,每辆车的两车轴之间的距离相等,全天下的马车都能开到任何一条驰道上,便于运输。
魏延口述,贾诩补充并手书,向许都朝廷请求重修秦直道、秦驰道并重行车同轨之法,奏章里讲重修直道驰道对军民的重大意义简单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上书许都朝廷只是一个程序,不管曹操那里同不同意,魏延都准备那样干!
贾诩指着地图上北地郡与上郡连接处:“主公,此处不可不取,不可不守。”
魏延问道:“文和,这里很关键吗?”
贾诩笑道:“主公,此处名为横岭,直道经河套草原来到此处,经横岭由北向南,直至横岭南端的甘泉山。横岭是一个巨大山脉,山区辽阔,支岭较多,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是延州、庆州以及关中的屏障,扼控着东西两侧的河谷大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横岭两侧的河谷大道,一个是长安通往延州的延川道,一个是贺兰山下直通关中的马莲道,河谷地带水草丰盛,胡人习惯来往于河谷大道,因此,它们成为胡人南下的主要通道。延川道河谷比较狭窄,胡人南下时困难较多,因而往往从马莲河道南下。从马莲河道南下,不仅距关中路程较近,而且多为土山丘陵地,险阻不大,容易攻掠。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在马莲河道之西,六盘山下的肖关道,这条道路,比较平坦,水草也比较丰盛,更利于骑兵活动,缺点是距离关中较远,但在延川道、马莲河道受阻的情况下,胡人也常由此道南下。马莲河道、肖关道、延川道都关系着关中安危。
延川道、马莲河道、肖关道这三条河谷通道,马莲河道居其中间,三条河谷道之间还有一些道路可以互相通往,这样,马莲河道还承受着由延川道、肖关道转过来的攻击和压力,因此马莲河道所处的地位更为突出,延川道和马莲河道分处于横岭的东西两侧,而直道在横岭之上,以此观之,直道对于两侧的河谷大道起着扼控作用。
前汉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入据河南地,攻掠上郡,未能沿延川道继续南下,就是因为有直道的控制。而同时,文帝派大将灌婴率军由直道行进,抗击匈奴,匈奴人很快撤出了河套地,确保了关中的安全。
文帝十四年匈奴族老上单于率骑兵十四万入侵朝那、肖关,杀死北地都尉,掠夺了大批财富,随后又进攻彭阳,其前锋到了雍和甘泉。匈奴族这次来势凶猛,为什么老上单于在塞内停留一月以后又撤回塞外,为什么不走距关中较近的马莲河道,而走距关中较远的肖关道呢?就是因为直道扼制着马莲河道之故。
直道的扼控作用还表现在对于横岭周围交通的控制,横岭东西两侧的延川道和马莲河道是两条平行的河谷道,它们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横岭才能连同,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因而在横岭有许多关卡都处于直道上,如沮源关、雕令关、午亭子、老爷岭等处都是主要的交叉路口,控制着子午岭周围的交通,成为控制延川道和马莲河道的重要咽喉,成为边郡重镇和关中的天然屏障。
秦朝灭亡以后,直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汉初年,匈奴人曾两度试图进犯关中,其中一次入萧关,直抵雍县和甘泉。既然匈奴人有意窥伺甘泉,为什么不从九原直接南下,却要远远绕道六盘山下?在横岭的东西,分别是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胡人南下侵犯中原地区,一般都是取道河谷。而当时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都没有受到骚扰,这又是什么原因?推究其实际情况,正是横岭上增添了一条直道,使得匈奴人不能不有所顾虑。他们虽然暂时控制了河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当时匈奴左贤王曾一度占据阴山和河套地区,但不久又复撤走,就是这个缘故。”
魏延听贾诩这样一说,重视起对直道的防御,便传令给留守河套的徐晃,让他速派人马占领横岭一带。
贾诩凝视着地图上的横岭,感叹道:“前汉时期,元封元年,武帝自泰山复东至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所走的正是直道。这次巡幸,司马迁曾经随行,故而能将直道的起讫地点明确记载下来,还说,行观蒙恬所为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对秦人开辟直道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总结。
前汉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的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着力,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这两县正分别设在子午岭段直道的南北两端,加强了对直道的控制。反观今朝,消极防御,毫无作为,大好直道,沦落至斯,让人扼腕叹息。”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魏延想起来了,马钧最近一些日子在四轮马车车轴上加了铁圈,让铁与铁互相摩擦,中间加上油脂润滑,增强了车轮的牢固,减少了车轴承的摩擦,让马车的使用寿命更长,这样互相配合下来,驰道上的四轮马车,在远远没法进入工业化的东汉末年,不跟铁路上的火车差不多嘛。
魏延有个疑问不吐不快:“这么好的道路,为什么在本朝就废弃了呢?”
贾诩一脸怅然道:“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民生凋敝,连皇帝都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开国时期严重缺少马匹,驰道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驰道,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驰道,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我汉朝的国力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驰道,加上秦朝的驰道太宽了,后来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
还有,秦朝驰道是用于长途运输,而我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民众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驰道的必要。”
说到这里,贾诩一脸凝重:“主公,属下相信,您是不想再让刘汉皇室搞什么分封制度了,您又有雄心极力扩边,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驰道都能派上大用场。主公,不消卑职多说,您重修驰道的决心已经定下了吧。”
魏延笑着拍拍贾诩的肩膀:“修是一定会修,但是我们现在花钱的地方很多,民众都刚刚稳定,若是兴师动众,恐怕不妥。”
贾诩笑道:“主公,我们无须把秦驰道全部修缮,我们只需新修一条,重修一条即可。
秦代修筑的驰道主要有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的东方大道,咸阳至甘肃临洮的西北大道,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的秦楚大道,咸阳到巴蜀的川陕大道,此外还有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的江南新道,九原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的北方大道。我们并不需要新修一条通往河套的驰道,我们只需要从义阳修一条通往北方大道的驰道即可,由这条南北贯通的驰道到达北方大道后,再转北方大道,到达北方大道与直道连同之地,便可横贯河套南北。”
魏延让贾诩拿出黄河以北的大地图,用手点指着贾诩所说的路线,不禁摇摇头道:“这条驰道确实要修筑,但若沿着这条驰道往河套进发,就兜了一个大圈,不如另外修筑一条横越太行、吕梁,直通河套的驰道,这条驰道经过上党郡治壶关、河东郡北屈城、上郡雕阴城、北地郡庆阳城、安定郡临泾城,有此驰道,便可遥控上党郡、河东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可不惧马腾、韩遂窥视富饶的河套。”
贾诩皱起眉头,苦笑道:“主公,这条驰道不仅要横越太行、吕梁群山,还要跨越黄河,中间亦有无数小山、小河,这条驰道修筑难度远胜过直道和其他驰道,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恐不足以完成。”
魏延失望地叹了口气,这毕竟是东汉末年,不同于后世,后世某些领袖拍拍脑袋,天堑必须要变通途,魏延就是再想好大喜功,也必须遵从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无法强求。
看着主公一脸失望,贾诩连忙笑道:“主公,虽然无法修出一条完整的驰道,但我们可以分段修筑,无法逾越的地方我们绕路便是,反正马匹也需要休息,中间必须要换马,驰道也没有必要修得那么完整。”
贾诩常年生活在北地郡,对黄河以北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便在大地图上大致标示出那些地方可以稍作平整就可以修出驰道,那里地方要绕行,这样画出来的路线弯弯绕绕,跟后世的股线非常相似。
贾诩笑道:“主公,您别看这些路线支离破碎,弯弯扭扭的,但每一段之间马车都能快速行进,甚至快过一般骑兵行进速度,这些段驰道修筑完工后,从义阳到北地郡,二十天内就能到达,而在此之前,起码要两个月,足足节省了四十天。”
对于军队来说,时间就是胜利,能够快上几天时间,就能改变一个战局的结果,更别说快上四十天了,魏延欣然下令,重修秦直道,重修北方驰道。
贾诩指着直道,非常兴奋地说道:“主公,说出来简直难以置信。这秦直道始于秦始皇的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是沿着山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长达一千八百里、宽十八丈左右的车马大道,仅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改线、施工、建筑驿站等任务。”
魏延明白贾诩的意思,是想让他效仿秦始皇,征调民夫,尽早把直道、驰道修好。
魏延摇头喟叹道:“秦皇好大喜功,求全责备,不惜民力,自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一个东西。而我们想要大汉中兴,不想让大汉在我们手里二世便亡,那就必须要体恤民力,不可大肆征发。这些道路都是要跨山涉水,工程浩大,任务艰巨,一年半载是无法完成的,三年勉强显出雏形,以五年为期吧。
文和,你说可分段修筑,那我们就从起点终点一起修筑,修完一段就用一段,边修边用。”
魏延跟贾诩定下了兴修直道、驰道的五年计划后,贾诩提醒道:“主公,若想让驰道发挥作用,必须颁布法令,严格执行车同轨。”
“车同轨?”魏延在此之前,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不甚理解。
后世那个郭沫若曾说,车同轨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现在看来,绝对是牵强附会。另外有一些人将“车同轨”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
魏延心想,后世的现代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
魏延现在站在秦驰道上,原先对“车同轨”的疑问全都烟消云散。
在战国时期,其他六国为了自己运输方便,也修筑了类似驰道的道路,就跟后世民国时期,各路军阀也都修建了自己的铁路,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后面解放了,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灭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mm。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就是统一驰道双轨之间的距离了,以此来定马车车轮间的距离,每辆车的两车轴之间的距离相等,全天下的马车都能开到任何一条驰道上,便于运输。
魏延口述,贾诩补充并手书,向许都朝廷请求重修秦直道、秦驰道并重行车同轨之法,奏章里讲重修直道驰道对军民的重大意义简单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上书许都朝廷只是一个程序,不管曹操那里同不同意,魏延都准备那样干!
贾诩指着地图上北地郡与上郡连接处:“主公,此处不可不取,不可不守。”
魏延问道:“文和,这里很关键吗?”
贾诩笑道:“主公,此处名为横岭,直道经河套草原来到此处,经横岭由北向南,直至横岭南端的甘泉山。横岭是一个巨大山脉,山区辽阔,支岭较多,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是延州、庆州以及关中的屏障,扼控着东西两侧的河谷大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横岭两侧的河谷大道,一个是长安通往延州的延川道,一个是贺兰山下直通关中的马莲道,河谷地带水草丰盛,胡人习惯来往于河谷大道,因此,它们成为胡人南下的主要通道。延川道河谷比较狭窄,胡人南下时困难较多,因而往往从马莲河道南下。从马莲河道南下,不仅距关中路程较近,而且多为土山丘陵地,险阻不大,容易攻掠。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在马莲河道之西,六盘山下的肖关道,这条道路,比较平坦,水草也比较丰盛,更利于骑兵活动,缺点是距离关中较远,但在延川道、马莲河道受阻的情况下,胡人也常由此道南下。马莲河道、肖关道、延川道都关系着关中安危。
延川道、马莲河道、肖关道这三条河谷通道,马莲河道居其中间,三条河谷道之间还有一些道路可以互相通往,这样,马莲河道还承受着由延川道、肖关道转过来的攻击和压力,因此马莲河道所处的地位更为突出,延川道和马莲河道分处于横岭的东西两侧,而直道在横岭之上,以此观之,直道对于两侧的河谷大道起着扼控作用。
前汉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入据河南地,攻掠上郡,未能沿延川道继续南下,就是因为有直道的控制。而同时,文帝派大将灌婴率军由直道行进,抗击匈奴,匈奴人很快撤出了河套地,确保了关中的安全。
文帝十四年匈奴族老上单于率骑兵十四万入侵朝那、肖关,杀死北地都尉,掠夺了大批财富,随后又进攻彭阳,其前锋到了雍和甘泉。匈奴族这次来势凶猛,为什么老上单于在塞内停留一月以后又撤回塞外,为什么不走距关中较近的马莲河道,而走距关中较远的肖关道呢?就是因为直道扼制着马莲河道之故。
直道的扼控作用还表现在对于横岭周围交通的控制,横岭东西两侧的延川道和马莲河道是两条平行的河谷道,它们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横岭才能连同,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因而在横岭有许多关卡都处于直道上,如沮源关、雕令关、午亭子、老爷岭等处都是主要的交叉路口,控制着子午岭周围的交通,成为控制延川道和马莲河道的重要咽喉,成为边郡重镇和关中的天然屏障。
秦朝灭亡以后,直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汉初年,匈奴人曾两度试图进犯关中,其中一次入萧关,直抵雍县和甘泉。既然匈奴人有意窥伺甘泉,为什么不从九原直接南下,却要远远绕道六盘山下?在横岭的东西,分别是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胡人南下侵犯中原地区,一般都是取道河谷。而当时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都没有受到骚扰,这又是什么原因?推究其实际情况,正是横岭上增添了一条直道,使得匈奴人不能不有所顾虑。他们虽然暂时控制了河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当时匈奴左贤王曾一度占据阴山和河套地区,但不久又复撤走,就是这个缘故。”
魏延听贾诩这样一说,重视起对直道的防御,便传令给留守河套的徐晃,让他速派人马占领横岭一带。
贾诩凝视着地图上的横岭,感叹道:“前汉时期,元封元年,武帝自泰山复东至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所走的正是直道。这次巡幸,司马迁曾经随行,故而能将直道的起讫地点明确记载下来,还说,行观蒙恬所为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对秦人开辟直道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总结。
前汉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的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着力,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这两县正分别设在子午岭段直道的南北两端,加强了对直道的控制。反观今朝,消极防御,毫无作为,大好直道,沦落至斯,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