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骗高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
一个愿意并极力于完善国家制度的人,才是国之大才。
卫觊注重国家纲纪的恢复建设,也常呈奏意见,匡正时弊。
曹操时期,一些重大决策就常请他参谋。曹操打算进军关中,讨平关中割据势力,就曾让荀彧征求卫觊的意见。卫觊认为,关西诸将皆无大志,只要给其爵号,就不会有大的变动,而后再囤剪除他们,如果乘其强大之时而进攻,必然使他们联合反抗,难以控制。可当时钟繇自告奋勇前去讨伐,曹操没有按照卫觊的意见去办,结果钟繇失利,曹操不得不亲自率军征伐,虽然平定了关中,然军士伤亡惨重。曹操懊悔不听卫觊的意见,因此更加看重他。魏明帝时,他也经常上书言事,告诫明帝耍善听不同意见,留意于民间,爱惜民力,计较府库,量入为出。表现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期,卫觊为尚书,与王象一起,主持了典礼制度的制定。卫觊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恢复和建设,他认为,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典狱之官掌握生杀人权,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所用非人,这是王政敝弊,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他主张,恢复西汉《九章律》,并设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官吏和百姓都懂得法律,以法治天下。魏明帝同意他的主张,专委刘邵、陈群等人删定西汉律令,制成《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共180篇,从而增加了《九章律》的内容,减少了汉代其他章律科今的条文。这些律令条文的制定,在法制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律博士的设置,更是秦汉以来所未有,所有这些都是与卫觊的努力分不开的。
魏延来到河东时,卫觊还没有到曹操那里出仕,魏延就用种子神器精灵空空帮他,用以前那些手段,将卫觊征服。
……
卫觊傲然地点点头,他已经被魏延影响到了,对待这种恰如其分的赞扬他都是受之无愧。
卫觊的书法功力很深,又很全面,不论是古文、鸟篆、隶书、草书,无所不善,河东郡这边不少碑文书写,都出自他的文笔,与钟繇齐名,“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
卫觊在书法上还有一个特长,善于模仿,他所仿写的古文《尚书》,竟与大书家邯郸淳毫无区别,连邯郸淳自己也难以识别。
卫觊接过郭援的家书,言说要派人传递给郭援的家人,等到了自己的书房,他就让人磨墨,准备挥毫摹写。
他连写几张纸,都甚是不爽利,把毛笔一丢:“这郭援的字当真是奇烂无比!想我卫觊生平摹写,多从古之大家,那里摹写过这等烂字!”
可这是魏延授意他做的,他没有办法,硬着头皮,接连写废了十几张纸,才勉强把郭援的字迹模仿的稍微逼真一些。
卫觊模仿郭援的语气,给高干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他郭援和匈奴左贤王刘豹领七万匈奴铁骑,跟胡才白波军里应外合,将魏延三万战兵困在白波谷,魏延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匈奴骑兵损失甚多,但魏延已经是强攻之末,还请高干速速派兵,前来白波谷助我们一臂之力,共建这不世大功!
郭援麾下袁军里面有几对兄弟,卫觊便拆开他们,派这几对兄弟里面机灵一些的前去高干处送信,跟郭援这个书信一起送过去的还有郭援的龙牙刀,还有匈奴左贤王刘豹的一个信物。
高干收到信,将信将疑地打开信,稍微扫了一眼,哈哈大笑道:“郭援这家伙的字还是那么烂,还做什么护匈奴中郎将,这手烂字丢不丢人啊,小孩子写得都比他的好!”
前来送信的袁军士卒恭恭敬敬地把郭援的龙牙刀呈上:“郭将军说,战事胶着,恐怕魏延各处援兵赶到白波谷,还请将军速发援兵,不然郭将军跟左贤王纵然把魏延击败,恐怕也会被随之而来的魏延各路援军给击败,郭将军说,高将军你若肯发出援兵前来协助,郭将军愿将这佩刀相赠。”
高干接过龙牙刀,猛地把龙牙刀拔出刀鞘,顺手砍向立在帐边的案几,没有发出什么响声,那案几便分成两份,就如同切豆腐一样容易。
高干看着这乌黑无光的龙牙刀,哈哈大笑道:“郭援手里有把宝刀,我都慕名已久,只是他鄙陋自珍,藏得严严实实的,从不肯让外人观看,谁成想今天却把龙牙刀拱手相让!”
送信的士卒又把刘豹的信物呈上,那同样是一把佩刀,但造型甚是怪异,高干接过来一看,不由得点点头:“确实是左贤王才能用得的佩刀,虽然没龙牙刀锋利,可这样子甚奇,我就收下了!”
那送信的士卒连忙制止:“杨将军,左贤王让小的送这个佩刀只是让高将军验证一下,并没有说要送给高将军!”
高干怒道:“他娘的,这匈奴人真是吝啬!”
那士卒怯怯道:“高将军你还肯发兵支援吗?!”
高干哈哈大笑道:“发,为什么不发,这千载难逢的一举消灭魏延的良机,我为什么要错失,我不但要把魏军打垮,我还要亲自生擒魏延!”
高干一想到兵发白波谷以后的胜利景象,便心花怒发,只留一两千老弱残兵守城,点起三万精兵,快马加鞭,往白波谷方向赶去。
高干一心想要拿到那个大战果,恐怕魏延被郭援、刘豹所擒拿,便催促麾下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他麾下这三万人马里只有一万骑兵,剩下两万都是步兵,他嫌步兵走得慢,便让骑兵用马鞭抽打那些步卒,逼着那些步卒赶上骑兵的步伐。
那些步兵心里充满了怨恨,但畏惧于骑兵们的马鞭和马刀,不敢发作。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
一个愿意并极力于完善国家制度的人,才是国之大才。
卫觊注重国家纲纪的恢复建设,也常呈奏意见,匡正时弊。
曹操时期,一些重大决策就常请他参谋。曹操打算进军关中,讨平关中割据势力,就曾让荀彧征求卫觊的意见。卫觊认为,关西诸将皆无大志,只要给其爵号,就不会有大的变动,而后再囤剪除他们,如果乘其强大之时而进攻,必然使他们联合反抗,难以控制。可当时钟繇自告奋勇前去讨伐,曹操没有按照卫觊的意见去办,结果钟繇失利,曹操不得不亲自率军征伐,虽然平定了关中,然军士伤亡惨重。曹操懊悔不听卫觊的意见,因此更加看重他。魏明帝时,他也经常上书言事,告诫明帝耍善听不同意见,留意于民间,爱惜民力,计较府库,量入为出。表现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期,卫觊为尚书,与王象一起,主持了典礼制度的制定。卫觊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恢复和建设,他认为,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典狱之官掌握生杀人权,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所用非人,这是王政敝弊,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他主张,恢复西汉《九章律》,并设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官吏和百姓都懂得法律,以法治天下。魏明帝同意他的主张,专委刘邵、陈群等人删定西汉律令,制成《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共180篇,从而增加了《九章律》的内容,减少了汉代其他章律科今的条文。这些律令条文的制定,在法制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律博士的设置,更是秦汉以来所未有,所有这些都是与卫觊的努力分不开的。
魏延来到河东时,卫觊还没有到曹操那里出仕,魏延就用种子神器精灵空空帮他,用以前那些手段,将卫觊征服。
……
卫觊傲然地点点头,他已经被魏延影响到了,对待这种恰如其分的赞扬他都是受之无愧。
卫觊的书法功力很深,又很全面,不论是古文、鸟篆、隶书、草书,无所不善,河东郡这边不少碑文书写,都出自他的文笔,与钟繇齐名,“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
卫觊在书法上还有一个特长,善于模仿,他所仿写的古文《尚书》,竟与大书家邯郸淳毫无区别,连邯郸淳自己也难以识别。
卫觊接过郭援的家书,言说要派人传递给郭援的家人,等到了自己的书房,他就让人磨墨,准备挥毫摹写。
他连写几张纸,都甚是不爽利,把毛笔一丢:“这郭援的字当真是奇烂无比!想我卫觊生平摹写,多从古之大家,那里摹写过这等烂字!”
可这是魏延授意他做的,他没有办法,硬着头皮,接连写废了十几张纸,才勉强把郭援的字迹模仿的稍微逼真一些。
卫觊模仿郭援的语气,给高干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他郭援和匈奴左贤王刘豹领七万匈奴铁骑,跟胡才白波军里应外合,将魏延三万战兵困在白波谷,魏延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匈奴骑兵损失甚多,但魏延已经是强攻之末,还请高干速速派兵,前来白波谷助我们一臂之力,共建这不世大功!
郭援麾下袁军里面有几对兄弟,卫觊便拆开他们,派这几对兄弟里面机灵一些的前去高干处送信,跟郭援这个书信一起送过去的还有郭援的龙牙刀,还有匈奴左贤王刘豹的一个信物。
高干收到信,将信将疑地打开信,稍微扫了一眼,哈哈大笑道:“郭援这家伙的字还是那么烂,还做什么护匈奴中郎将,这手烂字丢不丢人啊,小孩子写得都比他的好!”
前来送信的袁军士卒恭恭敬敬地把郭援的龙牙刀呈上:“郭将军说,战事胶着,恐怕魏延各处援兵赶到白波谷,还请将军速发援兵,不然郭将军跟左贤王纵然把魏延击败,恐怕也会被随之而来的魏延各路援军给击败,郭将军说,高将军你若肯发出援兵前来协助,郭将军愿将这佩刀相赠。”
高干接过龙牙刀,猛地把龙牙刀拔出刀鞘,顺手砍向立在帐边的案几,没有发出什么响声,那案几便分成两份,就如同切豆腐一样容易。
高干看着这乌黑无光的龙牙刀,哈哈大笑道:“郭援手里有把宝刀,我都慕名已久,只是他鄙陋自珍,藏得严严实实的,从不肯让外人观看,谁成想今天却把龙牙刀拱手相让!”
送信的士卒又把刘豹的信物呈上,那同样是一把佩刀,但造型甚是怪异,高干接过来一看,不由得点点头:“确实是左贤王才能用得的佩刀,虽然没龙牙刀锋利,可这样子甚奇,我就收下了!”
那送信的士卒连忙制止:“杨将军,左贤王让小的送这个佩刀只是让高将军验证一下,并没有说要送给高将军!”
高干怒道:“他娘的,这匈奴人真是吝啬!”
那士卒怯怯道:“高将军你还肯发兵支援吗?!”
高干哈哈大笑道:“发,为什么不发,这千载难逢的一举消灭魏延的良机,我为什么要错失,我不但要把魏军打垮,我还要亲自生擒魏延!”
高干一想到兵发白波谷以后的胜利景象,便心花怒发,只留一两千老弱残兵守城,点起三万精兵,快马加鞭,往白波谷方向赶去。
高干一心想要拿到那个大战果,恐怕魏延被郭援、刘豹所擒拿,便催促麾下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他麾下这三万人马里只有一万骑兵,剩下两万都是步兵,他嫌步兵走得慢,便让骑兵用马鞭抽打那些步卒,逼着那些步卒赶上骑兵的步伐。
那些步兵心里充满了怨恨,但畏惧于骑兵们的马鞭和马刀,不敢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