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时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毛主席接见1200万红卫兵早已远去了四十年,这个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壮举也定格成了历史。然而,当年的红卫兵对此却是难以忘怀。
当年,与全国成千上万的红卫兵一样,我也和本班的高中同学革命串联的第一站是到北京。
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是免费的,感觉很新奇。滚滚车轮碾压在铁轨上发出有节凑的哐嗤哐嗤声,震动着耳膜,并不觉得很难听,很快就适应了。
火车每到一站,看到站台上挤满了想上车的红卫兵,因此,除了车门以外,所有的车窗也成了上车的“门”有的人先从车窗里钻进来,立刻爬在窗口,伸出长长的手臂,去拉站台上的同伴或是接应行李,车厢里的人、站台上的人都在你呼我应,嘈杂声不绝入耳,总之上了车的红卫兵个个脸上写满了兴奋,人人激动不已。可不是吗,北京以前是皇城,现在是首都,并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就能去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北京是个神圣的地方。千千万万的人都期盼能走进北京城,看看天安门。若说要见毛主席,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更是不敢奢望的梦想。而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这些中学生以红卫兵的名义就能去北京,还能见毛主席。那可是一生中最最幸福的事情啊。
于是,我们在车上有幸遭遇了奇迹般的拥挤,真的是无法想象。座位上挤满了人,有的人挂在行李架上,有的人挤在座椅的靠背上,有的人只能躺在座椅下。整个车厢里,所有的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层。车厢的过道上也被人挤得满满蹬蹬,有的站着,有的坐在地上,真可谓是见缝插针,毫无立锥之地。你真的无法想象,整个车厢里,脚不粘地而悬在空中的人是不计其数。就连厕所里也是挤满了人。你若是想上厕所,那一定是件极其艰难的事,毫不夸张地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一定不敢奢望上厕所的。车厢里,实在是寸步难移。想去厕所的人只好不停地说,对不起了,对不起,同时还要踩着某些坐在地上的同伴们的身上才能走过的。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更没有人骂骂咧咧。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才那样的。也是因为车上所有的人全是到北京串联的红卫兵,都心怀革命激情,才都彼此理解,彼此包容。那么友善的情景早已成了久违的风景,于是难忘。
记得车到北京站的那天是1966年10月13日。在火车上二十多个小时寸步未移,与火车一同颠簸已经有了惯性,下车时,感觉两条腿合着火车震动的频率还在继续颤抖个不停。
出了车站,凭学校介绍信在北京红卫兵接待站登记,当时我们被分配到某个单位(没能记住是哪个单位)接待我们,地址在五棵松,吃住全由那个单位负责安排。于是又坐免费的交通车到了我们的暂住地。这里是北京接待红卫兵的一个接待点。记得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是一些不同口音的红卫兵,几乎有两百人都住在同一个大厅里,当然是地铺了,那时都是自带行李,虽然没有老师带队,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卫兵自己管理自己也是很有序的,整个大厅里的单人地铺一排又一排整整齐齐。
我们每天早上凭免费餐票在食堂吃过早餐后,挎上书包,带上中餐的馒头和三角形的白糖包子,拿着地图,乘上公交车到北京各个大学去看大字报,抄大字报,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清华,北大,北航,北师大,北外整天都站在大字报栏前看当时的大学生写的大字报,全是毛笔字,标题都是特别醒目,内容都很新奇,篇篇都有文采,论据都很清晰。还有很多都是有关某某中央领导人的大字报,记得其中最多的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有的文章长达十多页纸,我们还是一样的有兴趣驻足看完那长篇大论的文章。
当时真的感觉自己好像进了革命的摇篮,怀揣革命的责任感,来此学习取经,要把北京的革命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学校里。于是,每天站在寒风中长达六七个小时抄写大字报,脸上的皮肤一天比一天粗糙,却丝毫也没觉得苦和累,那是前所未有过的虔诚与投入,精神总是那么的饱满。
除此以外,我们还天天盼望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消息,可以说是望眼欲穿。虽然我们都不适应北方干燥的天气,经常流鼻血,也不适应天天吃面食,但我们下定了决心,不见到我们心中不落的太阳――毛主席,我们是不会离开北京的。我们一直盼来着。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盼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消息: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这个让人觉得幸福无比的通知是在1966年10月17日的下午接到的。当时我们这些红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自肺腑地不停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10月18日的凌晨一点左右,我们上了军用大卡车,从五棵松到了东长安街,马路两边已经站满了红卫兵,我们被安排在马路的南边,纵横有序的队伍延绵在50华里的长安街上。前排全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手挽手组成了一堵人墙,我们无法越过。
从凌晨到清晨,衣衫单薄的红卫兵背靠背地席地而坐,互相取暖,以抵御北京深秋的夜寒。其实大家都很兴奋,没有丝毫的困倦。仰望晴朗的夜空,不禁深情地唱起: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歌声一起,周围的红卫兵立即就合,于是整个长安街的红卫兵同唱这首歌。深情的歌声在北京城的夜空久久回荡。仿佛觉得这歌声插上了翅膀飞向天安门,飞向中南海,飞向毛主席。
歌声、欢笑声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通宵。
18日早晨,骑着摩托的工作人员在长安街上来回巡视,维护秩序,保障安全。大喇叭里一遍又一遍播放毛主席语录歌。而150万红卫兵歌颂毛主席的歌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汇成了颂歌的海洋。
迫切盼望毛主席的到来,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只要人群中有一点骚动,我们就以为是毛主席来了,所有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天安门的方向,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过了多时也没见到毛主席的到来,这才知道是被误导了。
中午12点多钟东方红乐曲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开始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卫兵欢呼:毛主席万岁!欢呼声震天响,声浪迅速传播到东长安街,我们全都轰地站了起来,不停地欢呼毛主席万岁!同时向马路中央涌去,像两条长长的巨龙向马路中央靠拢,手挽手的解放军战士奋力地阻挡,使通道变宽了。大家继续向前拥挤,通道又变窄了。来来回回,通道宽了又窄,窄了又宽,像拉锯似的。直到开道的摩托车从我们面前缓缓驶过,通道才有了一个车道那么宽。随后是毛主席的敞篷吉普车向我们驶来,我看见毛主席向我们挥手的那一刻,我流泪了。林彪、周总理分别乘的敞篷吉普车紧随主席的车,而中央其他领导人分乘6辆敞篷吉普车也紧紧相随。由于我的视线只顾着看毛主席,只看清了主席的正面,侧面及背影。没看清其他中央首长,他们的侧面和背影在我眼前一晃而过。主席的车队向建国门大街驶去。我们还在不停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我们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等我们离开长安街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声说不出话了。
总之,这一天我所见到的长安街是最不平静的,最沸腾的,最欢呼的
这里留下了千万个红卫兵并与毛主席近在咫尺的身影,是美丽梦想成真的难忘之地。1966年10月18日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已经载入史册,曾亲身经历过的我们确实难以忘怀。虽然那仅仅只是不到一分钟的一刻,但是,幸福的感觉却是一辈子印在了心里。
毛主席接见1200万红卫兵早已远去了四十年,这个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壮举也定格成了历史。然而,当年的红卫兵对此却是难以忘怀。
当年,与全国成千上万的红卫兵一样,我也和本班的高中同学革命串联的第一站是到北京。
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是免费的,感觉很新奇。滚滚车轮碾压在铁轨上发出有节凑的哐嗤哐嗤声,震动着耳膜,并不觉得很难听,很快就适应了。
火车每到一站,看到站台上挤满了想上车的红卫兵,因此,除了车门以外,所有的车窗也成了上车的“门”有的人先从车窗里钻进来,立刻爬在窗口,伸出长长的手臂,去拉站台上的同伴或是接应行李,车厢里的人、站台上的人都在你呼我应,嘈杂声不绝入耳,总之上了车的红卫兵个个脸上写满了兴奋,人人激动不已。可不是吗,北京以前是皇城,现在是首都,并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就能去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北京是个神圣的地方。千千万万的人都期盼能走进北京城,看看天安门。若说要见毛主席,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更是不敢奢望的梦想。而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这些中学生以红卫兵的名义就能去北京,还能见毛主席。那可是一生中最最幸福的事情啊。
于是,我们在车上有幸遭遇了奇迹般的拥挤,真的是无法想象。座位上挤满了人,有的人挂在行李架上,有的人挤在座椅的靠背上,有的人只能躺在座椅下。整个车厢里,所有的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层。车厢的过道上也被人挤得满满蹬蹬,有的站着,有的坐在地上,真可谓是见缝插针,毫无立锥之地。你真的无法想象,整个车厢里,脚不粘地而悬在空中的人是不计其数。就连厕所里也是挤满了人。你若是想上厕所,那一定是件极其艰难的事,毫不夸张地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一定不敢奢望上厕所的。车厢里,实在是寸步难移。想去厕所的人只好不停地说,对不起了,对不起,同时还要踩着某些坐在地上的同伴们的身上才能走过的。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更没有人骂骂咧咧。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才那样的。也是因为车上所有的人全是到北京串联的红卫兵,都心怀革命激情,才都彼此理解,彼此包容。那么友善的情景早已成了久违的风景,于是难忘。
记得车到北京站的那天是1966年10月13日。在火车上二十多个小时寸步未移,与火车一同颠簸已经有了惯性,下车时,感觉两条腿合着火车震动的频率还在继续颤抖个不停。
出了车站,凭学校介绍信在北京红卫兵接待站登记,当时我们被分配到某个单位(没能记住是哪个单位)接待我们,地址在五棵松,吃住全由那个单位负责安排。于是又坐免费的交通车到了我们的暂住地。这里是北京接待红卫兵的一个接待点。记得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是一些不同口音的红卫兵,几乎有两百人都住在同一个大厅里,当然是地铺了,那时都是自带行李,虽然没有老师带队,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卫兵自己管理自己也是很有序的,整个大厅里的单人地铺一排又一排整整齐齐。
我们每天早上凭免费餐票在食堂吃过早餐后,挎上书包,带上中餐的馒头和三角形的白糖包子,拿着地图,乘上公交车到北京各个大学去看大字报,抄大字报,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清华,北大,北航,北师大,北外整天都站在大字报栏前看当时的大学生写的大字报,全是毛笔字,标题都是特别醒目,内容都很新奇,篇篇都有文采,论据都很清晰。还有很多都是有关某某中央领导人的大字报,记得其中最多的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有的文章长达十多页纸,我们还是一样的有兴趣驻足看完那长篇大论的文章。
当时真的感觉自己好像进了革命的摇篮,怀揣革命的责任感,来此学习取经,要把北京的革命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学校里。于是,每天站在寒风中长达六七个小时抄写大字报,脸上的皮肤一天比一天粗糙,却丝毫也没觉得苦和累,那是前所未有过的虔诚与投入,精神总是那么的饱满。
除此以外,我们还天天盼望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消息,可以说是望眼欲穿。虽然我们都不适应北方干燥的天气,经常流鼻血,也不适应天天吃面食,但我们下定了决心,不见到我们心中不落的太阳――毛主席,我们是不会离开北京的。我们一直盼来着。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盼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消息: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这个让人觉得幸福无比的通知是在1966年10月17日的下午接到的。当时我们这些红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自肺腑地不停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10月18日的凌晨一点左右,我们上了军用大卡车,从五棵松到了东长安街,马路两边已经站满了红卫兵,我们被安排在马路的南边,纵横有序的队伍延绵在50华里的长安街上。前排全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手挽手组成了一堵人墙,我们无法越过。
从凌晨到清晨,衣衫单薄的红卫兵背靠背地席地而坐,互相取暖,以抵御北京深秋的夜寒。其实大家都很兴奋,没有丝毫的困倦。仰望晴朗的夜空,不禁深情地唱起: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歌声一起,周围的红卫兵立即就合,于是整个长安街的红卫兵同唱这首歌。深情的歌声在北京城的夜空久久回荡。仿佛觉得这歌声插上了翅膀飞向天安门,飞向中南海,飞向毛主席。
歌声、欢笑声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通宵。
18日早晨,骑着摩托的工作人员在长安街上来回巡视,维护秩序,保障安全。大喇叭里一遍又一遍播放毛主席语录歌。而150万红卫兵歌颂毛主席的歌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汇成了颂歌的海洋。
迫切盼望毛主席的到来,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只要人群中有一点骚动,我们就以为是毛主席来了,所有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天安门的方向,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过了多时也没见到毛主席的到来,这才知道是被误导了。
中午12点多钟东方红乐曲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开始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卫兵欢呼:毛主席万岁!欢呼声震天响,声浪迅速传播到东长安街,我们全都轰地站了起来,不停地欢呼毛主席万岁!同时向马路中央涌去,像两条长长的巨龙向马路中央靠拢,手挽手的解放军战士奋力地阻挡,使通道变宽了。大家继续向前拥挤,通道又变窄了。来来回回,通道宽了又窄,窄了又宽,像拉锯似的。直到开道的摩托车从我们面前缓缓驶过,通道才有了一个车道那么宽。随后是毛主席的敞篷吉普车向我们驶来,我看见毛主席向我们挥手的那一刻,我流泪了。林彪、周总理分别乘的敞篷吉普车紧随主席的车,而中央其他领导人分乘6辆敞篷吉普车也紧紧相随。由于我的视线只顾着看毛主席,只看清了主席的正面,侧面及背影。没看清其他中央首长,他们的侧面和背影在我眼前一晃而过。主席的车队向建国门大街驶去。我们还在不停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我们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等我们离开长安街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声说不出话了。
总之,这一天我所见到的长安街是最不平静的,最沸腾的,最欢呼的
这里留下了千万个红卫兵并与毛主席近在咫尺的身影,是美丽梦想成真的难忘之地。1966年10月18日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已经载入史册,曾亲身经历过的我们确实难以忘怀。虽然那仅仅只是不到一分钟的一刻,但是,幸福的感觉却是一辈子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