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要注意五误把握四结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育内部的转轨,教师处于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的碰撞击,在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等积极思想观念增强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的影响,一些背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失师德规范的现象不断发生,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学校师德容易滑入误区。
一、目标偏差,师德评价唯质量
由于办学目标出现偏差,学校乃至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唯质量而论,这就为可避免地导致考试舞弊、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体罚学生、赶走差生、纪律松驰等违背师德的现象发生。而学校评估教师时往往对此不予重视,有的教师师德存在严重问题,竟然被评为优秀教师。在曝光的众多案件中,如新疆某小学教师,只因一名女生未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当众扒下这名女学生的裤子,而竟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再如吉林省某中学教师,在任班主任期间,骗借学生款额达18万元。在此期间,她曾两次被评为区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典型事实说明,如果学校办学目标偏差,对教师评价只看教学质量,就必然误导教师,致使师德建设疲软,教师职业道德滑波。
二、以罚代建,师德教育本本论,有的学校将师德建设从其他工作中分离出来,设置专线,成立成班,这本是对师德建设的重视。但在工作时,往往就师德论师德,将师德建设与教师整体提高他割开来,不结合学校实际,不针对教师个性特征,教条地照读经验文章,照搬文件规定,照套理论原则,使师德建设成为无具体内容、无多样形式的一具套、空、大的躯壳。
三、罚代建,师德建设简单化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式程,有的学校平时不组织教育,不开展活动,不研究方法,出了问题就批评,就通报,就作检查,以罚代建,形式简单,师德建设无章可循,教师受罚情绪抵触,师德问题如同水中葫芦,按下这个,冒出那个,屡禁屡犯,层出不穷。
四、迁就姑息,师德要求放松
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认为是小过,不计较;或者认为事出有因,免处罚;或者认为是家丑,不张扬;或者对象特殊,可一笔带过,等等情况,都为师德建设埋下了隐患。如有家教、收费补习、推销资料、向家长借款等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因教师收入菲薄,生活清贫,一方面也由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把学生当作创收来源。对此现象,有的学校领导听之任之,迁就姑息,致使教师的社会形象大幅滑落。
五、重内轻外,师德延伸狭隘化
师德风范,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其闪烁的魅力,应该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有的教师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有的学校在考评师德时也囿于校内,师德延伸的范围偏于狭隘。因而,有的教师校内是良师,校外是赌徒;校内讲科学,校外搞迷信;校内是君子,校外伤风化。
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师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建设的误区,加强师德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提高师德修养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培养综合素质更新更全的德才兼备的新型教师。因此,师德教育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要注意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全面提高,注意各项工作的渗透性,注意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如莒县教委将师德规范的“为人师表”细化为教师“应忌语十八条”这些都是切合实际的、具有创造性的、注意综合素质养提高的好方法。
二、解决师德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我们既要看到师德建设的群体性,也要注意师德建设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解决师德问题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这是师德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如师德标兵演讲、教学比武、文明创建、文体活动、先进教师经验交流、青年教师联谊等,使师德问题在群体活动和整体氛围中得到解决。其次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激发爱校敬业的动力,使问题得到主动解决。再次要与教师的工作相结合,要路子、教法子、加担子、使问题在正确的行为中消释。此外,还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如评先表彰、评定职称时对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使问题在正确的导向中解决。
三、建立师德体系与完善监督机制相结合
建章建制,立法立规,建立师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一条必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其效能,必须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相结合,使之纳入社会监督之中。现在已有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探索师德现状;追踪反馈式,通过对毕业生的考察,反馈师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开放活动式,开办“家长信箱”、“家长学校”增进教师、家长的相互交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教师鞭策自己,更有利于教师向社会展示自己,从而树立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这是教师健康人格特征的根本;二是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人格力量的大小,往往表现于师生关系之中。师生关系或紧张和谐,或陌生或亲切,或扭曲或良好,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教师人格的高低。只有具备完美人格的教师,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
新型师生关系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是平等、互助、民主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角色必须转换,要适应和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奉献的精神,没有完善自我的能力,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即没有完美的人格和崇高师德是绝不可能成为“良师”、“名师”的。
总之,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甘于清贫、乐于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才会有保障。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育内部的转轨,教师处于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的碰撞击,在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等积极思想观念增强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的影响,一些背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失师德规范的现象不断发生,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学校师德容易滑入误区。
一、目标偏差,师德评价唯质量
由于办学目标出现偏差,学校乃至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唯质量而论,这就为可避免地导致考试舞弊、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体罚学生、赶走差生、纪律松驰等违背师德的现象发生。而学校评估教师时往往对此不予重视,有的教师师德存在严重问题,竟然被评为优秀教师。在曝光的众多案件中,如新疆某小学教师,只因一名女生未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当众扒下这名女学生的裤子,而竟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再如吉林省某中学教师,在任班主任期间,骗借学生款额达18万元。在此期间,她曾两次被评为区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典型事实说明,如果学校办学目标偏差,对教师评价只看教学质量,就必然误导教师,致使师德建设疲软,教师职业道德滑波。
二、以罚代建,师德教育本本论,有的学校将师德建设从其他工作中分离出来,设置专线,成立成班,这本是对师德建设的重视。但在工作时,往往就师德论师德,将师德建设与教师整体提高他割开来,不结合学校实际,不针对教师个性特征,教条地照读经验文章,照搬文件规定,照套理论原则,使师德建设成为无具体内容、无多样形式的一具套、空、大的躯壳。
三、罚代建,师德建设简单化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式程,有的学校平时不组织教育,不开展活动,不研究方法,出了问题就批评,就通报,就作检查,以罚代建,形式简单,师德建设无章可循,教师受罚情绪抵触,师德问题如同水中葫芦,按下这个,冒出那个,屡禁屡犯,层出不穷。
四、迁就姑息,师德要求放松
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认为是小过,不计较;或者认为事出有因,免处罚;或者认为是家丑,不张扬;或者对象特殊,可一笔带过,等等情况,都为师德建设埋下了隐患。如有家教、收费补习、推销资料、向家长借款等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因教师收入菲薄,生活清贫,一方面也由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把学生当作创收来源。对此现象,有的学校领导听之任之,迁就姑息,致使教师的社会形象大幅滑落。
五、重内轻外,师德延伸狭隘化
师德风范,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其闪烁的魅力,应该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有的教师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有的学校在考评师德时也囿于校内,师德延伸的范围偏于狭隘。因而,有的教师校内是良师,校外是赌徒;校内讲科学,校外搞迷信;校内是君子,校外伤风化。
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师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建设的误区,加强师德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提高师德修养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培养综合素质更新更全的德才兼备的新型教师。因此,师德教育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要注意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全面提高,注意各项工作的渗透性,注意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如莒县教委将师德规范的“为人师表”细化为教师“应忌语十八条”这些都是切合实际的、具有创造性的、注意综合素质养提高的好方法。
二、解决师德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我们既要看到师德建设的群体性,也要注意师德建设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解决师德问题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这是师德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如师德标兵演讲、教学比武、文明创建、文体活动、先进教师经验交流、青年教师联谊等,使师德问题在群体活动和整体氛围中得到解决。其次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激发爱校敬业的动力,使问题得到主动解决。再次要与教师的工作相结合,要路子、教法子、加担子、使问题在正确的行为中消释。此外,还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如评先表彰、评定职称时对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使问题在正确的导向中解决。
三、建立师德体系与完善监督机制相结合
建章建制,立法立规,建立师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一条必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其效能,必须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相结合,使之纳入社会监督之中。现在已有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探索师德现状;追踪反馈式,通过对毕业生的考察,反馈师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开放活动式,开办“家长信箱”、“家长学校”增进教师、家长的相互交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教师鞭策自己,更有利于教师向社会展示自己,从而树立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这是教师健康人格特征的根本;二是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人格力量的大小,往往表现于师生关系之中。师生关系或紧张和谐,或陌生或亲切,或扭曲或良好,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教师人格的高低。只有具备完美人格的教师,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
新型师生关系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是平等、互助、民主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角色必须转换,要适应和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奉献的精神,没有完善自我的能力,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即没有完美的人格和崇高师德是绝不可能成为“良师”、“名师”的。
总之,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甘于清贫、乐于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才会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