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苦命鸳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并且随着朱厚照和谭浩的深入交流,有关谭浩和谭氏之间的爱情故事朱厚照也弄明白了,知晓了之后朱厚照不得不感慨可惜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了大明朝,要是在现代估计又是一个值得拍成电影的好故事。
谭浩和谭氏之间的故事听起来很老套,但是确是为生活所迫的实实在在的现实。.
说起来谭浩和谭氏很小便认识了,如果谭氏是男的话就可以说两人是一起和稀泥长大的,即便如此谭氏虽然没能像其他的男孩一样和谭浩小时候在一起和稀泥但是那也算是天天跟在谭浩后面的小尾巴了。
那个时候谭家由于谭浩的父亲尚在所以家境还过得去,而谭氏的母家文家呢也还没有发达,和当时的谭家相比也都在一个档子,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而且两家的家主看自家的孩子和对方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挺开心的,家境上也算是门当户对所以两家就打算结成娃娃亲了。这个时候两家之间加成娃娃亲的十分寻常,谭家和文家也算不得什么惊世骇俗的。不过一般两家之间正式的结成娃娃亲的都是要有婚的,双方的家长都会代替自己的孩子立下一份婚以当做今日娃娃亲的凭证,这张婚是被世俗所承认的,而且就是以后有一方想要悔婚了那也要能够解除和对方的婚才行,否则的话女方便不能嫁人。
立下婚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偏偏谭家和文家当年却没有立下婚。本来谭浩的父亲和谭氏的父亲文史莱达成了口头协议之后打算在观察一段时间再立下正式的婚,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里,谭浩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和文史莱立下正式的婚便遭遇了不测。
文家是开设作坊的,谭浩以前在学习打铁的那家铁器铺便是文家名下的意见作坊,而谭浩后来去的那件工匠铺也是文家的生意上的伙伴的,除此之外文家名下还具有好几个生产瓷器以及器皿的作坊,所以严格来说文史莱算是个正经的商人,虽然这个年代的商人不像现代那样无奸不商,但是最起码基本的商人的市侩还有有的,文史莱一方面看到谭家的顶梁柱没了那以后谭家说不定就要彻底的没落了。而文家呢那些年做生意也已经有了起色了,双方在家境上也差距越来越大了,当初的门当户对也不存在了,所以文史莱便不想在应承下来这场婚事了。而且恰好当初双方还没来得及立下正式的婚,所以文史莱也不用背负上背信弃义以及嫌贫爱富的名声,毕竟双方当初的头口协议除了双方家人之外外人也是不知道的。
文史莱的做法本身也没有什么错,或许他的确有一点势力,但是何尝又没有不想要女儿跟着谭浩吃苦的意味在里面呢,当初文史莱便已经预料到了谭家要落败的,而且之后的谭家也的确是像文史莱所预料的那样落败了,而且还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没法保证,试想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过这种生活。所以最初文史莱的名声还是挺好的,毕竟大多数外人一开始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而且以前文史莱对谭浩也挺照顾的,所以说最开始还是没有人去指责文家什么不是的。
一直到后来谭氏也就是文云要嫁到秦家了当时谭浩的几个叔叔辈的感到不忿便将当初的那件事情捅了出去,这才让文史莱遭到了很多人的背后指责,这个时候的指责大多数其实纯粹的是对人们心中的那些美好的期盼破灭的不满。在大多数人眼中谭浩和文云从小青梅竹马那就应该长大以后在一起,这是一种美好的期盼。至于谭家的贫困问题由于不是当事人所以大多数人一般是不会考虑的,而且人们在期盼美好的爱情的时候也的确是往往忽略现实的问题,所以在得知了当初谭家与文家的口头协定之后有恰好敢在文云出嫁的当口才会有人去指责文史莱的不是。
真正让文史莱遭到大多数人指责甚至唾弃的还是文云出嫁之后的事情。文云没有嫁到谭家而是嫁给了秦家虽然很多人知道之后有点不满,但是他们也不至于去拆散快要组合在一起的新人。
文云的亡夫姓秦名沂河,家境和当初谭浩的父亲还在的时候的谭家差不多,但是比着谭浩好的便是秦沂河文家下面的作坊的掌店人之一。秦沂河从小便拜入文家名下学习制造陶瓷的工艺。也算是秦沂河在这方面天赋出众,所以自小秦沂河便在文家冒了头,而且还受到了文家的重点培养,所以秦沂河不但是文家的作坊里面最年轻的制造陶瓷的工匠,后来还成为了文家下面最年轻的一个掌店的。在文家的地位不轻。
秦沂河不管是家境、能力和地位都很令文史莱满意,而且还能起到拉拢秦沂河的作用。所以文史莱便慢慢的有了将女儿下嫁给秦沂河的打算了,再后来他观察到秦沂河的确是对文云有意思之后便正式的下定了决心,所以在文云十五岁的时候正式的被文史莱下嫁到了秦家。而之后文云便断了和谭浩的联系
可惜一场意外打破了文史莱的如意算盘,他本来是打算让女儿下嫁到秦家以拉拢秦沂河的,但是却没想到女儿到了秦家才一年的时间秦沂河便在外面遭遇了不测,至今连尸骨都没有找到。文史莱算是赔了女儿又折兵了。
这还没完,不知怎地秦沂河除了意外没多长时间外面便流传了起来文云克夫的名声,这种带有迷信的八卦消息在这个时候最受人们欢迎,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讨论娱乐明星的绯闻一样,文云克夫的名声迅速的在城东传开了。后来舆论之猛烈让得不想受到影响的文史莱也中断和和女儿的联系。这便是文史莱在后来即便是知道了文云在秦家生活很清苦却仍然不前去探望以及帮衬的最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初文云在出嫁的时候曾经连累过文史莱受到了一些非议,以至于他从那个时候便对文云有点不满。
不过文史莱这样做最后还是得不偿失,他本想斩断和文云的联系以不让文云当时克夫的名声连累了文家,毕竟这种谣言的威力是很大的,并且有时候就是那么不讲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牵扯到了。但是文史莱没想到的是他斩断了和文云的联系之后却遭到了所有人的指责与唾弃。人心就是这么难把握。
谭浩和文云两人真的算是青梅竹马了,不但小时候是一起长大的,而且也心属对方,谭浩父亲还在的时候两人便在一起整天玩耍,而后来谭家的重担落在了谭浩肩上之后两人的关系也并没有疏远,最开始谭浩在一间小酒楼打杂的时候文云虽然不能跟着去。但是却经常给谭浩送一下吃的和用的,那个时候谭浩才刚刚踏入社会再加上他年纪太小了,一个人根本就养不活自己和重病的母亲两人,那个时候要是没有文云的接济谭浩还真的不容易缓过来那一阵的困境。
后来要学一门手艺的谭浩来到了一件铁器铺做学徒。谭浩和文云两人又天天的呆在了一起。因为那一间铁器铺便是文家的,而谭浩进去那里最初也是文史莱有意帮衬,文史莱最开始只不过是有一点势力但是人还是好的,他看到谭家那么困难的确是动了一点恻隐之心。
由于铁器铺是文家的,所以文云便趁机跑到铁器铺里和谭浩呆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连文云也学到了不少的打铁器的知识。文家本来便是擅长各种工匠活计,文云在这样的家庭里本身便从小接触不少的理论知识,所以才能跟在谭浩的身边学的那么快。
而后来谭浩由于身体的原因离开了铁匠铺去了文家推荐的意见做木器活的作坊里面,文云也跟着去了那里,所以在谭浩跟着师傅学习各种工匠的知识的时候文云其实也没少学。只不过因为她是女孩所以一般闲暇之余便没了动手的实践的机会。
而且正是因为文云从小也跟着家里和之后跟着谭浩学习了这么多的工匠的知识,所以她才能够以一个局外这的身份解决了谭浩之前遇到的那个关于骑兵使用的火枪的难题。
谭浩会去娶文云这个寡妇既是所有人预料之外的事情,但同时真的发生了也不感觉到完全不可理解。
虽然文史莱将文云嫁给了秦家,而且文云在嫁出去之后也的确接受了现实做的很好在外面断绝了和谭浩的一切联系,在家里做了一个贤内助。但是谭浩却一直忘不了文云,不说两人从小的青门竹马,就是后来谭家困哪的时候文云时常的接济以让谭浩度过了难关一直感动着谭浩,后来文云跟着谭浩往返于工匠铺的时候也颇有点共患难的意味,所以文云在谭浩的心里的地位非常之高,不是说短就能断的。
如果文云在嫁出去之后生活的好好的。那谭浩一定会让自己忘了文云的,即便是忘不了他也不回去打扰文云的生活,总而言之,谭浩虽然很小便进入了社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比较多,但他却还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回去做出干扰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来。
但是偏偏文云嫁入秦家才一年秦沂河便遭遇了不测,而之后秦家也陷入了困苦之中。以至于之后秦家的生活并不比谭家最困难的那几年好多少,正所谓话说爱一个人就别让对方吃苦,看到为了支起秦家文云受了那么多的苦谭浩自己心里也难受,所以后来谭家有点多余的银子了谭浩总要留出来一部分去接济一下文云的。
以前随着谭浩年龄的加大,赚的银子越来越多,谭家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并没有根本的好转,谭浩也不敢对文云有什么非分之想,毕竟秦家没了儿子,两个老人也渐渐的老了,娶了文云很可能就要担负起照顾两位老人以及文云和亡夫所生的儿子的重任,多了四个人并不是以前的谭家可以负担的起的,所以那个时候谭浩也就是存着帮助文云的心思,但是却没有想过要把她娶回门。
而现在谭浩在遇到了朱厚照之后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谭家虽然金银没有文家多,但是地位却不是文家一个小小的商人可以比拟的,别说多养活四个人了,就是四十个也没有问题,所以谭浩这才在心里起了把文云娶回家的念头。
谭浩想要娶文云,最关键的还要看对方以及对方的家人同不同意呢,最开始谭浩提这件事情的时候文云直接便反对了,自从嫁到了秦家之后文云便已经绝了其他的心思,而且秦沂河遭遇不测之后文云受到的指责更是让她有了一辈子不再改嫁、恪守妇道的念头,所以虽然心里感激谭浩但是文云并没有动心。
而秦沂河的父母两人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拿着让文云自己选择的意见。严格来说两位老人确实是不想让文云改嫁,毕竟文云是自己儿子的媳妇,而且还已经生了一个秦家的后代了,但是这几年秦家的情况以及文云在秦家受得苦两位老人同样知晓,他们同样也不想再让秦家拖累文云了,所以两位老人是打着让文云自己选择的主意的。
谭浩虽然初次遭到了失败,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不断的努力着,情况随着秦家的境况进一步恶化而有所改变,秦家这几年本来便是在硬撑着,到了几年终于撑不下去了,秦家不但已经没有了存银没有了存粮而且还欠了一大堆的帐了,现在先不说接下来吃饭都是问题,单是要账的秦家便没办法打发了,还钱没有,但是不还也不行。
终于在秦家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文云的态度松动了,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够想出来什么解决办法,而嫁给谭浩便是她能够想出来的唯一的方法了。终于在和谭浩谈好了条件之后文云答应了改嫁给谭浩,而作为条件不但秦家的所有债务谭浩要承担了,就是以后秦沂河的父母以及儿子的抚养也要归谭浩管。
这个条件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十分的苛刻,但是对于谭浩来说去不算什么,所以说服了文云之后谭浩便对方迎娶回家了。
大明朝第一位科学家夫妇的结合便是这么的艰难与曲折。而操纵着这一对苦命鸳鸯的恰恰就是现实与金钱。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并且随着朱厚照和谭浩的深入交流,有关谭浩和谭氏之间的爱情故事朱厚照也弄明白了,知晓了之后朱厚照不得不感慨可惜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了大明朝,要是在现代估计又是一个值得拍成电影的好故事。
谭浩和谭氏之间的故事听起来很老套,但是确是为生活所迫的实实在在的现实。.
说起来谭浩和谭氏很小便认识了,如果谭氏是男的话就可以说两人是一起和稀泥长大的,即便如此谭氏虽然没能像其他的男孩一样和谭浩小时候在一起和稀泥但是那也算是天天跟在谭浩后面的小尾巴了。
那个时候谭家由于谭浩的父亲尚在所以家境还过得去,而谭氏的母家文家呢也还没有发达,和当时的谭家相比也都在一个档子,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而且两家的家主看自家的孩子和对方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挺开心的,家境上也算是门当户对所以两家就打算结成娃娃亲了。这个时候两家之间加成娃娃亲的十分寻常,谭家和文家也算不得什么惊世骇俗的。不过一般两家之间正式的结成娃娃亲的都是要有婚的,双方的家长都会代替自己的孩子立下一份婚以当做今日娃娃亲的凭证,这张婚是被世俗所承认的,而且就是以后有一方想要悔婚了那也要能够解除和对方的婚才行,否则的话女方便不能嫁人。
立下婚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偏偏谭家和文家当年却没有立下婚。本来谭浩的父亲和谭氏的父亲文史莱达成了口头协议之后打算在观察一段时间再立下正式的婚,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里,谭浩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和文史莱立下正式的婚便遭遇了不测。
文家是开设作坊的,谭浩以前在学习打铁的那家铁器铺便是文家名下的意见作坊,而谭浩后来去的那件工匠铺也是文家的生意上的伙伴的,除此之外文家名下还具有好几个生产瓷器以及器皿的作坊,所以严格来说文史莱算是个正经的商人,虽然这个年代的商人不像现代那样无奸不商,但是最起码基本的商人的市侩还有有的,文史莱一方面看到谭家的顶梁柱没了那以后谭家说不定就要彻底的没落了。而文家呢那些年做生意也已经有了起色了,双方在家境上也差距越来越大了,当初的门当户对也不存在了,所以文史莱便不想在应承下来这场婚事了。而且恰好当初双方还没来得及立下正式的婚,所以文史莱也不用背负上背信弃义以及嫌贫爱富的名声,毕竟双方当初的头口协议除了双方家人之外外人也是不知道的。
文史莱的做法本身也没有什么错,或许他的确有一点势力,但是何尝又没有不想要女儿跟着谭浩吃苦的意味在里面呢,当初文史莱便已经预料到了谭家要落败的,而且之后的谭家也的确是像文史莱所预料的那样落败了,而且还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没法保证,试想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过这种生活。所以最初文史莱的名声还是挺好的,毕竟大多数外人一开始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而且以前文史莱对谭浩也挺照顾的,所以说最开始还是没有人去指责文家什么不是的。
一直到后来谭氏也就是文云要嫁到秦家了当时谭浩的几个叔叔辈的感到不忿便将当初的那件事情捅了出去,这才让文史莱遭到了很多人的背后指责,这个时候的指责大多数其实纯粹的是对人们心中的那些美好的期盼破灭的不满。在大多数人眼中谭浩和文云从小青梅竹马那就应该长大以后在一起,这是一种美好的期盼。至于谭家的贫困问题由于不是当事人所以大多数人一般是不会考虑的,而且人们在期盼美好的爱情的时候也的确是往往忽略现实的问题,所以在得知了当初谭家与文家的口头协定之后有恰好敢在文云出嫁的当口才会有人去指责文史莱的不是。
真正让文史莱遭到大多数人指责甚至唾弃的还是文云出嫁之后的事情。文云没有嫁到谭家而是嫁给了秦家虽然很多人知道之后有点不满,但是他们也不至于去拆散快要组合在一起的新人。
文云的亡夫姓秦名沂河,家境和当初谭浩的父亲还在的时候的谭家差不多,但是比着谭浩好的便是秦沂河文家下面的作坊的掌店人之一。秦沂河从小便拜入文家名下学习制造陶瓷的工艺。也算是秦沂河在这方面天赋出众,所以自小秦沂河便在文家冒了头,而且还受到了文家的重点培养,所以秦沂河不但是文家的作坊里面最年轻的制造陶瓷的工匠,后来还成为了文家下面最年轻的一个掌店的。在文家的地位不轻。
秦沂河不管是家境、能力和地位都很令文史莱满意,而且还能起到拉拢秦沂河的作用。所以文史莱便慢慢的有了将女儿下嫁给秦沂河的打算了,再后来他观察到秦沂河的确是对文云有意思之后便正式的下定了决心,所以在文云十五岁的时候正式的被文史莱下嫁到了秦家。而之后文云便断了和谭浩的联系
可惜一场意外打破了文史莱的如意算盘,他本来是打算让女儿下嫁到秦家以拉拢秦沂河的,但是却没想到女儿到了秦家才一年的时间秦沂河便在外面遭遇了不测,至今连尸骨都没有找到。文史莱算是赔了女儿又折兵了。
这还没完,不知怎地秦沂河除了意外没多长时间外面便流传了起来文云克夫的名声,这种带有迷信的八卦消息在这个时候最受人们欢迎,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讨论娱乐明星的绯闻一样,文云克夫的名声迅速的在城东传开了。后来舆论之猛烈让得不想受到影响的文史莱也中断和和女儿的联系。这便是文史莱在后来即便是知道了文云在秦家生活很清苦却仍然不前去探望以及帮衬的最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初文云在出嫁的时候曾经连累过文史莱受到了一些非议,以至于他从那个时候便对文云有点不满。
不过文史莱这样做最后还是得不偿失,他本想斩断和文云的联系以不让文云当时克夫的名声连累了文家,毕竟这种谣言的威力是很大的,并且有时候就是那么不讲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牵扯到了。但是文史莱没想到的是他斩断了和文云的联系之后却遭到了所有人的指责与唾弃。人心就是这么难把握。
谭浩和文云两人真的算是青梅竹马了,不但小时候是一起长大的,而且也心属对方,谭浩父亲还在的时候两人便在一起整天玩耍,而后来谭家的重担落在了谭浩肩上之后两人的关系也并没有疏远,最开始谭浩在一间小酒楼打杂的时候文云虽然不能跟着去。但是却经常给谭浩送一下吃的和用的,那个时候谭浩才刚刚踏入社会再加上他年纪太小了,一个人根本就养不活自己和重病的母亲两人,那个时候要是没有文云的接济谭浩还真的不容易缓过来那一阵的困境。
后来要学一门手艺的谭浩来到了一件铁器铺做学徒。谭浩和文云两人又天天的呆在了一起。因为那一间铁器铺便是文家的,而谭浩进去那里最初也是文史莱有意帮衬,文史莱最开始只不过是有一点势力但是人还是好的,他看到谭家那么困难的确是动了一点恻隐之心。
由于铁器铺是文家的,所以文云便趁机跑到铁器铺里和谭浩呆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连文云也学到了不少的打铁器的知识。文家本来便是擅长各种工匠活计,文云在这样的家庭里本身便从小接触不少的理论知识,所以才能跟在谭浩的身边学的那么快。
而后来谭浩由于身体的原因离开了铁匠铺去了文家推荐的意见做木器活的作坊里面,文云也跟着去了那里,所以在谭浩跟着师傅学习各种工匠的知识的时候文云其实也没少学。只不过因为她是女孩所以一般闲暇之余便没了动手的实践的机会。
而且正是因为文云从小也跟着家里和之后跟着谭浩学习了这么多的工匠的知识,所以她才能够以一个局外这的身份解决了谭浩之前遇到的那个关于骑兵使用的火枪的难题。
谭浩会去娶文云这个寡妇既是所有人预料之外的事情,但同时真的发生了也不感觉到完全不可理解。
虽然文史莱将文云嫁给了秦家,而且文云在嫁出去之后也的确接受了现实做的很好在外面断绝了和谭浩的一切联系,在家里做了一个贤内助。但是谭浩却一直忘不了文云,不说两人从小的青门竹马,就是后来谭家困哪的时候文云时常的接济以让谭浩度过了难关一直感动着谭浩,后来文云跟着谭浩往返于工匠铺的时候也颇有点共患难的意味,所以文云在谭浩的心里的地位非常之高,不是说短就能断的。
如果文云在嫁出去之后生活的好好的。那谭浩一定会让自己忘了文云的,即便是忘不了他也不回去打扰文云的生活,总而言之,谭浩虽然很小便进入了社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比较多,但他却还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回去做出干扰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来。
但是偏偏文云嫁入秦家才一年秦沂河便遭遇了不测,而之后秦家也陷入了困苦之中。以至于之后秦家的生活并不比谭家最困难的那几年好多少,正所谓话说爱一个人就别让对方吃苦,看到为了支起秦家文云受了那么多的苦谭浩自己心里也难受,所以后来谭家有点多余的银子了谭浩总要留出来一部分去接济一下文云的。
以前随着谭浩年龄的加大,赚的银子越来越多,谭家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并没有根本的好转,谭浩也不敢对文云有什么非分之想,毕竟秦家没了儿子,两个老人也渐渐的老了,娶了文云很可能就要担负起照顾两位老人以及文云和亡夫所生的儿子的重任,多了四个人并不是以前的谭家可以负担的起的,所以那个时候谭浩也就是存着帮助文云的心思,但是却没有想过要把她娶回门。
而现在谭浩在遇到了朱厚照之后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谭家虽然金银没有文家多,但是地位却不是文家一个小小的商人可以比拟的,别说多养活四个人了,就是四十个也没有问题,所以谭浩这才在心里起了把文云娶回家的念头。
谭浩想要娶文云,最关键的还要看对方以及对方的家人同不同意呢,最开始谭浩提这件事情的时候文云直接便反对了,自从嫁到了秦家之后文云便已经绝了其他的心思,而且秦沂河遭遇不测之后文云受到的指责更是让她有了一辈子不再改嫁、恪守妇道的念头,所以虽然心里感激谭浩但是文云并没有动心。
而秦沂河的父母两人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拿着让文云自己选择的意见。严格来说两位老人确实是不想让文云改嫁,毕竟文云是自己儿子的媳妇,而且还已经生了一个秦家的后代了,但是这几年秦家的情况以及文云在秦家受得苦两位老人同样知晓,他们同样也不想再让秦家拖累文云了,所以两位老人是打着让文云自己选择的主意的。
谭浩虽然初次遭到了失败,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不断的努力着,情况随着秦家的境况进一步恶化而有所改变,秦家这几年本来便是在硬撑着,到了几年终于撑不下去了,秦家不但已经没有了存银没有了存粮而且还欠了一大堆的帐了,现在先不说接下来吃饭都是问题,单是要账的秦家便没办法打发了,还钱没有,但是不还也不行。
终于在秦家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文云的态度松动了,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够想出来什么解决办法,而嫁给谭浩便是她能够想出来的唯一的方法了。终于在和谭浩谈好了条件之后文云答应了改嫁给谭浩,而作为条件不但秦家的所有债务谭浩要承担了,就是以后秦沂河的父母以及儿子的抚养也要归谭浩管。
这个条件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十分的苛刻,但是对于谭浩来说去不算什么,所以说服了文云之后谭浩便对方迎娶回家了。
大明朝第一位科学家夫妇的结合便是这么的艰难与曲折。而操纵着这一对苦命鸳鸯的恰恰就是现实与金钱。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