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教科书般的胜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 第二百章 教科书般的胜利
马文升说完之后朱厚照一直在思索着马文升说的话,严格来说马文升所想和朱厚照所想基本一样。首先两人都有心收复安西故土,有着这个心思的在朝中非常之少,现在的孝宗朝一团和气,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那些大臣们都不主张兴兵。有时候看着那些大臣朱厚照就觉得他们就像世界的和平大使一样,幸亏现在没有诺贝尔和平奖,否则非得给他们一个不行。现在的明朝基本上已经被太祖的不征国的遗嘱给弄得失去了锐气。在现在只要不是对方主动来进攻大明的,大明是绝不会主动去进攻人家,可谓是要多和气有多和气。
所以能够有一个像马文升这样的大臣和自己意见相同可是尤为难得的,毕竟发动战争不是朱厚照一人就可以做决定的,必须要经过大臣们的同意才行。
至于马文升对乌兹别克人的评价和朱厚照的也是十分的相似,虽然看似现在的乌兹别克汗国十分的强大,毕竟他们在今年灭亡了“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帝国,但是实际上他们就和鞑靼、瓦剌一样,看似强大其实后劲不足。
为什么北方的草原民族在和中原王朝较量的时候往往都会成为最后的失败者,就是这个原因,他们都是看似强大去后劲不足,一旦遭遇一次重大的失败他们便会一蹶不振,而这个时候只要中原王朝抓住机会基本上都会彻底打败北方的草原民族。(至于两宋则不在此列,宋朝除了经济上之外实在是太过无能了,军事上不行就不说了,竟然在中原人最擅长的政治上也白痴了起来,明明该联辽抗金了,他竟然联金抗辽。犯一次错误就不说了竟然在之后又犯了一个,明明金朝已经衰落了而蒙古人已经崛起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联金抗蒙了,他竟然来了个连蒙抗金。这种战略外加政治的错误竟然能够犯两次。真是无话可说了。)
总体上来说只要是草原民族都存在一个后劲不足的状况。就像现在的鞑靼一样,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先是在一百年前成祖时期就和大明打仗,那个时候双方打了十几年,期间战争无数,胜负更是兵家常事。当时不管是大明还是鞑靼走没少吃败仗,但是不管大明吃了多少次败仗,大明都能够很快便缓过来,但是鞑靼却不行,越打越弱,越败越弱。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向成祖乞降。这便是鞑靼后劲不足的问题。
而现在的鞑靼也是和百年前的一样,只不过这一次衰落的更快。巴图蒙克统治时期的鞑靼绝对是鞑靼自从北元灭亡之后最强大的时候,但是即便是这样,在榆林还有忽兰忽失温的两场大败令鞑靼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之后鞑靼也彻底的不行了。在明朝的历史上一次损失十几万大军的次数不再少数,但是每一次损失十几万之后三四年大明便可以缓过劲来,就像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二十余万京军全军覆没,但即便是这样照样把瓦剌打回去。但是鞑靼却不行,损失三五万他们还可以忍受,但是损失十几万便不行了。就因为这一次鞑靼损失了十六万大军,所以榆林还有忽兰忽失温之战过后整个鞑靼基本上都被大明控制了。
而除了鞑靼之外以前的突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唐朝的时候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在唐初的时候东突厥最为强大,不但在隋朝还有李渊时期的唐朝都多次逼迫隋朝和唐朝与之和亲还有进贡,隋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突厥势力趁机得到壮大。南面中原各路诸侯不得不臣服于突厥,向突厥割地纳贡。并且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突厥还逼迫李世民签订了令当时唐人大感羞辱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又被称渭水之辱。这是一个城下之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现在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并且挑拨突厥内部颉利、突利二位可汗还有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627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断挑拨之下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同时颉利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
于是在这个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便趁机出兵征战东突厥,而这场战争最关键的一战便是李靖夜袭阴山之战。夜袭阴山之战突厥大败被俘和被杀不计其数,就连颉利可汗自己也在随后的逃亡之中被俘虏了。阴山之战的直接后果便是曾经强大无比的东突厥直接灭亡了。
这便是被俘草原民族后劲不足的原因,阴山之战突厥损失的兵力还不超过十万,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大大的超过了突厥的承受范围,此战也直接导致了东突厥的灭亡。而如果当时的唐朝损失十万兵力,估计也就是出出血而已,灭亡决不至于。
在东突厥之后便是西突厥了,当年苏定方可是一人便灭了西突厥的。并且在朱厚照看来苏定方灭西突厥的战事才是真正教科书式的胜利,他的战事经过和谋略是可以作为一个模板运用到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的其他战事上的。可惜的是后人很少有人这样做。
当时在东突厥覆灭之后唐朝开始不断开发西域和丝绸之力,但是西突厥却成为了唐朝在西进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所以从唐太宗开始唐朝便开始准备灭西突厥的战事,而到了高宗时期终于开始实施了。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
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现在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降,苏定方征调其千名骑兵从军。当时采纳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建议,争取泥孰部(弩失毕五俟斤之一)共袭沙钵罗。苏定方率唐及回纥兵万余人至曳咥河(现在新疆额尔齐斯河)西,沙钵罗率十姓兵10万将其包围。
寻常之人被十倍于自己的精锐奇兵包围之后估计很有可能吓得直接投降,但是当时苏定方却没有。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沙钵罗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沙钵罗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次日,唐军继续前进,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部归降,沙钵罗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遁。五咄陆部闻沙钵罗兵败,也归附阿史那步真率领的南路唐军。
苏定方于是命令萧嗣业与回纥婆闰率骑兵向邪罗斯川进发,追击沙钵罗,苏定方与任雅相率新附之众继后。时遇大雪,深约二尺,诸将建议待天晴后再进军。苏定方说服部众,利用沙钵罗以为唐军必然休兵的侥幸心理,踏雪昼夜兼程地继续追击。进至双河(现在新疆伊宁北),南北两路唐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现在中亚塔什干东北)沙钵罗牙帐。沙钵罗及其将士正准备外出打猎,苏定方乘其无备,突然发起攻击,斩俘数万人。沙钵罗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苏定方乃息兵,令西突厥各部落返回居所,修通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疆界,恢复生产。
苏定方靠着自己一万大军最后却打败了十倍于自己的西突厥骑兵,而导致西突厥直接灭亡,这场战争的经过绝对是一场教科书般的胜利,不管是苏定方以少胜多还是其在战争之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战争战略能力也绝对是值得学习的。
朱厚照给苏定方总结的其战胜的关键便是三点,一:决战,二:穷追猛打,三:善于拉拢其他游牧民族。
首先便是决战,苏定方在与西突厥的是十万大军的决战之中胜出这便是整个战争最后大唐获胜的关键。其次,便是苏定方的穷追猛打了。当对方还有实力时,苏定方绝对不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务必穷追猛打,置敌于死地。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沙钵罗的冒雪追击上。 他断然否决了将士们待雪停后再追的意见,督促部众,昼夜兼程,终于在金沙山将沙钵罗部全歼。
就像毛太祖说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知道这一点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做到的却不多。就像西汉那样,当年汉武帝打得匈奴几近灭亡,然而匈奴人一投降汉武帝便不再对匈奴用兵了,就这样给了人家喘息的机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是汉武帝之后匈奴的百年边患,虽然那时候匈奴已经不像最初的那样强大了,但是却仍然让汉朝疲于应付。
还有当初的成祖皇帝,如果他能够像唐朝那样在瓦剌已经称臣,鞑靼已经战败的情况下继续发兵直接灭了蒙古哪里还有之后的土木堡之变还有明朝的两百多年边患。就是因为当时成祖皇帝自认为自己仁义放了对方一码,结果给了人家喘息的机会几十年之后蒙古卷土再来。
所以说在国与国之间对待敌人一定要狠辣无情,没把对方灭绝就绝不要停,否则你绝对会上演历史的悲剧。不要说正义、不要说道德、不要说仁义,在国与国之间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他们只不过是政*客们想出来的约束对方的东西而已。你既然打了对方那么对方就一定会嫉恨与你,不会因为你最后的宽宏大量而对你感恩戴德的,他们记住的还是和你的仇恨。
而苏定方做的第三点便是绝不孤军奋战而是极力拉拢地方内部势力和对地方不满的势力,把敌人的敌人变为自己的盟友。
根据苏定方灭亡西突厥的战争经过朱厚照总结和游牧民族交战的战略思想也可以说是战争模式便为三点:第一步:集中全力和敌方来一场关键的决战。这期间要做到,一是要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准备战争,在这期间既要开始集中兵力、物力来应对战争,还要统一内部思想不能够在决战的时候内部还意见不合并且在战争之前还要做好战争规划以及应变措施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其次还要做的一点便是分化拉拢敌人内部,寻找敌人的的敌人以成为盟友。之后便开始和地方进行决战。
第二步是基于第一步的决战已经获胜的前提之下的,但是如果第一步里面的决战没有获胜则就要继续重复第一步,等待几年之后再来决战。而如果第一步里面的决战获胜了那便是第二步的开始。第二部要做的有两点,一是要穷追猛打,在决战获胜之后千万不能因为对方的投降、称臣或者是自己的仁慈、仁义就放过对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敌人就是敌人,他不会因为你的宽宏大量而对你感恩戴德他只会在背后骂你愚蠢。你的仁慈往往会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在追击敌人残部的时候要做到以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主,以拉拢敌方内部分化势力为辅。任何国家在即将灭亡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派系,特别是投降派更是会越加的壮大,所以在追击敌方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拉拢这些势力。
第二点便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大局已定所以一定不可以行事太过过分,比如屠杀还有侮辱对方的宗教信仰等。万一激起了对方的殊死反抗便大事不妙了,还有此举也有可能会让盟友产生不满。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还没有大局已定,所以一定要谨慎。
至于第三步,便是战后了,这才是所有战争之中最关键的。
~.< >-~
~.< >-~ 第二百章 教科书般的胜利
马文升说完之后朱厚照一直在思索着马文升说的话,严格来说马文升所想和朱厚照所想基本一样。首先两人都有心收复安西故土,有着这个心思的在朝中非常之少,现在的孝宗朝一团和气,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那些大臣们都不主张兴兵。有时候看着那些大臣朱厚照就觉得他们就像世界的和平大使一样,幸亏现在没有诺贝尔和平奖,否则非得给他们一个不行。现在的明朝基本上已经被太祖的不征国的遗嘱给弄得失去了锐气。在现在只要不是对方主动来进攻大明的,大明是绝不会主动去进攻人家,可谓是要多和气有多和气。
所以能够有一个像马文升这样的大臣和自己意见相同可是尤为难得的,毕竟发动战争不是朱厚照一人就可以做决定的,必须要经过大臣们的同意才行。
至于马文升对乌兹别克人的评价和朱厚照的也是十分的相似,虽然看似现在的乌兹别克汗国十分的强大,毕竟他们在今年灭亡了“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帝国,但是实际上他们就和鞑靼、瓦剌一样,看似强大其实后劲不足。
为什么北方的草原民族在和中原王朝较量的时候往往都会成为最后的失败者,就是这个原因,他们都是看似强大去后劲不足,一旦遭遇一次重大的失败他们便会一蹶不振,而这个时候只要中原王朝抓住机会基本上都会彻底打败北方的草原民族。(至于两宋则不在此列,宋朝除了经济上之外实在是太过无能了,军事上不行就不说了,竟然在中原人最擅长的政治上也白痴了起来,明明该联辽抗金了,他竟然联金抗辽。犯一次错误就不说了竟然在之后又犯了一个,明明金朝已经衰落了而蒙古人已经崛起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联金抗蒙了,他竟然来了个连蒙抗金。这种战略外加政治的错误竟然能够犯两次。真是无话可说了。)
总体上来说只要是草原民族都存在一个后劲不足的状况。就像现在的鞑靼一样,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先是在一百年前成祖时期就和大明打仗,那个时候双方打了十几年,期间战争无数,胜负更是兵家常事。当时不管是大明还是鞑靼走没少吃败仗,但是不管大明吃了多少次败仗,大明都能够很快便缓过来,但是鞑靼却不行,越打越弱,越败越弱。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向成祖乞降。这便是鞑靼后劲不足的问题。
而现在的鞑靼也是和百年前的一样,只不过这一次衰落的更快。巴图蒙克统治时期的鞑靼绝对是鞑靼自从北元灭亡之后最强大的时候,但是即便是这样,在榆林还有忽兰忽失温的两场大败令鞑靼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之后鞑靼也彻底的不行了。在明朝的历史上一次损失十几万大军的次数不再少数,但是每一次损失十几万之后三四年大明便可以缓过劲来,就像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二十余万京军全军覆没,但即便是这样照样把瓦剌打回去。但是鞑靼却不行,损失三五万他们还可以忍受,但是损失十几万便不行了。就因为这一次鞑靼损失了十六万大军,所以榆林还有忽兰忽失温之战过后整个鞑靼基本上都被大明控制了。
而除了鞑靼之外以前的突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唐朝的时候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在唐初的时候东突厥最为强大,不但在隋朝还有李渊时期的唐朝都多次逼迫隋朝和唐朝与之和亲还有进贡,隋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突厥势力趁机得到壮大。南面中原各路诸侯不得不臣服于突厥,向突厥割地纳贡。并且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突厥还逼迫李世民签订了令当时唐人大感羞辱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又被称渭水之辱。这是一个城下之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现在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并且挑拨突厥内部颉利、突利二位可汗还有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627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断挑拨之下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同时颉利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
于是在这个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便趁机出兵征战东突厥,而这场战争最关键的一战便是李靖夜袭阴山之战。夜袭阴山之战突厥大败被俘和被杀不计其数,就连颉利可汗自己也在随后的逃亡之中被俘虏了。阴山之战的直接后果便是曾经强大无比的东突厥直接灭亡了。
这便是被俘草原民族后劲不足的原因,阴山之战突厥损失的兵力还不超过十万,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大大的超过了突厥的承受范围,此战也直接导致了东突厥的灭亡。而如果当时的唐朝损失十万兵力,估计也就是出出血而已,灭亡决不至于。
在东突厥之后便是西突厥了,当年苏定方可是一人便灭了西突厥的。并且在朱厚照看来苏定方灭西突厥的战事才是真正教科书式的胜利,他的战事经过和谋略是可以作为一个模板运用到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的其他战事上的。可惜的是后人很少有人这样做。
当时在东突厥覆灭之后唐朝开始不断开发西域和丝绸之力,但是西突厥却成为了唐朝在西进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所以从唐太宗开始唐朝便开始准备灭西突厥的战事,而到了高宗时期终于开始实施了。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
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现在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降,苏定方征调其千名骑兵从军。当时采纳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建议,争取泥孰部(弩失毕五俟斤之一)共袭沙钵罗。苏定方率唐及回纥兵万余人至曳咥河(现在新疆额尔齐斯河)西,沙钵罗率十姓兵10万将其包围。
寻常之人被十倍于自己的精锐奇兵包围之后估计很有可能吓得直接投降,但是当时苏定方却没有。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沙钵罗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沙钵罗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次日,唐军继续前进,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部归降,沙钵罗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遁。五咄陆部闻沙钵罗兵败,也归附阿史那步真率领的南路唐军。
苏定方于是命令萧嗣业与回纥婆闰率骑兵向邪罗斯川进发,追击沙钵罗,苏定方与任雅相率新附之众继后。时遇大雪,深约二尺,诸将建议待天晴后再进军。苏定方说服部众,利用沙钵罗以为唐军必然休兵的侥幸心理,踏雪昼夜兼程地继续追击。进至双河(现在新疆伊宁北),南北两路唐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现在中亚塔什干东北)沙钵罗牙帐。沙钵罗及其将士正准备外出打猎,苏定方乘其无备,突然发起攻击,斩俘数万人。沙钵罗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苏定方乃息兵,令西突厥各部落返回居所,修通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疆界,恢复生产。
苏定方靠着自己一万大军最后却打败了十倍于自己的西突厥骑兵,而导致西突厥直接灭亡,这场战争的经过绝对是一场教科书般的胜利,不管是苏定方以少胜多还是其在战争之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战争战略能力也绝对是值得学习的。
朱厚照给苏定方总结的其战胜的关键便是三点,一:决战,二:穷追猛打,三:善于拉拢其他游牧民族。
首先便是决战,苏定方在与西突厥的是十万大军的决战之中胜出这便是整个战争最后大唐获胜的关键。其次,便是苏定方的穷追猛打了。当对方还有实力时,苏定方绝对不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务必穷追猛打,置敌于死地。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沙钵罗的冒雪追击上。 他断然否决了将士们待雪停后再追的意见,督促部众,昼夜兼程,终于在金沙山将沙钵罗部全歼。
就像毛太祖说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知道这一点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做到的却不多。就像西汉那样,当年汉武帝打得匈奴几近灭亡,然而匈奴人一投降汉武帝便不再对匈奴用兵了,就这样给了人家喘息的机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是汉武帝之后匈奴的百年边患,虽然那时候匈奴已经不像最初的那样强大了,但是却仍然让汉朝疲于应付。
还有当初的成祖皇帝,如果他能够像唐朝那样在瓦剌已经称臣,鞑靼已经战败的情况下继续发兵直接灭了蒙古哪里还有之后的土木堡之变还有明朝的两百多年边患。就是因为当时成祖皇帝自认为自己仁义放了对方一码,结果给了人家喘息的机会几十年之后蒙古卷土再来。
所以说在国与国之间对待敌人一定要狠辣无情,没把对方灭绝就绝不要停,否则你绝对会上演历史的悲剧。不要说正义、不要说道德、不要说仁义,在国与国之间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他们只不过是政*客们想出来的约束对方的东西而已。你既然打了对方那么对方就一定会嫉恨与你,不会因为你最后的宽宏大量而对你感恩戴德的,他们记住的还是和你的仇恨。
而苏定方做的第三点便是绝不孤军奋战而是极力拉拢地方内部势力和对地方不满的势力,把敌人的敌人变为自己的盟友。
根据苏定方灭亡西突厥的战争经过朱厚照总结和游牧民族交战的战略思想也可以说是战争模式便为三点:第一步:集中全力和敌方来一场关键的决战。这期间要做到,一是要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准备战争,在这期间既要开始集中兵力、物力来应对战争,还要统一内部思想不能够在决战的时候内部还意见不合并且在战争之前还要做好战争规划以及应变措施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其次还要做的一点便是分化拉拢敌人内部,寻找敌人的的敌人以成为盟友。之后便开始和地方进行决战。
第二步是基于第一步的决战已经获胜的前提之下的,但是如果第一步里面的决战没有获胜则就要继续重复第一步,等待几年之后再来决战。而如果第一步里面的决战获胜了那便是第二步的开始。第二部要做的有两点,一是要穷追猛打,在决战获胜之后千万不能因为对方的投降、称臣或者是自己的仁慈、仁义就放过对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敌人就是敌人,他不会因为你的宽宏大量而对你感恩戴德他只会在背后骂你愚蠢。你的仁慈往往会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在追击敌人残部的时候要做到以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主,以拉拢敌方内部分化势力为辅。任何国家在即将灭亡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派系,特别是投降派更是会越加的壮大,所以在追击敌方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拉拢这些势力。
第二点便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大局已定所以一定不可以行事太过过分,比如屠杀还有侮辱对方的宗教信仰等。万一激起了对方的殊死反抗便大事不妙了,还有此举也有可能会让盟友产生不满。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还没有大局已定,所以一定要谨慎。
至于第三步,便是战后了,这才是所有战争之中最关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