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世外桃园”(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山林中笼罩着薄薄的暮霭。偶然升起几道清风,拂动淡淡的暮霭,偶尔几片落花飘起,迎风舞动,如轻盈的精灵。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点点金色光斑,斑驳而美丽。
山林里的鸟鸣声格外独特,显得轻灵而且深远。梁晓乐顿觉心澈神明。
“真美啊!简直如人间仙境一般!”
梁晓乐由衷地感叹道。
欣赏了一会儿,梁晓乐又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宽阔地带。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有美丽的池塘,茂盛的桃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不时有人们的说笑声传来。
梁晓乐顺着声音望去,在一块谷田里,有十多个农夫几乎是并排着在那里挥舞着锄把在锄地。当铮亮的锄头被扬起时,闪出一道银色的光芒。此起彼伏,十分壮观。
在谷田的旁边,是一块菜地,里面也有十多位年轻妇女蹲在那里,看样子好像在栽菜。
说笑声就是从那群年轻妇女中传出来的。
梁晓乐又往远处看了看,发现所有有人的地方,都是一群一伙儿的,很少有单独劳作的人。
“难道这里的人们都是雇工?还是大家一起劳动,忙完一家说一家?”梁晓乐心中疑惑,一边猜测,一边观看,不觉来到一个高大的牌坊前面。抬头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桃花园》三个大字,后面还有一拉溜阿拉伯数字。
“桃花园就桃花园吧,怎么还把阿拉伯数字也写上去?好像标明次第似的?!”梁晓乐不解,信步走了进去。
里面的街道十分宽阔。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路旁和楼下,到处都有一人多高的桃树,树干透着紫红色,极其光洁,柔软的枝条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街道干干净净,老人和孩子们嬉笑街头,显得心满意足。人们的穿戴,也与外面差不多。这让梁晓乐首先有了一种安慰感。
梁晓乐的出现,一下吸引了街上不少人的视线。人们都惊诧地看着她,有的还指指点点,互相交头接耳。看那情景,好像是猜测她是谁谁家的孩子,或是谁谁家的亲戚。
“喂?小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十八、九岁年龄的女子走过来,笑眯眯地望着梁晓乐问道。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子。
“我……”梁晓乐被人们看的有些囧,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整顿了一下思路,便把自己如何和同学们在山那边看桃树和小湖,自己如何想到处走走,如何发现了小洞口,如何来到这里,仔仔细细地说了出来。
“什么?你是从那个小洞口里过来的?”年轻女子表现出极大地震惊,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梁晓乐:“你刚才说,那个小洞口一开始很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梁晓乐点点头。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大惊小怪。
“既然这样,我看我们还是把她交到队部去吧,让队长来处理。”那个男青年对女青年说。
“嗯,也只有这样了。”女青年说着,又对梁晓乐说:“小姑娘,没有人会从小洞口里来我们这里的。你既然来了,请跟我到我们队部去一趟,把你的情况向队长说说去。”
没等梁晓乐表示同意,女青年上前拉住梁晓乐的小手,领着她,向一座漂亮的楼房走去。
队部在这栋楼房的一楼。办公室里的摆设很简朴,一张面积有两平方米的长方形的办公桌,桌旁是一圈木制靠背椅。与外面的繁华比起来,又别有一番情调。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妇女起身迎接了他们。
“队长,这个小姑娘是从外面来的。我们赶紧把她领了来。”女青年对那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妇女说。看来,这个人就是队长了。
“什么?外面来的?!”女队长也表现出了极度的震惊,望着女青年说:“你是说她是从那个小洞口里过来的?”
“嗯,她说是。”女青年又转向梁晓乐:“这是我们的队长,你再把进来的情况向队长说一遍。”
于是,梁晓乐又把经过说了一遍。心里有种被“审”的感觉。
队长听完,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是第二个发现洞口并进来的人。今年几岁了?”
“八岁了。”梁晓乐回答。心里却在想:我是第二个,那第一个进来的人又是谁呢?
“八岁?八岁口齿这么清楚?”女队长好奇地说。
“是啊,队长,这个小姑娘说话调理很清晰,简明扼要,很有逻辑性。不像一个八岁的孩子。”男青年接话说。
“你知道你来到什么地方了吗?”女队长又问梁晓乐。
梁晓乐摇摇头:“不知道。但请队长告知。”
“嘿,说你说话有调理,你还zhuai上了呢?”女队长笑了笑说:“你既然来了,就是有缘,我们也不拿你当外人。我给你开张通行卡,你可以在这里随便吃住。注意事项,让我们的团支部书记给你介绍。”
女队长说着,指了一下女青年。
梁晓乐见他们没有恶意,一下放心下来。但是,外面还有四个同学在等着她,她不想在这里住下去,只想了解一下自己究竟来到了什么地方?
“队长,你刚才说我是第二个进来的人。那,第一个是谁呢?她(他)叫什么名字?”梁晓乐问道。
“听老人们说,几百年前,有一个打渔的渔民发现了那个小洞口,来到这里住了几天。之后,就再也没人来过。所以一说,你是迄今为止第二个来这里的人。”女队长说。
“你们这是什么地方呀?怎么与外面隔绝了?”
“哦,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地方。为了不让外面的人进来骚扰,便把进来的路口堵住了。当时这里就有很多桃树,便起名叫桃花园。由于这里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生活自给有余,于是,便跟桃花园以外的人不再来往。”
啊,桃花园——桃花源——自己真的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里了!
梁晓乐心里一阵激动,兴奋地说:“你们知道吗?那个渔人出去时,曾沿路做了记号。到了太守所在地后,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返回,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谁知迷失了方向,一个记号也找不到了。”
女队长和青年男女听后都笑了。
女队长说:“听老人们说,当时的村长就料到会有如此情况,派人跟踪那渔人,把他所做记号一律消除。并封住了那个小洞口。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安然地生活到现在。”
“哦,原来如此。”梁晓乐恍然大悟:“那渔人虽然没找到回来的路,对这里人们的盛情款待却念念不忘。极力地宣传你们这里的富足和安逸。外面的人们对这里羡慕的不得了。有个叫陶渊明的大诗人,根据渔人的经历,写了一篇题为《桃花源记》的文章,详细记述了这件事。《桃花源记》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绝唱。后来还被编入中学课本,影响美加国数百年。”
“是吗?没想到我们还这样让人们羡慕啊?!”女队长高兴起来。
“人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追求与向往的圣地。说你们这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
“呵呵,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女队长“呵呵”笑了笑,又说:“小朋友,你此番来,是想常住下来?!还是和那个渔人一样,待几天就走?!”
“我虽然是误入,但我很喜欢这里。”梁晓乐很坦白地说:“不过,我不会在这里常住下去的。外面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有我的同学和朋友。我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这里的情况。”
“哦,嗬,呵呵,是不是想回去后,也写一篇陶渊明那样的文章?!以标榜自己来过这里。”女队长笑着说。
“天下的好文章只能有一篇!再写就有模仿和套用之嫌了。我想多了解一些,把你们这里的好经验,借鉴到我们那里的农村建设中去。”梁晓乐好不隐瞒地说。
“呵呵,年纪不大,口气不小,”女队长又笑了笑:“你说吧,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梁晓乐心中暗想:我想了解的多了去了,可是,自己独自来到一个新地方,人们给说,已经是客情儿了,自己也不能太贪多无厌。还是像小孩子好奇一样,从见到的问起吧。
“我刚一进来的时候,看见你们这里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都是成群结伙儿的,是雇的还是大伙儿伙着干,干完一家说一家?!”
三个人互相望了望,好像梁晓乐问了一个十分幼稚的问题。
“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们外面是怎样干活的?”女队长不回答反而问道。
“我们那里都是各家干各家的。只有雇短工的时候,比如收秋割麦,才会出现多人在一起的场面。可这里是锄地呀?!”梁晓乐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山林中笼罩着薄薄的暮霭。偶然升起几道清风,拂动淡淡的暮霭,偶尔几片落花飘起,迎风舞动,如轻盈的精灵。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点点金色光斑,斑驳而美丽。
山林里的鸟鸣声格外独特,显得轻灵而且深远。梁晓乐顿觉心澈神明。
“真美啊!简直如人间仙境一般!”
梁晓乐由衷地感叹道。
欣赏了一会儿,梁晓乐又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宽阔地带。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有美丽的池塘,茂盛的桃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不时有人们的说笑声传来。
梁晓乐顺着声音望去,在一块谷田里,有十多个农夫几乎是并排着在那里挥舞着锄把在锄地。当铮亮的锄头被扬起时,闪出一道银色的光芒。此起彼伏,十分壮观。
在谷田的旁边,是一块菜地,里面也有十多位年轻妇女蹲在那里,看样子好像在栽菜。
说笑声就是从那群年轻妇女中传出来的。
梁晓乐又往远处看了看,发现所有有人的地方,都是一群一伙儿的,很少有单独劳作的人。
“难道这里的人们都是雇工?还是大家一起劳动,忙完一家说一家?”梁晓乐心中疑惑,一边猜测,一边观看,不觉来到一个高大的牌坊前面。抬头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桃花园》三个大字,后面还有一拉溜阿拉伯数字。
“桃花园就桃花园吧,怎么还把阿拉伯数字也写上去?好像标明次第似的?!”梁晓乐不解,信步走了进去。
里面的街道十分宽阔。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路旁和楼下,到处都有一人多高的桃树,树干透着紫红色,极其光洁,柔软的枝条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街道干干净净,老人和孩子们嬉笑街头,显得心满意足。人们的穿戴,也与外面差不多。这让梁晓乐首先有了一种安慰感。
梁晓乐的出现,一下吸引了街上不少人的视线。人们都惊诧地看着她,有的还指指点点,互相交头接耳。看那情景,好像是猜测她是谁谁家的孩子,或是谁谁家的亲戚。
“喂?小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十八、九岁年龄的女子走过来,笑眯眯地望着梁晓乐问道。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子。
“我……”梁晓乐被人们看的有些囧,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整顿了一下思路,便把自己如何和同学们在山那边看桃树和小湖,自己如何想到处走走,如何发现了小洞口,如何来到这里,仔仔细细地说了出来。
“什么?你是从那个小洞口里过来的?”年轻女子表现出极大地震惊,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梁晓乐:“你刚才说,那个小洞口一开始很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梁晓乐点点头。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大惊小怪。
“既然这样,我看我们还是把她交到队部去吧,让队长来处理。”那个男青年对女青年说。
“嗯,也只有这样了。”女青年说着,又对梁晓乐说:“小姑娘,没有人会从小洞口里来我们这里的。你既然来了,请跟我到我们队部去一趟,把你的情况向队长说说去。”
没等梁晓乐表示同意,女青年上前拉住梁晓乐的小手,领着她,向一座漂亮的楼房走去。
队部在这栋楼房的一楼。办公室里的摆设很简朴,一张面积有两平方米的长方形的办公桌,桌旁是一圈木制靠背椅。与外面的繁华比起来,又别有一番情调。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妇女起身迎接了他们。
“队长,这个小姑娘是从外面来的。我们赶紧把她领了来。”女青年对那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妇女说。看来,这个人就是队长了。
“什么?外面来的?!”女队长也表现出了极度的震惊,望着女青年说:“你是说她是从那个小洞口里过来的?”
“嗯,她说是。”女青年又转向梁晓乐:“这是我们的队长,你再把进来的情况向队长说一遍。”
于是,梁晓乐又把经过说了一遍。心里有种被“审”的感觉。
队长听完,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是第二个发现洞口并进来的人。今年几岁了?”
“八岁了。”梁晓乐回答。心里却在想:我是第二个,那第一个进来的人又是谁呢?
“八岁?八岁口齿这么清楚?”女队长好奇地说。
“是啊,队长,这个小姑娘说话调理很清晰,简明扼要,很有逻辑性。不像一个八岁的孩子。”男青年接话说。
“你知道你来到什么地方了吗?”女队长又问梁晓乐。
梁晓乐摇摇头:“不知道。但请队长告知。”
“嘿,说你说话有调理,你还zhuai上了呢?”女队长笑了笑说:“你既然来了,就是有缘,我们也不拿你当外人。我给你开张通行卡,你可以在这里随便吃住。注意事项,让我们的团支部书记给你介绍。”
女队长说着,指了一下女青年。
梁晓乐见他们没有恶意,一下放心下来。但是,外面还有四个同学在等着她,她不想在这里住下去,只想了解一下自己究竟来到了什么地方?
“队长,你刚才说我是第二个进来的人。那,第一个是谁呢?她(他)叫什么名字?”梁晓乐问道。
“听老人们说,几百年前,有一个打渔的渔民发现了那个小洞口,来到这里住了几天。之后,就再也没人来过。所以一说,你是迄今为止第二个来这里的人。”女队长说。
“你们这是什么地方呀?怎么与外面隔绝了?”
“哦,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地方。为了不让外面的人进来骚扰,便把进来的路口堵住了。当时这里就有很多桃树,便起名叫桃花园。由于这里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生活自给有余,于是,便跟桃花园以外的人不再来往。”
啊,桃花园——桃花源——自己真的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里了!
梁晓乐心里一阵激动,兴奋地说:“你们知道吗?那个渔人出去时,曾沿路做了记号。到了太守所在地后,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返回,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谁知迷失了方向,一个记号也找不到了。”
女队长和青年男女听后都笑了。
女队长说:“听老人们说,当时的村长就料到会有如此情况,派人跟踪那渔人,把他所做记号一律消除。并封住了那个小洞口。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安然地生活到现在。”
“哦,原来如此。”梁晓乐恍然大悟:“那渔人虽然没找到回来的路,对这里人们的盛情款待却念念不忘。极力地宣传你们这里的富足和安逸。外面的人们对这里羡慕的不得了。有个叫陶渊明的大诗人,根据渔人的经历,写了一篇题为《桃花源记》的文章,详细记述了这件事。《桃花源记》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绝唱。后来还被编入中学课本,影响美加国数百年。”
“是吗?没想到我们还这样让人们羡慕啊?!”女队长高兴起来。
“人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追求与向往的圣地。说你们这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
“呵呵,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女队长“呵呵”笑了笑,又说:“小朋友,你此番来,是想常住下来?!还是和那个渔人一样,待几天就走?!”
“我虽然是误入,但我很喜欢这里。”梁晓乐很坦白地说:“不过,我不会在这里常住下去的。外面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有我的同学和朋友。我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这里的情况。”
“哦,嗬,呵呵,是不是想回去后,也写一篇陶渊明那样的文章?!以标榜自己来过这里。”女队长笑着说。
“天下的好文章只能有一篇!再写就有模仿和套用之嫌了。我想多了解一些,把你们这里的好经验,借鉴到我们那里的农村建设中去。”梁晓乐好不隐瞒地说。
“呵呵,年纪不大,口气不小,”女队长又笑了笑:“你说吧,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梁晓乐心中暗想:我想了解的多了去了,可是,自己独自来到一个新地方,人们给说,已经是客情儿了,自己也不能太贪多无厌。还是像小孩子好奇一样,从见到的问起吧。
“我刚一进来的时候,看见你们这里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都是成群结伙儿的,是雇的还是大伙儿伙着干,干完一家说一家?!”
三个人互相望了望,好像梁晓乐问了一个十分幼稚的问题。
“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们外面是怎样干活的?”女队长不回答反而问道。
“我们那里都是各家干各家的。只有雇短工的时候,比如收秋割麦,才会出现多人在一起的场面。可这里是锄地呀?!”梁晓乐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