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釜底抽薪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萧仪却是紧紧的抿着嘴,道:“我是言官,文死谏,是我的职分,即便是触怒了天颜,也在所不惜了!张大人?你也是不赞成皇上迁都吧!”
张大人笑了笑,道:“谁说不是呢?迁都啊,说起来容易,实则何其艰难啊,且不说北京皇宫修建,需要的是金山银山,就说六部郎官、禁军御林军等等,全部北上,还要耗费多少银子!前次我去拜访了工部葛大人,他也是这么说。”
萧仪一边走着,一边长叹一边缓缓的道:“就怕皇上心念已决,一意孤行啊。”
“葛大人说,他也很想去拜访您,今晚不知大人是否有时间,我们过府一叙,好好的商议一下这件事。”
在皇帝的寝宫之中,郑和已经等在里面了,见朱棣颜色不善,便站起来道:“皇上万岁。”
永乐皇帝只是摆了摆手,道:“坐着,”说罢,将掐丝镶嵌的金冠狠狠的丢在了书案上,大声的道:“这起子王八蛋死书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朕说什么,他们反对什么,朕要下西洋,这起子混账就横拦竖挡,朕要迁都北京,更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朕是皇上!朕才是天下之主!”
郑和斟酌着词句,赔笑道:“这些官员,都是避重就轻的人,都知道北方苦寒,这些官员受不了这个苦是真的。我在北京这么久,一路沿着运河而下,出了济宁杭州几处运河淤塞,导致大船无法通行以外,其他河况还不错。只要是稍加修缮疏浚,粮食等就能漕运而上。”
永乐皇帝终于浮现出了了笑意,舒适的伸着胳膊,道:“这还算是一个好消息。迁都的事,势在必行!”
郑和沉吟了片刻,说道:“只是北京城还需要大规模修建,想来也是极其浩大的工程啊。”
这个时候,一个太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说道“启奏万岁,工部右侍郎张本奉旨见架,正在殿外长廊跪侯呢。”
“传!”
郑和见朱棣要谈大事,便站起来躬身道:“皇上,微臣告退!”
“不必,你且站在旁边听着就是,”朱棣无所谓的道。
片刻之后,张本弯着腰,小步快速的来到了朱棣的面前,下拜说道:“臣工部右侍郎张本参见皇上。”
“起来吧。”
朱棣本是一个不苟言笑的性子,可是看到了张本,就觉得此人滑稽,会心的一笑,道:“你这人,也忒是马虎了,刚刚官复原职,就被人参了下去,降职罚奉留用,你可心里有什么委屈?”
张本讪讪的笑道:“皇上,臣委屈大了。这些个御史大人,是不是平日里都没事情做?放着贪官污吏不去揭发,专盯着臣的条陈文书,臣写的是“愿效狗马之劳”,这些御史就大做文章,说臣不雅,有辱斯文,漫不经心。皇上您说,狗不就是犬么?都是两个蛋子熬汤——一个蛋子味儿。”
郑和万没有想到,竟敢有人在永乐皇帝面前这般的放肆。简直是不成体统,难怪御史要参奏了。
可是仔细的一想,便也无奈的笑了,看起来这工部侍郎读书有限。
难得的是,朱棣竟然对此人十分的宽容,甚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好在你一片赤诚,只要是怀着这份心,就是你文书上出天大的篓子,朕也是担待的。”
“谢皇上!额,皇上让臣查的文书案卷,臣都查明白了。”
“说说看。”朱棣适意的坐回到椅子之中。
“回皇上,工部的记档文书之中记载,修建南京皇宫的匠人,乃是香山派工匠,主持此事的长班叫蒯祥。因为差事办的好,洪武爷赏了他夫人诰命。嘱咐他一定要好生修养,南京皇宫终究是要扩建的。”
朱棣眼神一亮,道:“现在此人何处?”
张本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面露难色,最后才嗫嚅道:“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朱棣的眼神,又透出了煞气。
“皇上,臣问了所有工部的郎官,都不知道,据说洪武三十九年,这人忽然归隐,从此便消失了一般。”
朱棣兴奋的心情,被泼了一瓢凉水一般,最后缓缓的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
张本如蒙大赦,灰溜溜的走了。
郑和见皇上这样的表情,也是无声的透了口气,劝解道:“皇上不必担心,天下都是您的子民,要想找一个工匠长班,还不容易么?”
朱棣摇头道:“修建北京城,不是小事,若非蒯祥,别人实在是难以胜任啊,”
“那便让户部的人去找啊?实在不行就让刑部的人下海捕文书。”
朱棣眼睛之中的火苗一闪,幽幽的道:“你下海捕文书,最终捕来的很可能就是一具尸体。这蒯祥有可能自杀,不为我所用,也有可能会被反对迁都的人作践死!所以要严密一些访查。一来不要惊动蒯祥,而来也不要让反对的人知道。”
玩了一辈子阴谋的朱棣,一下子便看穿了事情的本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便是他一代枭雄的过人之处。他思考事情,不会单单停留在表层,而是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这件事若换成是永乐去做,不会像那些酸腐的文人,只会上折子,他肯定就会吧蒯祥等等一干人等偷偷杀掉了。
朱棣似乎是有一些疲倦,站起来,沉吟道:“你出海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请皇上示下!”
“想办法访查一下蒯祥的所在,找到他,然后带来见朕”。
“臣遵命!”
与此同时,萧仪的府邸,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现在已经是二更十分了,府中一片的寂静,只是书房之中灯火通明,葛明和张怀仁聚集在了萧仪的家中,正在兴奋的说着什么。
葛明似乎是说了什么,正在等着萧仪的意见,萧仪却摇了摇头,道:“这样似乎不妥吧,有失君子之道啊!”
“萧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想阻止皇上迁都,就要趁早杀掉蒯祥!”灯烛之下,葛明的眼神之中,冒着绿油油的光。
萧仪却是紧紧的抿着嘴,道:“我是言官,文死谏,是我的职分,即便是触怒了天颜,也在所不惜了!张大人?你也是不赞成皇上迁都吧!”
张大人笑了笑,道:“谁说不是呢?迁都啊,说起来容易,实则何其艰难啊,且不说北京皇宫修建,需要的是金山银山,就说六部郎官、禁军御林军等等,全部北上,还要耗费多少银子!前次我去拜访了工部葛大人,他也是这么说。”
萧仪一边走着,一边长叹一边缓缓的道:“就怕皇上心念已决,一意孤行啊。”
“葛大人说,他也很想去拜访您,今晚不知大人是否有时间,我们过府一叙,好好的商议一下这件事。”
在皇帝的寝宫之中,郑和已经等在里面了,见朱棣颜色不善,便站起来道:“皇上万岁。”
永乐皇帝只是摆了摆手,道:“坐着,”说罢,将掐丝镶嵌的金冠狠狠的丢在了书案上,大声的道:“这起子王八蛋死书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朕说什么,他们反对什么,朕要下西洋,这起子混账就横拦竖挡,朕要迁都北京,更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朕是皇上!朕才是天下之主!”
郑和斟酌着词句,赔笑道:“这些官员,都是避重就轻的人,都知道北方苦寒,这些官员受不了这个苦是真的。我在北京这么久,一路沿着运河而下,出了济宁杭州几处运河淤塞,导致大船无法通行以外,其他河况还不错。只要是稍加修缮疏浚,粮食等就能漕运而上。”
永乐皇帝终于浮现出了了笑意,舒适的伸着胳膊,道:“这还算是一个好消息。迁都的事,势在必行!”
郑和沉吟了片刻,说道:“只是北京城还需要大规模修建,想来也是极其浩大的工程啊。”
这个时候,一个太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说道“启奏万岁,工部右侍郎张本奉旨见架,正在殿外长廊跪侯呢。”
“传!”
郑和见朱棣要谈大事,便站起来躬身道:“皇上,微臣告退!”
“不必,你且站在旁边听着就是,”朱棣无所谓的道。
片刻之后,张本弯着腰,小步快速的来到了朱棣的面前,下拜说道:“臣工部右侍郎张本参见皇上。”
“起来吧。”
朱棣本是一个不苟言笑的性子,可是看到了张本,就觉得此人滑稽,会心的一笑,道:“你这人,也忒是马虎了,刚刚官复原职,就被人参了下去,降职罚奉留用,你可心里有什么委屈?”
张本讪讪的笑道:“皇上,臣委屈大了。这些个御史大人,是不是平日里都没事情做?放着贪官污吏不去揭发,专盯着臣的条陈文书,臣写的是“愿效狗马之劳”,这些御史就大做文章,说臣不雅,有辱斯文,漫不经心。皇上您说,狗不就是犬么?都是两个蛋子熬汤——一个蛋子味儿。”
郑和万没有想到,竟敢有人在永乐皇帝面前这般的放肆。简直是不成体统,难怪御史要参奏了。
可是仔细的一想,便也无奈的笑了,看起来这工部侍郎读书有限。
难得的是,朱棣竟然对此人十分的宽容,甚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好在你一片赤诚,只要是怀着这份心,就是你文书上出天大的篓子,朕也是担待的。”
“谢皇上!额,皇上让臣查的文书案卷,臣都查明白了。”
“说说看。”朱棣适意的坐回到椅子之中。
“回皇上,工部的记档文书之中记载,修建南京皇宫的匠人,乃是香山派工匠,主持此事的长班叫蒯祥。因为差事办的好,洪武爷赏了他夫人诰命。嘱咐他一定要好生修养,南京皇宫终究是要扩建的。”
朱棣眼神一亮,道:“现在此人何处?”
张本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面露难色,最后才嗫嚅道:“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朱棣的眼神,又透出了煞气。
“皇上,臣问了所有工部的郎官,都不知道,据说洪武三十九年,这人忽然归隐,从此便消失了一般。”
朱棣兴奋的心情,被泼了一瓢凉水一般,最后缓缓的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
张本如蒙大赦,灰溜溜的走了。
郑和见皇上这样的表情,也是无声的透了口气,劝解道:“皇上不必担心,天下都是您的子民,要想找一个工匠长班,还不容易么?”
朱棣摇头道:“修建北京城,不是小事,若非蒯祥,别人实在是难以胜任啊,”
“那便让户部的人去找啊?实在不行就让刑部的人下海捕文书。”
朱棣眼睛之中的火苗一闪,幽幽的道:“你下海捕文书,最终捕来的很可能就是一具尸体。这蒯祥有可能自杀,不为我所用,也有可能会被反对迁都的人作践死!所以要严密一些访查。一来不要惊动蒯祥,而来也不要让反对的人知道。”
玩了一辈子阴谋的朱棣,一下子便看穿了事情的本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便是他一代枭雄的过人之处。他思考事情,不会单单停留在表层,而是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这件事若换成是永乐去做,不会像那些酸腐的文人,只会上折子,他肯定就会吧蒯祥等等一干人等偷偷杀掉了。
朱棣似乎是有一些疲倦,站起来,沉吟道:“你出海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请皇上示下!”
“想办法访查一下蒯祥的所在,找到他,然后带来见朕”。
“臣遵命!”
与此同时,萧仪的府邸,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现在已经是二更十分了,府中一片的寂静,只是书房之中灯火通明,葛明和张怀仁聚集在了萧仪的家中,正在兴奋的说着什么。
葛明似乎是说了什么,正在等着萧仪的意见,萧仪却摇了摇头,道:“这样似乎不妥吧,有失君子之道啊!”
“萧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想阻止皇上迁都,就要趁早杀掉蒯祥!”灯烛之下,葛明的眼神之中,冒着绿油油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