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开局】(2)演出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高层领导只欧阳稚一人留守,其他人都回外地老家了,本地招聘的中层们在这个时间派上了重要用场——正月初四,唐青悠便到剧院值班了。
年头是演出的淡季,而且这个淡季会一路延续到四五月份,故而演出数量成倍锐减,整个2-4月,只安排了一二十场戏剧戏曲和室内乐。因为开幕演出季的仓促,年前集中了全部火力在开业这一件大事上,第一年的演出季定位和具体策划均未出定论,唐青悠一到岗直接被欧阳稚拎到办公室参与了演出季策划会。
欧阳稚主持会议,传达了任泰初的初步想法,大意是剧院每年按照三个演出季来合理安排演出计划,大致是每年2-4月的淡季安排一个演出季,5-10月以暑期档为重心整合一个演出季,11月至次年1月以新年为主题打造一个演出季。具体的项目方面任泰初将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主抓重要的大项目,其余中小项目的引进及整个演出季的综合规划与具体操作由欧阳稚带领演出中心进行,节目来源包括院线派发项目和剧院自主引入项目、合作项目,占比分别是4,3:3,而合作项目包括了租场合作及票房分成合作等,票房分成合作亦可视为自办项目,所以综合来计,全年演出节目的自办比例可达到80%以上,轻轻松松完成与地方上的托管约定。
三个演出季的命名成了一个大难题。高层领导们也都没为难自己,直接把任务派了下来,每个部门必须提交三套候选的演出季命名方案。经过两三轮的讨论,最后定下来的名字是东方艺术季、艺游夏秋演出季以及新年演出季,简单粗暴、直奔主题。
如果说开幕演出季是一趟着急忙慌的试水,那么第一届东方艺术季便是考验南北院线运营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役。首先便是引进项目的问题,作为一家新剧院,引进演出的水平象征着剧院的品牌档次,南山大剧院的开幕演出季是不是昙花一现,南北院线是不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就看各个演出季是什么样的演出水准了,而首当其冲的东方艺术季究竟会端上一盘什么菜色?虎视眈眈的业内人士可能比不在状况的广大群众更为关心,而这份关心将直接影响到南山大剧院的业内评分。
南北院线旗下的剧院没有孬的,全年的演出项目点算下来,至少三成由院线安排的巡演项目均为“业内精选”。而作为南山大剧院的一把手,任泰初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身于演出公司的资源优势,早在年前便把这一年的大项目都预定了,并把这形成了习惯,每年的新年演出季结束前完成次年的演出规划,每个项目的合同流程、文化审批流程、开票流程等全套手续必须在开演前至少2个月以上完成,留出至少2个月的售票期。2-4月是演出淡季,将戏剧戏曲类节目集中在这段时期,既符合传统类演出团体的年度排期,也应对了低迷的整体市场——在唐青悠眼中,所谓行业淡季,说白了就是破罐子破摔的最佳借口,2-4月何止是演出淡季,还是旅游淡季呢,可人家香港艺术节不就是在淡季里玩得风风火火,甚至直接推高了香港传统旅游业的GDP。然而毕竟人微言轻,她的这些观点,连上会议桌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南山大剧院所谓的中高层会议,刚开始是高层主持议项派发下一轮重点任务的宣导式论坛,到后来则衍变成了各中心总监们抢着汇报各自阶段工作优秀成果的秀场。而唐青悠这个勉强够上中间管理层末位的小主管,眼下并没有代表部门发言的权利。
有没有足够的权利对唐青悠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她活到二十七岁的过往人生中,并没有过当官这个志愿。然而人在职场,权利意味着做事的保障,她也是经历了许多,在很久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争取”这个词是争字在前。此刻的唐青悠还意识不到权利的重要性,手上的职权空间已经开始收缩。演出季策划会结束的时候,欧阳稚继续转达任泰初的决议,为了减轻唐青悠的工作负担,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工作全部划归网络信息管理,而网络信息小组从办公室划到了技术中心,从此,舞台、机械、网络、信息,跟技术沾边的板块全部统到了一起,郑凡一跃成为中层里的“实力派”;新媒体工作划出之后,宣传组的工作量略轻了一些,但对唐青悠而言,这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毕竟宣传与品牌两个板块的事情都是属于密集型的。
虽然还在正月里,南山大剧院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筹备工作,唐青悠一边指挥着宣传组的人员配合票务进行东方艺术季各项目的宣传物料派发和渠道拓展,并同步开始筹备艺游夏秋演出季一两百号项目的宣传策划与物料编辑;另一边还要带着邹见锋对东方艺术季进行整体的品牌包装,落实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推广计划。她可以说是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基础工作里头,说她有多忙,都不为过。然而她也是真的热爱,热爱这个她无意间闯进来的行业和捡回来的旧梦,热爱美好的一次性舞台艺术,热爱台上的忠孝节义、人间欢喜,不论白天有多累多想休息,不论晚上的城市有多么热闹多少饭局相邀,她的第一选择都是留在剧场看演出。开业第一年的南山大剧院不负众望地推出了两百多场各具特色各有拥趸的优秀演出节目,唐青悠至少看完了70%,剩下的30%里面绝大部分还是连演多场的重复项目。
唐青悠感觉自己回到了大学时期,捡回了丢失多年的梦想,虽然已不再是台前的人物,但她在幕后找到了身份归属和前进方向,这于她而言,是一种只有自己可以感受到的安定与鼓舞。明明知道台上演的都是假的,明明清楚地记得德彪西的那句名言:“在所有的谎言中,艺术是最美的一种。”然而她就是清醒地热爱着,不可救药。
青春期的梦想与悸动在沉寂多年之后打了个回马枪,唐青悠决定,这一次她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建设属于自己的人生。
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大剧院,面对一波一波翻滚着而来的演出推广任务,她身上打了鸡血一般的跃跃欲试。毕竟开幕演出季有太多既定元素,她还未真正独力策划一个演出季的品牌包装与推广。
既然叫东方艺术节,那么,亚洲的舞台节目都算得上是东方作品,而南山大剧院的“国际性”定位也决定了进口节目的必须性,于是,小剧场专门推了一周的日韩舞台剧。而大剧场除了2月一整个月停工检修全部设备,3-4月也连番上演各路大戏,仅传统戏曲就囊括了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歌仔戏、粤剧……等等,还有一些让人不太好形容的节目,诸如中国杂技、韩国魔幻秀、日本歌舞剧之类。纵观整个东方艺术季,最夺人眼球的一个节目,却是4月底的大型舞剧《飞天》,这在舞种上归属于民族民间舞里面近年逐渐火热起来的一个分支——汉唐舞,而最负盛名的《飞天》版本是由“飞天女皇”白玉洁领衔主演的,几度登上春晚,并经常代表国家出访各国交流演出。南山大剧院所引进的版本恰恰就是这一出“国宝版”。
白玉洁跳了半辈子《飞天》,年过不惑才迎来汉唐舞的崛起,引领了飞天舞蹈的辉煌,如今年过五十,体力已经严重不支,便渐渐往幕后退了。经纪公司发过来的原始宣传素材,白纸黑字强调着这是“飞天女皇告别舞台最后一轮巡演”,极醒目的宣传噱头。
任泰初对于接到《飞天》是非常自豪的,一再重复说明这个项目是开业第一年献给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欧阳稚主持策划会的时候,半场时间都在强调这个项目的相关工作,满场的新丁们被吓得不轻。
几十个项目被集体无视,唐青悠略有些担心出现冷场局面,特地给谢正去电提了提自己的看法。谢正直截了当的一句话结束了话题:“抓大放小,没毛病。”可唐青悠一旦固执起来实在是无人能左右她,她一边听着顶头上司的指令将大项目放在了首位,一边又分散了些精力做了一套固定渠道推广和基础宣传配置的方案,设计了一个项目宣传的“基础包”,作为默认必选项,也就保障了每个项目的基本营销需求。作为一个在投资人和创业家之间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唐青悠深谙这个时代的需求,面对每一个商业行为,都有数据上的考量,而她这套基础包的设定,将直接提高整个南山大剧院所有演出项目的平均曝光率,也就保障了日常宣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来高层对宣传策略已有定论,二来她也并不觉得自己这些凭经验而坚持的所作所为是什么丰功伟绩,便默而不宣了,以至于在接下去的很长时间里,从谢正到任泰初,她的直线领导们,没有一个觉得她在这里做出了什么“成绩”。
因为高层领导只欧阳稚一人留守,其他人都回外地老家了,本地招聘的中层们在这个时间派上了重要用场——正月初四,唐青悠便到剧院值班了。
年头是演出的淡季,而且这个淡季会一路延续到四五月份,故而演出数量成倍锐减,整个2-4月,只安排了一二十场戏剧戏曲和室内乐。因为开幕演出季的仓促,年前集中了全部火力在开业这一件大事上,第一年的演出季定位和具体策划均未出定论,唐青悠一到岗直接被欧阳稚拎到办公室参与了演出季策划会。
欧阳稚主持会议,传达了任泰初的初步想法,大意是剧院每年按照三个演出季来合理安排演出计划,大致是每年2-4月的淡季安排一个演出季,5-10月以暑期档为重心整合一个演出季,11月至次年1月以新年为主题打造一个演出季。具体的项目方面任泰初将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主抓重要的大项目,其余中小项目的引进及整个演出季的综合规划与具体操作由欧阳稚带领演出中心进行,节目来源包括院线派发项目和剧院自主引入项目、合作项目,占比分别是4,3:3,而合作项目包括了租场合作及票房分成合作等,票房分成合作亦可视为自办项目,所以综合来计,全年演出节目的自办比例可达到80%以上,轻轻松松完成与地方上的托管约定。
三个演出季的命名成了一个大难题。高层领导们也都没为难自己,直接把任务派了下来,每个部门必须提交三套候选的演出季命名方案。经过两三轮的讨论,最后定下来的名字是东方艺术季、艺游夏秋演出季以及新年演出季,简单粗暴、直奔主题。
如果说开幕演出季是一趟着急忙慌的试水,那么第一届东方艺术季便是考验南北院线运营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役。首先便是引进项目的问题,作为一家新剧院,引进演出的水平象征着剧院的品牌档次,南山大剧院的开幕演出季是不是昙花一现,南北院线是不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就看各个演出季是什么样的演出水准了,而首当其冲的东方艺术季究竟会端上一盘什么菜色?虎视眈眈的业内人士可能比不在状况的广大群众更为关心,而这份关心将直接影响到南山大剧院的业内评分。
南北院线旗下的剧院没有孬的,全年的演出项目点算下来,至少三成由院线安排的巡演项目均为“业内精选”。而作为南山大剧院的一把手,任泰初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身于演出公司的资源优势,早在年前便把这一年的大项目都预定了,并把这形成了习惯,每年的新年演出季结束前完成次年的演出规划,每个项目的合同流程、文化审批流程、开票流程等全套手续必须在开演前至少2个月以上完成,留出至少2个月的售票期。2-4月是演出淡季,将戏剧戏曲类节目集中在这段时期,既符合传统类演出团体的年度排期,也应对了低迷的整体市场——在唐青悠眼中,所谓行业淡季,说白了就是破罐子破摔的最佳借口,2-4月何止是演出淡季,还是旅游淡季呢,可人家香港艺术节不就是在淡季里玩得风风火火,甚至直接推高了香港传统旅游业的GDP。然而毕竟人微言轻,她的这些观点,连上会议桌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南山大剧院所谓的中高层会议,刚开始是高层主持议项派发下一轮重点任务的宣导式论坛,到后来则衍变成了各中心总监们抢着汇报各自阶段工作优秀成果的秀场。而唐青悠这个勉强够上中间管理层末位的小主管,眼下并没有代表部门发言的权利。
有没有足够的权利对唐青悠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她活到二十七岁的过往人生中,并没有过当官这个志愿。然而人在职场,权利意味着做事的保障,她也是经历了许多,在很久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争取”这个词是争字在前。此刻的唐青悠还意识不到权利的重要性,手上的职权空间已经开始收缩。演出季策划会结束的时候,欧阳稚继续转达任泰初的决议,为了减轻唐青悠的工作负担,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工作全部划归网络信息管理,而网络信息小组从办公室划到了技术中心,从此,舞台、机械、网络、信息,跟技术沾边的板块全部统到了一起,郑凡一跃成为中层里的“实力派”;新媒体工作划出之后,宣传组的工作量略轻了一些,但对唐青悠而言,这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毕竟宣传与品牌两个板块的事情都是属于密集型的。
虽然还在正月里,南山大剧院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筹备工作,唐青悠一边指挥着宣传组的人员配合票务进行东方艺术季各项目的宣传物料派发和渠道拓展,并同步开始筹备艺游夏秋演出季一两百号项目的宣传策划与物料编辑;另一边还要带着邹见锋对东方艺术季进行整体的品牌包装,落实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推广计划。她可以说是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基础工作里头,说她有多忙,都不为过。然而她也是真的热爱,热爱这个她无意间闯进来的行业和捡回来的旧梦,热爱美好的一次性舞台艺术,热爱台上的忠孝节义、人间欢喜,不论白天有多累多想休息,不论晚上的城市有多么热闹多少饭局相邀,她的第一选择都是留在剧场看演出。开业第一年的南山大剧院不负众望地推出了两百多场各具特色各有拥趸的优秀演出节目,唐青悠至少看完了70%,剩下的30%里面绝大部分还是连演多场的重复项目。
唐青悠感觉自己回到了大学时期,捡回了丢失多年的梦想,虽然已不再是台前的人物,但她在幕后找到了身份归属和前进方向,这于她而言,是一种只有自己可以感受到的安定与鼓舞。明明知道台上演的都是假的,明明清楚地记得德彪西的那句名言:“在所有的谎言中,艺术是最美的一种。”然而她就是清醒地热爱着,不可救药。
青春期的梦想与悸动在沉寂多年之后打了个回马枪,唐青悠决定,这一次她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建设属于自己的人生。
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大剧院,面对一波一波翻滚着而来的演出推广任务,她身上打了鸡血一般的跃跃欲试。毕竟开幕演出季有太多既定元素,她还未真正独力策划一个演出季的品牌包装与推广。
既然叫东方艺术节,那么,亚洲的舞台节目都算得上是东方作品,而南山大剧院的“国际性”定位也决定了进口节目的必须性,于是,小剧场专门推了一周的日韩舞台剧。而大剧场除了2月一整个月停工检修全部设备,3-4月也连番上演各路大戏,仅传统戏曲就囊括了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歌仔戏、粤剧……等等,还有一些让人不太好形容的节目,诸如中国杂技、韩国魔幻秀、日本歌舞剧之类。纵观整个东方艺术季,最夺人眼球的一个节目,却是4月底的大型舞剧《飞天》,这在舞种上归属于民族民间舞里面近年逐渐火热起来的一个分支——汉唐舞,而最负盛名的《飞天》版本是由“飞天女皇”白玉洁领衔主演的,几度登上春晚,并经常代表国家出访各国交流演出。南山大剧院所引进的版本恰恰就是这一出“国宝版”。
白玉洁跳了半辈子《飞天》,年过不惑才迎来汉唐舞的崛起,引领了飞天舞蹈的辉煌,如今年过五十,体力已经严重不支,便渐渐往幕后退了。经纪公司发过来的原始宣传素材,白纸黑字强调着这是“飞天女皇告别舞台最后一轮巡演”,极醒目的宣传噱头。
任泰初对于接到《飞天》是非常自豪的,一再重复说明这个项目是开业第一年献给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欧阳稚主持策划会的时候,半场时间都在强调这个项目的相关工作,满场的新丁们被吓得不轻。
几十个项目被集体无视,唐青悠略有些担心出现冷场局面,特地给谢正去电提了提自己的看法。谢正直截了当的一句话结束了话题:“抓大放小,没毛病。”可唐青悠一旦固执起来实在是无人能左右她,她一边听着顶头上司的指令将大项目放在了首位,一边又分散了些精力做了一套固定渠道推广和基础宣传配置的方案,设计了一个项目宣传的“基础包”,作为默认必选项,也就保障了每个项目的基本营销需求。作为一个在投资人和创业家之间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唐青悠深谙这个时代的需求,面对每一个商业行为,都有数据上的考量,而她这套基础包的设定,将直接提高整个南山大剧院所有演出项目的平均曝光率,也就保障了日常宣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来高层对宣传策略已有定论,二来她也并不觉得自己这些凭经验而坚持的所作所为是什么丰功伟绩,便默而不宣了,以至于在接下去的很长时间里,从谢正到任泰初,她的直线领导们,没有一个觉得她在这里做出了什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