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最后一个19世纪的男人 > 第四章 这个男人和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第四章 这个男人和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2015年夏夜,雨声滴沥,在地势低洼的路面形成渍水,霓虹的灯光投射在水面宛若一面巨大的镜子,韦澜纤瘦的身影便倒映在这面光滑的镜子中。

    她拖着一只巨大的拉杆箱,虽撑着一把折叠伞,但丝毫不能抵挡雨丝的侵袭,整个后背已经被雨沐湿。

    选在这样的一个雨夜搬家实在不是明智的决定,韦澜本来打算将屋子收拾干净后再搬进来,但是目前她急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暑假过完她就要读大四,很快面临找工作,然而她就读的大学虽是211大学,但在这个全国高校数量能与首都媲美的城市,一个广告牌砸下来就能砸死好多个大学生,无疑她在人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考研,这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了,幸好她读书早,即使读完研出来也不过22岁,这个年龄找工作还是有优势的。

    房子是今天下午才租,在一座小山上,四周没有其他房屋,十分幽静,虽然只是一幢平房,但有一个很漂亮的院子,院里院外的墙壁上爬满了各种颜色的牵牛花。

    当时一进入这个院子,韦澜就生出月夜在此读书方不负人生之想。

    这所房子也有很久的年头,听房东讲有七八十年,是他家的祖屋,如果不是现在急等钱用也不会出租。

    路灯在山脚下终止了,往上是看不到底的黑暗,在这里韦澜猛打了一个冷颤。其实在看房子时她就想到这个问题,房子这么偏僻,自己会不会害怕呢。但那时韦澜认为自己胆子大,况且又是从农村出来,家里田间地头多的是无主野坟,她没有多深究这个问题,但现在看来她内心还是害怕的。

    不过事已至此,再怕也只能硬着头皮了。

    韦澜摸出手机,调出手电筒模式照明,好在这座山不高,爬上去最多也就10分钟时间。韦澜咬咬嘴唇,鼓足勇气,拉起箱子开始向山上拔足狂奔。

    五分钟后韦澜抵达目的地。

    牵牛花静静地趴在院子的墙壁上绽开,在细雨中微微曳动,韦澜掏钥匙开院子的门,只听吱地一响,仿佛是某个世界的门被打开了。

    韦澜拖着箱子迈进去,然后进入屋子里面,日光灯是老式的灯泡,瓦数只有15瓦,光线昏暗,开关是拉绳,拉绳子灯就会亮,再拉灯就熄灭。

    有两间卧室,一个厨房,一间堂屋,还有一个简陋的卫生间。房子几十年没人居住,屋中落满了灰,韦澜瞧着手机,此时已经过了12点,少不得将就一晚,待明天收拾了。

    韦澜选了一间南面的卧室,这间房里的床还是那种老式雕花床,三面围起,床下有脚踏。她伸手按着床板,极是结实,睡四五个人都不会塌。韦澜将拉杆箱扔在墙角,去对面的一间卧室,刚才瞧见里面有一口深红色的大木箱,箱子没有上锁,翻翻看,里面有没什么东西用来垫床板。

    箱子款式挺老,就连自己农村家中也不见这种箱子,韦澜推了两下没推动,挺沉,实木的。打开箱子,里面放着一些旧衣衫,摸着料子大约是的确良,她随手挑出一件,这是件女式衬衣,按现在眼光来看很老土,但当时估计还是很新潮。

    翻到箱子底下,下面垫着几张报纸,韦澜将报纸扯了出来,报纸的颜色已经发黄,报头是《大楚日报》。这个报纸现在没有听说过,韦澜赶紧瞧时间,顿时吓一跳,原来这报纸发行时间竟然是1955年,离现在整整60年了。

    这还是份老古董报纸,和她爷爷的年龄差不多。

    韦澜忽然起了想窥看那时的新闻,1955年的江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事情在发生呢。韦澜拿着这几张报纸坐在床板上,灯光较暗,字号较小,看起来非常吃力。

    这份报纸的排版与现在不同,许多是竖版文字,横排的少见。头版刊登的是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并公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另外还有江城长江大桥即将动工,以及号召全国广大青年男女去边疆支援建设。

    报纸记载的几乎都是大事件,政治性比现在报纸要严肃得多,现在的报纸除了省级报纸,各大报娱乐性过于强烈,韦澜感觉自己似乎又上了一堂历史和政治课。

    1955年的中国正在飞跃发展中,同样江城也是日新月异。

    韦澜翻到最后一张报纸,这张报纸刊登的是江城的民生,最下面有几篇广告,措词相当文雅,倒像是诗句般。报纸反面是一篇W大教授的人物专访,这教授很出名,韦澜当年也想报考W大,但自知资质有限,稳妥起见就报考现在的大学。

    其实两所大学相隔的不算远,以前周末时韦澜便经常去W大,这百年大学简直是她的人生向往,因此这次考研韦澜坚决报考W大。

    专访下面是一则寻人启事,当韦澜的视线投放在寻人启事的照片上时就仿佛被强力胶水粘住了。

    照片上的男人很年轻,约摸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头发很短,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明亮得就像是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尽管这只是照片,但韦澜感觉自己已经被震撼了,这双眼睛有勾人心神的魔力。

    可是瞬间,韦澜又忽然醒悟,这是60年前的报纸,这个男人和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寻人启事的内容很简单,照片上的男子名叫石中流,1899年出生,建康人,1927年来到江城工作,同年12月与家人失去联系,现今他的妻子李玉芬病入膏肓,希望在临终前能见到丈夫一面,所以恳请有知情人告知下落,或与石中流联系,或石中流见到报纸速回家乡相见。

    末尾留了联系地址,建康市古琴路164号,没有留电话号码,毕竟在50年代电话仍是稀罕物。

    韦澜陷入了沉思,这个石中流看到了寻人启事吗?后来他回到了家乡吗?见到他的妻子吗?他们团聚了吗?这些答案没人知道。

    报纸的一角被捏得暖了,韦澜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张照片上,或者说,留在了那双宛若古井般的眼眸里。良久,韦澜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这则寻人启事裁剪下来,放入自己的钱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