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
长安,夜幕降临,空气中流荡着暖意,暗浮着缕缕桃红李白的清香,街头沉寂了一冬的狗儿们开始活跃起来,争食呜咽之声不绝于耳,现时辰尚早,街 上还有不少行人往来,家家户户的灯火明亮,外出的亲人大多赶回,今天是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禁烟火,以冷饭冷菜就食,而明日便是清明,主妇们连夜操劳,包裹青团子、做冥钱,以备明日扫墓之用。
李清的卧房内灯火通明,帘儿盘腿坐在床上,一针一线替孩儿缝补小褂,不时怜爱地看一看身旁熟睡的孩 儿,她虽然诰命在身,家中下人奴仆无数,李清在奉先县也有永业田,算起来还是一个小小的农庄,更不用说李清庞大的绢绸生意,但帘儿依然保持她厚道朴素的本 色,善待下人、亲力亲为,府中家人至今也没有一人离去。
“帘儿姐,要不然明日咱们回一趟仪陇县,给你爷爷扫墓。”小雨正坐在桌前心不在焉地练 字,她从小在鲜于府长大,鲜于老爷子比较开明,府中老奴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能上几年私塾,她自幼聪颖,也随兄长上了几年学,识了几千个字在肚中,自跟李清 后,她渐渐开始接触到帐簿,便又捡起了书本。
明日便是清明节,眼看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扫墓的物什,而李清的祖坟也不知在何处,从未听他讲过,小雨便起了去仪陇的念头,若有可能,再去阆中看看自己的父母。
帘儿小心地将线头咬断,瞥了一眼无精打采的小雨笑道:“明日便是清明了,到了仪陇扫墓的时节早过了,再说我不是请有专人替我照顾吗?李郎既然叫我们不要出门,总有他的道理,就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吧!”
小雨伸了个懒腰,托着腮望着窗外,眉目里含着笑意,眼中充满了憧憬,自言自语道:“春暖花开,真想出去踏踏青啊!”
“要不然,我后日就带你们去踏青!”
门忽然开了,一个戴竹笠的男子大步走入,帘儿先是一惊,可那熟悉的感觉,让她不禁惊喜交集,“李郎!是你吗?”
那男子哈哈大笑,取下头上的竹笠,正是帘儿日思夜想的李清,他五日前从扬州走陆路,赶在漕运船的前面秘密回了到长安,帘儿和小雨同时一声娇呼,扑进了丈 夫的怀抱,李清一手搂住一个,见她们都平安无事,心中欢喜得似要炸开,感慨道:“我只去了一个多月,却感觉似乎过了几年一般。”
他在二女脸上各亲了一口,目光落在熟睡的孩子身上,不禁笑道:“我的乖宝宝怎么不起来迎接爹爹。”
帘儿忽然想起一事,朝后望了望,问道:“惊雁呢?她去扬州找你,你们不在一起吗?”
李清笑了笑,回手招了招手,“快进来吧!你的帘儿姐在问了。”
片刻,只见门外磨磨蹭蹭走进一个面覆纱巾的黑衣女子,取下面纱,露出一张清丽绝伦的面容,正是李惊雁。
虽然她们三人平日在一起熟悉得无话不说,可此刻李惊雁心中又紧张又羞涩,仿佛第一天过门的新媳妇,怯生生地上前向帘儿施了个大礼,帘儿诧异之极,她看了看李清,又瞧了瞧李惊雁,心中忽然明白过来,慢慢坐回到床上,表情严肃地接受了她这一大礼。
李清见帘儿肯受李惊雁之礼,他心也放了下来,向三人摆摆手,呵呵笑道:“大家且坐下,我们商量一下,后日到哪里去踏青。”
不料帘儿却不理他,一手拉着李惊雁,又向小雨招了招手,“走!咱们到隔壁商量去,这里留给李侍郎思考朝中之事”
李清见三女走远,他苦着脸摸了摸鼻子,目光落在尚在熟睡中的女儿身上,便慢慢走上来,侧躺在她的身边,伸嘴亲了亲她红扑扑的小脸蛋,闻着她身上的奶味,舐犊之情沛然而生,他心中充满了温馨与喜悦,心神松弛,很快便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眼皮渐渐沉重,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次日便是清明节,朝中放假一日,让百官各自去祭扫祖坟,连着的三天,也是传统的踏青之日,长安城中几乎倾城而出,无论市民百姓、官僚宗亲都会举家而出,借扫墓之机,体验春日的暖意盎然,曲江池、乐游原人潮涌堵,远的甚至连终南山都会有长安市民的足迹。
这一天西市内各店铺的生意明显比平日冷清,只有一些从远方赶来的商人在一家一家耐心地挑选货物,心肠忒狠地讨价还价,李清的蜀锦店生意也比较冷清,开门已经好一阵了,才做成一笔生意,大掌柜张奕溟索性利用这一天来盘点货物、清算帐目,此刻他正站在院子的石凳上指挥伙计们搬运货物。
“小心点,别将成色混淆了,你们看看清楚,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他见两个伙计各扛几匹蜀锦向仓库走去,不由大急道:“你们两个等一等,那些蜀锦都受潮了,且放在外面晒一晒。”
忽然,他的两只招风耳动了动,他似乎听见有马蹄声远远传来,很快马蹄声越来越近,靠近大门口停了下来,随即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张奕溟,你看见骷髅没有?”
李清的大管家张旺冲进大门,他眼睛飞快地四处扫了一圈,问道:“他不在酒铺,不知在不在你这里?”
“或许我能找到他,你可有什么急事?”
张旺扬了扬手中的一封信,急道:“这是老爷刚刚发来的急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吩咐他去做,你快去将他找来!”
“我知道了,你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红菱院叫他!”
约中午时分,长安各酒楼便开始传出两个小道消息,一个是永王未登上太子位,最后功亏于溃的原因是庆王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说永王的家人口出狂言,使皇上震怒,最后取消了已经做出的决定。
而另一个是消息是:庆王遣子李俅到扬州刺杀户部侍郎李清。
这两个消息不知是何人发布,但它仿佛感冒病毒一般,迅速在长安街头巷尾蔓延,越说越活灵活现,甚至有人出来佐证,此事千真万确,在京兆署衙内还有此事的备案。
消息终于在黄昏时分传进了永王的府中,此事李璘从不知晓,他立刻将信将疑地派儿子李伸前往京兆署衙查证此事。
此刻,李璘正背着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儿子的回音,事情已经将近过了三个多月,但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最后没有被废,虽然公认的说法是太子遇刺,搏得父皇的同情,最后废东宫一事便不了了之,但是,李璘压根就不相信这个说法,自古以来皇位之争就从来没有什么同情心可言,太子被刺顶多延迟被废的时间,而决不会改变这个根本性的决定。
“难道真是庆王在背后使了绊子不成?”
他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庆王此人愚蠢而又自负,且容易采用极端手段,七天前他派儿子在扬州将李清刺成重伤,至今生死未卜。他又是自己争夺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难保他不会采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自己得不到也不容许别人坐上太子之位。
“父王,我回来了。”儿子的声音老远便传来,永王之子年纪尚轻,不到弱冠之年,行事风风火火,只去了半个时辰便查到了答案。
“如何?查到什么了吗?”不等李伸坐下,李璘一把抓住儿子的胳膊问道。
“父王,那消息确实属实。”
李伸附在父亲耳边低声道:“孩儿在京兆署的卷宗里确实查到此事,又问了鲜于叔明,他向孩儿证实,上元夜的前一天夜里,在春明大街我们府上有三个家人对李俅言,父王明天是太子,后日便是皇上,可惜那三个家人趁乱跑脱,没有抓到。”
“什么!”
李璘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大逆不道之言竟会从自己的家人口中说出。
“不可能,自己一向低调,约束家人极严,不可能有什么三个家人跑到大街上口出逆言。”
李璘紧紧地捏着桌上的茶杯,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难道是?”
他不由一阵呵呵冷笑:“我明白了,这哪里是我的三个家人,这分明就是庆王设的局,不然那三个家人怎么跑得掉,还这么巧,偏偏对那李俅去说。李琮啊!李琮!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不是这个消息走露,我被你卖了还在替你数钱。”
“父王,此事该如何对应?”李伸望着父亲越来越阴沉的脸问道。
“有仇不报非君子!”
李璘一阵咬牙切齿,太子之位都丢了,此事难道还是小事一桩吗?他将茶杯重重在桌上一顿,道:“我明日便禀报皇上,庆王遣子到扬州刺杀朝廷大臣,我有证据在手!”
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
长安,夜幕降临,空气中流荡着暖意,暗浮着缕缕桃红李白的清香,街头沉寂了一冬的狗儿们开始活跃起来,争食呜咽之声不绝于耳,现时辰尚早,街 上还有不少行人往来,家家户户的灯火明亮,外出的亲人大多赶回,今天是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禁烟火,以冷饭冷菜就食,而明日便是清明,主妇们连夜操劳,包裹青团子、做冥钱,以备明日扫墓之用。
李清的卧房内灯火通明,帘儿盘腿坐在床上,一针一线替孩儿缝补小褂,不时怜爱地看一看身旁熟睡的孩 儿,她虽然诰命在身,家中下人奴仆无数,李清在奉先县也有永业田,算起来还是一个小小的农庄,更不用说李清庞大的绢绸生意,但帘儿依然保持她厚道朴素的本 色,善待下人、亲力亲为,府中家人至今也没有一人离去。
“帘儿姐,要不然明日咱们回一趟仪陇县,给你爷爷扫墓。”小雨正坐在桌前心不在焉地练 字,她从小在鲜于府长大,鲜于老爷子比较开明,府中老奴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能上几年私塾,她自幼聪颖,也随兄长上了几年学,识了几千个字在肚中,自跟李清 后,她渐渐开始接触到帐簿,便又捡起了书本。
明日便是清明节,眼看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扫墓的物什,而李清的祖坟也不知在何处,从未听他讲过,小雨便起了去仪陇的念头,若有可能,再去阆中看看自己的父母。
帘儿小心地将线头咬断,瞥了一眼无精打采的小雨笑道:“明日便是清明了,到了仪陇扫墓的时节早过了,再说我不是请有专人替我照顾吗?李郎既然叫我们不要出门,总有他的道理,就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吧!”
小雨伸了个懒腰,托着腮望着窗外,眉目里含着笑意,眼中充满了憧憬,自言自语道:“春暖花开,真想出去踏踏青啊!”
“要不然,我后日就带你们去踏青!”
门忽然开了,一个戴竹笠的男子大步走入,帘儿先是一惊,可那熟悉的感觉,让她不禁惊喜交集,“李郎!是你吗?”
那男子哈哈大笑,取下头上的竹笠,正是帘儿日思夜想的李清,他五日前从扬州走陆路,赶在漕运船的前面秘密回了到长安,帘儿和小雨同时一声娇呼,扑进了丈 夫的怀抱,李清一手搂住一个,见她们都平安无事,心中欢喜得似要炸开,感慨道:“我只去了一个多月,却感觉似乎过了几年一般。”
他在二女脸上各亲了一口,目光落在熟睡的孩子身上,不禁笑道:“我的乖宝宝怎么不起来迎接爹爹。”
帘儿忽然想起一事,朝后望了望,问道:“惊雁呢?她去扬州找你,你们不在一起吗?”
李清笑了笑,回手招了招手,“快进来吧!你的帘儿姐在问了。”
片刻,只见门外磨磨蹭蹭走进一个面覆纱巾的黑衣女子,取下面纱,露出一张清丽绝伦的面容,正是李惊雁。
虽然她们三人平日在一起熟悉得无话不说,可此刻李惊雁心中又紧张又羞涩,仿佛第一天过门的新媳妇,怯生生地上前向帘儿施了个大礼,帘儿诧异之极,她看了看李清,又瞧了瞧李惊雁,心中忽然明白过来,慢慢坐回到床上,表情严肃地接受了她这一大礼。
李清见帘儿肯受李惊雁之礼,他心也放了下来,向三人摆摆手,呵呵笑道:“大家且坐下,我们商量一下,后日到哪里去踏青。”
不料帘儿却不理他,一手拉着李惊雁,又向小雨招了招手,“走!咱们到隔壁商量去,这里留给李侍郎思考朝中之事”
李清见三女走远,他苦着脸摸了摸鼻子,目光落在尚在熟睡中的女儿身上,便慢慢走上来,侧躺在她的身边,伸嘴亲了亲她红扑扑的小脸蛋,闻着她身上的奶味,舐犊之情沛然而生,他心中充满了温馨与喜悦,心神松弛,很快便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眼皮渐渐沉重,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次日便是清明节,朝中放假一日,让百官各自去祭扫祖坟,连着的三天,也是传统的踏青之日,长安城中几乎倾城而出,无论市民百姓、官僚宗亲都会举家而出,借扫墓之机,体验春日的暖意盎然,曲江池、乐游原人潮涌堵,远的甚至连终南山都会有长安市民的足迹。
这一天西市内各店铺的生意明显比平日冷清,只有一些从远方赶来的商人在一家一家耐心地挑选货物,心肠忒狠地讨价还价,李清的蜀锦店生意也比较冷清,开门已经好一阵了,才做成一笔生意,大掌柜张奕溟索性利用这一天来盘点货物、清算帐目,此刻他正站在院子的石凳上指挥伙计们搬运货物。
“小心点,别将成色混淆了,你们看看清楚,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他见两个伙计各扛几匹蜀锦向仓库走去,不由大急道:“你们两个等一等,那些蜀锦都受潮了,且放在外面晒一晒。”
忽然,他的两只招风耳动了动,他似乎听见有马蹄声远远传来,很快马蹄声越来越近,靠近大门口停了下来,随即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张奕溟,你看见骷髅没有?”
李清的大管家张旺冲进大门,他眼睛飞快地四处扫了一圈,问道:“他不在酒铺,不知在不在你这里?”
“或许我能找到他,你可有什么急事?”
张旺扬了扬手中的一封信,急道:“这是老爷刚刚发来的急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吩咐他去做,你快去将他找来!”
“我知道了,你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红菱院叫他!”
约中午时分,长安各酒楼便开始传出两个小道消息,一个是永王未登上太子位,最后功亏于溃的原因是庆王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说永王的家人口出狂言,使皇上震怒,最后取消了已经做出的决定。
而另一个是消息是:庆王遣子李俅到扬州刺杀户部侍郎李清。
这两个消息不知是何人发布,但它仿佛感冒病毒一般,迅速在长安街头巷尾蔓延,越说越活灵活现,甚至有人出来佐证,此事千真万确,在京兆署衙内还有此事的备案。
消息终于在黄昏时分传进了永王的府中,此事李璘从不知晓,他立刻将信将疑地派儿子李伸前往京兆署衙查证此事。
此刻,李璘正背着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儿子的回音,事情已经将近过了三个多月,但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最后没有被废,虽然公认的说法是太子遇刺,搏得父皇的同情,最后废东宫一事便不了了之,但是,李璘压根就不相信这个说法,自古以来皇位之争就从来没有什么同情心可言,太子被刺顶多延迟被废的时间,而决不会改变这个根本性的决定。
“难道真是庆王在背后使了绊子不成?”
他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庆王此人愚蠢而又自负,且容易采用极端手段,七天前他派儿子在扬州将李清刺成重伤,至今生死未卜。他又是自己争夺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难保他不会采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自己得不到也不容许别人坐上太子之位。
“父王,我回来了。”儿子的声音老远便传来,永王之子年纪尚轻,不到弱冠之年,行事风风火火,只去了半个时辰便查到了答案。
“如何?查到什么了吗?”不等李伸坐下,李璘一把抓住儿子的胳膊问道。
“父王,那消息确实属实。”
李伸附在父亲耳边低声道:“孩儿在京兆署的卷宗里确实查到此事,又问了鲜于叔明,他向孩儿证实,上元夜的前一天夜里,在春明大街我们府上有三个家人对李俅言,父王明天是太子,后日便是皇上,可惜那三个家人趁乱跑脱,没有抓到。”
“什么!”
李璘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大逆不道之言竟会从自己的家人口中说出。
“不可能,自己一向低调,约束家人极严,不可能有什么三个家人跑到大街上口出逆言。”
李璘紧紧地捏着桌上的茶杯,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难道是?”
他不由一阵呵呵冷笑:“我明白了,这哪里是我的三个家人,这分明就是庆王设的局,不然那三个家人怎么跑得掉,还这么巧,偏偏对那李俅去说。李琮啊!李琮!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不是这个消息走露,我被你卖了还在替你数钱。”
“父王,此事该如何对应?”李伸望着父亲越来越阴沉的脸问道。
“有仇不报非君子!”
李璘一阵咬牙切齿,太子之位都丢了,此事难道还是小事一桩吗?他将茶杯重重在桌上一顿,道:“我明日便禀报皇上,庆王遣子到扬州刺杀朝廷大臣,我有证据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