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宫案(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宫案(八)
城墙的上空已经翻起了鱼肚白,天色微明,五更正,隆隆的鼓声同时在长安城各坊里敲响,几乎所有官员的家中都乱作一团,今天将是大朝的日子,五品以上的职事官和三品以上的散官都必须到含元殿列朝,其他五品以下的小官吏也必须到各自衙门里侯着,以备随时传唤。
李清的家里四更时灯便亮了,帘儿身子不便,不能起身替丈夫收拾,事情便落在了小雨的头上,她虽然贪睡,但名义她已经是李清的妾,她便有义务替李清收拾一切,为此,她早早便睡了觉,四更时便起床开始做早饭,准备李清上朝的官服。
刚刚摆上筷子,隆隆的鼓声便开始响起,她仿佛被火烧了一般,惊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心急火燎地直闯进李清的房内,一边使劲地摇着李清的肩膀,一边叫嚷,“起来了!起来了!别睡了,鼓已经响了。”
“恩!我知道了。”
李清迷迷糊糊坐起身,接过小雨递来的湿帕子,擦了把脸,头脑立刻变得清醒,“对了!今天是上大朝的日子,可不能误了。”
李清披上夹裳,随手拉开窗帘,将窗子推开一条缝,只见一轮圆月依然挂在天际,但清辉已减,周围的星星在疲惫地眨着眼睛,今天又将是个晴好的天气。
李清不是职事官,本无上朝资格,但昨日他接到通知,命他今日上朝,不用说,今日定是表彰他南诏的功绩。
一阵晨风吹来,新鲜且带一丝凉意,李清急忙将窗子关上,回头看了看帘儿,见她已经醒来,正在向小雨低声交代什么。
“你们慢慢说,我先去吃饭了!”
说罢,李清一挑门帘,到厢房去了,刚进厢房,小雨便从后面匆匆赶来,嘴里却在念叨,“公子,你就不能给皇上说说吗?晚一点上朝,每天都这么赶命似的,怎么受得了。”
嘴上虽然不满,可手脚却不能停下,给了盛了饭、舀了汤,又要去给他准备洗漱,李清望着她忙碌的背影,忽然想到了当年在鲜于府时,她也是这样伺候自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柔情,“小雨!”他低声喊道。
“公子,什么事?”刚刚走到门口的小雨忽然听见李清的呼唤,不由停住了脚步。
“你今天可以和我一桌吃饭了吧!”
自从小雨跟了他以后,他们三人天天在一起吃饭,早已经习惯,可今天李清却突然说出这句话,小雨先是一呆,随即便明白过来,脸儿变得绯红,心中一阵甜蜜,只觉得每天这样侍侯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我去给你端洗脸水!”她向李清飞了个秋波,便抿着嘴儿娇笑着而去。
李清望着她丰满而不失苗条的身材,心中忽然燃起一阵渴望,本打算等她解除奴仆身份后再娶她,可现在他已经一天也等不了。
大街上已经是车马辚辚、官轿穿梭,每一辆马车或一顶轿子前总挑着一盏灯笼,上面印着各府的名称和官衔,在橘红色的灯光映照下,分外显眼,李清是搭李琳的马车前往皇宫,自他从南诏回来后,便一直忙碌,李琳几次邀他吃饭,他总是没空,今天两人乘一辆马车,倒有了个闲聊的机会。
“听说昨日来我府上滋事的鲜于复礼被崔光远失手打死了,贤侄可知道此事?”
李琳昨日不在家,他后来听说此事后,立刻派人去县衙探听情况,却听说鲜于复礼死了,便立刻担心起来,他曾做过益州别驾,与鲜于仲通关系交好,知道鲜于仲通对两个儿子都寄予厚望,长子鲜于克己科举不中,现已从商,接过了鲜于家族的庞大产业,而二子鲜于复礼便成了鲜于仲通的全部希望和寄托,现在却突然死了,以鲜于仲通的为人,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尤其此事牵涉到李清,恐怕二人的关系,日后就难处了。
鲜于复礼被打死,李清昨天也已知道,他立刻意识到在此事上犯了一个错误,他已经想到李林甫恐怕不会轻易放过鲜于复礼,但此人竟敢打小雨的主意,李清心中竟也生出借李林甫之手除掉此人的念头,故不去管它,或许这就是他心中藏着的阴暗面。
直到鲜于复礼死讯传来,他才有些懊悔,毕竟鲜于仲通对他有恩,毕竟帘儿是他义女,但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李清也知道,此事动不了李林甫,崔家也会力保崔光远,最后的结果会是不了了之,只有自己难以面对鲜于仲通。
可以轻轻巧巧推给李林甫,可他的良心却无法推掉,人情之烦忧让李清的头顿时大了十倍。
“此事以后再说吧!”李清轻轻叹了口气,对李琳笑了笑,目光向马车外看去。
马车已经穿过了光宅坊,汇入了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之中,五品以下的小官则走朱雀门进皇城各自去了署衙,而五品以上的官员则不进皇城,直接到皇城东面的丹凤门进大明宫,近千辆马车和官轿已聚集到此,星星点点的灯笼汇成一片橘红色的星海,蔚为壮观。
今天大朝,两旁的建福门与望仙门都同时开放,放百官步行入宫,李清是今天的主角,但含元殿上无他的位置,便先在延英殿暂候。
一声钟鸣,百官沿两条高高的龙尾道鱼贯进入大殿,依品阶而列,大殿里庄严肃穆,朝会即将开始。
‘皇上驾到!’随着执事太监的一声高呼,头戴冲天冠,身着大裘冕的李隆基在数十名宫娥太监的簇拥下从侧殿步入,坐入龙座之中,大殿声一片寂静无声,偶尔传来一些老迈朝官的咳嗽声。
李隆基翻了翻御案上的奏折,这是韦坚和李清所写的关于南诏与滇东的详细报告,他已事先看过,今天便要依此来行赏。
他又抬头看了看百官,皆精神抖擞,无人显出倦意,满意地点点头,沉声道:“今日大朝,各卿都有本奏,但依殿中监昨日所拟,今天只说南诏一事,众卿可依次奏来。”
“皇上口喻,今日只说南诏一事,请各官依次上奏!”执事太监的声音在大殿上久久回荡。
“陛下,臣有本先奏!”
一名老臣率先而出,李隆基见其人是尚书右仆射兼兵部尚书裴宽,便点头道:“裴爱卿请说!”
“现南诏分裂为二,按照皇上的意思,在滇东建昆州都督府,驻兵二万,但我朝已先后在巂州、姚州建都督府、后来又在戎州建都督府,兵力都从西川调拨,现在又欲建昆州都督府,西川兵力恐有不足,兵部为此考虑了两个方案,供皇上定夺,一是定两万人的建制,从汉中、广州调部分兵力补充;二是昆州设五千人编制,封寒族首领寒日进为滇东王,由寒族士兵协助防御,这两个方案臣偏向后一个,可减轻我朝廷负担,但最后还须皇上定夺。”
裴宽说完,将奏折搁在执事太监的金盘上,自己退回了朝班。
李隆基翻开看了看,又问道:“其他爱卿可有不同意见!”
“臣不赞成由寒族士兵协防!”另一名大臣站了出来,却是御史韩洽,他是去年平定寒族叛乱的主将,只听他高声道:“现在寒日进虽然偏向我的大唐,但却不能保证他的继承者都偏向我大唐,异族毕竟是异族,应当尽可能的削弱它们,而不是给他们机会壮大,臣曾平息过寒族之乱,深知其民风彪悍,不易驾御,一旦让其坐大,臣担心日后必将生乱!”
裴宽一步站出来,怒视他道:“韩御史说得轻松,你知不知道我朝现在兵源的实际情况,每个军府能够征到十之三、四的府兵就已经不错,而这些长期驻守边疆的士兵都是朝廷供养,若再增加兵力,朝廷的财政压力你可考虑过?再者,寒日进质子在长安,以后寒族首领皆效仿于此,又何必担心他会造反!”
府兵制的严重危机李隆基也知道,但这会牵涉出土地问题,会涉及到大多数李唐贵族的利益,这却不是他此时想讨论的,他摆了摆手不悦道:“此事两位爱卿先不要争执,李相国!”
“老臣在!”李林甫应声而出。
“相国兼管户部,就辛苦一下,做一份预算草案给朕看看,如果朝廷财力能够承受,朕便选第一个方案。”这却是李清在谈到南诏局势时劝过他,西南的少数民族应尽量削弱,不能再让任何一族壮大,有了南诏的教训,李隆基深以为然。
想到李清,李隆基便想到了今天的主题,他看了看太子,微微笑道:“关于南诏事务,皇儿可有话说?”
李亨会意,立刻起身道:“这次滇东问题顺利解决,南诏也能按照我大唐的思路完成王位的新老交替,首先是我大唐使团功不可没,其次羽林军果毅都尉李清作为皇上特使在中间居功甚伟,儿臣想提请父皇大力表彰其在滇东以及南诏功绩,还有他手下的三百儿郎。”
李隆基点了点头道:“朕先封安西都护府昭武校尉李嗣业为上骑都尉、羽林军郎将(正五品上阶);封剑南节度府参军事南霁云为中府果毅都尉、昭武校尉(正六品上阶);其余羽林军儿郎皆官升两级,赏钱一千万、绢一千匹,望诸军效之。”
说到此,李隆基却看了看李林甫笑道:“至于这次立下大功的李清,朕初步考虑放他到地方上去历练几年,不知相国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宫案(八)
城墙的上空已经翻起了鱼肚白,天色微明,五更正,隆隆的鼓声同时在长安城各坊里敲响,几乎所有官员的家中都乱作一团,今天将是大朝的日子,五品以上的职事官和三品以上的散官都必须到含元殿列朝,其他五品以下的小官吏也必须到各自衙门里侯着,以备随时传唤。
李清的家里四更时灯便亮了,帘儿身子不便,不能起身替丈夫收拾,事情便落在了小雨的头上,她虽然贪睡,但名义她已经是李清的妾,她便有义务替李清收拾一切,为此,她早早便睡了觉,四更时便起床开始做早饭,准备李清上朝的官服。
刚刚摆上筷子,隆隆的鼓声便开始响起,她仿佛被火烧了一般,惊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心急火燎地直闯进李清的房内,一边使劲地摇着李清的肩膀,一边叫嚷,“起来了!起来了!别睡了,鼓已经响了。”
“恩!我知道了。”
李清迷迷糊糊坐起身,接过小雨递来的湿帕子,擦了把脸,头脑立刻变得清醒,“对了!今天是上大朝的日子,可不能误了。”
李清披上夹裳,随手拉开窗帘,将窗子推开一条缝,只见一轮圆月依然挂在天际,但清辉已减,周围的星星在疲惫地眨着眼睛,今天又将是个晴好的天气。
李清不是职事官,本无上朝资格,但昨日他接到通知,命他今日上朝,不用说,今日定是表彰他南诏的功绩。
一阵晨风吹来,新鲜且带一丝凉意,李清急忙将窗子关上,回头看了看帘儿,见她已经醒来,正在向小雨低声交代什么。
“你们慢慢说,我先去吃饭了!”
说罢,李清一挑门帘,到厢房去了,刚进厢房,小雨便从后面匆匆赶来,嘴里却在念叨,“公子,你就不能给皇上说说吗?晚一点上朝,每天都这么赶命似的,怎么受得了。”
嘴上虽然不满,可手脚却不能停下,给了盛了饭、舀了汤,又要去给他准备洗漱,李清望着她忙碌的背影,忽然想到了当年在鲜于府时,她也是这样伺候自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柔情,“小雨!”他低声喊道。
“公子,什么事?”刚刚走到门口的小雨忽然听见李清的呼唤,不由停住了脚步。
“你今天可以和我一桌吃饭了吧!”
自从小雨跟了他以后,他们三人天天在一起吃饭,早已经习惯,可今天李清却突然说出这句话,小雨先是一呆,随即便明白过来,脸儿变得绯红,心中一阵甜蜜,只觉得每天这样侍侯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我去给你端洗脸水!”她向李清飞了个秋波,便抿着嘴儿娇笑着而去。
李清望着她丰满而不失苗条的身材,心中忽然燃起一阵渴望,本打算等她解除奴仆身份后再娶她,可现在他已经一天也等不了。
大街上已经是车马辚辚、官轿穿梭,每一辆马车或一顶轿子前总挑着一盏灯笼,上面印着各府的名称和官衔,在橘红色的灯光映照下,分外显眼,李清是搭李琳的马车前往皇宫,自他从南诏回来后,便一直忙碌,李琳几次邀他吃饭,他总是没空,今天两人乘一辆马车,倒有了个闲聊的机会。
“听说昨日来我府上滋事的鲜于复礼被崔光远失手打死了,贤侄可知道此事?”
李琳昨日不在家,他后来听说此事后,立刻派人去县衙探听情况,却听说鲜于复礼死了,便立刻担心起来,他曾做过益州别驾,与鲜于仲通关系交好,知道鲜于仲通对两个儿子都寄予厚望,长子鲜于克己科举不中,现已从商,接过了鲜于家族的庞大产业,而二子鲜于复礼便成了鲜于仲通的全部希望和寄托,现在却突然死了,以鲜于仲通的为人,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尤其此事牵涉到李清,恐怕二人的关系,日后就难处了。
鲜于复礼被打死,李清昨天也已知道,他立刻意识到在此事上犯了一个错误,他已经想到李林甫恐怕不会轻易放过鲜于复礼,但此人竟敢打小雨的主意,李清心中竟也生出借李林甫之手除掉此人的念头,故不去管它,或许这就是他心中藏着的阴暗面。
直到鲜于复礼死讯传来,他才有些懊悔,毕竟鲜于仲通对他有恩,毕竟帘儿是他义女,但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李清也知道,此事动不了李林甫,崔家也会力保崔光远,最后的结果会是不了了之,只有自己难以面对鲜于仲通。
可以轻轻巧巧推给李林甫,可他的良心却无法推掉,人情之烦忧让李清的头顿时大了十倍。
“此事以后再说吧!”李清轻轻叹了口气,对李琳笑了笑,目光向马车外看去。
马车已经穿过了光宅坊,汇入了浩浩荡荡的上朝队伍之中,五品以下的小官则走朱雀门进皇城各自去了署衙,而五品以上的官员则不进皇城,直接到皇城东面的丹凤门进大明宫,近千辆马车和官轿已聚集到此,星星点点的灯笼汇成一片橘红色的星海,蔚为壮观。
今天大朝,两旁的建福门与望仙门都同时开放,放百官步行入宫,李清是今天的主角,但含元殿上无他的位置,便先在延英殿暂候。
一声钟鸣,百官沿两条高高的龙尾道鱼贯进入大殿,依品阶而列,大殿里庄严肃穆,朝会即将开始。
‘皇上驾到!’随着执事太监的一声高呼,头戴冲天冠,身着大裘冕的李隆基在数十名宫娥太监的簇拥下从侧殿步入,坐入龙座之中,大殿声一片寂静无声,偶尔传来一些老迈朝官的咳嗽声。
李隆基翻了翻御案上的奏折,这是韦坚和李清所写的关于南诏与滇东的详细报告,他已事先看过,今天便要依此来行赏。
他又抬头看了看百官,皆精神抖擞,无人显出倦意,满意地点点头,沉声道:“今日大朝,各卿都有本奏,但依殿中监昨日所拟,今天只说南诏一事,众卿可依次奏来。”
“皇上口喻,今日只说南诏一事,请各官依次上奏!”执事太监的声音在大殿上久久回荡。
“陛下,臣有本先奏!”
一名老臣率先而出,李隆基见其人是尚书右仆射兼兵部尚书裴宽,便点头道:“裴爱卿请说!”
“现南诏分裂为二,按照皇上的意思,在滇东建昆州都督府,驻兵二万,但我朝已先后在巂州、姚州建都督府、后来又在戎州建都督府,兵力都从西川调拨,现在又欲建昆州都督府,西川兵力恐有不足,兵部为此考虑了两个方案,供皇上定夺,一是定两万人的建制,从汉中、广州调部分兵力补充;二是昆州设五千人编制,封寒族首领寒日进为滇东王,由寒族士兵协助防御,这两个方案臣偏向后一个,可减轻我朝廷负担,但最后还须皇上定夺。”
裴宽说完,将奏折搁在执事太监的金盘上,自己退回了朝班。
李隆基翻开看了看,又问道:“其他爱卿可有不同意见!”
“臣不赞成由寒族士兵协防!”另一名大臣站了出来,却是御史韩洽,他是去年平定寒族叛乱的主将,只听他高声道:“现在寒日进虽然偏向我的大唐,但却不能保证他的继承者都偏向我大唐,异族毕竟是异族,应当尽可能的削弱它们,而不是给他们机会壮大,臣曾平息过寒族之乱,深知其民风彪悍,不易驾御,一旦让其坐大,臣担心日后必将生乱!”
裴宽一步站出来,怒视他道:“韩御史说得轻松,你知不知道我朝现在兵源的实际情况,每个军府能够征到十之三、四的府兵就已经不错,而这些长期驻守边疆的士兵都是朝廷供养,若再增加兵力,朝廷的财政压力你可考虑过?再者,寒日进质子在长安,以后寒族首领皆效仿于此,又何必担心他会造反!”
府兵制的严重危机李隆基也知道,但这会牵涉出土地问题,会涉及到大多数李唐贵族的利益,这却不是他此时想讨论的,他摆了摆手不悦道:“此事两位爱卿先不要争执,李相国!”
“老臣在!”李林甫应声而出。
“相国兼管户部,就辛苦一下,做一份预算草案给朕看看,如果朝廷财力能够承受,朕便选第一个方案。”这却是李清在谈到南诏局势时劝过他,西南的少数民族应尽量削弱,不能再让任何一族壮大,有了南诏的教训,李隆基深以为然。
想到李清,李隆基便想到了今天的主题,他看了看太子,微微笑道:“关于南诏事务,皇儿可有话说?”
李亨会意,立刻起身道:“这次滇东问题顺利解决,南诏也能按照我大唐的思路完成王位的新老交替,首先是我大唐使团功不可没,其次羽林军果毅都尉李清作为皇上特使在中间居功甚伟,儿臣想提请父皇大力表彰其在滇东以及南诏功绩,还有他手下的三百儿郎。”
李隆基点了点头道:“朕先封安西都护府昭武校尉李嗣业为上骑都尉、羽林军郎将(正五品上阶);封剑南节度府参军事南霁云为中府果毅都尉、昭武校尉(正六品上阶);其余羽林军儿郎皆官升两级,赏钱一千万、绢一千匹,望诸军效之。”
说到此,李隆基却看了看李林甫笑道:“至于这次立下大功的李清,朕初步考虑放他到地方上去历练几年,不知相国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