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混在三国当军阀 > 第352章 朕心里跟明镜似的

第352章 朕心里跟明镜似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52章 朕心里跟明镜似的

    “陛下,祖制不可违,高祖遗训不可废呀!”汉献帝话音方落,司徒孔融已经拜倒丹墀之上,以首顿地唱道,“自高祖立汉以来,凡异姓封王者不过区区九人,且皆为开国功臣,此后凡四百余年,再无异姓封王,老臣以为此例断不可开!”

    “陛下,司徒大人所言极是,不能异姓封王哪。”

    “是啊,万不可开此先例呀。”

    “丞相功劳是大,可也没到封王的地步啊。”

    “陛下,此例即开,国将不国呀……”

    孔融话音既落,司空孔伷、太常卿司马防、太仆董昭、大鸿胪满宠、少府司马朗、大长秋陈矫、大司马袁尚、骠骑将军袁谭、车骑将军袁熙、大司农杜几、宗正刘璋等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附和,甚至连马跃的岳父蔡邕和侍中甄逸也齐声反对。

    放眼望去,满殿文武除了光禄勋陈群、河南尹钟繇等廖廖数人,绝大多数人都坚决反对封马跃为异姓王。

    汉献帝蹙眉道:“自董卓乱京以来,各地豪强并起、天下纷争不息,百姓倒悬,皇纲失统,若非丞相力挽狂澜,兴义师以讨不臣,焉有今日?如此盖世奇功,凡两汉四百余年,何人堪比?宁不得封王邪?”

    司徒孔融道:“陛下,丞相爵至凉公,食邑两万户已经位极人臣,不能再晋封了!”

    汉献帝道:“朕意已决……”

    “陛下!”汉献帝话未说完,司徒孔融便已经猛地站起身来,颔下白须竟无风飘起,厉声喝道,“陛下若不遵高祖遗训,一意孤行要封丞相为异姓王,老臣今日便撞死在金阶之下!”

    “陛下!”

    “陛下!”

    “陛下!”

    孔融话一说出,孔伷、司马防、蔡邕、司马朗等人纷纷跟着跪倒。

    汉献帝眼见郡臣汹汹,丝毫没有让步之意,虽心中不悦却也只能收回成命,冷然道:“既如此,此事改日再议,今日廷议就到此为止,退朝!”

    说罢,汉献帝再不理会满殿文武,拂袖离去。

    天子既走,殿中群臣亦纷纷离去,不到片刻功夫,偌大的金殿上便只剩下了光禄勋陈群和司隶校尉钟繇两人,陈群环顾左右无人,便紧走几步追上钟繇低声问道:“适才陛下欲封丞相为异姓王,百官皆反对,独大人不曾反对,却不知为何?”

    钟繇淡淡一笑,反问道:“陈大人不也没有反对么?”

    “这……”陈郡尴尬地笑笑,说道,“下官只是觉得丞相封王已经是势在必行。”

    “呵呵。”钟繇微笑道,“陈大人是聪明人,自然不会跟着孔融、孔伷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瞎起哄,嘿嘿,天子都有意要封丞相为异姓王了,就凭他们这些人也阻止得了?”

    陈群道:“这么说,大人也是赞成封王喽?”

    “封王?”钟繇淡淡一笑,脸上忽然浮起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抬头看了看天,忽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这天……就要变了。”

    虎牢关,马跃军帐。

    马跃肃手示意贾诩、李肃、鲁肃、蒯越四人坐下,然后说道:“孤今日把你们请来,是有件大事想和你们商量。”

    贾诩拱手作揖道:“主公请说。”

    马跃道:“现在朝廷治下已经拥有雍、司、凉、青、幽、冀、并、朔、豫、兖、徐、益十二州全部,荆州南阳郡,扬州庐江、淮南二郡以及漠北大片辽阔的草原,大汉的疆域东西南北延绵数万里,已经远远超过之前任何朝代、任何时期。”

    蒯越拱手道:“此皆丞相之功也。”

    “好了。”马跃摇了摇手,说道,“孤今天不是来向你们显功劳的,现在有个非常迫切、非常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各州、各郡、各县的官员空缺非常严重,河北四州四十余郡,竟然缺了三十六名太守和一百六十多名县令,其余长史、主薄、功曹、都尉、县尉、县丞等官吏的缺口更是数以千计!”

    “兖、豫、徐州至今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担任刺史,由于缺乏刺史、郡守和县令,这些地域政令混乱、治安糟糕,朝廷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长久驻守,对这些地域实施军管,然而军管终非长久之计。”

    贾诩察颜观色,早已知道马跃心中所思所想,遂道:“诩以为现在是时候实行全国性的科举取士了!”

    “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

    鲁肃、蒯越还是头一次听到这说法,不由面面相觑。

    李肃便解释道:“所谓科举取士是丞相首创的一种人材选拔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两级考试制度,先由各县县令对本县读书人进行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然后各郡太守对治下各县的秀才进行二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成了举人就可以出仕了,这制度已在凉州、雍州、朔州试行多年,深受关中读书人的推崇。”

    贾诩道:“事实上,丞相所创的科举制还有第三级考试,那就是把各郡录取的举人集中到京城再进行三级考试,录取者为进士!考取了进士就可以外放各县担任县令长官,经过几年锻炼若果有才干者,便可以升任郡守。”

    “这个……”鲁肃疑惑道,“难道庶民也可以参加考试吗?”

    李肃道:“只要是汉人,不论庶民、士人,全都可以参加考试。”

    蒯越道:“这不是乱了礼数了吗?”

    “礼数?何为礼?”马跃冷然道,“非要分出高低贵贱才是礼吗?同为大汉百姓,同为大汉子民,为何非要划分三、六、九等呢?子敬、异度固然出身士族,可孤想请问两位,你们祖上难道就不是起于寒微吗?”

    “这……”

    蒯越、鲁肃顿时语塞。

    马跃长身而起,负手冷然道:“好的礼数能教化万民,自然应当遵循,可这些不好的礼数,孤却非要破除不可,孤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告诉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只要他们有学问,有才干,不论出身寒微还是高贵,都有机会当官!孤要唯才是举!”

    “主公。”马跃话音方落,典韦忽然踏帐而入,抱拳喝道,“光禄勋卿陈群帐外求见。”

    “陈群?”马跃沉声道,“宣他进来。”

    “遵命。”

    典韦抱拳一揖,转身离去。

    不到片刻功夫,身材修长、形貌俊朗的陈群就飘然入内,向马跃施施然一揖,朗声道:“下官陈群,参见丞相。”

    “呵呵,长文免礼。”马跃肃手道,“来来来,过来坐。”

    “谢丞相。”

    陈群抱拳一礼,行至右侧蒯越下首落座。

    马跃道:“长文从洛阳不远百里前来虎牢关,不知有何要事?”

    陈群看看贾诩等人,欲言又止。

    马跃道:“长文但说无妨。”

    陈群遂道:“下官此来,实有一事相禀。”

    马跃道:“何事?”

    陈群道:“天子欲封丞相为异姓王,不过却遭到了以司徒孔融为首的文武百官的坚决反对!只有下官及河南尹钟繇大人等少数人支持天子,不过人微言轻,因此不敢在廷议时妄加评议。窃以为事关重大,故而连夜赶来虎牢关告知丞相。”

    马跃淡淡一笑,说道:“长文费心了,呵呵。”

    “为丞相效劳,乃下官份内事耳。”陈群说此一顿,脸色忽转严肃,说道,“群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马跃道:“但说无妨。”

    陈群道:“正所谓天下本无主,乃有德者居之,前后两汉凡四百余年,历二十四帝,委实气数已尽,今丞相内攘四夷,外拓疆士,威震海内,功铄古今,纵秦皇汉武亦有所不及,何不顺应天意代汉而立?”

    马跃脸色一变,喝道:“长文慎言!”

    陈群却不以为意,接着说道:“今天下兵权尽归丞相所有,代汉而立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唯所忧者,无非满朝文武的口诛笔伐,群夙夜深思,偶有小得,草拟九品中正制,或可助丞相扫清障碍!”

    “够了!”马跃拍案喝道,“长文若再敢胡言乱语,休怪孤翻脸无情!”

    洛阳,皇宫后苑。

    益阳公主刘明向汉献帝刘协裣衽一礼,唱道:“见过皇上。”

    “皇姑免礼。”刘协急肃手示意刘明起身,说道:“朕派人将皇姑请进宫来,没别的事情,就是想和皇姑聊聊家常。”

    “唉。”刘明闻言轻轻一叹,问道,“陛下今年应该二十岁了吧?”

    刘协道:“正好二十。”

    “该行冠礼了。”刘明道,“而且也该纳妃了。”

    刘协道:“国事未定,朕哪有心思纳妃。”

    “这点你可不如凉公。”刘明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虽然国事未定,可凉公却从未停止过选美纳妾,这些年凉公常年征战在外,每到一地都会带回许多年轻美貌的女子,现在呀,养在凉公府中的深闺怨妇都有好几百了。”

    刘协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皇姑对丞相也是心有不满哪。”

    “妾身哪敢心有不满。”刘明粉脸上掠过一丝苦涩,苦笑道,“人老珠黄了,比不过那些年轻女孩子了,皇上你都不知道,公府中那些个骚狐狸听说凉公就要班师回朝了,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啧啧,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这事朕可帮不了你。”刘协劝道,“男人嘛,风流些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丞相位极人臣,还是天下人心中的英雄,皇姑还是想开些吧。”

    “早就想开了。”刘明自嘲道,“现在呀,妾身的心思全在姬儿身上,只盼着姬儿快乐成长,将来长大了选个如意郎君,不管是官宦人家还是豪门富商,哪怕是升斗小民也行,就是有一样,绝不能像姬儿父亲那样四处留情。”

    刘协掩嘴偷笑,旋即正了正脸色向刘明道:“其实,朕是有件正事情想问问皇姑。”

    刘明道:“什么事情?”

    刘协道:“朕想封丞相为异姓王,可满朝文武都反对……”

    “你想封凉公为异姓王?”刘明神色一凝,沉声道,“皇上,这你可要想清楚了。”

    “其实,朕早就想清楚了。”刘协幽幽一叹,说道,“比任何人都清楚。”

    刘明道:“皇上的意思是……”

    “没什么。”刘协避开话题道,“朕就是想问问皇姑,该不该封丞相为异姓王。”

    “这事贱妾还真说不上来。”刘明苦笑道,“还是皇上自己做决定吧。”

    虎牢关。

    陈群、李肃、蒯越、鲁肃已经离去,大帐里只剩下了马跃、贾诩两人。

    贾诩道:“陈群的话虽然大逆不道,可他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却非常有见地,诩以为沿袭自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在很多地方都不尽合理,比如机构松散,职权重叠或者缺失,官员办事效率低下,而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却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

    “呵呵。”马跃道,“陈群的九品中正制的确不错,不过孤却有个更好的想法。”

    “哦?”贾诩欣然道,“主公还有更好的想法?”

    “这还得感谢陈群提醒了孤啊。”马跃道,“让孤想到了三省六部制,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得改成三省八部制!”

    “三省八部制?”贾诩听得满头雾水,问道,“何为三省八部?”

    马跃道:“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所谓八部就是尚书省下属的兵(国防部)、工(建设部)、礼(教育部)、吏(人事部)、农(农业部)、商(商务部)、刑(公安部)、户(民政部)八部。”

    贾诩道:“三省八部的具体分工呢?”

    马跃道:“中书省的职责是辅助丞相进行决策,决定国家大事,而门下省的职责是负责对中书省的决策进行核查,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尚书省的八部尚书则具体负责执行中书省的各项决策!”

    “原来如此。”贾诩恍然大悟道,“这样一来,天下政令皆出自丞相之手,无论是官员的任免升迁还是军队的委派调动,都必须经过丞相的许可,久而久之,天下郡守、县令皆出自丞相门下,各军将领亦是丞相门生,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呵呵。”

    “那是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马跃淡淡一笑,接着说道,“当务之急是立即强制推行科举制,选拔大量的官员,孤打算在半年之内完成治下各州、郡、县的官员任免,然后用两年时间稳定局势,待治下各州局势稳定再起兵南下,以雷霆之势扫灭曹、孙余孽。”

    贾诩道:“主公是说……强行推行科举制?”

    “嗯。”马跃点了点头,目露肃杀之色,沉声道,“让马岱率两万西凉铁骑进驻西园,确保秋闱顺利举行。”

    贾诩点了点头,肃然道:“明白了。”

    洛阳,汉献帝寝宫。

    伏皇后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天子正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发呆,略显瘦削的背影在月色下拖出长长的影子,人影相守,看上去竟是如此的孤独。

    “陛下。”伏皇后将一袭锦袍轻轻披到刘协身上,柔声说道,“你怎么起来了?”

    刘协轻叹一声,喟然道:“朕睡不着。”

    伏皇后道:“陛下有心事?”

    刘协轻轻地嗯了一声。

    伏皇后道:“臣妾能听听吗?”

    刘协忽然问道:“皇后,朕问你,雍、司、凉、朔各州在丞相治下如何?”

    伏皇后道:“那还用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从丞相把陛下迎还东都之后,原本破败不堪的洛阳城在短短的数年间就恢复如初,现在洛阳城的大街上每天都是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听父亲(伏完)说,现在的东都比之前任何时期都要繁荣哪。”

    “是啊。”刘协点了点头,慨然道,“可这都是丞相的功劳啊,如果不是丞相,东都洛阳又岂能有今日?洛下各州又岂能今日之盛况,天下百姓又岂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朕前思后想,当真是感慨良多啊,皇后,你说为人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伏皇后道:“臣妾以为身为人君,首重仁孝。”

    “不。”刘协摇了摇头,说道,“若说仁孝,历代先皇不乏仁义之君,亦不乏孝悌之君,可为何不能大治天下,不能像丞相这般让治下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呢?为何不能像丞相治下的洛阳般焕出发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伏皇后道:“这个……陛下怕是要去问丞相了。”

    “是的,总有一天朕会问丞相的。”刘协道,“不过,却不是现在。”

    伏皇后讶道:“陛下,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刘协道,“只有经历过颠沛流离,才知道安定的生活是多么可宝,只有品尝过饥寒贫苦,才知道富足的生活是多么不易,皇后,朕虽然年轻,可并不糊涂,朕这心里跟明镜似的,朕其实什么都明白!可朕的满朝文武却不明白,朕真替他们担心啊……”

    伏皇后被刘协说得一愣一愣的,有心问两句却又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襄阳,曹真公府。

    曹真正与诸葛亮、程昱、刘晔、贾逵等议事。

    刘晔道:“细作回报,天子有意封马屠夫为凉王,不过由于朝中百官坚决反对此事遂不了了之,不过晔以为马屠夫班师回朝之后,势必会有佞臣为了讨好马屠夫重开此议,马屠夫手握重兵、积威甚深,到时候那帮贪生怕死的朝官是否还有胆量当着马屠夫的面表示反对,可就难说了。”

    诸葛亮道:“封王之事,只怕是板上钉钉了。”

    程昱也道:“孔明所言极是,就算文武百官反对又能如何?”

    贾逵道:“马屠夫一旦封了凉王,名义上可就压过主公了,逵以为主公也应该自领楚王。”

    “自领楚王?”诸葛亮摇头道,“不不不,这样做恐遭天下人非议,亮以为主公应该上奏天子,表孙权为吴王,孙权必会投桃报李,表主公为楚王,一旦马屠夫真的晋封凉王,那么孙权晋封吴王,主公晋封楚王也就水到渠成了。”

    诸葛亮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封王之事最好不要自己提出来,如果由孙权代替曹真上奏朝廷那就顺理成章了,至于朝廷是否答应,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现在谁都知道朝廷已经完全处在马屠夫的掌控之下,马屠夫可以说自己是奉旨讨贼,孙权、曹真也可以反过来说奉密诏清君侧。

    反正这是一笔烂帐,谁是王谁是寇谁说了都不算,只能看最后的结果。

    “这办法不错!”程昱赞道,“昱以为应该趁热打铁,派使者前往秣陵以结好东吴。”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曹真说此一顿,向刘晔道,“那就劳烦子扬出使一趟东吴吧。”

    刘晔急起身抱拳道:“晔领命。”

    “嗯。”曹真点了点头,环顾众人道,“现在该议议今后的战略了,眼下我军所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哪,南阳屯着徐晃的十万大军,随时都可能挥师南下,永安又集结了张绣、张任五万大军,如果这两路凉军同时出兵,两面夹击荆州,荆州可就危险了。”

    诸葛亮道:“主公不必担忧,亮以为三年之内凉军是不会大举南下的。”

    程昱问道:“何以见得?”

    诸葛亮道:“在淮南与东吴一番恶战,凉军的损失虽然微乎其微,可粮草辎重的消耗却极其庞大,尤其是为了安置淮南郡数百万受灾百姓,更是耗尽了治下各州几乎所有的存粮!没有三到五年的积累,凉军根本不可能大举南下。”

    曹真道:“也就是说,我军还有三到五年时间的准备?”

    诸葛亮道:“最多五年,最少三年。”

    曹真道:“那么,我军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诸葛亮道:“当务之急是训练水军,争取在三年之内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这支水军的兵力可以不必太多,但一定要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尤其重要的是装备一定要精良!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马超所率西凉铁骑的进攻为何如此犀利?在西凉铁骑的铁路旁下,黄忠将军所率的南阳士卒竟不堪一击!”

    曹真问道:“为何?”

    诸葛亮道:“因为西凉铁骑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他们装备了最坚固的铁甲,最精良的兵器,尤其是他们的投枪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简直就是我军将士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