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王侯 > 第三百零六章 没事找事

第三百零六章 没事找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零六章 没事找事

    萧凡调京营军士入城,对闹事的锦衣卫们大肆屠杀,当日镇抚司衙门血流成河,进衙门针对袁忠的几名千户与其属下数百人被军士们屠杀殆尽,连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军士们屠杀锦衣卫之时,衙门外远远站着一群身着青衣青帽的家丁,这些家丁全都是京师大臣们家中的奴仆,当军士们浩浩荡荡进城包围了镇抚司衙门,并开始对衙门内闹事的锦衣卫展开屠杀之时,家丁们纷纷飞奔回府,向主人如实禀报这个消息,络绎不绝的家丁奴仆在镇抚司门口来来往往,一个又一个的消息就这样传扬出去,屠杀还没结束,事情已经人尽皆知。

    京师震动,朝野震动!

    原本以为那个温文儒雅仿若正人君子的萧国公调兵入城只是吓唬吓唬那些闹事的下属,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貌似儒雅的国公爷所作所为再一次出乎大臣们的意外。

    没有谈判,没有安抚,没有审问,更没有罗嗦繁琐的勾心斗角,萧凡回答那些闹事锦衣卫的,只有冷森雪亮的屠刀!

    数百条人命,顷刻间成了数百具死尸。

    这种冷酷残忍的手段,已经不能算是清理门户,简直像是一场平叛的战争,战争,是不必讲道理的,讲的是谁手里的刀子更锋利。

    浓郁的血腥味还在镇抚司衙门不曾褪去,京师的大臣们之中已然掀起惊涛巨浪。

    自古朝堂总有敌人,一个手握权柄的重臣更是树敌无数,如果你身处朝堂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谁都凑上去逢迎讨好,这样的人先不说人品好不好,反正前程一定很黯淡,左右都不得罪的人,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左右都不讨好,一个没有自己立场的人,朝堂上的各个派系是绝不会把你当自己人,众臣鄙夷其人品的同时,也给这种人送了一个贴切的外号,“骑墙派”。

    能站在金殿里向天子面奏国事的人,当然都不是普通角色,他们或许没有能力,但绝对有眼力。

    萧凡的这番血腥清洗给那些投靠或正打算投靠在纪纲门下的大臣们给了一个严厉的警告,这个警告很简洁,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都给本国公小心点儿!我还没死,锦衣卫里还轮不到别人当家作主,副指挥使也不行!

    奸党们欢欣鼓舞,清流们弹冠相庆,勋贵们拍手称快,墙头草中立派……他们的态度无所谓,没人在乎他们的态度。

    “谁赞成,谁反对?”

    萧凡在镇抚司衙门满含冷森的笑意说出这句话后,满堂沉默,没人敢说一个字。

    院内军士们的屠刀还在滴血,谁还敢反对?谁敢与圣眷正隆,与天子亲如兄弟的萧国公为敌?

    扑通!

    呆若木鸡的人群中,有人承受不住巨大的恐惧和心理压力,率先朝萧凡跪拜下去。

    众人回头一看,此人却是前几日刚坐上袁忠的位置不到三个时辰,就被萧凡赶下台的原锦衣卫指挥佥事,纪纲的铁杆心腹庞英。

    庞英跪在满地血水里,脸色苍白如纸,冷汗唰唰的滴到地上,与地上的血水混为一块。

    纪纲的铁杆心腹竟然第一个朝萧凡跪下了。

    衙门内众人反应飞快,急忙扭头望向站在二堂大门柱子边的副指挥使纪纲。

    纪纲的脸色比庞英更精彩,一阵红,一阵青,又一阵白,像个万花筒似的,愤怒,恐惧,羞惭……很难想象一个人的脸上居然能变幻出如此多的表情元素。

    萧凡也在冷冷注视着纪纲,他在等着纪纲的反应,此时此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果纪纲还敢对他说半个不字,萧凡便会立马下令将纪纲斩杀,他已对纪纲动了杀机,拼着日后朱允炆责怪,今日也要将这祸害除掉!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渐渐流逝,镇抚司前院内的杀气也越来越浓郁……

    良久,纪纲终于有了反应。

    迎着萧凡冰冷如刀锋,杀意盎然的眸子,纪纲脸色竟慢慢恢复了正常,更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还朝萧凡微微一笑。

    整了整自己的纱笼官帽,纪纲敛了笑容,双手抱拳,神色肃然朝萧凡躬身施礼,朗声道:“国公爷清理门户败类宵小,正其时也!下官感佩,衷心赞成!”

    感佩,赞成。

    这就是纪纲的回答,很识时务,这句话也救了他自己一命。

    众人又是一阵哗然。

    谁都知道今日被国公爷诛杀的这些人是受了纪纲的指使,成群结队来衙门针对萧凡和袁忠闹事的,结果被人当枪使的人死光光了,拿枪的人却立马变了口风,毫不犹豫的朝萧凡低头服软。

    这样的上官,太让人心寒了……

    盯着纪纲那张貌似憨厚爽直的虬髯大脸,还有他眼神中那股怨毒与畏惧交织的复杂眼神,萧凡暗暗叹息一声,胸中一腔凌厉杀气顿时尽泄。

    今日的纪纲做对了选择题,时机已逝,杀不了他了。

    锋芒尽敛,阴霾已去,在场众人顿时感到浑身一阵轻松,那股令人透不过气的难受感觉已消失不见。

    萧凡仰天打了个哈哈,笑道:“纪大人不愧国之栋梁,颇识大体,本国公亦感佩之至。”

    话是一句好话,可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气氛下说出来,却比扇人耳光更难堪。

    这哪是夸人呀,简直是损人,而且损得太恶毒了。

    当下纪纲的脸色又是一阵变幻,很是精彩。

    接下来,便是如何善后了,一口气杀了几百个人,当然不能几句话轻易交代过去,天子在宫里等消息,言官御史们睁着眼睛准备写奏本,京师甚至全天下的士子百姓们等着朝廷对这件事做一个论断……

    当然,这些事情就不用萧凡亲自过问了,如今的他高居官位,为他解忧效劳的人如同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善后的繁琐事情,自然有别人来摆平,国公爷却是典型的管杀不管埋。

    迎着衙门内众人惊惧敬畏的眼神,萧凡缓缓道:“今日这些人犯上不敬,挑衅皇威,罪当诛之!”

    众人一凛,包括纪纲在内,纷纷躬身抱拳应是。

    “犯上不敬,挑衅皇威,罪当诛之”,这就是萧凡对这次屠杀下的结论,终审判决,上诉无效,数百名被纪纲当了枪使的人就这样盖棺定论,死了都要被安上一个“犯上”的罪名。

    下了定论后,萧凡转身便走了,镇抚司衙门内,所有人都不自觉的望向纪纲。

    今日国公爷的这番动作,已不是简单的扇纪纲的耳光了,而是毫不留情的打压,国公爷用这种方式向天下人昭告,锦衣卫是我的!

    这样的结果,身处锦衣卫的各同知,佥事,以及千户百户们心中都有了计较。

    副指挥使跟国公爷斗,貌似……差了一把火呀。

    建文元年岁末,英国公萧凡血洗镇抚司衙门,重掌锦衣卫大权。

    出了镇抚司衙门,命所有京营军士出城归营,萧凡在侍卫的簇拥下进了皇宫,向朱允炆禀报今日之事的处理结果。

    当听说萧凡调兵杀了几百人以后,朱允炆面露不忍之色,有些责怪道:“是不是太过了?朕一心想做个圣明君主,圣明君主以仁孝治国,就算臣下不安分,也不该杀这么多人呀,圣君诛心便可,杀这么多人却……”

    萧凡神态从容道:“汉武,唐宗,宋祖,他们都是圣明君主,他们没杀过人吗?陛下,圣君不但诛心,也杀人。”

    朱允炆当然不清楚这次屠杀事件的背后,还纠缠着萧凡与纪纲的复杂恩怨,他久居深宫,这种八卦事情是没人敢跟他说的,所以单纯的朱允炆仍只看到事情的表相,认为只是一帮锦衣卫对自己的待遇不满,聚众闹事而已。

    聚众闹事,这种事可大可小,端看怎么处理了,大而化小,顶多斥责喝骂几句,小而化大,就是煽动哗变,图谋不轨,杀之亦说得过去。

    朱允炆想了很久,也想明白了,年岁渐长的他,已经颇具帝王之气,虽然这股帝王之气尚嫌稚嫩,但好歹比以前成熟了许多,经过燕王造反之战后,朱允炆对“皇权”这个东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本该属于我的东西,谁都不准抢走!

    以这种心态来解释萧凡今日的所为,朱允炆心中顿时感激起来。

    这位太孙之时的平民布衣之交,是在帮他巩固江山,全心维护他的皇权威严,就算是杀人,也是为他而杀。

    想通以后,朱允炆淡淡点头,朝萧凡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萧侍读办事,朕是放心的,你从没让朕失望过,……明日若有言官参劾,朕必为你挡之。”

    朱允炆与萧凡的谈话被侍侯天子起居的贴身太监而聂传到纪纲的耳朵里,原本打算入宫哭诉告状兼扮演小可怜的纪纲闻言顿时心凉了半截儿,立马打消了告状的主意。

    天子都如此表态了,再去告萧凡的状能有好结果吗?

    屠杀结束的第二日,群臣早朝,金殿面圣。

    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昨天萧凡调兵入城血洗锦衣卫,杀了那么多人,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这可是天大的事,大臣们不可能不知道,可今日的金殿上偏偏一派祥和,平日里谁穿的官服不整,谁在金殿上咳嗽了一声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被逮着大参特参的御史言官们,今日却如同集体吃了哑药一般,缩着头站在朝班中闷不出声儿,连个屁都没放。

    早朝如同往常一般,钱粮,河工,农桑,兵事……六部九卿的大臣们什么都说,就是不说昨天发生的事。

    言官们为什么不参劾萧凡?因为怕萧凡吗?

    当然不是,言官虽是小小的七品官儿,可这个群体有着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这帮人集体不怕死,不要命,胆子大得堪比恐怖份子棒老二,只要他们看不顺眼,连当今天子都敢犯上直言,更何况区区英国公萧凡?

    他们不参萧凡自然是有原因的。

    所有人都明白,萧凡跟纪纲掐起来了,以前御史言官们非常看不顺眼萧凡,常常大骂他是国贼奸佞,罪恶滔天,恨不得画圈圈扎小人儿咒萧凡死于非命,最好他死了以后阎王爷给他单独开个第十九层地狱的豪华套房,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可凡事最怕比较,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一比较便有了好歹之分。

    萧凡出征,纪纲掌权,朝中的大臣们这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苦日子,跟纪纲的所作所为比起来,以前萧凡掌管的锦衣卫简直是万家生佛的慈善院,那叫一个文明礼貌,如沐春风。而纪纲所掌的锦衣卫却是阴风阵阵,如修罗地狱般的屠宰场,朝中大臣被纪纲陷害,缉拿,诛杀者数十之众,受害者生不如死。

    萧凡掌锦衣卫时,言官们曾仰天悲愤大呼:“天呐,还有比这国贼更恶毒的人吗?”

    轮到纪纲上位,言官们则绝望嘶吼:“靠!还真有!”

    人人心中有杆秤,两相一比较,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只要精神没问题的人,都知道该选哪一边。

    现在萧凡回了京,不负众望跟纪纲掐起来了,为了争夺锦衣卫之权而杀了几百人,事情确实做得有点过分,但……过分得太可爱了!乱世用重典,只要萧国公能掐赢纪纲,把那孙子赶下台或杀了,杀再多的人都值得!

    此一时,彼一时,这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御史言官们的心声,现在的言官们看萧凡就跟看自己的儿子似的,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可爱,无一处不顺眼。

    纪纲的倒行逆施,无形中把他自己推向了朝臣的对立面,更衬托出萧凡高大光辉的形象,朝堂之事,就是这么荒唐怪诞。

    于是,今日早朝之上,奇怪而又颇合情理的现象发生了。

    ——满朝文武公卿,包括那些比八婆更讨厌的御史言官们,居然没一个人提起昨天发生的事,更没一个人参劾萧凡。

    午时,众臣奏禀国事已然接近尾声,高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面色泰然,心里却犯起了嘀咕……

    他承诺萧凡,若有言官参劾,必为他挡之,君无戏言,话说出来当然要算数的,朱允炆对朋友很热心,于是天没亮他便在宫里翻书看典籍,预测言官们会列举一些什么罪名参萧凡,而他这个天子又该怎样有理有节有据的帮萧凡挡回去,条条框框,包括大明律,皇明祖训等等都翻烂了,终于胸有成竹,觉得能够应付大臣们对萧凡的诘难,这才施施然带着自信的笑容上朝。

    可早朝一直到现在,居然没人出来参劾萧凡,简直浪费了朱允炆的一夜苦功,这怎么行?

    朱允炆不乐意了。

    就好比一个人预测到要下雨,于是提前带了伞出门,结果一路艳阳高照,半滴雨都没有,带伞的人心里当然有些不平衡。

    朱允炆现在也是这种心情,朕都带了伞,你们怎能不下雨?态度有问题!

    该禀奏的国事差不多都说完了,吏部的值日官扫了几眼殿下众臣的反应,于是站出来正待大喝“国事奏毕,百官退朝”之时,朱允炆赶紧抬手打断了他。

    “慢着,慢着!”

    众臣抬头,好奇的瞧着这位年轻的天子。

    朱允炆飞快扫了一眼站在勋贵(公侯)班里的萧凡,然后清咳两声,和颜悦色道:“众卿没有别的事禀奏了么?”

    群臣互相看了一眼,接着一齐摇头道:“禀陛下,臣等无事可奏……”

    朱允炆不甘心的道:“众卿再想想,偌大的大明,不可能就这么点儿事吧?肯定还有事没说……”

    群臣一楞,各自犯起了嘀咕……

    天子这模样……他是没事找事呀,闲的吧?

    “禀陛下,臣等真的没事了……”

    朱允炆皱眉,淳淳善诱:“怎么能没事呢?比如说,昨日京师……”

    群臣抬头望着朱允炆,一脸茫然疑惑:“昨日京师怎么了?”

    朱允炆心里那个气呀,你们都是聋子瞎子么?昨天镇抚司衙门死了几百人,这么大的动静难道你们都不知道?

    花了一夜的苦功不能浪费,此刻朱允炆非常迫切需要别人出来参萧凡,不然他一肚子辩解的话没地方发泄,会憋死的。

    于是朱允炆继续诱导:“比如说,昨日京师镇抚司衙门……”

    众臣继续茫然:“镇抚司衙门怎么了?”

    萧凡站在朝班中,面孔不易察觉的抽搐……

    朱允炆这家伙是不是有病啊?别人不参我你不高兴是吧?你是想玩死我才甘心?

    缓缓站出班,萧凡语气很无奈:“陛下,没事儿就算了吧?”

    “不行,你们不说朕难受,满肚子的话……咳咳。”

    “陛下,大家都很忙的!”

    “忙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

    “这又是何苦呢……”萧凡深深叹息。

    静谧的金殿上,一道突兀的声音忽然传出。

    “禀陛下,臣有本奏……”

    众臣大哗,扭头望去,说话的人却是户部员外郎陈擢。

    朱允炆两眼发亮,终于有人站出来了,一夜苦功也有了用武之地。

    仰天长笑一声,朱允炆大声道:“朕,不允!不允是有根据的……”

    “啊?”陈擢傻眼了:“可……可是,臣还没说是什么事呢。”

    “……对了,陈卿想说什么事?”

    众臣暴汗:“…………”

    “时值岁末,陛下,该给大臣们发俸了……”陈擢语气有些可怜,我还没开口你就不允,我家就等这点儿俸禄过年呢,你不允了,我怎么办?

    朱允炆楞了,很明显,他和大臣们的思路没在一条线上……

    他有点失望,满朝文武都得了失忆症不成?昨儿那么大的事居然没一个人吱声儿?辛苦了一整夜收集了帮萧凡辩解的典故论据,难道都白费劲了?

    “你们……,这种小事,自己看着办,老问朕干嘛?退朝退朝!”

    朱允炆使劲一拂龙袍袖子,气哼哼的闪身回了谨身殿。

    众臣呆在金殿内面面相觑,接着纷纷交头接耳嘀咕。

    “陛下这是怎么了?”

    “没事找事,闲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