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俘改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七十七章战俘改造
根据远东特工委的“猎熊行动”的战俘管理改造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和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以及各个生产建设兵团的政治部,派出强有力的人员组织领导力量,负责这些苏联战俘的管理和改造。zhu.com各个战场的苏军俘虏很快的被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的各个苏军俘虏收容所。由他们进行专业管理。 【】
同时,远东特工委也派出了大量的以原苏联远东红旗军区政委华彼诺夫斯基同志所领导的苏联**解放战线的成员参与了对战俘的管理。
苏联**解放战线是在邓峰为首的远东特工委授意下成立的秘密组织,这些组织成员都是原苏联远东红旗军区主和派的军官,这个组织的上层军官都是由华彼诺夫斯基推荐的亲信,之后亲信再推荐亲信当然这个组织内部也有一些是远东特工委安排的。但不管是经过推荐的还是安排的,这个组织的成员都要履行一个绝对必要的程序,就是交代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苏联的机密情报和最少一名主战派分子这些被他们举报的主战派成员的下场肯定是好不了的。 ”“
他们这样做所得到的好处是可以秘密的履行放弃苏联国籍以对中国做出特殊贡献的外籍人员加入中国国籍,然后秘密的为中国服务,中国远东特工委保证,他们的待遇不低于在苏军的待遇,他们的子女可以选择在中国或国外的大学学习,费用由中国方面承担。
中国对苏军战俘管理也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管理方式。除了将校军官外,对尉官以下的战俘不按原来在苏军的军衔和军种以及被俘的地点进行管理,而是把从个各战场上所俘虏的战俘按苏联各个民族进行划分管理单位,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完全打乱了苏军原有的编制和军种,在各个苏军哈萨克斯坦人俘虏收容所、苏军爱沙尼亚人俘虏收容所、苏军立陶宛人俘虏收容所的这些苏军战俘营的战俘中,安排进去了大量的苏联**解放战线的成员及这个组织的外围人员。这些人将协助中国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管理各个苏军俘虏收容所里的苏军战俘,做好这些战俘的工作,使他们遣返回到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后,能够成为本民族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苏联**解放战线的成员也将随着这些战俘的遣返回到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组织领导本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以苏联各个民族为战俘管理单位进行集中管理战俘,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国的这一管理举措,深得苏联广大的少数民族战俘的拥护。中国俘管人员说,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各个民族的战俘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进行这样的富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减少俄罗斯民族的战俘对他们这些少数民族的战俘进行种族歧视和各个民族战俘之间的摩擦等等。
这也让这些苏联的少数民族战俘之间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近感。而且生活上的确也真是方便了很多。他们深深的感到中国同志的工作做的太细了,想的太周到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也尽可能的为这些战俘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各苏军俘虏收容所对这些苏联战俘,实行彰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道主义的“三个保障”:一是保障苏军战俘的人格不受侮辱,不打不骂;二是保障战俘具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物资供给略低于我军战士的供应生活水平,对于将校级军官物资供给相当于我军正团级生活水平;三是保障这些战俘的身体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这样做的目地当然不是为养大爷,而是要向这些苏联战俘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是威武之师,在战场下是仁义之师和中国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精神上感化他们,在物质上诱惑他们,使他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认同感,对中国的生活产生向往。
中国对于管理异国的战俘有着丰富的经验,苏军战俘与美军战俘不同。对于苏联战俘的管理相对来说要比管理美、英战俘简单的多,也好管理的多。首先管理一方和被管理一方,都是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体制虽然有差别,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差不太多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政治信仰的背景和价值观。就意识形态一致性的这一点来讲,大家又都是**同志。
在集权的体制下,人的个性是受到极大的抑制的,人权也是满足“组织”纪律情况下的人权,在这个社会体制中,统治当局向每个社会成员灌输最多的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一切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听从党的指挥。所以同在一个社会体制下,管理与被管理者,彼此很容易沟通和理解。而不象美、英那些生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战俘那样“没教养”,事那么多,要求条件那么高。
苏联由于轻工业和农业比较落后,加之军队数量庞大,部队的供应一直不是很好,衣、食、住总体来说,平时能吃饱,但吃不好,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每天的伙食标准为,750克黑面列巴,20克生羊油、或人造黄油、40克荞麦米或大麦米,副食是:土豆:35克、甜菜:20克、乾葱:3克或乾香菜、芹菜、根菜:2克,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用100克新鲜蔬菜代替。二三天能吃一次罐装马肉或熏鱼50克。
苏军穿的很差,很多士兵冬天就是空心面袄棉裤,里面连衬衣,衬裤都没有。也没有棉袜,就几块包脚布,厚帆布面的半腰靴。一顶羊剪绒军帽和一件象麻袋片子似的呢子大衣。有人说老毛子抗冻,那真是笑话,零下二三十度,有时零下40度,冻谁谁都冷,不抗冻又能怎么样。应该说苏军还是比较能吃苦耐劳,也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总体说苏军士兵对生活要求不高。
苏军战俘尤其是俄罗斯民族的战俘,有比较强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有些苏军战俘认为“过去曾打败过德国,日本、现在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对这次的失败有些不甘心。认为中国忘记了是苏联红军把中国人从日本的手中解放出来。中国人是忘恩负义的侵略者,自己的行为是履行一个军人保卫国家的职能,是在抵抗中国侵略者。
但这些并未影响他们对中国士兵的装备和物质供应的羡慕不已。尤其是在寒冷的冰天雪地的野战条件下,看到中国士兵能吃到口感好,加热时间短、品质高、热量可满足高强度的战时需要,不受气候影响,不用明火加热,仅用无需净水100毫升左右就能变成热气腾腾的570克能够2-3个人吃一顿的单兵自热野战食品。他们就喉结就不停的攒动直咽口水。
许多苏军被俘后看到那些在野外看守他们的中**队的战士或民兵掏出这种单兵自热野战食品抓上两把雪,每隔2-3分钟翻转一次,4-5分钟就能吃到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饭菜,这些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没见过这么好、这么人性化的高科技野战食品。而且这些中国人吃完后,把加热宝放入保温纸桶,即可做成两个热宝暖身,捧在手里温暖着双手。有很多被冻得半死的苏联战俘也得到过这种只需把这放有加热宝的保温纸桶口折叠好就能持续释放3小时热量的“中国单兵自热野战食品暖身器”。
同样是当兵,同样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当兵。可是当兵和当兵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参加野战的苏军战俘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几天吃不到加热食品的经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最后别说吃到加热的食品,就是能得到食品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奢望了。在战争开始几天后,整个的物质供应就时断时续很不正常,有时一条1000克黑面列巴要吃2-3天。爱国没错,可是爱国是不能当面包吃啊,自己爱国,谁爱自己呀?中国士兵爱国,可是国也爱他们啊,看看人家这些中国士兵的吃的穿的用的。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没有战斗力呢。这就是两国、两军的差别,这种差别让苏联战俘从内心中感到震撼。对自己上级的那些说教产生了动摇。
在各个苏军俘虏收容所,没有铁丝网,没有狼犬,没有碉堡,除了战俘营大门口有两个卫兵站岗值勤之外,没有荷枪实弹的大批军警到处巡查监视,不过还是不要想逃跑,因为四周的摄像头会及时准确的发现这种“不良的举动”。
苏军俘虏收容所,一些规章制度是完善的。每个俘管连为一个伙食单位,由连里的俘虏自办食堂。由俘虏自己选举产生了“伙食管理委员会”,自己选出炊事员,自己管理伙食。为了照顾俘虏们的生活习惯,还特地从国内运来了面包烤箱;
对信奉伊斯兰教的苏联战俘,则供给牛羊肉。俘虏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粮食750克,白面、玉米、大米、食油50克、肉100克、鱼100克、蛋50克、白糖25克。蔬菜500克、水果150克。
被服标准是:冬季每人1套崭新的蓝色棉衣、棉裤、棉帽、胶底大棉鞋、棉手套,1件灰色的棉大衣;每人1条棉被褥、1条腈纶毛毯。2件衬衣,3双尼龙棉线混纺袜子,还有毛巾、牙刷、牙膏、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酒是有的,除了过年过节外,平时那是要到俘虏收容所里的服务社去买。
绝大多数的人是现实的。这些战俘们看到,在物质的供应上要远远的好于苏军的供应,在战俘营的生活待遇要比在苏军好的多。绝大多数人都“安居乐业”。对于个别死硬分子那就对不起了,先送到俘虏收容所特殊训练教导队,接受一下特殊的教育。顶多多几个伤势过重医治无效的病例材料罢了。恩威并重,没有人放着好日子不过,没事再找不自在。
战俘们在这里和军营的作息时间差不多,早上5点出操,7点收操整理内务,早饭后8点劳动锻炼,11点30分休息,13点30分继续劳动锻炼,(有时根据需要安排学习、讨论)17点30分劳动锻炼结束,晚饭后18点30分以班为单位,开会奖评当天的劳动表现,评定工分,这是一个和自身利益挂钩的事情,战俘进行的是极其认真的。19点30分看电视,22:00点熄灯就寝。
所以绝大部分苏联战俘感到和在自己的军营一样,很多方面要好于在苏军的军营。所不同的是自己连级以上的上级换成了中国同志。不过这些中国俘管人员要比原来的俄罗斯长官好得多,也人性化很多。这样中国的战俘管理人员和苏军这些被管理的战俘相处的其乐融融,还真有些同志加兄弟的氛围。
每个俘管排都有一台电视,每天19点30分-21点30,俘管排组织苏联战俘观看电视节目,节目的内容是,隔一天的新闻联播,鸦片战争以来八国联军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当然重点是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历史;介绍苏联各少数民族历史的专题片以及苏联各少数民族和中国友好往来的纪录片;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世博会以及中国氢弹试验的纪录片,还有就是中国和这些少数民族的文艺节目
第二百七十七章战俘改造
根据远东特工委的“猎熊行动”的战俘管理改造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和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以及各个生产建设兵团的政治部,派出强有力的人员组织领导力量,负责这些苏联战俘的管理和改造。zhu.com各个战场的苏军俘虏很快的被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的各个苏军俘虏收容所。由他们进行专业管理。 【】
同时,远东特工委也派出了大量的以原苏联远东红旗军区政委华彼诺夫斯基同志所领导的苏联**解放战线的成员参与了对战俘的管理。
苏联**解放战线是在邓峰为首的远东特工委授意下成立的秘密组织,这些组织成员都是原苏联远东红旗军区主和派的军官,这个组织的上层军官都是由华彼诺夫斯基推荐的亲信,之后亲信再推荐亲信当然这个组织内部也有一些是远东特工委安排的。但不管是经过推荐的还是安排的,这个组织的成员都要履行一个绝对必要的程序,就是交代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苏联的机密情报和最少一名主战派分子这些被他们举报的主战派成员的下场肯定是好不了的。 ”“
他们这样做所得到的好处是可以秘密的履行放弃苏联国籍以对中国做出特殊贡献的外籍人员加入中国国籍,然后秘密的为中国服务,中国远东特工委保证,他们的待遇不低于在苏军的待遇,他们的子女可以选择在中国或国外的大学学习,费用由中国方面承担。
中国对苏军战俘管理也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管理方式。除了将校军官外,对尉官以下的战俘不按原来在苏军的军衔和军种以及被俘的地点进行管理,而是把从个各战场上所俘虏的战俘按苏联各个民族进行划分管理单位,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完全打乱了苏军原有的编制和军种,在各个苏军哈萨克斯坦人俘虏收容所、苏军爱沙尼亚人俘虏收容所、苏军立陶宛人俘虏收容所的这些苏军战俘营的战俘中,安排进去了大量的苏联**解放战线的成员及这个组织的外围人员。这些人将协助中国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管理各个苏军俘虏收容所里的苏军战俘,做好这些战俘的工作,使他们遣返回到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后,能够成为本民族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苏联**解放战线的成员也将随着这些战俘的遣返回到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组织领导本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以苏联各个民族为战俘管理单位进行集中管理战俘,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国的这一管理举措,深得苏联广大的少数民族战俘的拥护。中国俘管人员说,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各个民族的战俘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进行这样的富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减少俄罗斯民族的战俘对他们这些少数民族的战俘进行种族歧视和各个民族战俘之间的摩擦等等。
这也让这些苏联的少数民族战俘之间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近感。而且生活上的确也真是方便了很多。他们深深的感到中国同志的工作做的太细了,想的太周到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也尽可能的为这些战俘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各苏军俘虏收容所对这些苏联战俘,实行彰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道主义的“三个保障”:一是保障苏军战俘的人格不受侮辱,不打不骂;二是保障战俘具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物资供给略低于我军战士的供应生活水平,对于将校级军官物资供给相当于我军正团级生活水平;三是保障这些战俘的身体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这样做的目地当然不是为养大爷,而是要向这些苏联战俘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是威武之师,在战场下是仁义之师和中国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精神上感化他们,在物质上诱惑他们,使他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认同感,对中国的生活产生向往。
中国对于管理异国的战俘有着丰富的经验,苏军战俘与美军战俘不同。对于苏联战俘的管理相对来说要比管理美、英战俘简单的多,也好管理的多。首先管理一方和被管理一方,都是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体制虽然有差别,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差不太多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政治信仰的背景和价值观。就意识形态一致性的这一点来讲,大家又都是**同志。
在集权的体制下,人的个性是受到极大的抑制的,人权也是满足“组织”纪律情况下的人权,在这个社会体制中,统治当局向每个社会成员灌输最多的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一切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听从党的指挥。所以同在一个社会体制下,管理与被管理者,彼此很容易沟通和理解。而不象美、英那些生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战俘那样“没教养”,事那么多,要求条件那么高。
苏联由于轻工业和农业比较落后,加之军队数量庞大,部队的供应一直不是很好,衣、食、住总体来说,平时能吃饱,但吃不好,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每天的伙食标准为,750克黑面列巴,20克生羊油、或人造黄油、40克荞麦米或大麦米,副食是:土豆:35克、甜菜:20克、乾葱:3克或乾香菜、芹菜、根菜:2克,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用100克新鲜蔬菜代替。二三天能吃一次罐装马肉或熏鱼50克。
苏军穿的很差,很多士兵冬天就是空心面袄棉裤,里面连衬衣,衬裤都没有。也没有棉袜,就几块包脚布,厚帆布面的半腰靴。一顶羊剪绒军帽和一件象麻袋片子似的呢子大衣。有人说老毛子抗冻,那真是笑话,零下二三十度,有时零下40度,冻谁谁都冷,不抗冻又能怎么样。应该说苏军还是比较能吃苦耐劳,也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总体说苏军士兵对生活要求不高。
苏军战俘尤其是俄罗斯民族的战俘,有比较强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有些苏军战俘认为“过去曾打败过德国,日本、现在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对这次的失败有些不甘心。认为中国忘记了是苏联红军把中国人从日本的手中解放出来。中国人是忘恩负义的侵略者,自己的行为是履行一个军人保卫国家的职能,是在抵抗中国侵略者。
但这些并未影响他们对中国士兵的装备和物质供应的羡慕不已。尤其是在寒冷的冰天雪地的野战条件下,看到中国士兵能吃到口感好,加热时间短、品质高、热量可满足高强度的战时需要,不受气候影响,不用明火加热,仅用无需净水100毫升左右就能变成热气腾腾的570克能够2-3个人吃一顿的单兵自热野战食品。他们就喉结就不停的攒动直咽口水。
许多苏军被俘后看到那些在野外看守他们的中**队的战士或民兵掏出这种单兵自热野战食品抓上两把雪,每隔2-3分钟翻转一次,4-5分钟就能吃到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饭菜,这些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没见过这么好、这么人性化的高科技野战食品。而且这些中国人吃完后,把加热宝放入保温纸桶,即可做成两个热宝暖身,捧在手里温暖着双手。有很多被冻得半死的苏联战俘也得到过这种只需把这放有加热宝的保温纸桶口折叠好就能持续释放3小时热量的“中国单兵自热野战食品暖身器”。
同样是当兵,同样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当兵。可是当兵和当兵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参加野战的苏军战俘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几天吃不到加热食品的经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最后别说吃到加热的食品,就是能得到食品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奢望了。在战争开始几天后,整个的物质供应就时断时续很不正常,有时一条1000克黑面列巴要吃2-3天。爱国没错,可是爱国是不能当面包吃啊,自己爱国,谁爱自己呀?中国士兵爱国,可是国也爱他们啊,看看人家这些中国士兵的吃的穿的用的。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没有战斗力呢。这就是两国、两军的差别,这种差别让苏联战俘从内心中感到震撼。对自己上级的那些说教产生了动摇。
在各个苏军俘虏收容所,没有铁丝网,没有狼犬,没有碉堡,除了战俘营大门口有两个卫兵站岗值勤之外,没有荷枪实弹的大批军警到处巡查监视,不过还是不要想逃跑,因为四周的摄像头会及时准确的发现这种“不良的举动”。
苏军俘虏收容所,一些规章制度是完善的。每个俘管连为一个伙食单位,由连里的俘虏自办食堂。由俘虏自己选举产生了“伙食管理委员会”,自己选出炊事员,自己管理伙食。为了照顾俘虏们的生活习惯,还特地从国内运来了面包烤箱;
对信奉伊斯兰教的苏联战俘,则供给牛羊肉。俘虏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粮食750克,白面、玉米、大米、食油50克、肉100克、鱼100克、蛋50克、白糖25克。蔬菜500克、水果150克。
被服标准是:冬季每人1套崭新的蓝色棉衣、棉裤、棉帽、胶底大棉鞋、棉手套,1件灰色的棉大衣;每人1条棉被褥、1条腈纶毛毯。2件衬衣,3双尼龙棉线混纺袜子,还有毛巾、牙刷、牙膏、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酒是有的,除了过年过节外,平时那是要到俘虏收容所里的服务社去买。
绝大多数的人是现实的。这些战俘们看到,在物质的供应上要远远的好于苏军的供应,在战俘营的生活待遇要比在苏军好的多。绝大多数人都“安居乐业”。对于个别死硬分子那就对不起了,先送到俘虏收容所特殊训练教导队,接受一下特殊的教育。顶多多几个伤势过重医治无效的病例材料罢了。恩威并重,没有人放着好日子不过,没事再找不自在。
战俘们在这里和军营的作息时间差不多,早上5点出操,7点收操整理内务,早饭后8点劳动锻炼,11点30分休息,13点30分继续劳动锻炼,(有时根据需要安排学习、讨论)17点30分劳动锻炼结束,晚饭后18点30分以班为单位,开会奖评当天的劳动表现,评定工分,这是一个和自身利益挂钩的事情,战俘进行的是极其认真的。19点30分看电视,22:00点熄灯就寝。
所以绝大部分苏联战俘感到和在自己的军营一样,很多方面要好于在苏军的军营。所不同的是自己连级以上的上级换成了中国同志。不过这些中国俘管人员要比原来的俄罗斯长官好得多,也人性化很多。这样中国的战俘管理人员和苏军这些被管理的战俘相处的其乐融融,还真有些同志加兄弟的氛围。
每个俘管排都有一台电视,每天19点30分-21点30,俘管排组织苏联战俘观看电视节目,节目的内容是,隔一天的新闻联播,鸦片战争以来八国联军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当然重点是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历史;介绍苏联各少数民族历史的专题片以及苏联各少数民族和中国友好往来的纪录片;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世博会以及中国氢弹试验的纪录片,还有就是中国和这些少数民族的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