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二月的南京,雨雪连绵。
天愈发冷,出身北方的城头戍卫好似又回到了边塞。
金陵之地罕有如此大的降雪,户部奏报,应天十八府多处遭灾,有个别州县甚至降下冰雹,损坏房屋不算,苏湖等地的冬小麦恐会歉收。
右顺门内,当值的户部左侍郎和两名郎中对坐苦笑。
往前两个月,顺天八府遭灾,陛下免了今明两年的钱粮,如今应天又遇天灾,明年的夏粮怕是无望。
“长此以往,当如何是好。”
户部不差钱,永乐三年,国库里的金银铜钱比皇太孙在位期间加起来还多。
可金银不能当饭吃,不能充禄米军粮。
临到年关,勋贵和朝官排队等着领粮。依惯例,还要以舟师运粮至天津卫和顺天府。拨拉算盘,算出所需的数额,户部上下都急得上火。把粮册看出花来,也凑不齐这么多粮食。
“或可奏请陛下,再以宝钞抵充部分禄米。”一名郎中道,“宝钞不可,铜钱亦可。北疆的军粮可暂时从顺天八府和大宁等地的府库筹集。河间保定等地虽有天灾,宣府大宁等地却是丰产。开原广宁两地互市也有富余,可奏请陛下,请汉王赵王两位殿下……”
“不可!”
郎中的话未说完,就被打断。
户部尚书夏元吉推门而入,身上的斗篷覆了一层薄雪,乌纱上也落了水痕。
“司徒。”
值房内的三人立刻起身拱手。夏元吉除下斗篷,正了正帽冠,回礼之后走到炭盆旁,冻得发僵的双手总算暖和了些。
“不必拘礼。”
经历过永乐初年和永乐三年的起落,南京户部多次换-血。侍郎,郎中,员外郎,司务,主事,隔几个月就会换上新面孔。只有夏元吉始终稳坐尚书之位,同北京的郁司徒一般,堪称南京户部的定海神针。
“诸位暂听本官一言,今上奉行太-祖高皇帝之法,以钱钞充禄米能缓解一时之急,却无法从根本解决难题。为今之计,当设法筹集库粮,不言其他,安南大军的粮秣万万不可拖延。”
此言一出,之前谈话的三人都是一凛。
“司徒所言甚是!”
北疆的军粮可以暂时从大宁等地借调,征讨安南大军的粮秣却只能户部想办法。就食当地可以,但大战刚启,陛下又下令不得伤稼轩,此事十分难办。
“若从广西调粮……”提议的郎中都没多少底气。
之前大军驻扎之处,已征调一批粮草,再征,难保当地的土官不会造反。
户部尚书和三名下官员互相对望,都叹了口气。
国库没钱,愁得上火。
有了钱,仍旧愁得上火。
夏元吉本想与部中同僚商量解决办法,结果大家都是一脑门的官司。
空有满库金银铜钱,却为粮食发愁,这叫什么事!
户部尚书在值房里发愁,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朱棣,正在奉天殿西暖阁里发火。
礼部的奏请被摔在地上,朱棣横眉立目的拍着桌子,怒斥道:“太--祖-高皇帝之制,民年四十以者始听出家!今直隶及浙江诸多府县,请度牒者竟达千八百余人,其间多为弱冠而立之年者,是不知朝廷之令?!”
礼部尚书跪在地上,一脸的愁容,“陛下,此事……”
“朕不想听你解释!”朱棣怒道,“朕只问你,这一千八百人的度牒,可是礼部许发?”
“……是。”
朱棣怒火更炽,“如此多壮年之人私披剃为僧,僧录司不加详查,便给以度牒,是为渎职。礼部不考其行,更有失察之责!尔为一部掌印,不能驱下官尽其责,理应同罪!”
礼部尚书硬着头皮道,“陛下,臣知错!”
郑尚书脸苦,心里更苦。
实话实话,虽然僧录司归礼部管,但这件事真不是他的责任。锦衣卫给皇帝递条子之前,他同样被蒙在鼓里。一千八百人的度牒,说发就发,一点风声不漏,郑尚书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这等能人!
如果能平安过了天子这关,不被摘掉乌纱,他必定会追究到底,让背后推自己顶缸的小人好看!
真当他郑赐是个软柿子,任由搓圆捏扁不出声?
郑赐心中将背后害他的小人唾骂千遍,表情却愈发惶恐,不做任何辩驳,连连请罪。
见郑赐认错态度良好,永乐帝冷静下来,也晓得这事不能全怪他。念及夺下南京之时,郑赐迎驾有功,朱棣终究没摘了他的乌纱,只罚俸三月,令其回家反省。
“此事作罢,再有同例,定然不宥!”
“陛下隆恩!”
郑赐过关,僧录司和礼部中的某些人注定要倒霉。朱棣不动手,郑尚书也要把人揪出来,杀鸡儆猴。
刑部尚书不是白做的,当初怎么收拾在刑部起刺的,挪到礼部一样适用。至于冒请度牒的一千八百人,永乐帝亲自下令,没发度牒的停止发放,发了的全部收回。
这些人“出家”的理由,朱棣心里门清。
僧人不用交税,不需服劳役,有了度牒,官府也不得追究。
剔个光头就想逃税逃劳役?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就算是皇帝,每天也要辛勤工作,完成分内职责。不勤劳工作艰苦奋斗,只想每日安逸的睡醒吃吃饱睡,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朱棣冷笑,“此次涉案之人,年三十以下者发辽东甘肃,不许转调顺天大宁!三十以四十以下上者发云南广西种田。年四十以上者发还原籍,告知乡里!朕遵承太--祖-旧制,从不敢轻忽,却有下人犯禁若此,眼中可还有朝廷法度?如此纵肆之徒,遇赦不宥!”
礼部尚书白着脸离开,兵部左侍郎奉令籍录兵册。
想逃税?想逃劳役?永乐帝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发完了火气,永乐帝坐在西暖阁内,没来由得疲惫。
国境不平,各地天灾,本已让他劳心劳力,又有如此小民行诡诈之事,换做四年前,绝不是充军发配了事。
奏疏看完,翻开锦衣卫递上的条子,火气瞬间又起。
“有代王府官属告代王桂不受正言,鞭笞以礼谏之者。”
“驸马都尉胡观-结-党,私下非议天子之策。”
“宁王世子对朝廷有怨望,蓄异志,与胡观过从甚密。”
“征讨安南大军参军李俊秘奏,安南逆贼所用火铳为我朝所造,上刻有洪武二十九年,金陵军器局字样。”
越看,朱棣火气越大。
怒到极致,侍立在侧的侯显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果被锦衣卫举报的人在当场,朱棣恐怕会当场-拔—刀-杀-人。
“侯显。”
“奴婢在。”
侯显躬身应诺,腰比平时压得更低,瞄都不敢瞄朱棣一眼、
“赐宁王世子绢五匹,良马一匹,彩币十表。你去宁王府,传朕口谕,天气不好,出入当多加小心。”
“奴婢遵旨。”
侯显躬身退出殿外,点了两名内官跟随,出宫前往宁王府。
按理,临近宫门关闭,不该此时间出宫。可天子的命令下了,容不得拖延。想想天子说话时的表情,侯显颈后又冒出了冷汗,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今夜的雪,怕是停不了了。
侯显离开后,杨铎被宣召觐见。一同前来的,还有自广西归来的朱能亲卫。
亲卫身上带着孟清和执笔,朱能用印的奏疏。抵达京城后,没有前往通政使司,直接寻到北镇抚司衙门,将事情告知道杨铎。
孟清和所行之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违背皇帝仁德之意,会背负上欺君之罪。反过来,经凭祥收购的木料,转手即可获利数倍。运送到江浙船厂造船,或沿海路馈往北京以充造宫殿之用,都可算作功劳。
冬日严寒,渐临正月,天子以方春伐木有碍农时,命工部核实发劳役壮丁,凡户内丁少及为军屯贴户,悉罢归。待来年春耕之后再行劳役。并给归乡之人路费,许其以钱钞抵部分粮税。
百姓交口称赞天子仁德,户部再次急得上火。
如果不是理智尚存,户部上下定会抱住永乐帝的大腿哭天抹泪,陛下,国库里不缺钱,缺粮啊!您这么会想出这个“好”主意啊!
可惜君无戏言,夏尚书有胆子抱住朱棣大腿抹眼泪,朱棣也不会收回成命。
孟清和远在广西,绝不可能料事如神,摸准朝廷缺粮的命脉。可鸿运当头,运气来了,完全是挡也挡不住。
奏疏上的木料和金银数额给了永乐帝惊喜,附在后边的安南军粮更让朱棣喜上加喜。
“朕问你,其上所奏全部属实?”
朱能派遣的亲卫立刻答道:“回陛下,无论木材还是军粮均为事情。卑下回京时,仍有木料和粮食陆续送到,更有盐井为边民寻得。兴宁伯有言奏请陛下,可否许以安南之盐换取暹罗,老挝及占城诸番邦之粮,并以大军队收缴黎贼所获换取军粮。”
“此事,成国公可知晓?”
“回陛下,成国公亦知。然未达天听,不敢擅自做主。”
“为何不将此事一同上疏奏请?”
亲卫也是一脸的疑惑,“卑下亦不知晓。”
朱棣坐在案后,面前摊着孟清和与朱能联名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不明书,当有其理由。
安南盐井,战时缴获,同邻邦换粮……
瞬间,一个念头从朱棣脑中闪过。
永乐帝笑了。
不写成奏疏,便不需交付廷议,更不必经户部。换取的粮食数目自然不必与人知晓。然大军中有锦衣卫,且有成国公参与此事,必定不会瞒着宫内。如此,所得钱粮可充大军,可充内库,就是让地方和户部不得-插-手。
朝廷和地方官员的做派,朱棣一清二楚,成国公定也知晓。所以,才会联名上疏。想必对兴宁伯私下里的算盘也是心中有数。
人无完人,朱棣是马上皇帝,自然晓得将士用命,远征在外,光是口头嘉奖不足以彰显其功。
粗俗点说,不管武将还是兵卒,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拼死一场必须给点实际的好处。
朝廷奖赏,要待班师回朝。攻伐之时,便有朝廷严令,也难免有犯禁之人。
“与其过后严惩,不若先定以规则。”
朱棣疑虑全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不辜负朕一直护着,是个好的。
奏疏上的木料,朝廷有份。得来的安南军粮,也可解户部的燃眉之急。只是发现的盐井和同暹罗占城等番邦的交易,朝廷就不好再-插-手。顶着上国的名头,毕竟不太好同邻邦小国口沫横飞,讨价还价。换做将领或是代为行事的商人,就完全没了这个顾虑。
说不得,过了今春,内库又要扩建。
除了顺天府,遇上地动水患的应天州府,也可免了一年的冬粮夏税。
“杨铎。”
“臣在。”
“你带朕手谕,去一趟广西。”
朱棣亲自磨墨,当面写下两道手谕,令掌管宝印的内官前来,盖上皇帝印玺。
两道手谕,一道是给孟清和的密令,另一道,则是给沈瑄的旨意。
“一路之上,过郡县不需通报。”
“臣遵旨。”
杨铎郑重捧起两张明--黄—色的绢布,退出暖阁。
朱能的亲卫也随之退下,广西之行,还需他一同带路。
侯显自宫外回来,发现皇帝的心情已然好转。询问替他侍立殿内的内官,知是锦衣卫指挥使来过,还带着成国公的亲卫,点了点头,示意内官不必再说。
“咱家知道了,这事,旁人问你,记得不要多嘴。”
“是。”
内官面上闪过一丝迟疑,侯显眼一眯,“可是有事瞒着咱家?”
“小的绝没那个胆子,只是,”内官犹豫了一下,还是凑到侯显耳边,低声说道,“是文华殿……平王妃……”
听着内官的话,侯显神情一变。待他说完,低声喝斥,“你天大的胆子!可还有瞒着咱家的?”
“回公公,再没了!”
“行了,这事你烂到肚子里,再有人找你,立刻来告诉咱家。”
“是。”
侯显摆摆手,内官迅速退到了一旁。
雨水夹着雪花落下,打在琉璃瓦上,发出声声脆响。
侯显敛下神情,恭立在暖阁门旁,听到永乐帝的召唤,才小步进了室内。
于此同时,接到天子赏赐的宁王世子朱盘烒却是脸色铁青。想到侯显带来的几句话,攥紧拳头,将内侍赶出门外,猛然一挥手臂,将桌上的茶壶茶盏全部扫落在地。
“来人,打点行装,孤明日进宫谢恩之后,马上回南昌!”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卯,宁王世子朱盘烒上表奏请返回藩地。
未及,驸马都尉胡观以私纳罪人,家宅及所用器具违制等罪下锦衣狱。
同月丙申,沈瑄率领的朝廷大军-夜--袭多邦城。
大军昼夜于河上搭桥,以火炮威慑城中。
桥成后,当夜四鼓,沈瑄遣都督佥事黄中等运火炮过江。
多邦临江一面,为开阔浅滩,虽有守军设置的竹木拒马,仍无法抵挡武刚战车和火炮的碾压。
夜-色-中,数声巨响,火光腾起。
加装了木楼铁板的战车结成冲阵,步卒借木板遮挡,行至城下,架起云梯。
城墙已被铁球砸出数个豁口,城内守军慌乱之下,箭矢乱发,丝毫未能拖延明军进攻的步伐。
黄中等人手持火把,嘴衔短匕,背负腰刀,争先攀上城头。
遇有守军阻拦,先投掷火把,待贼众慌乱之时,再以短匕刺杀近者,短匕脱手,拔—出腰刀,大喝一声,如猛虎突入羊群,城头瞬间响起守军濒死的惨叫。
大军中多有犯罪被谪,随军出战立功以赎罪的军将,攻城先锋,多以此类官军充当。
攻城明军很快占据北门。
城门开时,突然有象阵冲出,明军攻势为之一顿。在黄中等带领下,有意将象群引向城门。待驱象的守军挤到城门处,立刻发出信号。
“终于来了。”
火光中,沈瑄一身玄甲,骑—在马上,抽—出了长刀。
“冲阵!”
炮声再响,这一次,落下的不再只是实心铁球,还有会炸裂的火雷和为数不多的开花弹。
两头战象先后被炸死,侧翼又有火铳及弓-弩-手列阵,火铳声如炒豆般响起,蒙着双眼的战马突然从河岸边冲来,马蹄声如奔雷,马上骑士仅凭双-腿-夹-紧-马腹,单手持刀,单臂擎着手-弩,弩-机-声被火铳声压过,弩箭却狠狠扎入了战象的长鼻和前腿。
骑兵之后,是三人一组,以“铁扒皮”和长枪组成的战阵,枪尖和铁刺闪着寒光,前象伤重,与后象拥挤践踏,明军趁机大步向前。
火光与铠甲摩擦声中,象声哀鸣,守军如蚁般溃逃。
仅用一夜的时间,明军即攻克多邦城,杀贼帅梁民献,蔡伯乐。其后追溃兵至伞圆山,安南军互相践踏死伤及被杀而死者千余,被俘及逃入密林者无计。
明军在多邦得军粮万石,获象十二头,舟楫二十余艘。
战后,沈瑄令都指挥蔡福等运送伤兵及部分缴获返回凭祥,率余下部将沿富良江而上,向东都进发。
蔡福领命时,身负天子手谕的杨铎一行抵达凭祥。
孟清和接到手谕,读过上面的内容,半天没说话。
“从尔请,可便宜行事”,很好。
但是,什么叫“自今起,军粮自筹”?
皇帝意思难不成是,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他来解决?
想到这里,孟清和眼前一阵发黑,好悬没晕过去。
就算能者多劳,也不需要这样吧?给老朱家打工,果然非寻常人可以胜任。
但皇帝命令已下,没有转寰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只有咬牙接旨。
不就是三十万大军的军粮吗?
孟清和握拳咬牙,难不倒他!
十二月的南京,雨雪连绵。
天愈发冷,出身北方的城头戍卫好似又回到了边塞。
金陵之地罕有如此大的降雪,户部奏报,应天十八府多处遭灾,有个别州县甚至降下冰雹,损坏房屋不算,苏湖等地的冬小麦恐会歉收。
右顺门内,当值的户部左侍郎和两名郎中对坐苦笑。
往前两个月,顺天八府遭灾,陛下免了今明两年的钱粮,如今应天又遇天灾,明年的夏粮怕是无望。
“长此以往,当如何是好。”
户部不差钱,永乐三年,国库里的金银铜钱比皇太孙在位期间加起来还多。
可金银不能当饭吃,不能充禄米军粮。
临到年关,勋贵和朝官排队等着领粮。依惯例,还要以舟师运粮至天津卫和顺天府。拨拉算盘,算出所需的数额,户部上下都急得上火。把粮册看出花来,也凑不齐这么多粮食。
“或可奏请陛下,再以宝钞抵充部分禄米。”一名郎中道,“宝钞不可,铜钱亦可。北疆的军粮可暂时从顺天八府和大宁等地的府库筹集。河间保定等地虽有天灾,宣府大宁等地却是丰产。开原广宁两地互市也有富余,可奏请陛下,请汉王赵王两位殿下……”
“不可!”
郎中的话未说完,就被打断。
户部尚书夏元吉推门而入,身上的斗篷覆了一层薄雪,乌纱上也落了水痕。
“司徒。”
值房内的三人立刻起身拱手。夏元吉除下斗篷,正了正帽冠,回礼之后走到炭盆旁,冻得发僵的双手总算暖和了些。
“不必拘礼。”
经历过永乐初年和永乐三年的起落,南京户部多次换-血。侍郎,郎中,员外郎,司务,主事,隔几个月就会换上新面孔。只有夏元吉始终稳坐尚书之位,同北京的郁司徒一般,堪称南京户部的定海神针。
“诸位暂听本官一言,今上奉行太-祖高皇帝之法,以钱钞充禄米能缓解一时之急,却无法从根本解决难题。为今之计,当设法筹集库粮,不言其他,安南大军的粮秣万万不可拖延。”
此言一出,之前谈话的三人都是一凛。
“司徒所言甚是!”
北疆的军粮可以暂时从大宁等地借调,征讨安南大军的粮秣却只能户部想办法。就食当地可以,但大战刚启,陛下又下令不得伤稼轩,此事十分难办。
“若从广西调粮……”提议的郎中都没多少底气。
之前大军驻扎之处,已征调一批粮草,再征,难保当地的土官不会造反。
户部尚书和三名下官员互相对望,都叹了口气。
国库没钱,愁得上火。
有了钱,仍旧愁得上火。
夏元吉本想与部中同僚商量解决办法,结果大家都是一脑门的官司。
空有满库金银铜钱,却为粮食发愁,这叫什么事!
户部尚书在值房里发愁,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朱棣,正在奉天殿西暖阁里发火。
礼部的奏请被摔在地上,朱棣横眉立目的拍着桌子,怒斥道:“太--祖-高皇帝之制,民年四十以者始听出家!今直隶及浙江诸多府县,请度牒者竟达千八百余人,其间多为弱冠而立之年者,是不知朝廷之令?!”
礼部尚书跪在地上,一脸的愁容,“陛下,此事……”
“朕不想听你解释!”朱棣怒道,“朕只问你,这一千八百人的度牒,可是礼部许发?”
“……是。”
朱棣怒火更炽,“如此多壮年之人私披剃为僧,僧录司不加详查,便给以度牒,是为渎职。礼部不考其行,更有失察之责!尔为一部掌印,不能驱下官尽其责,理应同罪!”
礼部尚书硬着头皮道,“陛下,臣知错!”
郑尚书脸苦,心里更苦。
实话实话,虽然僧录司归礼部管,但这件事真不是他的责任。锦衣卫给皇帝递条子之前,他同样被蒙在鼓里。一千八百人的度牒,说发就发,一点风声不漏,郑尚书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这等能人!
如果能平安过了天子这关,不被摘掉乌纱,他必定会追究到底,让背后推自己顶缸的小人好看!
真当他郑赐是个软柿子,任由搓圆捏扁不出声?
郑赐心中将背后害他的小人唾骂千遍,表情却愈发惶恐,不做任何辩驳,连连请罪。
见郑赐认错态度良好,永乐帝冷静下来,也晓得这事不能全怪他。念及夺下南京之时,郑赐迎驾有功,朱棣终究没摘了他的乌纱,只罚俸三月,令其回家反省。
“此事作罢,再有同例,定然不宥!”
“陛下隆恩!”
郑赐过关,僧录司和礼部中的某些人注定要倒霉。朱棣不动手,郑尚书也要把人揪出来,杀鸡儆猴。
刑部尚书不是白做的,当初怎么收拾在刑部起刺的,挪到礼部一样适用。至于冒请度牒的一千八百人,永乐帝亲自下令,没发度牒的停止发放,发了的全部收回。
这些人“出家”的理由,朱棣心里门清。
僧人不用交税,不需服劳役,有了度牒,官府也不得追究。
剔个光头就想逃税逃劳役?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就算是皇帝,每天也要辛勤工作,完成分内职责。不勤劳工作艰苦奋斗,只想每日安逸的睡醒吃吃饱睡,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朱棣冷笑,“此次涉案之人,年三十以下者发辽东甘肃,不许转调顺天大宁!三十以四十以下上者发云南广西种田。年四十以上者发还原籍,告知乡里!朕遵承太--祖-旧制,从不敢轻忽,却有下人犯禁若此,眼中可还有朝廷法度?如此纵肆之徒,遇赦不宥!”
礼部尚书白着脸离开,兵部左侍郎奉令籍录兵册。
想逃税?想逃劳役?永乐帝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发完了火气,永乐帝坐在西暖阁内,没来由得疲惫。
国境不平,各地天灾,本已让他劳心劳力,又有如此小民行诡诈之事,换做四年前,绝不是充军发配了事。
奏疏看完,翻开锦衣卫递上的条子,火气瞬间又起。
“有代王府官属告代王桂不受正言,鞭笞以礼谏之者。”
“驸马都尉胡观-结-党,私下非议天子之策。”
“宁王世子对朝廷有怨望,蓄异志,与胡观过从甚密。”
“征讨安南大军参军李俊秘奏,安南逆贼所用火铳为我朝所造,上刻有洪武二十九年,金陵军器局字样。”
越看,朱棣火气越大。
怒到极致,侍立在侧的侯显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果被锦衣卫举报的人在当场,朱棣恐怕会当场-拔—刀-杀-人。
“侯显。”
“奴婢在。”
侯显躬身应诺,腰比平时压得更低,瞄都不敢瞄朱棣一眼、
“赐宁王世子绢五匹,良马一匹,彩币十表。你去宁王府,传朕口谕,天气不好,出入当多加小心。”
“奴婢遵旨。”
侯显躬身退出殿外,点了两名内官跟随,出宫前往宁王府。
按理,临近宫门关闭,不该此时间出宫。可天子的命令下了,容不得拖延。想想天子说话时的表情,侯显颈后又冒出了冷汗,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今夜的雪,怕是停不了了。
侯显离开后,杨铎被宣召觐见。一同前来的,还有自广西归来的朱能亲卫。
亲卫身上带着孟清和执笔,朱能用印的奏疏。抵达京城后,没有前往通政使司,直接寻到北镇抚司衙门,将事情告知道杨铎。
孟清和所行之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违背皇帝仁德之意,会背负上欺君之罪。反过来,经凭祥收购的木料,转手即可获利数倍。运送到江浙船厂造船,或沿海路馈往北京以充造宫殿之用,都可算作功劳。
冬日严寒,渐临正月,天子以方春伐木有碍农时,命工部核实发劳役壮丁,凡户内丁少及为军屯贴户,悉罢归。待来年春耕之后再行劳役。并给归乡之人路费,许其以钱钞抵部分粮税。
百姓交口称赞天子仁德,户部再次急得上火。
如果不是理智尚存,户部上下定会抱住永乐帝的大腿哭天抹泪,陛下,国库里不缺钱,缺粮啊!您这么会想出这个“好”主意啊!
可惜君无戏言,夏尚书有胆子抱住朱棣大腿抹眼泪,朱棣也不会收回成命。
孟清和远在广西,绝不可能料事如神,摸准朝廷缺粮的命脉。可鸿运当头,运气来了,完全是挡也挡不住。
奏疏上的木料和金银数额给了永乐帝惊喜,附在后边的安南军粮更让朱棣喜上加喜。
“朕问你,其上所奏全部属实?”
朱能派遣的亲卫立刻答道:“回陛下,无论木材还是军粮均为事情。卑下回京时,仍有木料和粮食陆续送到,更有盐井为边民寻得。兴宁伯有言奏请陛下,可否许以安南之盐换取暹罗,老挝及占城诸番邦之粮,并以大军队收缴黎贼所获换取军粮。”
“此事,成国公可知晓?”
“回陛下,成国公亦知。然未达天听,不敢擅自做主。”
“为何不将此事一同上疏奏请?”
亲卫也是一脸的疑惑,“卑下亦不知晓。”
朱棣坐在案后,面前摊着孟清和与朱能联名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不明书,当有其理由。
安南盐井,战时缴获,同邻邦换粮……
瞬间,一个念头从朱棣脑中闪过。
永乐帝笑了。
不写成奏疏,便不需交付廷议,更不必经户部。换取的粮食数目自然不必与人知晓。然大军中有锦衣卫,且有成国公参与此事,必定不会瞒着宫内。如此,所得钱粮可充大军,可充内库,就是让地方和户部不得-插-手。
朝廷和地方官员的做派,朱棣一清二楚,成国公定也知晓。所以,才会联名上疏。想必对兴宁伯私下里的算盘也是心中有数。
人无完人,朱棣是马上皇帝,自然晓得将士用命,远征在外,光是口头嘉奖不足以彰显其功。
粗俗点说,不管武将还是兵卒,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拼死一场必须给点实际的好处。
朝廷奖赏,要待班师回朝。攻伐之时,便有朝廷严令,也难免有犯禁之人。
“与其过后严惩,不若先定以规则。”
朱棣疑虑全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不辜负朕一直护着,是个好的。
奏疏上的木料,朝廷有份。得来的安南军粮,也可解户部的燃眉之急。只是发现的盐井和同暹罗占城等番邦的交易,朝廷就不好再-插-手。顶着上国的名头,毕竟不太好同邻邦小国口沫横飞,讨价还价。换做将领或是代为行事的商人,就完全没了这个顾虑。
说不得,过了今春,内库又要扩建。
除了顺天府,遇上地动水患的应天州府,也可免了一年的冬粮夏税。
“杨铎。”
“臣在。”
“你带朕手谕,去一趟广西。”
朱棣亲自磨墨,当面写下两道手谕,令掌管宝印的内官前来,盖上皇帝印玺。
两道手谕,一道是给孟清和的密令,另一道,则是给沈瑄的旨意。
“一路之上,过郡县不需通报。”
“臣遵旨。”
杨铎郑重捧起两张明--黄—色的绢布,退出暖阁。
朱能的亲卫也随之退下,广西之行,还需他一同带路。
侯显自宫外回来,发现皇帝的心情已然好转。询问替他侍立殿内的内官,知是锦衣卫指挥使来过,还带着成国公的亲卫,点了点头,示意内官不必再说。
“咱家知道了,这事,旁人问你,记得不要多嘴。”
“是。”
内官面上闪过一丝迟疑,侯显眼一眯,“可是有事瞒着咱家?”
“小的绝没那个胆子,只是,”内官犹豫了一下,还是凑到侯显耳边,低声说道,“是文华殿……平王妃……”
听着内官的话,侯显神情一变。待他说完,低声喝斥,“你天大的胆子!可还有瞒着咱家的?”
“回公公,再没了!”
“行了,这事你烂到肚子里,再有人找你,立刻来告诉咱家。”
“是。”
侯显摆摆手,内官迅速退到了一旁。
雨水夹着雪花落下,打在琉璃瓦上,发出声声脆响。
侯显敛下神情,恭立在暖阁门旁,听到永乐帝的召唤,才小步进了室内。
于此同时,接到天子赏赐的宁王世子朱盘烒却是脸色铁青。想到侯显带来的几句话,攥紧拳头,将内侍赶出门外,猛然一挥手臂,将桌上的茶壶茶盏全部扫落在地。
“来人,打点行装,孤明日进宫谢恩之后,马上回南昌!”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卯,宁王世子朱盘烒上表奏请返回藩地。
未及,驸马都尉胡观以私纳罪人,家宅及所用器具违制等罪下锦衣狱。
同月丙申,沈瑄率领的朝廷大军-夜--袭多邦城。
大军昼夜于河上搭桥,以火炮威慑城中。
桥成后,当夜四鼓,沈瑄遣都督佥事黄中等运火炮过江。
多邦临江一面,为开阔浅滩,虽有守军设置的竹木拒马,仍无法抵挡武刚战车和火炮的碾压。
夜-色-中,数声巨响,火光腾起。
加装了木楼铁板的战车结成冲阵,步卒借木板遮挡,行至城下,架起云梯。
城墙已被铁球砸出数个豁口,城内守军慌乱之下,箭矢乱发,丝毫未能拖延明军进攻的步伐。
黄中等人手持火把,嘴衔短匕,背负腰刀,争先攀上城头。
遇有守军阻拦,先投掷火把,待贼众慌乱之时,再以短匕刺杀近者,短匕脱手,拔—出腰刀,大喝一声,如猛虎突入羊群,城头瞬间响起守军濒死的惨叫。
大军中多有犯罪被谪,随军出战立功以赎罪的军将,攻城先锋,多以此类官军充当。
攻城明军很快占据北门。
城门开时,突然有象阵冲出,明军攻势为之一顿。在黄中等带领下,有意将象群引向城门。待驱象的守军挤到城门处,立刻发出信号。
“终于来了。”
火光中,沈瑄一身玄甲,骑—在马上,抽—出了长刀。
“冲阵!”
炮声再响,这一次,落下的不再只是实心铁球,还有会炸裂的火雷和为数不多的开花弹。
两头战象先后被炸死,侧翼又有火铳及弓-弩-手列阵,火铳声如炒豆般响起,蒙着双眼的战马突然从河岸边冲来,马蹄声如奔雷,马上骑士仅凭双-腿-夹-紧-马腹,单手持刀,单臂擎着手-弩,弩-机-声被火铳声压过,弩箭却狠狠扎入了战象的长鼻和前腿。
骑兵之后,是三人一组,以“铁扒皮”和长枪组成的战阵,枪尖和铁刺闪着寒光,前象伤重,与后象拥挤践踏,明军趁机大步向前。
火光与铠甲摩擦声中,象声哀鸣,守军如蚁般溃逃。
仅用一夜的时间,明军即攻克多邦城,杀贼帅梁民献,蔡伯乐。其后追溃兵至伞圆山,安南军互相践踏死伤及被杀而死者千余,被俘及逃入密林者无计。
明军在多邦得军粮万石,获象十二头,舟楫二十余艘。
战后,沈瑄令都指挥蔡福等运送伤兵及部分缴获返回凭祥,率余下部将沿富良江而上,向东都进发。
蔡福领命时,身负天子手谕的杨铎一行抵达凭祥。
孟清和接到手谕,读过上面的内容,半天没说话。
“从尔请,可便宜行事”,很好。
但是,什么叫“自今起,军粮自筹”?
皇帝意思难不成是,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他来解决?
想到这里,孟清和眼前一阵发黑,好悬没晕过去。
就算能者多劳,也不需要这样吧?给老朱家打工,果然非寻常人可以胜任。
但皇帝命令已下,没有转寰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只有咬牙接旨。
不就是三十万大军的军粮吗?
孟清和握拳咬牙,难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