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生 第002章 起兵造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卷 新生 第002章 起兵造反
方德尚的人头被杨峰书用石灰腌了,整个洱海以西杨家的势力已经全部动员了起来,大批大批早已被杨峰书收买的乌族人加入了杨峰书的军队,杨峰书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高手,写了一篇声色俱厉的檄文,直指当初高氏和段思胄勾结,将段思平的子孙推下皇位。而由段思胄一脉继承了大理国的皇位。檄文写得文辞凌厉,栩栩如生,仿佛当初段思胄逼宫只是,笔者就在旁边看着一般。
但是一篇好的檄文可以抵得上数万大军,老百姓总是不明白真相的,被杨峰书这一通檄文一说,没影的事也变得好像是真的一样。许多人心里暗自打起了嘀咕,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站在杨峰书这一边。
应该说这次造反杨峰书选择的路线是对的,如果杨家公然拉起旗号和段氏争夺大理皇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造反,到时候已经习惯了被段氏统治了数十年的老百姓也会起来反抗杨峰书,各地的诸侯也会加入段氏讨伐杨家的行列。
但是杨峰书打起的旗号是清君侧,正大统。一下子把杨家的叛国战争变成了段氏的内部矛盾,许多诸侯便不方便插手其中。偏偏这个时候段肃顺居然态度暧昧起来了,对于杨峰书的那套檄文,段肃顺只不过是说了句:“流言止于智者!”
就算完了。智者?满天下的老百姓有多少智者?不说明白能行么?
还有许多等着趁火打劫的诸侯现在都积攒着力量准备看好戏,要是段氏和杨家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说不定就被谁家捡了便宜。当年大理国有六大家族,段氏只不过是个小家族,不是也一样得了天下了么?现在为什么就轮不到他们呢?
杨峰书自封为讨逆大元帅,起兵五万,加上吐蕃拉萨王系助战的三万大军,诈称二十万,浩浩荡荡从洱海以西朝着大理城的方向进攻。
颇为有趣的是,杨峰书遥遵远在大理城的段智恩殿下为皇帝,改元政顺。这就让人颇为玩味了,杨峰书可以尊段智恩殿下为皇帝,但是他并没有权力自己一个人给皇帝定了年号吧?况且杨峰书一起兵就开始分封大臣,右丞相的位置留给了杨刚正,左丞相是杨家的另一位元老杨峰量,枢密使白拓锋,水步军指挥使柳镇全……连文武百官都自己封了,还口口声声说是要扶大统,这位为国为民的侯爷倒是想得周到。
杨峰书是侯爷,按照大理国的规定,他最多只能拥有一万人的军队,可是杨峰书手下的军队早已不止这个数目了。他一边编造花名册,伪造军队人数,一边拉拢许多小部落的首领,许下高官厚禄,一起兵,那些小部落就尽数投入杨峰书的麾下,武器盔甲粮饷,杨峰书是应有尽有,不怕人来了没武器,而是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武器就怕没人来用。
杨峰书将大理段氏设在洱海以西的地方官全部收了官印,愿意跟着杨峰书一起造反的,便重新安排,若是对段氏忠心耿耿的,二话不说,方德尚就是榜样。那颗被石灰腌制过之后依然怒目圆睁,愤怒不已的人头,早已被这个官员看了个遍,一个个心里明白着,要是造反,成功了就罢,就算是失败了也可以偷偷逃走,大不了去蒲甘王朝或者去吐蕃避难去。可要是不造反,现在脑袋就得被杨峰书砍下来,做成腌制的工艺品陪着方德尚的脑袋一起旅行展览去,到了生死关头,真正原因说什么天无二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没几个,命只有一条,脑袋只有一个,还是结结实实的长在自己的头上最安稳。
杨峰书一起兵,带着他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就直扑大理城,吐蕃王子尚义立赞亲自带领三万吐蕃战士助战,杨峰书和尚义立赞兵分两路,一南一北,齐头并进,箭头直指大理城。
兵发四日之后,杨峰书一战而下大和城,转首和尚义立赞两路夹击,大军前锋距离大理城已经不过一百多里。大理满朝震动,段肃顺发诏书痛斥杨家乃是叛逆,号召大理军民同伐之,悬赏万两黄金要取杨峰书项上人头。大理国四万大军在羊苴咩城和杨峰书对峙,段氏发动全国军民,要再拼凑出几万大军和杨峰书决一死战,同时,段肃顺勒令各部诸侯务必派兵参战,若有不从者,视为同谋!
而那位段智恩殿下,却被段肃顺亲自抱在马上,在大理城里走了一圈。可不要小看了他们这走秀似的活动,至少证明给大理军民看看,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相处,互相敬爱的。
回到皇宫,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这次是大理国的内政,就算谢慕华在大宋位高权重也不得出席。
段肃顺一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看着排的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厉声喝道:“杨峰书公然造反,兵锋已经到了羊苴咩城,若是羊苴咩城失手,不到两天,大理城就要被杨峰书包围,诸位有什么看法?”
一位老臣走了出来:“启奏陛下,杨峰书在洱海以西是一方藩镇,世世代代受皇室恩典,宠信有加。陛下待杨家不薄,可是没想到杨峰书狼子野心,觊觎大宝,公然反叛。此等行径,天地共诛之,陛下调集各地兵马,料想必将不日平息叛乱,还我大理朗朗乾坤!”
废话。朕要你们来这儿是说这些的么?段肃顺转脸看向常睿冬。
常睿冬会意,走出班列:“陛下,杨峰书造反,从洱海以西聚集兵马约有五万之众,吐蕃王子尚义立赞自带三万兵马助战。如此一来,在羊苴咩城,我军并不占优势。况且羊苴咩城并不是雄城,以四万大军抵挡八万敌军颇有难度,而羊苴咩城是大理城的门户,丢不得。臣以为,陛下应当火速调集援军前去羊苴咩城赴援……”
“调集援军?朕现在去哪里找援军?”
段肃顺给他来了句明知故问。
常睿冬大声说道:“皇上分封诸侯也是为了大理国的安定,今日有人起兵造反,各方诸侯理应起兵相助。还好各镇诸侯都有宗族在大理城,臣以为应该让这些宗族火速发信,请诸侯赴援,各地诸侯约可调集兵马三五万人,这样的话,至少在军力上,就可以和杨峰书持平。况且吐蕃军队到了大理,他们也未必能适应,短时间作战倒也罢了,要是能在羊苴咩城和他们僵持,时间久了,那些吐蕃士兵自然无法坚持。到时候不战自乱,不足为惧!”
段肃顺微微点了点头,文武百官却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常睿冬这一招颇为狠毒,大理的官和大宋不同。就像杨峰书和高诗夏好了,明明是诸侯却要留在大理城里,一是因为他们在朝中还有官职,二是因为他们是一方诸侯之首,也是家族的首领,控制住他们,对于段氏的统治有利。
只不过这样的办法对于小诸侯有效,对于高氏和杨家这样的大家族根本就没有用。所以杨峰书大摇大摆的出了大理城,段氏也就当看不见,反正要反的,杀了杨峰书,还有杨家其他的人来造反。但是小诸侯就不同,他们家族只能拥有几千兵马,少的只有一千两千人马,首领被控制在大理城,逃回去造反也起不了多大的风浪,要是他们不听段氏的号令,家族的首领就会被处决。
常睿冬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些人必须写信回家,叫家族兵马参战,否则的话就等着人头落地好了。
这些文武百官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高诗夏,在这里高诗夏就是最大的诸侯,这些小诸侯还是要以高家马首是瞻的。
段肃顺看到百官都看着高诗夏,心中不禁恼火,这些人忘记是谁给他们发俸禄?忘记是谁给他们分封了领地么?高家在朝中只是诸侯而已,如今这么大的事,却都看着高诗夏的态度,这些人到底还是不是记得自己是段氏的臣子。
只不过段肃顺城府极深,看了两眼便压制下去,高氏和杨氏一样,杨家是明目张胆的要做皇帝,自然是要起兵造反。但是高家走的是软路子,他们不在乎有没有帝位这个名头,他们要的是大理国真实的权力。而事实上,在大理国的历史上,高家也做到了这一步,百年后,高家就成功的当了大理国的“曹操”就算是段氏也要看着高家的脸色做人。最有趣的是,高氏还曾经赏了几百亩地给段氏,一个臣子赏地给皇帝,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高诗夏心里也打着自己的主意,现在大理国已经乱了,就要为高家争取最大的利益,首先是绝对不能让杨家造反成功,否则的话,高家必然是杨家第一个要除掉的对象。其次,在这一战里,要大面积削弱段氏的力量,把高家的势力保护好。等这一仗打完,高家就名副其实的当了大理国的“曹操”高诗夏越众而出,躬身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高家身为大理国诸侯,不敢落后。愿以高家族兵一万参战。誓死平定杨峰书叛乱!”
一万,看起来是大手笔,但是段肃顺可是心知肚明,要是高诗夏真的想出兵,至少可以出兵三万。况且一万族兵,那高诗夏给自己的是老弱病残还是精锐战士,那就难说的很了。一群老弱残兵,有用吗?
高家一带头,那些小诸侯立刻就开始表态了,一个个说得天花乱坠,捶胸顿足,誓死为皇帝陛下效忠云云……
常睿冬算了算,这些小诸侯加起来也算是凑了三万多军队,从各个方向朝羊苴咩城进发的话,五日之内就能抵达。现在的羊苴咩城不容有失啊……
段肃顺忽然觉得很累,若是他只是个大理王就真的好了,这些事,实在是让他很烦很烦,杨家已经造反了!那是不是该去见见谢慕华了呢?
第三卷 新生 第002章 起兵造反
方德尚的人头被杨峰书用石灰腌了,整个洱海以西杨家的势力已经全部动员了起来,大批大批早已被杨峰书收买的乌族人加入了杨峰书的军队,杨峰书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高手,写了一篇声色俱厉的檄文,直指当初高氏和段思胄勾结,将段思平的子孙推下皇位。而由段思胄一脉继承了大理国的皇位。檄文写得文辞凌厉,栩栩如生,仿佛当初段思胄逼宫只是,笔者就在旁边看着一般。
但是一篇好的檄文可以抵得上数万大军,老百姓总是不明白真相的,被杨峰书这一通檄文一说,没影的事也变得好像是真的一样。许多人心里暗自打起了嘀咕,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站在杨峰书这一边。
应该说这次造反杨峰书选择的路线是对的,如果杨家公然拉起旗号和段氏争夺大理皇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造反,到时候已经习惯了被段氏统治了数十年的老百姓也会起来反抗杨峰书,各地的诸侯也会加入段氏讨伐杨家的行列。
但是杨峰书打起的旗号是清君侧,正大统。一下子把杨家的叛国战争变成了段氏的内部矛盾,许多诸侯便不方便插手其中。偏偏这个时候段肃顺居然态度暧昧起来了,对于杨峰书的那套檄文,段肃顺只不过是说了句:“流言止于智者!”
就算完了。智者?满天下的老百姓有多少智者?不说明白能行么?
还有许多等着趁火打劫的诸侯现在都积攒着力量准备看好戏,要是段氏和杨家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说不定就被谁家捡了便宜。当年大理国有六大家族,段氏只不过是个小家族,不是也一样得了天下了么?现在为什么就轮不到他们呢?
杨峰书自封为讨逆大元帅,起兵五万,加上吐蕃拉萨王系助战的三万大军,诈称二十万,浩浩荡荡从洱海以西朝着大理城的方向进攻。
颇为有趣的是,杨峰书遥遵远在大理城的段智恩殿下为皇帝,改元政顺。这就让人颇为玩味了,杨峰书可以尊段智恩殿下为皇帝,但是他并没有权力自己一个人给皇帝定了年号吧?况且杨峰书一起兵就开始分封大臣,右丞相的位置留给了杨刚正,左丞相是杨家的另一位元老杨峰量,枢密使白拓锋,水步军指挥使柳镇全……连文武百官都自己封了,还口口声声说是要扶大统,这位为国为民的侯爷倒是想得周到。
杨峰书是侯爷,按照大理国的规定,他最多只能拥有一万人的军队,可是杨峰书手下的军队早已不止这个数目了。他一边编造花名册,伪造军队人数,一边拉拢许多小部落的首领,许下高官厚禄,一起兵,那些小部落就尽数投入杨峰书的麾下,武器盔甲粮饷,杨峰书是应有尽有,不怕人来了没武器,而是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武器就怕没人来用。
杨峰书将大理段氏设在洱海以西的地方官全部收了官印,愿意跟着杨峰书一起造反的,便重新安排,若是对段氏忠心耿耿的,二话不说,方德尚就是榜样。那颗被石灰腌制过之后依然怒目圆睁,愤怒不已的人头,早已被这个官员看了个遍,一个个心里明白着,要是造反,成功了就罢,就算是失败了也可以偷偷逃走,大不了去蒲甘王朝或者去吐蕃避难去。可要是不造反,现在脑袋就得被杨峰书砍下来,做成腌制的工艺品陪着方德尚的脑袋一起旅行展览去,到了生死关头,真正原因说什么天无二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没几个,命只有一条,脑袋只有一个,还是结结实实的长在自己的头上最安稳。
杨峰书一起兵,带着他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就直扑大理城,吐蕃王子尚义立赞亲自带领三万吐蕃战士助战,杨峰书和尚义立赞兵分两路,一南一北,齐头并进,箭头直指大理城。
兵发四日之后,杨峰书一战而下大和城,转首和尚义立赞两路夹击,大军前锋距离大理城已经不过一百多里。大理满朝震动,段肃顺发诏书痛斥杨家乃是叛逆,号召大理军民同伐之,悬赏万两黄金要取杨峰书项上人头。大理国四万大军在羊苴咩城和杨峰书对峙,段氏发动全国军民,要再拼凑出几万大军和杨峰书决一死战,同时,段肃顺勒令各部诸侯务必派兵参战,若有不从者,视为同谋!
而那位段智恩殿下,却被段肃顺亲自抱在马上,在大理城里走了一圈。可不要小看了他们这走秀似的活动,至少证明给大理军民看看,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相处,互相敬爱的。
回到皇宫,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这次是大理国的内政,就算谢慕华在大宋位高权重也不得出席。
段肃顺一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看着排的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厉声喝道:“杨峰书公然造反,兵锋已经到了羊苴咩城,若是羊苴咩城失手,不到两天,大理城就要被杨峰书包围,诸位有什么看法?”
一位老臣走了出来:“启奏陛下,杨峰书在洱海以西是一方藩镇,世世代代受皇室恩典,宠信有加。陛下待杨家不薄,可是没想到杨峰书狼子野心,觊觎大宝,公然反叛。此等行径,天地共诛之,陛下调集各地兵马,料想必将不日平息叛乱,还我大理朗朗乾坤!”
废话。朕要你们来这儿是说这些的么?段肃顺转脸看向常睿冬。
常睿冬会意,走出班列:“陛下,杨峰书造反,从洱海以西聚集兵马约有五万之众,吐蕃王子尚义立赞自带三万兵马助战。如此一来,在羊苴咩城,我军并不占优势。况且羊苴咩城并不是雄城,以四万大军抵挡八万敌军颇有难度,而羊苴咩城是大理城的门户,丢不得。臣以为,陛下应当火速调集援军前去羊苴咩城赴援……”
“调集援军?朕现在去哪里找援军?”
段肃顺给他来了句明知故问。
常睿冬大声说道:“皇上分封诸侯也是为了大理国的安定,今日有人起兵造反,各方诸侯理应起兵相助。还好各镇诸侯都有宗族在大理城,臣以为应该让这些宗族火速发信,请诸侯赴援,各地诸侯约可调集兵马三五万人,这样的话,至少在军力上,就可以和杨峰书持平。况且吐蕃军队到了大理,他们也未必能适应,短时间作战倒也罢了,要是能在羊苴咩城和他们僵持,时间久了,那些吐蕃士兵自然无法坚持。到时候不战自乱,不足为惧!”
段肃顺微微点了点头,文武百官却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常睿冬这一招颇为狠毒,大理的官和大宋不同。就像杨峰书和高诗夏好了,明明是诸侯却要留在大理城里,一是因为他们在朝中还有官职,二是因为他们是一方诸侯之首,也是家族的首领,控制住他们,对于段氏的统治有利。
只不过这样的办法对于小诸侯有效,对于高氏和杨家这样的大家族根本就没有用。所以杨峰书大摇大摆的出了大理城,段氏也就当看不见,反正要反的,杀了杨峰书,还有杨家其他的人来造反。但是小诸侯就不同,他们家族只能拥有几千兵马,少的只有一千两千人马,首领被控制在大理城,逃回去造反也起不了多大的风浪,要是他们不听段氏的号令,家族的首领就会被处决。
常睿冬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些人必须写信回家,叫家族兵马参战,否则的话就等着人头落地好了。
这些文武百官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高诗夏,在这里高诗夏就是最大的诸侯,这些小诸侯还是要以高家马首是瞻的。
段肃顺看到百官都看着高诗夏,心中不禁恼火,这些人忘记是谁给他们发俸禄?忘记是谁给他们分封了领地么?高家在朝中只是诸侯而已,如今这么大的事,却都看着高诗夏的态度,这些人到底还是不是记得自己是段氏的臣子。
只不过段肃顺城府极深,看了两眼便压制下去,高氏和杨氏一样,杨家是明目张胆的要做皇帝,自然是要起兵造反。但是高家走的是软路子,他们不在乎有没有帝位这个名头,他们要的是大理国真实的权力。而事实上,在大理国的历史上,高家也做到了这一步,百年后,高家就成功的当了大理国的“曹操”就算是段氏也要看着高家的脸色做人。最有趣的是,高氏还曾经赏了几百亩地给段氏,一个臣子赏地给皇帝,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高诗夏心里也打着自己的主意,现在大理国已经乱了,就要为高家争取最大的利益,首先是绝对不能让杨家造反成功,否则的话,高家必然是杨家第一个要除掉的对象。其次,在这一战里,要大面积削弱段氏的力量,把高家的势力保护好。等这一仗打完,高家就名副其实的当了大理国的“曹操”高诗夏越众而出,躬身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高家身为大理国诸侯,不敢落后。愿以高家族兵一万参战。誓死平定杨峰书叛乱!”
一万,看起来是大手笔,但是段肃顺可是心知肚明,要是高诗夏真的想出兵,至少可以出兵三万。况且一万族兵,那高诗夏给自己的是老弱病残还是精锐战士,那就难说的很了。一群老弱残兵,有用吗?
高家一带头,那些小诸侯立刻就开始表态了,一个个说得天花乱坠,捶胸顿足,誓死为皇帝陛下效忠云云……
常睿冬算了算,这些小诸侯加起来也算是凑了三万多军队,从各个方向朝羊苴咩城进发的话,五日之内就能抵达。现在的羊苴咩城不容有失啊……
段肃顺忽然觉得很累,若是他只是个大理王就真的好了,这些事,实在是让他很烦很烦,杨家已经造反了!那是不是该去见见谢慕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