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这个靶子很厉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这个靶子很厉害
“启禀陛下,臣敢问,陛下这消息从何而来,可靠否?”一个大臣对皇帝的消息可靠提出了疑问,这些推断,都是建立在这个消息的基础上的。
说到消息来源,杨改革最不怕了,这历史书上可说了,明朝最有特色的就是特务统治,这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名目繁多,随便扒拉一个,就是消息来源,这些大臣难道还敢去查锦衣卫的底子?杨改革准备放开胆子去忽悠大臣们了。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消息来源?呵呵,这个,朕的锦衣卫,东厂,也不是吃素的,尽管近些年,懒惰了一些,但是,只要凡事认真了,总能侦查出一些蛛丝马迹的。朕让人查阅了一些关于倭国的的记录,得出不少有用的东西,这个……就是内卫的事了。”杨改革把这消息的来源,推给了锦衣卫和内厂什么的特务机构,实际上,这纯粹是吓唬人,日本现在自顾不暇,正内乱得厉害,那里有精力去惹明朝的麻烦。不过,这群明朝的精英,绝对不可能知道日本那边的消息,在他们看来,倭国那个地方就是未开化的野蛮地带,谁会去关心那里?这也是杨改革忽悠群臣的底气。就是欺负他们不知道内情。信息的不对称,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所在。
众臣一听皇帝说到锦衣卫,说到内厂,都心头一紧,才想起来,皇帝手里还拿着一把杀人的刀子呢,一齐都望向曹化淳,曹化淳也是心惊,皇帝还有自己以外的情报来源,否则,这个事,自己一点消息都没得啊!看来,日后办事得小心了,皇帝的耳目多着呢,见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自己,连忙低下头,装作没看见。
文华殿里,半天都没有人作声了,杨改革也坐在那里,等待着群臣还有什么说法,准备在朝堂上说服大臣们,否则,这个事,没完没了的,也不是个事,杨改革也有把握,说服明朝的士大夫,起码,能说服一部分,这就够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派出使者,到倭国去走访一趟,如此,来确定倭国到底是不是在针对我朝,是否准备进攻我朝,否则,光凭我等君臣在这里胡乱的猜测,也不是办法啊!”一位大臣准备派人出去了。
“这位卿家,你是宁愿相信倭国不会来攻打我朝,宁愿相信倭国人是善良的,也不愿意相信朕咯?派往倭国使者?这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倭国人还没傻到把刀剑放在使者的面前让使者检阅。对于这件事,朕自然会派出侦察机构的,不劳烦诸位费心了。”杨改革对这些明朝的士大夫是越来越恨了,没事就自己窝里斗,自己的话都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他们还是不希望自己造战舰。
“臣该死,该死,绝对不是不相信陛下,只是,臣以为,在没有确切的消息之前,我朝还是不宜妄动兵刀,修造战舰,待消息证实这后再做结论不迟。”这个大臣重申了官僚们的意思,不管如何说,就是不能造战舰。其他都是多费口舌。
“啪”的一声,一个杯子被杨改革狠狠的砸在了地上,杨改革怒道:“一句话,反正不能造舰?难道你要等朕被人掳去,等朕的京师被围攻,你才开心?你才死心?你想做那亡国奴,朕可不想,你想做那阶下囚,朕可不想,你想等死,朕可不想,来人啊!给我叉出去,让这个一心当亡国奴的家伙凉快凉快去,清醒一下。”杨改革的怒火爆发了,也郁闷得死了。这件事,不就是文官心里那点私心作怪吗?自己好说歹说还不行,杨改革很想干掉几个。
大殿里面的侍卫,很快就把这个家伙拖了出去,在这个大臣一阵高呼之后,话题继续。
杨改革的 怒火发泄了一阵子,才好过些,开始继续自己的忽悠大计。这始终还是要说服大臣们的,实在说服不了,你那只能换人了,对于这个出海的事,杨改革无论如何,也要弄下去。最主要的,杨改革对自己的东西,很有信心。
“好了,碍事、不讲道理的人走了,下面,咱们君臣就再商议一下这个有关倭国的事,下面这这个事,还请大家理性一点,为了我大明朝的万万子民着想,这个事,朕可是告诫在先了,不要泄露今天谈话的内容,否则,一旦朕侦查到是谁泄密的,哼,绝不饶恕。”
群臣又是一个寒颤,来的时候已经预测了皇帝的怒火,已经有了准备,没料到,皇帝的话,比发火还厉害。一个个认真的听着皇帝要说些什么。
“大伴,把这无关紧要的人都清理一下。”杨改革下了清理令。
王承恩应了下来,开始清理人,无关的伺候的小太监,宫女,品级太低的侍卫,都被清走了。剩下的就是这些大臣,皇帝,还有一些品级较高的侍卫。
“以下的谈话内容,朕希望诸位不要见任何的文字,记在心里就够了,在这件事没有成功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明白吗?”杨改革首先就来了个神秘的要求,这一下子,把这谈话的氛围,搞得极为神秘了,把大臣们的心,也提了上来,纷纷准备看看皇帝准备玩什么花招。
群臣纷纷道:“臣谨记陛下之命,必定不会泄露半个字,更不会提及此事。”
“有哪位爱卿,对倭国比较了解的?”杨改革决定找个“搭档”,两个人演个“双簧”,演场戏给这些重臣看。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自己对倭国比较了解,都互相看了看,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孙承宗的身上,孙承宗不好意思,出来道:“启禀陛下,本来该臣为陛下解惑,可惜,臣对倭国的了解,也实在有限,如果是一些有历史记载的东西,可能还能说出一二来,如果要问臣现在倭国如何,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孙承宗很坦白的说自己也对日本不了解。
群臣见孙承宗都这样说,更是觉得尴尬,这做臣子的,不能为君上解惑,实在有失做臣子的责任。
“嗯,没事,既然诸位卿家对倭国都不太了解,那朕就把朕最近收集到的关于倭国的情况给诸位卿家说一说吧。”杨改革心道:就知道你们对日本说不出个所以然,要是知道,那就不叫明朝的精英了。
“恭请陛下教诲。”大臣们又如是说。
“诸位可知道,为何小小的倭国能养得起三十万的军士跨海远征我朝属国?”杨改革率先来了个启发式的提问。
“启禀陛下,这,臣也不明白,想一个小岛之国,如何养得起如此众多的兵丁?能和我朝大战数次,致使我朝伤亡精锐数万,这倭国的野心,当真不可小觑了。”一位大臣对倭国能养这样多的兵也感到好奇。
“嗯,这个,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朕要防备倭国进犯,必定要了解倭国的底细,小小的倭国如何养得起数十万兵丁?诸位,可听说过倭国乃是金山,银山之国吗?”杨改革开始引导这些大臣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了。
大臣们听了,都神色异样的 互相望了望,其中一位出来道:“启禀陛下,这种传闻,倒是偶有所闻,只不过,没有证实罢了,估计也做不得真。”这些大臣家里,有不少就从事这走私的事,对于这海上的传闻,多少知道一些,见皇帝说起这种“潜规则”,都面色异常。
“听说过,就好,可是,你们知道这倭国每年能产多少金子,多少银子吗?”杨改革抛出了一个启发式的“炸弹”。
“回禀陛下,这个,当真是不知!不过想那个未开化的穷弱之地,一年能产多少银子?一年下来,几万两,十几万两恐怕都是多的了,纵使知道了又如何呢?难道……”这个大臣最后说的就是难道还抢过来不成?见这是议事的大殿里,也就没说出来,不好听。
“十几万两?哧哧……爱卿的气量未免也太小了点,怎么不把这个数字扩大十数倍呢?如此,就和倭国每年的金银产量差不多了。”杨改革的这个炸弹,“轰隆”一声,惊得这群大臣,目瞪口呆。
杨改革看着下面一群呆若木鸡的大臣们,一个个张大了嘴,眼睛痴痴的看着自己, 就知道,自己这可炸弹炸得很成功。
“哧哧……诸位卿家可能还不知道,也想不到,这倭国每年会产如此多的金银吧?想我朝,每年的岁入,也不过三百万两上下,这倭国,光靠这从山里挖金子,银子,就能赶上我朝的岁入了,你叫朕如何不焦急?你叫朕如何不做准备?每年二百多万两银子,这和我朝全年的军饷也相差无几了吧,如果不想办法,这倭国之患,尽在咫尺啊!”
杨改革的话,如同喷气式的战斗机,在这群明朝精英的头顶掠过。给这群精英的感觉,就是炙热的空气在燃烧,战争的场面很接近。
“不可能,绝不可能,陛下,不知道陛下这个消息是从何而来,绝不可能……”一个大臣不顾礼仪,失声的问起来。
“不可能,嘿嘿,大伴,给诸位卿家看看东西。”杨改革为了今天的忽悠,没少准备东西。
“遵命,陛下。”王承恩亲自到后面,端出一个盘子,上面用黄色的绸子盖着,王承恩走到众大臣面前,揭开那个盘子上面盖着的哦布。
“哇……”
“哦……”
“噢……”
不光是大臣们倒吸一个凉气,就连一旁的,等级很高的侍卫,也是一副贪婪的样子。更是惊呼出声。
王承恩的那个盘子里,端的是一盘金灿灿,沉甸甸的大金币。一下子见到如此之大,如此之多的金币,在没有准备之下,很多人现出了贪婪的原形。
“诸位爱卿看看,这金币是什么来头。”杨改革见和多人露出贪婪的神态,心中不屑。
大臣们都从王承恩端的那个盘子里,捡了一个金币,端详起来。这个金币实在太大了,有人的手掌长,有人的手掌宽,群臣拿在手里,整个文华殿里,立刻一片金光灿灿,晃人眼。
群臣端详了许久,才有人道:“启禀陛下,此物不似我中原铸造之物啊!臣瞧此物,铸造得也有些时候了,不似近年铸造的,敢问陛下,莫非,乃倭国铸造的?”这个大臣,还是从这个金币里瞧出了一些名堂,说是金币,不如说是金手掌,实在太夸张了。
“呵呵,不错,这位卿家好眼力,能看出这是倭国人造的,确实,此物叫做‘天正大判’,正是倭国人铸造的金币,出世的时间,怕是有几十年了吧。如何诸位 卿家能从这里面看出什么吗?”杨改革为了搜集日本人“有钱”的“罪证”。没少花功夫,搜索了不少日本有钱的资料,特地找了这些金币过来,为的就是忽悠群臣,让群臣相信,日本很富裕,日本会出兵,必须要造大战舰。
一位大臣把手中的“金币”掂量了许久,道:“启禀陛下,臣用手试探此物,怕是有三两重吧,如此重的金子,铸成一个金币,这个,实在是……”这位大臣摇摇头,三两重的金子铸造成一个金币 ,说明什么?说明铸造金子的人有钱,金子多,要显摆呗。
“实在什么?”杨改革赶紧追问。
“回禀陛下,实在是,唉……金子太多啊!”这位大臣不甘心的说了出来。
“金子多?确实,朕搜集到的消息说,这倭国人,有记载的是几十年前,有一次此,倭国的一个头领一次性就赏赐了这种金币六千个,银币不算,卿家说他有钱,也不为过……”杨改革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文华殿里的人,也是目瞪口呆。这个倭国人,确实是太有钱了,确实是挖金子。
下面的群臣都傻了,一次性赏六千个这种金币,这种手笔,就是眼前的这位皇帝也要相形见拙吧。
“倭国不光是金子多,这银子更多,据说,银子的数量,数倍金子,据说,都是从金山银山里挖出来的,据说,倭国现在的银产量,具体的多少,朕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断断续续的总结出,可能在二百万上下,这还是倭国的开采银山的技术不行,造成这产量不足,如果产量足够的 话,想必,翻个翻也不是问题啊!据说,这倭国的银山,开采得有上百年的时间了,这金山,银山,倒真的是座山啊……”杨改革不管不顾的就说起这倭国有多少银子,多少钱的事了,完全不顾下面的大臣都一副傻了的模样,每年的产银,能抵得上明朝的岁入,这个……实在太强悍了,也是在太出乎大臣们的意料。这种消息,当时的人肯定不清楚,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见得清楚,但是穿越者就不一样了。对这些,清楚得很。
地下的大臣则是一副傻呆样,财迷心窍的样。就连一边的侍卫,也是哈利子倒流的模样。完全被日本的富裕程度惊呆了。
“启禀陛下,敢问陛下这消息可靠否?不是骗我等的吧?倭国人,怎么会如此有钱?臣不信。”一位大臣觉得这个不可能,一个小小的岛国,每年从山里挖出堪比大明朝一年岁入的金子、银子,这个也太夸张了点。
杨改革正准备教育教育这个大臣。没想到,一边就有一个大臣,摇头晃脑,不住叹气,道:“大人,这应该是真的,据记载,我朝太祖年间,去过日本的册封使,就记载,曾在日本见过一座金阁寺,据说这座金阁寺有三层,里外都用金箔包裹的,原本以为是倭国人为了脸面,不顾国力做出来的,现在看来,金山之国,银山之国,名不虚传啊!”这个大臣说完,还抛了抛手中的金币,这次,倭国自己铸造的金币,给这位大臣的触动,实在太大了。
“啊!……”
“呃!……”
一群大臣又跟着吸一口凉气。这倭国的实力,看来,远比想象的高啊!
杨改革很高兴,还是有人帮自己说话啊!
“朕先前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不过后来综合了这些消息,见了这些金币,朕相信,这倭国人确实有钱,否则,也不可能以一个小小的岛国,出动几十万兵马跨海远征,这没钱,说出去,谁信?上次远征我朝属国,这次,休养生息了数年,估计,实力已经恢复,可能随时在我朝任意一地点上岸……朕很担心我朝东南数省,想百年前,这倭寇凭着几十人,一条小船,就 可以横行我朝数省,杀伤军民无数,如果到时候倭寇选择在我朝富裕的东南几省登陆,这该如何是好啊!每想到这里,朕如立针尖啊!……”杨改革把这日本当作靶子,使劲的忽悠这些大臣。使劲的给群臣描绘一幅倭寇大军在明朝东南富裕之地登陆的场景,让这些很多出身东南的精英吓白了脸。
“启禀陛下,臣相信陛下,臣相信这倭国人确实有钱,相信他们,正时刻窥视着我华夏正统。陛下,该做准备了,否则,这倭寇之患,为时不远矣,这倭寇之患,必定卷土重来……”一位大臣综合了一下皇帝的“忽悠”,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皇帝说的是事实,这倭国人,已经就要打倒自己老家了。还不做准备?等死吗?再也顾不上什么文臣和太监的争斗,开始关心起自己老家的安危来。
最开始那个准备以死要挟杨改革停止造船的老臣,也出来,颤巍巍的抹眼泪,道:“陛下!臣有罪,臣有罪啊!……臣不该对陛下如此无礼,想陛下为了我大明朝,费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心,老臣还在责怪陛下玩乐嬉戏,不务正业,实在不该,老臣错怪了陛下,错怪了啊!陛下……臣死罪,死罪啊!臣请陛下治罪,这倭国人,可恨,该杀,陛下,该早做防范,宜多造战舰,狠狠的打杀倭国啊……”这位老臣,听皇帝如此一说,见了眼前的实物,又听了别人说的历史资料,又根据自己以前听闻过的倭国传说,海上传闻 ,也得出了倭国人有钱,富有,是可准备登陆明朝,准备上岸的结论,立刻掉转枪头,要求皇帝对付倭国人了。话说这太监的崛起,还指不定是什么时候,这倭国人的祸乱,就在眼前啊!这倭寇以前可是横扫东南数省,杀死士绅无数,如果再来大军,那岂不是……
“启禀陛下,陛下还是赶紧造大船,战舰,赶紧防备倭国人为宜……”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该加强沿海诸位卫的实力,该下拨的银钱,该如数下拨,该新造战舰的,也得造啊!……”
“启禀陛下,臣赞成立刻兴建大战舰,加强我朝沿海守备,防御倭国人的偷袭……”
群臣纷纷的改变初衷,从最开始的拼命反对造船,到现在恨不得立刻就能造出无数的战舰出来保卫自己。
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这倭寇可能要打过来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很重要啊!那个文臣和太监之争,还是放一放得了。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这个靶子很厉害
“启禀陛下,臣敢问,陛下这消息从何而来,可靠否?”一个大臣对皇帝的消息可靠提出了疑问,这些推断,都是建立在这个消息的基础上的。
说到消息来源,杨改革最不怕了,这历史书上可说了,明朝最有特色的就是特务统治,这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名目繁多,随便扒拉一个,就是消息来源,这些大臣难道还敢去查锦衣卫的底子?杨改革准备放开胆子去忽悠大臣们了。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消息来源?呵呵,这个,朕的锦衣卫,东厂,也不是吃素的,尽管近些年,懒惰了一些,但是,只要凡事认真了,总能侦查出一些蛛丝马迹的。朕让人查阅了一些关于倭国的的记录,得出不少有用的东西,这个……就是内卫的事了。”杨改革把这消息的来源,推给了锦衣卫和内厂什么的特务机构,实际上,这纯粹是吓唬人,日本现在自顾不暇,正内乱得厉害,那里有精力去惹明朝的麻烦。不过,这群明朝的精英,绝对不可能知道日本那边的消息,在他们看来,倭国那个地方就是未开化的野蛮地带,谁会去关心那里?这也是杨改革忽悠群臣的底气。就是欺负他们不知道内情。信息的不对称,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所在。
众臣一听皇帝说到锦衣卫,说到内厂,都心头一紧,才想起来,皇帝手里还拿着一把杀人的刀子呢,一齐都望向曹化淳,曹化淳也是心惊,皇帝还有自己以外的情报来源,否则,这个事,自己一点消息都没得啊!看来,日后办事得小心了,皇帝的耳目多着呢,见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自己,连忙低下头,装作没看见。
文华殿里,半天都没有人作声了,杨改革也坐在那里,等待着群臣还有什么说法,准备在朝堂上说服大臣们,否则,这个事,没完没了的,也不是个事,杨改革也有把握,说服明朝的士大夫,起码,能说服一部分,这就够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派出使者,到倭国去走访一趟,如此,来确定倭国到底是不是在针对我朝,是否准备进攻我朝,否则,光凭我等君臣在这里胡乱的猜测,也不是办法啊!”一位大臣准备派人出去了。
“这位卿家,你是宁愿相信倭国不会来攻打我朝,宁愿相信倭国人是善良的,也不愿意相信朕咯?派往倭国使者?这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倭国人还没傻到把刀剑放在使者的面前让使者检阅。对于这件事,朕自然会派出侦察机构的,不劳烦诸位费心了。”杨改革对这些明朝的士大夫是越来越恨了,没事就自己窝里斗,自己的话都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他们还是不希望自己造战舰。
“臣该死,该死,绝对不是不相信陛下,只是,臣以为,在没有确切的消息之前,我朝还是不宜妄动兵刀,修造战舰,待消息证实这后再做结论不迟。”这个大臣重申了官僚们的意思,不管如何说,就是不能造战舰。其他都是多费口舌。
“啪”的一声,一个杯子被杨改革狠狠的砸在了地上,杨改革怒道:“一句话,反正不能造舰?难道你要等朕被人掳去,等朕的京师被围攻,你才开心?你才死心?你想做那亡国奴,朕可不想,你想做那阶下囚,朕可不想,你想等死,朕可不想,来人啊!给我叉出去,让这个一心当亡国奴的家伙凉快凉快去,清醒一下。”杨改革的怒火爆发了,也郁闷得死了。这件事,不就是文官心里那点私心作怪吗?自己好说歹说还不行,杨改革很想干掉几个。
大殿里面的侍卫,很快就把这个家伙拖了出去,在这个大臣一阵高呼之后,话题继续。
杨改革的 怒火发泄了一阵子,才好过些,开始继续自己的忽悠大计。这始终还是要说服大臣们的,实在说服不了,你那只能换人了,对于这个出海的事,杨改革无论如何,也要弄下去。最主要的,杨改革对自己的东西,很有信心。
“好了,碍事、不讲道理的人走了,下面,咱们君臣就再商议一下这个有关倭国的事,下面这这个事,还请大家理性一点,为了我大明朝的万万子民着想,这个事,朕可是告诫在先了,不要泄露今天谈话的内容,否则,一旦朕侦查到是谁泄密的,哼,绝不饶恕。”
群臣又是一个寒颤,来的时候已经预测了皇帝的怒火,已经有了准备,没料到,皇帝的话,比发火还厉害。一个个认真的听着皇帝要说些什么。
“大伴,把这无关紧要的人都清理一下。”杨改革下了清理令。
王承恩应了下来,开始清理人,无关的伺候的小太监,宫女,品级太低的侍卫,都被清走了。剩下的就是这些大臣,皇帝,还有一些品级较高的侍卫。
“以下的谈话内容,朕希望诸位不要见任何的文字,记在心里就够了,在这件事没有成功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明白吗?”杨改革首先就来了个神秘的要求,这一下子,把这谈话的氛围,搞得极为神秘了,把大臣们的心,也提了上来,纷纷准备看看皇帝准备玩什么花招。
群臣纷纷道:“臣谨记陛下之命,必定不会泄露半个字,更不会提及此事。”
“有哪位爱卿,对倭国比较了解的?”杨改革决定找个“搭档”,两个人演个“双簧”,演场戏给这些重臣看。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自己对倭国比较了解,都互相看了看,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孙承宗的身上,孙承宗不好意思,出来道:“启禀陛下,本来该臣为陛下解惑,可惜,臣对倭国的了解,也实在有限,如果是一些有历史记载的东西,可能还能说出一二来,如果要问臣现在倭国如何,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孙承宗很坦白的说自己也对日本不了解。
群臣见孙承宗都这样说,更是觉得尴尬,这做臣子的,不能为君上解惑,实在有失做臣子的责任。
“嗯,没事,既然诸位卿家对倭国都不太了解,那朕就把朕最近收集到的关于倭国的情况给诸位卿家说一说吧。”杨改革心道:就知道你们对日本说不出个所以然,要是知道,那就不叫明朝的精英了。
“恭请陛下教诲。”大臣们又如是说。
“诸位可知道,为何小小的倭国能养得起三十万的军士跨海远征我朝属国?”杨改革率先来了个启发式的提问。
“启禀陛下,这,臣也不明白,想一个小岛之国,如何养得起如此众多的兵丁?能和我朝大战数次,致使我朝伤亡精锐数万,这倭国的野心,当真不可小觑了。”一位大臣对倭国能养这样多的兵也感到好奇。
“嗯,这个,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朕要防备倭国进犯,必定要了解倭国的底细,小小的倭国如何养得起数十万兵丁?诸位,可听说过倭国乃是金山,银山之国吗?”杨改革开始引导这些大臣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了。
大臣们听了,都神色异样的 互相望了望,其中一位出来道:“启禀陛下,这种传闻,倒是偶有所闻,只不过,没有证实罢了,估计也做不得真。”这些大臣家里,有不少就从事这走私的事,对于这海上的传闻,多少知道一些,见皇帝说起这种“潜规则”,都面色异常。
“听说过,就好,可是,你们知道这倭国每年能产多少金子,多少银子吗?”杨改革抛出了一个启发式的“炸弹”。
“回禀陛下,这个,当真是不知!不过想那个未开化的穷弱之地,一年能产多少银子?一年下来,几万两,十几万两恐怕都是多的了,纵使知道了又如何呢?难道……”这个大臣最后说的就是难道还抢过来不成?见这是议事的大殿里,也就没说出来,不好听。
“十几万两?哧哧……爱卿的气量未免也太小了点,怎么不把这个数字扩大十数倍呢?如此,就和倭国每年的金银产量差不多了。”杨改革的这个炸弹,“轰隆”一声,惊得这群大臣,目瞪口呆。
杨改革看着下面一群呆若木鸡的大臣们,一个个张大了嘴,眼睛痴痴的看着自己, 就知道,自己这可炸弹炸得很成功。
“哧哧……诸位卿家可能还不知道,也想不到,这倭国每年会产如此多的金银吧?想我朝,每年的岁入,也不过三百万两上下,这倭国,光靠这从山里挖金子,银子,就能赶上我朝的岁入了,你叫朕如何不焦急?你叫朕如何不做准备?每年二百多万两银子,这和我朝全年的军饷也相差无几了吧,如果不想办法,这倭国之患,尽在咫尺啊!”
杨改革的话,如同喷气式的战斗机,在这群明朝精英的头顶掠过。给这群精英的感觉,就是炙热的空气在燃烧,战争的场面很接近。
“不可能,绝不可能,陛下,不知道陛下这个消息是从何而来,绝不可能……”一个大臣不顾礼仪,失声的问起来。
“不可能,嘿嘿,大伴,给诸位卿家看看东西。”杨改革为了今天的忽悠,没少准备东西。
“遵命,陛下。”王承恩亲自到后面,端出一个盘子,上面用黄色的绸子盖着,王承恩走到众大臣面前,揭开那个盘子上面盖着的哦布。
“哇……”
“哦……”
“噢……”
不光是大臣们倒吸一个凉气,就连一旁的,等级很高的侍卫,也是一副贪婪的样子。更是惊呼出声。
王承恩的那个盘子里,端的是一盘金灿灿,沉甸甸的大金币。一下子见到如此之大,如此之多的金币,在没有准备之下,很多人现出了贪婪的原形。
“诸位爱卿看看,这金币是什么来头。”杨改革见和多人露出贪婪的神态,心中不屑。
大臣们都从王承恩端的那个盘子里,捡了一个金币,端详起来。这个金币实在太大了,有人的手掌长,有人的手掌宽,群臣拿在手里,整个文华殿里,立刻一片金光灿灿,晃人眼。
群臣端详了许久,才有人道:“启禀陛下,此物不似我中原铸造之物啊!臣瞧此物,铸造得也有些时候了,不似近年铸造的,敢问陛下,莫非,乃倭国铸造的?”这个大臣,还是从这个金币里瞧出了一些名堂,说是金币,不如说是金手掌,实在太夸张了。
“呵呵,不错,这位卿家好眼力,能看出这是倭国人造的,确实,此物叫做‘天正大判’,正是倭国人铸造的金币,出世的时间,怕是有几十年了吧。如何诸位 卿家能从这里面看出什么吗?”杨改革为了搜集日本人“有钱”的“罪证”。没少花功夫,搜索了不少日本有钱的资料,特地找了这些金币过来,为的就是忽悠群臣,让群臣相信,日本很富裕,日本会出兵,必须要造大战舰。
一位大臣把手中的“金币”掂量了许久,道:“启禀陛下,臣用手试探此物,怕是有三两重吧,如此重的金子,铸成一个金币,这个,实在是……”这位大臣摇摇头,三两重的金子铸造成一个金币 ,说明什么?说明铸造金子的人有钱,金子多,要显摆呗。
“实在什么?”杨改革赶紧追问。
“回禀陛下,实在是,唉……金子太多啊!”这位大臣不甘心的说了出来。
“金子多?确实,朕搜集到的消息说,这倭国人,有记载的是几十年前,有一次此,倭国的一个头领一次性就赏赐了这种金币六千个,银币不算,卿家说他有钱,也不为过……”杨改革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文华殿里的人,也是目瞪口呆。这个倭国人,确实是太有钱了,确实是挖金子。
下面的群臣都傻了,一次性赏六千个这种金币,这种手笔,就是眼前的这位皇帝也要相形见拙吧。
“倭国不光是金子多,这银子更多,据说,银子的数量,数倍金子,据说,都是从金山银山里挖出来的,据说,倭国现在的银产量,具体的多少,朕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断断续续的总结出,可能在二百万上下,这还是倭国的开采银山的技术不行,造成这产量不足,如果产量足够的 话,想必,翻个翻也不是问题啊!据说,这倭国的银山,开采得有上百年的时间了,这金山,银山,倒真的是座山啊……”杨改革不管不顾的就说起这倭国有多少银子,多少钱的事了,完全不顾下面的大臣都一副傻了的模样,每年的产银,能抵得上明朝的岁入,这个……实在太强悍了,也是在太出乎大臣们的意料。这种消息,当时的人肯定不清楚,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见得清楚,但是穿越者就不一样了。对这些,清楚得很。
地下的大臣则是一副傻呆样,财迷心窍的样。就连一边的侍卫,也是哈利子倒流的模样。完全被日本的富裕程度惊呆了。
“启禀陛下,敢问陛下这消息可靠否?不是骗我等的吧?倭国人,怎么会如此有钱?臣不信。”一位大臣觉得这个不可能,一个小小的岛国,每年从山里挖出堪比大明朝一年岁入的金子、银子,这个也太夸张了点。
杨改革正准备教育教育这个大臣。没想到,一边就有一个大臣,摇头晃脑,不住叹气,道:“大人,这应该是真的,据记载,我朝太祖年间,去过日本的册封使,就记载,曾在日本见过一座金阁寺,据说这座金阁寺有三层,里外都用金箔包裹的,原本以为是倭国人为了脸面,不顾国力做出来的,现在看来,金山之国,银山之国,名不虚传啊!”这个大臣说完,还抛了抛手中的金币,这次,倭国自己铸造的金币,给这位大臣的触动,实在太大了。
“啊!……”
“呃!……”
一群大臣又跟着吸一口凉气。这倭国的实力,看来,远比想象的高啊!
杨改革很高兴,还是有人帮自己说话啊!
“朕先前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不过后来综合了这些消息,见了这些金币,朕相信,这倭国人确实有钱,否则,也不可能以一个小小的岛国,出动几十万兵马跨海远征,这没钱,说出去,谁信?上次远征我朝属国,这次,休养生息了数年,估计,实力已经恢复,可能随时在我朝任意一地点上岸……朕很担心我朝东南数省,想百年前,这倭寇凭着几十人,一条小船,就 可以横行我朝数省,杀伤军民无数,如果到时候倭寇选择在我朝富裕的东南几省登陆,这该如何是好啊!每想到这里,朕如立针尖啊!……”杨改革把这日本当作靶子,使劲的忽悠这些大臣。使劲的给群臣描绘一幅倭寇大军在明朝东南富裕之地登陆的场景,让这些很多出身东南的精英吓白了脸。
“启禀陛下,臣相信陛下,臣相信这倭国人确实有钱,相信他们,正时刻窥视着我华夏正统。陛下,该做准备了,否则,这倭寇之患,为时不远矣,这倭寇之患,必定卷土重来……”一位大臣综合了一下皇帝的“忽悠”,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皇帝说的是事实,这倭国人,已经就要打倒自己老家了。还不做准备?等死吗?再也顾不上什么文臣和太监的争斗,开始关心起自己老家的安危来。
最开始那个准备以死要挟杨改革停止造船的老臣,也出来,颤巍巍的抹眼泪,道:“陛下!臣有罪,臣有罪啊!……臣不该对陛下如此无礼,想陛下为了我大明朝,费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心,老臣还在责怪陛下玩乐嬉戏,不务正业,实在不该,老臣错怪了陛下,错怪了啊!陛下……臣死罪,死罪啊!臣请陛下治罪,这倭国人,可恨,该杀,陛下,该早做防范,宜多造战舰,狠狠的打杀倭国啊……”这位老臣,听皇帝如此一说,见了眼前的实物,又听了别人说的历史资料,又根据自己以前听闻过的倭国传说,海上传闻 ,也得出了倭国人有钱,富有,是可准备登陆明朝,准备上岸的结论,立刻掉转枪头,要求皇帝对付倭国人了。话说这太监的崛起,还指不定是什么时候,这倭国人的祸乱,就在眼前啊!这倭寇以前可是横扫东南数省,杀死士绅无数,如果再来大军,那岂不是……
“启禀陛下,陛下还是赶紧造大船,战舰,赶紧防备倭国人为宜……”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该加强沿海诸位卫的实力,该下拨的银钱,该如数下拨,该新造战舰的,也得造啊!……”
“启禀陛下,臣赞成立刻兴建大战舰,加强我朝沿海守备,防御倭国人的偷袭……”
群臣纷纷的改变初衷,从最开始的拼命反对造船,到现在恨不得立刻就能造出无数的战舰出来保卫自己。
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这倭寇可能要打过来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很重要啊!那个文臣和太监之争,还是放一放得了。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