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版本和注释说明(1)
推荐阅读:覆雨翻云风流传、特种兵学校密事、那一汪肥水的流淌、我们夫凄这些年、我和30岁女王的故事、我的地下情人、曰本皇后被奷记、异地夫凄、香火、优衣库真相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书根据美国Vintage出版公司2000版的The Moon and Sixpence译出,原书无注,所有注释均为译者所加。
[1]迭戈·维拉斯凯兹(Diego Velázquez,1599-1660)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费利佩四世在位时的宫廷画家,以人物肖像画著称,代表作有《宫女》(Las Meninas)、《镜前的维纳斯》(La Venus del espejo)等。
[2]艾尔·格列柯(El Greco,1451-1614),本名多米尼克斯·提托克波洛斯(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他出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El Greco是他的绰号,在西班牙文里即“希腊人”。
[3]克里特,即今希腊克里特岛,是希腊最大的岛屿,也是地中海第五大岛。该岛在1212年至1669年间处于威尼斯人的统治之下,其间发展出著名的后拜占庭艺术,艾尔·格列柯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4]《法兰西信使》(Mercure de France),法国著名的文学评论杂志,创办于17世纪,迄今仍在出版,现在隶属于伽利玛出版集团。
[5]蒙马特是巴黎北部一座仅有130米高的小山,人们习惯将其周围地区称为蒙马特区,即今巴黎第十八区。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亦即在法国人所说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1871-1914)期间,该区由于房租便宜,生活成本较低,成为大量艺术家的聚集地,雷诺阿、毕加索等人都曾居住在当地。保罗·高更当时住在巴黎第九区,经常到毕加索家里画画。
[6]沃尔特·雷利(Walter Raleigh,1554-1618),英国探险家、作家和诗人,曾先后多次率领远征队,到北美洲和南美洲寻找殖民的机会。传说他曾经解下自己的披风,盖住路上的泥泞,以免路过的伊丽莎白一世弄脏鞋子,并由此获得女王的赏识,后来在吞并爱尔兰时立功,一度成为宠臣。
[7]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1558年登基,是英格兰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因终生未婚,又称“处女女王”(Virgin Queen)。
[8]解经(Exegesis)原本专指基督教会解读《圣经》文字的学问,现在含义有所扩充,包括考订各卷经文作者、版本源流等其他研究范畴。
[9]依照英国圣公会的服装制度,只有主教和大主教才能够穿绑腿(gaiters)。这些高级神职人员因为经常需要骑马,所以其教袍长度仅至膝盖,又用筒状绑腿收束裤管,便于日常行动。
[10]佳士得(Christie'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拍卖行,1766年在伦敦设立,曾拍卖过毕加索、伦勃朗、梵高等画家的作品。
[11]马克·安东尼(Mark Anthony,前83-前30)是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罗马共和国统帅盖乌斯·儒略·恺撒的得力干将;克娄巴特拉(Cleopatra,前69-前30),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俗称“埃及艳后”,与恺撒育有一子。恺撒在公元前44年遇刺,其后马克·安东尼和恺撒的继子屋大维争夺权位,得到克娄巴特拉的经济支持,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后来屋大维攻破埃及,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双双自尽。这两人的故事在西方近乎家喻户晓,被演绎成许多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亚在1607年左右创作的悲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12]提庇留(Tiberius,14-37),屋大维创立的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在历史上以残暴荒淫著称。
[13]乔治五世(George V,1865-1936),英国国王,1910年登基。毛姆创作这部小说是在1918年,这段话是对当时在位的乔治五世的恭维。
[14]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指公元450年到1066年间生活在英格兰的人,他们的语言是英语的起源,现在一般认为英格兰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受英格兰文化影响的地方,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则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世界。
[15]精神病理学是一门对各种精神疾病进行研究的学问,由德国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1913年创立。
[16]根据早年英国的币制,硬币按币制大小依次为5镑、2镑、1镑、1克朗、半克朗、弗罗林、先令、6便士、格罗特、3便士、便士、半便士、法星、半法星、1/3法星和1/4法星。1克朗等于1/4镑、5先令或者60便士。其中1克朗等于1/4镑、5先令或者50便士。
[17]塔希提岛位于南太平洋,法属波里尼西亚向风群岛最大的岛屿,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18]《泰晤士报》(Times)是英国伦敦一份日报,创办于1785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02年创刊,是该报的副刊,1914年起独立出售,因其高质量的文学艺术评论,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两者迄今仍在发行。
[19]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毛姆创作这部小说时,战争尚未结束。
[20]泛指《希伯来圣经》中的先知书,共八卷,分别为:《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小先知书》。这些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尤其是指属于《小先知书》中的《约拿书》(Book of Jonah)。《约拿书》预言了尼尼微的覆灭,其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793年至公元前758年之间。
[21]尼尼微(Nineveh)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约在公元前700年达到全盛阶段。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尼尼微在这个时期的面积达到七平方公里,居民超过十万人,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
[22]乔治·克雷布(George Crabbe,1754-1832),英国诗人,以描述中等阶级和劳动阶级的现实主义叙事诗闻名,其代表作有叙事诗《村庄》(Village)和诗集《市镇》(Borough)等。
[23]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诗人和翻译家,以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诗歌驰名,他翻译的荷马诗作《伊利亚德》和《奥德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4]双行体(Couplet)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种形式,由两个韵律的句子组成,有押韵和不押韵两种。早期英文诗歌多为押韵双行体(rhymed couplet),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乔治·克雷布的诗歌也多采用这种形式。
[25]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至1799年,对欧洲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标志着君主制、封建制和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衰落,以及民主制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所以下文说“许多诗人唱起新的歌曲”。
[26]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指拿破仑在1804年登基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以后发起的一系列战争,结束于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这一长达十一年的烽火之战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拿破仑虽然强占了许多欧洲国家,但也给它们带去了民主共和的制度,削弱了它们的君主制,同时瓦解了罗马教廷在这些国家的权力。
[27]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夜莺颂》、《致秋天》等。
[28]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篇自传诗《序曲》(Prelude),以及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民谣集》(Lyrical Ballads)等。
[29]颂诗(ode),亦音译为“奥德”,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诗歌形式,原初是用来配乐咏唱的,和我国的词差不多。
[30]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古代航海家》(The Rime of Ancient Mariner)和《致威廉·华兹华斯》(To William Wordsworth)等。
[31]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等。他和上面提到的济慈、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
[32]《词林正典》(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是英国神学家、词典学家彼得·马克·罗杰特(Peter Mark Roget,1779-1869)编撰的分类词典,1852年出版,收录15000个英文单词,是第一部英文分类词典。
[33]毛姆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Liza of Lambeth)在1897年出版,当时他才25岁。
[34]切尔西(Chelsea)位于伦敦西区西南部,南接泰晤士河,北连骑士桥和南肯辛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居住在当地,素有波希米亚区的美誉;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位于伦敦西区东北部,云集着许多文化艺术机构,比如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大英图书馆等。
[35]汉普斯塔德(Hampstead)在伦敦西区东北,历史上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济慈的《夜莺颂》就是在汉普斯塔德写成的,弗洛伊德故居也在当地;诺丁山门(Notting Hill Gate)、高街(High Street)和肯辛顿(Kensington)都位于伦敦市中心,在肯辛顿公园附近。
[36]维多利亚车站(Victoria Station)位于伦敦市中心,近白金汉宫,原来是火车站,现在也有地铁站。从1892年起,到1897年《兰贝斯的丽莎》出版以后不久,毛姆一直租住在车站附近的文森特广场(Vincent Square)11号。
[37]《圣经·传道书7:6》:“愚人的笑语宛如锅底下柴火的噼啪声。”
[38]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是伦敦最核心的区域,白金汉宫、国会、首相府等重要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39]即威斯敏斯特主座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不是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该教堂是英国最大的天主教堂,兴建于1895年,1903年落成。
[40]陆军和海军百货公司(Army and Navy Stores)位于威斯敏斯特区维多利亚街,毗邻白金汉宫和圣詹姆斯公园。该公司于1872年开业,是一家合作社性质的百货商店。1976年,这家公司被另外一家百货公司弗雷泽之家(House of Fraser)收购。
[41]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流经伦敦、牛津等市镇,总长380公里,是英格兰最长的河流。
[42]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 Park)位于伦敦市中心,临近白金汉宫,和绿园相接。陆军和海军百货公司处在泰晤士河与该公园之间。
[43]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原籍美国,在俄罗斯长大,曾游学法国,成年后主要生活在伦敦,是19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44]铜版画又称蚀刻版画,制作方法是用酸性溶液腐蚀或者直接用工具刻制金属板而形成的画作,因为通常用铜板,故称铜版画。其因工艺复杂,价格往往较为昂贵。惠斯勒生前制作过大量铜版画,光是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收藏的便有将近五百幅之多。
[45]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英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布料花纹设计师。莫里斯设计的布匹以用料上乘、风格复古和崇尚自然著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受英国上层阶级和中等阶级欢迎。
[46]代尔夫特(Delft)是荷兰城市,在鹿特丹以北、海牙以南,历史上以出产高品质的青花瓷器闻名。
[47]崔尼街(Cheyne Walk)位于伦敦切尔西,许多画家、作家曾经生活在那里,如惠斯勒、乔治·艾略特和亨利·詹姆斯等。
[48]穆迪图书馆是英国出版商和图书销售商查尔斯·爱德华·穆迪(Charles Edward Mudie,1818-1890)在1842年设立的,读者每年缴纳1几尼(英国古代硬币,1816年被英镑取代,但仍继续流通,1几尼约等于1.05镑),即可每次借阅1本小说。由于当时图书价格昂贵,公立图书馆极少,穆迪很快把图书馆开到了伯明翰、约克、曼切斯特等城市。许多英国人阅读新出版的小说都到穆迪图书馆去借。
本书根据美国Vintage出版公司2000版的The Moon and Sixpence译出,原书无注,所有注释均为译者所加。
[1]迭戈·维拉斯凯兹(Diego Velázquez,1599-1660)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费利佩四世在位时的宫廷画家,以人物肖像画著称,代表作有《宫女》(Las Meninas)、《镜前的维纳斯》(La Venus del espejo)等。
[2]艾尔·格列柯(El Greco,1451-1614),本名多米尼克斯·提托克波洛斯(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他出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El Greco是他的绰号,在西班牙文里即“希腊人”。
[3]克里特,即今希腊克里特岛,是希腊最大的岛屿,也是地中海第五大岛。该岛在1212年至1669年间处于威尼斯人的统治之下,其间发展出著名的后拜占庭艺术,艾尔·格列柯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4]《法兰西信使》(Mercure de France),法国著名的文学评论杂志,创办于17世纪,迄今仍在出版,现在隶属于伽利玛出版集团。
[5]蒙马特是巴黎北部一座仅有130米高的小山,人们习惯将其周围地区称为蒙马特区,即今巴黎第十八区。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亦即在法国人所说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1871-1914)期间,该区由于房租便宜,生活成本较低,成为大量艺术家的聚集地,雷诺阿、毕加索等人都曾居住在当地。保罗·高更当时住在巴黎第九区,经常到毕加索家里画画。
[6]沃尔特·雷利(Walter Raleigh,1554-1618),英国探险家、作家和诗人,曾先后多次率领远征队,到北美洲和南美洲寻找殖民的机会。传说他曾经解下自己的披风,盖住路上的泥泞,以免路过的伊丽莎白一世弄脏鞋子,并由此获得女王的赏识,后来在吞并爱尔兰时立功,一度成为宠臣。
[7]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1558年登基,是英格兰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因终生未婚,又称“处女女王”(Virgin Queen)。
[8]解经(Exegesis)原本专指基督教会解读《圣经》文字的学问,现在含义有所扩充,包括考订各卷经文作者、版本源流等其他研究范畴。
[9]依照英国圣公会的服装制度,只有主教和大主教才能够穿绑腿(gaiters)。这些高级神职人员因为经常需要骑马,所以其教袍长度仅至膝盖,又用筒状绑腿收束裤管,便于日常行动。
[10]佳士得(Christie'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拍卖行,1766年在伦敦设立,曾拍卖过毕加索、伦勃朗、梵高等画家的作品。
[11]马克·安东尼(Mark Anthony,前83-前30)是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罗马共和国统帅盖乌斯·儒略·恺撒的得力干将;克娄巴特拉(Cleopatra,前69-前30),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俗称“埃及艳后”,与恺撒育有一子。恺撒在公元前44年遇刺,其后马克·安东尼和恺撒的继子屋大维争夺权位,得到克娄巴特拉的经济支持,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后来屋大维攻破埃及,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双双自尽。这两人的故事在西方近乎家喻户晓,被演绎成许多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亚在1607年左右创作的悲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12]提庇留(Tiberius,14-37),屋大维创立的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在历史上以残暴荒淫著称。
[13]乔治五世(George V,1865-1936),英国国王,1910年登基。毛姆创作这部小说是在1918年,这段话是对当时在位的乔治五世的恭维。
[14]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指公元450年到1066年间生活在英格兰的人,他们的语言是英语的起源,现在一般认为英格兰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受英格兰文化影响的地方,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则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世界。
[15]精神病理学是一门对各种精神疾病进行研究的学问,由德国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1913年创立。
[16]根据早年英国的币制,硬币按币制大小依次为5镑、2镑、1镑、1克朗、半克朗、弗罗林、先令、6便士、格罗特、3便士、便士、半便士、法星、半法星、1/3法星和1/4法星。1克朗等于1/4镑、5先令或者60便士。其中1克朗等于1/4镑、5先令或者50便士。
[17]塔希提岛位于南太平洋,法属波里尼西亚向风群岛最大的岛屿,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18]《泰晤士报》(Times)是英国伦敦一份日报,创办于1785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02年创刊,是该报的副刊,1914年起独立出售,因其高质量的文学艺术评论,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两者迄今仍在发行。
[19]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毛姆创作这部小说时,战争尚未结束。
[20]泛指《希伯来圣经》中的先知书,共八卷,分别为:《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小先知书》。这些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尤其是指属于《小先知书》中的《约拿书》(Book of Jonah)。《约拿书》预言了尼尼微的覆灭,其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793年至公元前758年之间。
[21]尼尼微(Nineveh)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约在公元前700年达到全盛阶段。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尼尼微在这个时期的面积达到七平方公里,居民超过十万人,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
[22]乔治·克雷布(George Crabbe,1754-1832),英国诗人,以描述中等阶级和劳动阶级的现实主义叙事诗闻名,其代表作有叙事诗《村庄》(Village)和诗集《市镇》(Borough)等。
[23]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诗人和翻译家,以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诗歌驰名,他翻译的荷马诗作《伊利亚德》和《奥德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4]双行体(Couplet)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种形式,由两个韵律的句子组成,有押韵和不押韵两种。早期英文诗歌多为押韵双行体(rhymed couplet),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乔治·克雷布的诗歌也多采用这种形式。
[25]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至1799年,对欧洲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标志着君主制、封建制和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衰落,以及民主制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所以下文说“许多诗人唱起新的歌曲”。
[26]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指拿破仑在1804年登基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以后发起的一系列战争,结束于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这一长达十一年的烽火之战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拿破仑虽然强占了许多欧洲国家,但也给它们带去了民主共和的制度,削弱了它们的君主制,同时瓦解了罗马教廷在这些国家的权力。
[27]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夜莺颂》、《致秋天》等。
[28]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篇自传诗《序曲》(Prelude),以及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民谣集》(Lyrical Ballads)等。
[29]颂诗(ode),亦音译为“奥德”,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诗歌形式,原初是用来配乐咏唱的,和我国的词差不多。
[30]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古代航海家》(The Rime of Ancient Mariner)和《致威廉·华兹华斯》(To William Wordsworth)等。
[31]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等。他和上面提到的济慈、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
[32]《词林正典》(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是英国神学家、词典学家彼得·马克·罗杰特(Peter Mark Roget,1779-1869)编撰的分类词典,1852年出版,收录15000个英文单词,是第一部英文分类词典。
[33]毛姆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Liza of Lambeth)在1897年出版,当时他才25岁。
[34]切尔西(Chelsea)位于伦敦西区西南部,南接泰晤士河,北连骑士桥和南肯辛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居住在当地,素有波希米亚区的美誉;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位于伦敦西区东北部,云集着许多文化艺术机构,比如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大英图书馆等。
[35]汉普斯塔德(Hampstead)在伦敦西区东北,历史上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济慈的《夜莺颂》就是在汉普斯塔德写成的,弗洛伊德故居也在当地;诺丁山门(Notting Hill Gate)、高街(High Street)和肯辛顿(Kensington)都位于伦敦市中心,在肯辛顿公园附近。
[36]维多利亚车站(Victoria Station)位于伦敦市中心,近白金汉宫,原来是火车站,现在也有地铁站。从1892年起,到1897年《兰贝斯的丽莎》出版以后不久,毛姆一直租住在车站附近的文森特广场(Vincent Square)11号。
[37]《圣经·传道书7:6》:“愚人的笑语宛如锅底下柴火的噼啪声。”
[38]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是伦敦最核心的区域,白金汉宫、国会、首相府等重要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39]即威斯敏斯特主座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不是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该教堂是英国最大的天主教堂,兴建于1895年,1903年落成。
[40]陆军和海军百货公司(Army and Navy Stores)位于威斯敏斯特区维多利亚街,毗邻白金汉宫和圣詹姆斯公园。该公司于1872年开业,是一家合作社性质的百货商店。1976年,这家公司被另外一家百货公司弗雷泽之家(House of Fraser)收购。
[41]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流经伦敦、牛津等市镇,总长380公里,是英格兰最长的河流。
[42]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 Park)位于伦敦市中心,临近白金汉宫,和绿园相接。陆军和海军百货公司处在泰晤士河与该公园之间。
[43]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原籍美国,在俄罗斯长大,曾游学法国,成年后主要生活在伦敦,是19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44]铜版画又称蚀刻版画,制作方法是用酸性溶液腐蚀或者直接用工具刻制金属板而形成的画作,因为通常用铜板,故称铜版画。其因工艺复杂,价格往往较为昂贵。惠斯勒生前制作过大量铜版画,光是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收藏的便有将近五百幅之多。
[45]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英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布料花纹设计师。莫里斯设计的布匹以用料上乘、风格复古和崇尚自然著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受英国上层阶级和中等阶级欢迎。
[46]代尔夫特(Delft)是荷兰城市,在鹿特丹以北、海牙以南,历史上以出产高品质的青花瓷器闻名。
[47]崔尼街(Cheyne Walk)位于伦敦切尔西,许多画家、作家曾经生活在那里,如惠斯勒、乔治·艾略特和亨利·詹姆斯等。
[48]穆迪图书馆是英国出版商和图书销售商查尔斯·爱德华·穆迪(Charles Edward Mudie,1818-1890)在1842年设立的,读者每年缴纳1几尼(英国古代硬币,1816年被英镑取代,但仍继续流通,1几尼约等于1.05镑),即可每次借阅1本小说。由于当时图书价格昂贵,公立图书馆极少,穆迪很快把图书馆开到了伯明翰、约克、曼切斯特等城市。许多英国人阅读新出版的小说都到穆迪图书馆去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