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国姓窃明正文卷第313章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这扬州城不是三个月前就攻破过一次么?南蛮子打回去也不过二十来日,怎得又能修得如此坚固?比第一次新的时候都更难轰开了!
你们这些汉人废物,轮到你们守的时候怎么不想着好好修复城防、那么容易就被南蛮子拿回去了!”
隆武元年正月十八上午,当北方来的清军援军,第一次组织起刚刚运到的火炮,重新试图轰击扬州城墙、模彷三个月前的战术再破一次扬州城时。
才刚轰了没多久,他们就意识到如今的扬州城墙,比第一次时难轰得多了,
明军此次夺回扬州虽才不满一个月,但就是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对城池的加固、改造,已经比去年那种摆烂瞎搞的状态强了不知多少倍。
目前赞摄淮南江北清军指挥权的贝勒尼堪,看到这攻击效果,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很是数落了一顿手下那些汉人将领,抱怨他们做事不用心。
相比之下,倒是刚刚从河南战场调过来的、阿济格手下的满达海,对这种紧急加固的城防已经颇为适应了,显然是在河南那边见多识广。
面对堂兄的暴躁,他内心很是不以为意,还暗讽堂兄少见多怪,只是明面上的语气并不显露:
“是么?那看来,我大清派来淮南的兵马,原本遭遇的敌人太弱了,这才导致一开始进展太顺利。如今被朱树人的湖广明军勤王增援,怕是处处要碰硬钉子。
这两日南蛮子散播的那些谣言,恐怕也未必全是为了动摇我军心,还真有可能是十五叔遭了……顿挫。”
尼堪是奴儿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三子,满达海是奴儿哈赤次子代善的第七子,所以他俩是堂兄弟,尼堪比满达海年长十一岁。
多尔衮掌权后,此番部署南征,把大哥的儿子都派给了多铎,把二哥的儿子都派给了阿济格。
这两派之间自然也都略有争竞,想要一较高下。但谈不上什么大矛盾,只是普通派系之争。
满达海原意是很想说“十五叔多半真是死了”,但也要留点余地,不想说出那些惹人嫌的不吉利字眼,才话到嘴边换成了“顿挫”。
尼堪被堂弟暗讽,自然要反唇相讥:
“是么?原来英亲王在鄂豫进展缓慢,一座南阳城整整三个月攻不下、南蛮子的汉水防线更是连摸都没法摸,都是因为湖广明军城防规划更完备咯?那我们倒是真该吸取,请务必多介绍一些教训。”
“你……”满达海也是年轻气盛,毕竟二十来岁的人,一时有些恼怒,又没法发作,最后只丢下一句
“反正我觉得,要是十五叔真出了意外,就没必要再强攻扬州了,这样改造过的坚城,要是还有充足的红夷大炮能源源不断运来,根本不可能攻下。
如今要攻城,也得先拿下城南的瓜州渡,截断江南明军通过长江水路往城里运援军运火器弹药!如今的形势,跟朱树人亲自赶来之前完全不同了!湖广明军比南直隶明军要强何止数倍!不断外援根本没有攻打的意义!”
清军第一次来攻打扬州时,压根儿就没提前断明军增援用的水路,那是因为当时清军根本不怕江南明军来增援——
在当时的多铎看来,明军肯主动跨过江送到江北来让清军杀,那简直再好没有了,他巴不得在扬州打出添油战术,让明军继续往这个绞肉机里白给,后续好更轻松一些。
没有被朱树人建设过的、初始状态的南直隶明军,当时在清军眼中就是一坨垃圾。
如今形势变化太快,自然有诸多不适,让清军很痛苦,需要重新磨合。
尼堪和满达海一时没争执出个结果,前方的扬州攻城阵地上,一直在实施火力准备的清军炮兵,却是每一刻都在流血。
多铎此前丢了五十门红夷大炮,那是清朝全国一年的产量、也是清朝总存量的六分之一,这次多尔衮拨来的援军,一共也就凑了二三十门,已经是非常珍惜的了。扬州城下半个上午,就又被明军报销掉三门,着实是亏得很。
尼堪见自己坚持按部就班攻扬州打通道路的尝试有点吃瘪,唯恐再在堂弟面前丢人,只好再去拉来此前逃回的败将尚善和李成栋,逼问他们突围之前、多铎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二人很快被带了上来,这两人是正月初三逃过长江的,又花了三五日东躲西藏穿过泰兴、海门等地,回到清军控制区。尼堪初次召见他们时,大约是正月初九,距离如今已经过了快十天了,
原来,是尚善和李成栋,为了减轻自己兵败而逃的罪责,一开始就对好了口供,咬死他们不知道多铎到底死没死,只说自己突围时没有明确音讯,是听了张存仁让他们突围求援的命令,他们才突围的。
毕竟,奉命突围求援是功劳,主帅战死他们却败逃,那就是大罪了。
要是朱树人此时此刻能在清军主帅大营内,再听一次尼堪、满达海对尚善等人的盘问,绝对会恍然大悟,真相大白:
原来多铎都死了二十天了,清军却还想着救援,都是这两个家伙搞的鬼!是这俩人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家族利益置于了国家利益之上,想打个时间差开脱罪责!
当然了,考虑到尚善和李成栋如今是清朝将领,朱树人肯定会很乐于看到敌营内部有这种顾小家不顾国家的三心二意者的。
此时,面对尼堪的再一次盘问,加上外人满达海的监督,尚善当然也不傻,继续一口咬定:他们走的时候,多铎确实还没死!
尚善一边说谎,一边内心是这般自忖的:“跟着咱突围的,只有数百士卒,还有那么多人死在半路上了,普通士卒也不知情。还不是我和李成栋互为人证、咬死不放,就死无对证了?
蒙军旗的觉罗果科他们虽然也逃回来了,但他们是决战战场上直接被打崩后沿着江边突围的,他们比我们走得早,他们走的时候王爷也确实还没死,他们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当了逃兵后、王爷具体什么时候死的?咱是王爷身边最后一批突围的,就不可能有人能拿出铁证戳穿我们!”
尚善咬定了这一点,他就觉得自己在清军内部的战败责任分配方面,能尽量占到优势——他们走得晚,就可以指责走得早的人放弃友军,单独逃命。
蒙古正红旗的觉罗果科如果想学尚善,把自己的败逃说成是“奉命突围求援”,尚善可以证伪,因为尚善在多铎身边留的时间更久、走得更晚,他可以和李成栋串供,证明多铎没让觉罗果科突围!他只是被打崩了!反之则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十天,尚善和李成栋完全没有承担任何罪责。
这就好比先帝死了的时候,拿着草诏时间越晚的先帝遗诏,法律效力才越高——
你手上或许也有先帝遗诏不假,但你拿到遗诏的时候,先帝有断气么?
什么?没有?那你怎么知道你走了之后、先帝断气之前的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先帝有没有改主意呢?
咱手上这道遗诏,时间比你晚,而且拿到手之后,咱是眼睁睁看着先帝咽气的!所以要按这最后一道遗诏办!
尚善和李成栋在生死逃亡那几天里,天天琢磨这其中的逻辑,自然是想透彻了,不可能有漏洞,今天自然也是一样。
但可惜的是,今天也有不一样的情况。
当天下午,就在尼堪和满达海“两堂会问”完尚善后,清军主帅大帐里,忽然有侍卫进来报信:
“禀贝勒,恰才休战之后,扬州城内有使者派出,说是要交涉劝说我军退兵的事宜,还说他们愿意送还王爷的尸身。”
原来,是随着傍晚攻城方休战,守城方趁着进攻方兵疲意沮的机会,派出了和谈使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时候派出使者,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要是一大早还没打的时候就派,攻城方只会觉得守城方这是怂了,反而容易士气大振。
先打一天,打得疼了再派,就不存在这些顾虑。以战求和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则和平亡嘛。
“什么?”尼堪和满达海终于难得地异口同声跳了起来。
他们这几天虽然多少有估计多铎遭遇了不幸,但始终没准信,事关重大也不敢随便定论。
直到此刻,多铎才因为他们的“观察者效应”,从“既死又生的量子叠加态”,坍缩到了纯死态。
满达海立刻就拎起尚善的衣领:“十五叔带了那么多精兵强将,就算被困在江南,不能靠着最后的骑兵冲杀劫掠周旋么?怎会被杀?尚善,你们之前是怎么说的!”
尚善也是有点血冲脑壳,但他这几天也脑补过无数次了,知道这事儿迟早会确信,他也只好装无辜,顺便开脱自己:
“或许是明军用了什么阴谋诡计吧,我离开时,王爷身边的败兵确实不多了,也就几千上万骑,或许某次突围转移不慎……
再说,今日明军派使者,便是为了动摇我军心,不如把使者直接杀了,别听他们瞎说。王爷要是真殉国了,也只能如此,就杀几个明官祭奠好了。”
满达海松开手,冷哼:“怎么可能杀使,来使可是说要送还十五叔的尸身,杀了使难道就放弃收尸了?”
尚善:“那就别多说,只问他们确认王爷的死讯、拿回尸体再杀使!”
对于这种无耻的说法,尼堪和满达海倒是没有打算阻止,在他们眼中,几个明朝使者的死活,确实没必要当回事,
清国如今也不在乎交涉领域的名声,反正天下已经只剩两家势力了,没什么好连横合纵方面耍诡计的,直接刀枪下见真章就是。
然而,尼堪满达海不在乎,进来通报的侍卫却又泼了尚善一点冷水:“贝子爷,此论怕是也不妥……明人派回来的使者,并不是他们那边的文官,
而是半个月前江阴之战中,在江边被击溃俘虏的觉罗果科麾下的几名蒙古骑兵军官,是我们自己人……”
尚善顿时无语,明朝居然用力战被擒的战俘送信,他们总不好杀自己人吧。
而听了对方的身份后,尚善心头也是没来由紧跳了几下,慎重确认:“……南蛮子放回来的,是哪一部的人?”
“是蒙军旗正红旗的。”侍卫详细补充。
尚善内心微微松了口气,脸上表情不变:“还好……是王爷死前就溃散的友军,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但既然朱树人能想到放回俘虏来带话,这次是我们运气好,下次要是再放回几个比咱在王爷身边坚持得更久的忠义之士,我和李成栋又该如何应对?
唉,为了少担点罪责、多捞点苦劳,说了一个谎,就得用更多的谎去圆……我大清严酷的军功赏罚制度,真是不合时宜了。”
尚善竟忍不住怀疑起清朝那严酷的制度了。
不过说句良心话,清朝那种严明的军法,在国运上升期,确实是好用,便于激励滚雪球。但一旦到了国运巅峰开始掉头向下,大多数人打败仗逐渐常态、高级将领殉国也成为常态时,再坚持这么严厉的军法,绝对会惹来大麻烦的。
当然了,此前崇祯时,明朝也没少因为他们僵化的赏罚制度、过于刚而易折,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崇祯就是拿着原本承平时的法条去卡、去要求属下的文武,高标准严要求,最后属下做不到又怕治罪,出了一大堆汉奸。
赏罚严酷程度的张弛有度、又要取信于天下,实在是非常难的平衡,自古没几个统治者能玩明白。
……
尼堪和满达海接见了放回来的那几个被俘蒙古军官后,自然是问了很多问题。
虽然那几名甲喇、牛录本人被俘是发生在多铎的中军战败前,他们也没看到后来多铎军的战场结局。
但对于多铎的死讯,则是确信无疑的,因为他们进了战俘营之后还能听到消息,
最后张存仁等人被凌迟行刑的时候,南京朝廷也把多铎的尸身拉出来展示过,当时很多俘虏都被押去观刑了,还眼睁睁看着他们那些战争罪责更重的袍泽被明朝刽子手一一处死。
所以,简短的盘问后,尼堪和满达海就拿到了非常翔实的消息。
满达海多留了个心眼,试图问出他们是否知道“多铎具体哪一战战死的,死前命令哪些人突围了,还有谁弃帅先逃”。
但这些问题,放回的俘虏也不太说得明白,反正他们只能承认觉罗果科这些人是真的先败了。
尚善在旁边听着满达海盘问,内心也是惴惴不安,直到问完后,没他的问题,才暂时放心。
他内心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这事儿就此打住、就查到这一步算了,别再特么刨根问底了,
派系斗争非要把战败功过分得这么清楚有意思么?能活着回来就是有苦劳不行么?你满达海那么喜欢打击异己抬高自己是有病吧!
另一边,满达海跟尼堪最后交流了一下,因为还需要从明军营地接回多铎的尸身,今天放回来这几个蒙古军官俘虏,自然还得再回一趟扬州城,把尼堪愿意接收多铎尸身的表态带回去。
双方的攻城战,也只好暂时休整中断,明军送还尸体之前,尼堪就算再不要脸,也不能直接攻城的。
但他还是觉得东路清军这一系列战役输得太惨,回去跟多尔衮不好交代,内心还存着“等把十五叔的尸体拿到手,咱可以再见机行事,考虑要不要跟明人翻脸偷袭再捞点好处,挣回点面子”。
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对自己人说得很直白,只是先模湖暗示了一下,却让满达海和尚善内心很不爽。
满达海是觉得他纯属多此一举,多铎都确认死了,现在再打扬州城消耗有什么意义?
东路清军既然那么无能,还挣扎什么,直接把今年南征表现最差的锅好好背结实了,帮阿济格的西路军衬托一下无能不好么?
阿济格打得确实也不好,但跟多铎一比,还是可以“全靠同行衬托”的。
尚善是多铎的手下,按说他从派系立场看,是应该支持尼堪的,从互相抹功堆过方面来说,也应该是跟满达海不对付的。
但是,在“阻止这场消耗战再打下去”这个问题上,尚善却不得不跟满达海站在了一条立场上,实在是复杂得很——阵营立场占尼堪,具体决策立场站满达海,尚善和李成栋的小团体利益才能最大化。
要是再打下去,明军那边再定时炸弹一样放回一些未知的高层俘虏,鬼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思想混乱。
于是,尚善也不得不琢磨,怎么想办法尽快结束战斗,所有事情到此为止,就此彻底捂盖子。
……
另一边,扬州城外的瓜州渡。
尼堪放回那几个蒙古俘虏,让他们带话愿意收尸,朱树人自然也第一时间让人仔细盘问了那些人,让他们如实交代尼堪怎么说的,都问了些什么。
因为本来就背负着外交任务,那几个蒙古俘虏倒也没觉得有些话题属于机密,就把能说的部分都说了。
明军这边负责问话的幕僚很快整理清楚,交到了朱树人手上。
而朱树人哪怕只靠这些信息,当然也很快探明:“什么?原来鞑子果然直到今天,都还没确认多铎的死讯?
尚善和李成栋,在对面还被当成了突围求救的功臣?天下居然还有这么不要脸往自己身上贴金的?”
尚善和李成栋的变罪为功操作,也是着实让朱树人大吃一惊。他原先还真没想到,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利用死无对证把自己说得那么高尚坚贞不屈。
随后,朱树人虽然无法推演出细节,但却能轻易推演出敌营中各方势力的战斗意志:
“那就好办了……既然他们要互相推诿隐瞒那么多东西,满达海跟尼堪在后续是战是和的问题上,意见多半会不一致。
尚善原本应该是跟尼堪一致的,但他有自己的小秘密,肯定也不得不不一致了……三部敌军,一部想到此为止,一部想战,一部想走,这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
ps:抱歉最近的计策写得有点过于依赖心理战了,有点累赘,不够必然……大家谅解,可能是我自己的大脑这几天一直处在心理战的博弈状态,影响了我写出来的东西。
国姓窃明正文卷第313章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这扬州城不是三个月前就攻破过一次么?南蛮子打回去也不过二十来日,怎得又能修得如此坚固?比第一次新的时候都更难轰开了!
你们这些汉人废物,轮到你们守的时候怎么不想着好好修复城防、那么容易就被南蛮子拿回去了!”
隆武元年正月十八上午,当北方来的清军援军,第一次组织起刚刚运到的火炮,重新试图轰击扬州城墙、模彷三个月前的战术再破一次扬州城时。
才刚轰了没多久,他们就意识到如今的扬州城墙,比第一次时难轰得多了,
明军此次夺回扬州虽才不满一个月,但就是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对城池的加固、改造,已经比去年那种摆烂瞎搞的状态强了不知多少倍。
目前赞摄淮南江北清军指挥权的贝勒尼堪,看到这攻击效果,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很是数落了一顿手下那些汉人将领,抱怨他们做事不用心。
相比之下,倒是刚刚从河南战场调过来的、阿济格手下的满达海,对这种紧急加固的城防已经颇为适应了,显然是在河南那边见多识广。
面对堂兄的暴躁,他内心很是不以为意,还暗讽堂兄少见多怪,只是明面上的语气并不显露:
“是么?那看来,我大清派来淮南的兵马,原本遭遇的敌人太弱了,这才导致一开始进展太顺利。如今被朱树人的湖广明军勤王增援,怕是处处要碰硬钉子。
这两日南蛮子散播的那些谣言,恐怕也未必全是为了动摇我军心,还真有可能是十五叔遭了……顿挫。”
尼堪是奴儿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三子,满达海是奴儿哈赤次子代善的第七子,所以他俩是堂兄弟,尼堪比满达海年长十一岁。
多尔衮掌权后,此番部署南征,把大哥的儿子都派给了多铎,把二哥的儿子都派给了阿济格。
这两派之间自然也都略有争竞,想要一较高下。但谈不上什么大矛盾,只是普通派系之争。
满达海原意是很想说“十五叔多半真是死了”,但也要留点余地,不想说出那些惹人嫌的不吉利字眼,才话到嘴边换成了“顿挫”。
尼堪被堂弟暗讽,自然要反唇相讥:
“是么?原来英亲王在鄂豫进展缓慢,一座南阳城整整三个月攻不下、南蛮子的汉水防线更是连摸都没法摸,都是因为湖广明军城防规划更完备咯?那我们倒是真该吸取,请务必多介绍一些教训。”
“你……”满达海也是年轻气盛,毕竟二十来岁的人,一时有些恼怒,又没法发作,最后只丢下一句
“反正我觉得,要是十五叔真出了意外,就没必要再强攻扬州了,这样改造过的坚城,要是还有充足的红夷大炮能源源不断运来,根本不可能攻下。
如今要攻城,也得先拿下城南的瓜州渡,截断江南明军通过长江水路往城里运援军运火器弹药!如今的形势,跟朱树人亲自赶来之前完全不同了!湖广明军比南直隶明军要强何止数倍!不断外援根本没有攻打的意义!”
清军第一次来攻打扬州时,压根儿就没提前断明军增援用的水路,那是因为当时清军根本不怕江南明军来增援——
在当时的多铎看来,明军肯主动跨过江送到江北来让清军杀,那简直再好没有了,他巴不得在扬州打出添油战术,让明军继续往这个绞肉机里白给,后续好更轻松一些。
没有被朱树人建设过的、初始状态的南直隶明军,当时在清军眼中就是一坨垃圾。
如今形势变化太快,自然有诸多不适,让清军很痛苦,需要重新磨合。
尼堪和满达海一时没争执出个结果,前方的扬州攻城阵地上,一直在实施火力准备的清军炮兵,却是每一刻都在流血。
多铎此前丢了五十门红夷大炮,那是清朝全国一年的产量、也是清朝总存量的六分之一,这次多尔衮拨来的援军,一共也就凑了二三十门,已经是非常珍惜的了。扬州城下半个上午,就又被明军报销掉三门,着实是亏得很。
尼堪见自己坚持按部就班攻扬州打通道路的尝试有点吃瘪,唯恐再在堂弟面前丢人,只好再去拉来此前逃回的败将尚善和李成栋,逼问他们突围之前、多铎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二人很快被带了上来,这两人是正月初三逃过长江的,又花了三五日东躲西藏穿过泰兴、海门等地,回到清军控制区。尼堪初次召见他们时,大约是正月初九,距离如今已经过了快十天了,
原来,是尚善和李成栋,为了减轻自己兵败而逃的罪责,一开始就对好了口供,咬死他们不知道多铎到底死没死,只说自己突围时没有明确音讯,是听了张存仁让他们突围求援的命令,他们才突围的。
毕竟,奉命突围求援是功劳,主帅战死他们却败逃,那就是大罪了。
要是朱树人此时此刻能在清军主帅大营内,再听一次尼堪、满达海对尚善等人的盘问,绝对会恍然大悟,真相大白:
原来多铎都死了二十天了,清军却还想着救援,都是这两个家伙搞的鬼!是这俩人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家族利益置于了国家利益之上,想打个时间差开脱罪责!
当然了,考虑到尚善和李成栋如今是清朝将领,朱树人肯定会很乐于看到敌营内部有这种顾小家不顾国家的三心二意者的。
此时,面对尼堪的再一次盘问,加上外人满达海的监督,尚善当然也不傻,继续一口咬定:他们走的时候,多铎确实还没死!
尚善一边说谎,一边内心是这般自忖的:“跟着咱突围的,只有数百士卒,还有那么多人死在半路上了,普通士卒也不知情。还不是我和李成栋互为人证、咬死不放,就死无对证了?
蒙军旗的觉罗果科他们虽然也逃回来了,但他们是决战战场上直接被打崩后沿着江边突围的,他们比我们走得早,他们走的时候王爷也确实还没死,他们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当了逃兵后、王爷具体什么时候死的?咱是王爷身边最后一批突围的,就不可能有人能拿出铁证戳穿我们!”
尚善咬定了这一点,他就觉得自己在清军内部的战败责任分配方面,能尽量占到优势——他们走得晚,就可以指责走得早的人放弃友军,单独逃命。
蒙古正红旗的觉罗果科如果想学尚善,把自己的败逃说成是“奉命突围求援”,尚善可以证伪,因为尚善在多铎身边留的时间更久、走得更晚,他可以和李成栋串供,证明多铎没让觉罗果科突围!他只是被打崩了!反之则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十天,尚善和李成栋完全没有承担任何罪责。
这就好比先帝死了的时候,拿着草诏时间越晚的先帝遗诏,法律效力才越高——
你手上或许也有先帝遗诏不假,但你拿到遗诏的时候,先帝有断气么?
什么?没有?那你怎么知道你走了之后、先帝断气之前的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先帝有没有改主意呢?
咱手上这道遗诏,时间比你晚,而且拿到手之后,咱是眼睁睁看着先帝咽气的!所以要按这最后一道遗诏办!
尚善和李成栋在生死逃亡那几天里,天天琢磨这其中的逻辑,自然是想透彻了,不可能有漏洞,今天自然也是一样。
但可惜的是,今天也有不一样的情况。
当天下午,就在尼堪和满达海“两堂会问”完尚善后,清军主帅大帐里,忽然有侍卫进来报信:
“禀贝勒,恰才休战之后,扬州城内有使者派出,说是要交涉劝说我军退兵的事宜,还说他们愿意送还王爷的尸身。”
原来,是随着傍晚攻城方休战,守城方趁着进攻方兵疲意沮的机会,派出了和谈使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时候派出使者,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要是一大早还没打的时候就派,攻城方只会觉得守城方这是怂了,反而容易士气大振。
先打一天,打得疼了再派,就不存在这些顾虑。以战求和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则和平亡嘛。
“什么?”尼堪和满达海终于难得地异口同声跳了起来。
他们这几天虽然多少有估计多铎遭遇了不幸,但始终没准信,事关重大也不敢随便定论。
直到此刻,多铎才因为他们的“观察者效应”,从“既死又生的量子叠加态”,坍缩到了纯死态。
满达海立刻就拎起尚善的衣领:“十五叔带了那么多精兵强将,就算被困在江南,不能靠着最后的骑兵冲杀劫掠周旋么?怎会被杀?尚善,你们之前是怎么说的!”
尚善也是有点血冲脑壳,但他这几天也脑补过无数次了,知道这事儿迟早会确信,他也只好装无辜,顺便开脱自己:
“或许是明军用了什么阴谋诡计吧,我离开时,王爷身边的败兵确实不多了,也就几千上万骑,或许某次突围转移不慎……
再说,今日明军派使者,便是为了动摇我军心,不如把使者直接杀了,别听他们瞎说。王爷要是真殉国了,也只能如此,就杀几个明官祭奠好了。”
满达海松开手,冷哼:“怎么可能杀使,来使可是说要送还十五叔的尸身,杀了使难道就放弃收尸了?”
尚善:“那就别多说,只问他们确认王爷的死讯、拿回尸体再杀使!”
对于这种无耻的说法,尼堪和满达海倒是没有打算阻止,在他们眼中,几个明朝使者的死活,确实没必要当回事,
清国如今也不在乎交涉领域的名声,反正天下已经只剩两家势力了,没什么好连横合纵方面耍诡计的,直接刀枪下见真章就是。
然而,尼堪满达海不在乎,进来通报的侍卫却又泼了尚善一点冷水:“贝子爷,此论怕是也不妥……明人派回来的使者,并不是他们那边的文官,
而是半个月前江阴之战中,在江边被击溃俘虏的觉罗果科麾下的几名蒙古骑兵军官,是我们自己人……”
尚善顿时无语,明朝居然用力战被擒的战俘送信,他们总不好杀自己人吧。
而听了对方的身份后,尚善心头也是没来由紧跳了几下,慎重确认:“……南蛮子放回来的,是哪一部的人?”
“是蒙军旗正红旗的。”侍卫详细补充。
尚善内心微微松了口气,脸上表情不变:“还好……是王爷死前就溃散的友军,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但既然朱树人能想到放回俘虏来带话,这次是我们运气好,下次要是再放回几个比咱在王爷身边坚持得更久的忠义之士,我和李成栋又该如何应对?
唉,为了少担点罪责、多捞点苦劳,说了一个谎,就得用更多的谎去圆……我大清严酷的军功赏罚制度,真是不合时宜了。”
尚善竟忍不住怀疑起清朝那严酷的制度了。
不过说句良心话,清朝那种严明的军法,在国运上升期,确实是好用,便于激励滚雪球。但一旦到了国运巅峰开始掉头向下,大多数人打败仗逐渐常态、高级将领殉国也成为常态时,再坚持这么严厉的军法,绝对会惹来大麻烦的。
当然了,此前崇祯时,明朝也没少因为他们僵化的赏罚制度、过于刚而易折,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崇祯就是拿着原本承平时的法条去卡、去要求属下的文武,高标准严要求,最后属下做不到又怕治罪,出了一大堆汉奸。
赏罚严酷程度的张弛有度、又要取信于天下,实在是非常难的平衡,自古没几个统治者能玩明白。
……
尼堪和满达海接见了放回来的那几个被俘蒙古军官后,自然是问了很多问题。
虽然那几名甲喇、牛录本人被俘是发生在多铎的中军战败前,他们也没看到后来多铎军的战场结局。
但对于多铎的死讯,则是确信无疑的,因为他们进了战俘营之后还能听到消息,
最后张存仁等人被凌迟行刑的时候,南京朝廷也把多铎的尸身拉出来展示过,当时很多俘虏都被押去观刑了,还眼睁睁看着他们那些战争罪责更重的袍泽被明朝刽子手一一处死。
所以,简短的盘问后,尼堪和满达海就拿到了非常翔实的消息。
满达海多留了个心眼,试图问出他们是否知道“多铎具体哪一战战死的,死前命令哪些人突围了,还有谁弃帅先逃”。
但这些问题,放回的俘虏也不太说得明白,反正他们只能承认觉罗果科这些人是真的先败了。
尚善在旁边听着满达海盘问,内心也是惴惴不安,直到问完后,没他的问题,才暂时放心。
他内心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这事儿就此打住、就查到这一步算了,别再特么刨根问底了,
派系斗争非要把战败功过分得这么清楚有意思么?能活着回来就是有苦劳不行么?你满达海那么喜欢打击异己抬高自己是有病吧!
另一边,满达海跟尼堪最后交流了一下,因为还需要从明军营地接回多铎的尸身,今天放回来这几个蒙古军官俘虏,自然还得再回一趟扬州城,把尼堪愿意接收多铎尸身的表态带回去。
双方的攻城战,也只好暂时休整中断,明军送还尸体之前,尼堪就算再不要脸,也不能直接攻城的。
但他还是觉得东路清军这一系列战役输得太惨,回去跟多尔衮不好交代,内心还存着“等把十五叔的尸体拿到手,咱可以再见机行事,考虑要不要跟明人翻脸偷袭再捞点好处,挣回点面子”。
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对自己人说得很直白,只是先模湖暗示了一下,却让满达海和尚善内心很不爽。
满达海是觉得他纯属多此一举,多铎都确认死了,现在再打扬州城消耗有什么意义?
东路清军既然那么无能,还挣扎什么,直接把今年南征表现最差的锅好好背结实了,帮阿济格的西路军衬托一下无能不好么?
阿济格打得确实也不好,但跟多铎一比,还是可以“全靠同行衬托”的。
尚善是多铎的手下,按说他从派系立场看,是应该支持尼堪的,从互相抹功堆过方面来说,也应该是跟满达海不对付的。
但是,在“阻止这场消耗战再打下去”这个问题上,尚善却不得不跟满达海站在了一条立场上,实在是复杂得很——阵营立场占尼堪,具体决策立场站满达海,尚善和李成栋的小团体利益才能最大化。
要是再打下去,明军那边再定时炸弹一样放回一些未知的高层俘虏,鬼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思想混乱。
于是,尚善也不得不琢磨,怎么想办法尽快结束战斗,所有事情到此为止,就此彻底捂盖子。
……
另一边,扬州城外的瓜州渡。
尼堪放回那几个蒙古俘虏,让他们带话愿意收尸,朱树人自然也第一时间让人仔细盘问了那些人,让他们如实交代尼堪怎么说的,都问了些什么。
因为本来就背负着外交任务,那几个蒙古俘虏倒也没觉得有些话题属于机密,就把能说的部分都说了。
明军这边负责问话的幕僚很快整理清楚,交到了朱树人手上。
而朱树人哪怕只靠这些信息,当然也很快探明:“什么?原来鞑子果然直到今天,都还没确认多铎的死讯?
尚善和李成栋,在对面还被当成了突围求救的功臣?天下居然还有这么不要脸往自己身上贴金的?”
尚善和李成栋的变罪为功操作,也是着实让朱树人大吃一惊。他原先还真没想到,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利用死无对证把自己说得那么高尚坚贞不屈。
随后,朱树人虽然无法推演出细节,但却能轻易推演出敌营中各方势力的战斗意志:
“那就好办了……既然他们要互相推诿隐瞒那么多东西,满达海跟尼堪在后续是战是和的问题上,意见多半会不一致。
尚善原本应该是跟尼堪一致的,但他有自己的小秘密,肯定也不得不不一致了……三部敌军,一部想到此为止,一部想战,一部想走,这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
ps:抱歉最近的计策写得有点过于依赖心理战了,有点累赘,不够必然……大家谅解,可能是我自己的大脑这几天一直处在心理战的博弈状态,影响了我写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