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37章关西风云

第637章关西风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十月间,发生在满清内部的这场内斗,在满清太后布木布泰与和事老代善的力挽狂澜下,剑拔弩张的多尔衮同豪格,最终偃旗息鼓,避免了继续流血冲突,至少在表面上安定下来。

    十月底,豪格拔营西去,可以寓见,自此西北虽然名义上还接受大清领导,但事实上已经处于独立的状态。

    在豪格走后不久,松了一口气的代善亦领兵返回关外,他虽然没与多尔衮彻底闹翻,但只要多尔衮活着一天,代善也不可能进京了。

    北京城下,满清避免了一场同族大战,内部矛盾被暂时压制,但强大的满清自此也分成几块。

    豪格回到西安,立刻派唐通把守潼关,断绝川陕与北京的官方往来,然后立刻宣布将西安改称长安,自立之心昭然若揭。

    同时豪格开始修缮被李自成烧毁的原大明秦王府,又传檄川陕各地,宣布节制川陕。

    清廷川陕总督孟乔芳很快被豪格召回长安,并解掉他的兵权,但不久又任命其为行辕大学士,于长安组阁搭建中枢班子,开科举、武举,吸纳人才。

    此时豪格手中只有两蓝旗和一少部分两黄旗,整个川陕的旗丁连带着家眷也不到七八万人,豪格统治的根基十分不稳定,而且凭借这点力量,他根本无法完成西扩的目标。

    此时,如何使得川陕之地能够支持他,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豪格首先想到的是拉拢在汉中休整的吴三桂,然后又有汉官韩昭宣谏言,“不剃发,复衣冠,天下臣民悉从其便,则川陕民心可定。”

    这韩昭宣便是当年参与镇压赵应元青州之变的明朝青州道,算是王彦的熟人。历史上,此公前脚镇压了赵应元,后脚便也走上了抗清的道路。

    原本此公将于晋南起兵,推宗室朱璟溧为韩王,响应姜襄,可结果事败被杀,朱璟溧转转逃入湖北,最后于房县同郝摇旗汇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韩主定武”政权。

    除了韩昭宣外,又有另一人,再次谏言,却是早前因为支持陈名夏,谏言“三千年未有令改”反对剃发令的汉员,原清廷陕西河西道孔闻褾。

    他原本被多尔衮下令革职,永不叙用,但豪格想要在川陕另立朝廷,便需要大批的人才来管理政事,经略地方。

    这些被多尔衮流放到西宁等地的南党官员,便被大批起用。

    支持满清全面汉化的南党汉员,是多尔衮重点打击的对象,南党一派,自然也视多尔衮如猛虎,现在豪格要搬倒多尔衮,这些官员自然支持。

    在这批官员的推波助澜,加上豪格本身掌握的满族势力严重不足够的情况下,豪格不得不改变民族政策,走上了拉拢汉族士绅,来攻打叶尔羌汗国,攻打西蒙古的道路,否则以他自身的势力,根本无力向西扩张。

    为了凝聚实力,也为了区别豪格政权与多尔衮控制的大清并不相同,多尔衮在川陕推行的政策,很快被豪格全面推翻。

    他废除剃发令,并选练汉兵,编练新八旗,除了暂时没有建号称帝,基本已经与多尔衮彻底决裂。

    清廷这边风起云涌,南明这边也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随着王彦从武昌出发前往广京,朝廷对于王彦的封赏,便再也拖不下去。

    这其他诸部论功行赏,早已完毕,唯有王彦一部的封赏,迟迟不能敲定,这眼看就要到了年底,封赏若还是下不来,便实在说不过去。

    广京朝堂上,隆武皇帝端坐大宝,旁边司礼监大太监庞天寿侍立一旁,底下绯袍、青袍官员分立两侧,殿中一人抱着笏板,朗声说道:“王相荡平楚赣,扫除建夷,兼有拥立救驾之功。数年来,行忠君爱国之事,今率十余万儿郎光复川东川南,累功足以封王。陛下,有功不赏,则将士离心,何况累功不赏呼?臣请陛下旨,将王相进爵为衡阳王。”

    “臣附议!”王彦的几名心腹立刻出列拜倒。

    这提议之人,正是袁彭年,虽然他人品不怎么样,但却物尽其用,可以作为王彦在朝堂上的喉舌。

    历史上,他是坚决反对孙可望请封秦王的,但现在却是为王彦请封郡王的急先锋。

    这边语毕,那边便又出来一人,却是大学士陈子壮,“陛下,臣以为封王之事不妥,祖制无异姓封王之例,此例绝不可开。”

    袁彭年抖擞精神,立刻呛道:“那不知阁老准备如何封赏王相?”

    陈子壮瞪了袁彭年一眼,拂袖道:“如何封赏,你问本阁作甚?臣子岂能替君王做主,袁御史是何居心?”

    袁彭年微微一愣,遂即冷哼道:“阁部莫要危言耸听,下官是谏台官员,有奏事、谏言之权。下官为王相请封,只是给陛下建议,倒是阁老否定下官之议,又拿不出决办法来,难免有尸位素餐之嫌!”

    陈子壮听了大怒,但袁彭年却继续说道:“陛下,易经有语,穷则变变则通,天下之事,由分封到郡县,由察举到科举,世事皆在变化,齐桓公若完全遵循祖制,便没有管仲变法,齐国就不能成就王霸之业,秦国若完全遵循祖制,不用商鞅变法,早已被强魏所灭。祖制虽要遵循,但也要根据时事变化,臣以为,时下以一封号而收数十万将士之心,并无不可,还请陛下明鉴。”

    “袁御史翘舌雌黄,变法为变法,封王为封王,岂可混淆一谈。自古异姓封王,绝非朝廷之福。”一名大臣又站出来反对道。

    袁彭年独战几人,却越战越勇,“陛下,朝廷如今能战者,王相、豫国公、鄂国公、国姓成功,如公爵之赏,已然登顶,那江南由谁来打?金陵由谁光复呢?有功不赏,将士何以效命?”

    隆武听了,脸上看不清喜怒,挥挥手道:“此事争议甚大,朕有些疲乏了,改日再议吧!”

    一旁的庞天寿听了,立刻唱道:“退朝!”

    “恭送陛下!”百官齐齐躬身,待隆武被搀扶着离开大殿,大臣才议论纷纷的出殿。

    这时御史金堡才走到门口,便被一名内侍叫住,“金御史,陛下有请。”

    :。: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