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修BUG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一忙起来, 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崔燮白天上学、做题, 晚上画画、背书, 时间就如流水般过去,只愁十二个时辰不够用的。书塾里再没有没有放假的日子, 他也没空看历书,早不记得今夕何夕,只知道离着县试的倒计时一天比一天更少了。
那天早上要出门时,他忽然发现院子里倒了一条细长的灶灰, 从井口引到厨房里。而自井口往外又铺了一条灰黄的好像是麸皮似的线。崔源就在旁边打扫, 却半点儿不动那两条长线, 似乎是有什么风俗。
他驻足看了一会儿,好奇地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弄这些灰在院子里?”
黄嫂从厨房里出来,缩手缩脚地说:“回公子, 这是咱们县里的风俗,要引龙入宅,这一年才得发财哩。”
崔燮顿时就有点不敢说话了, 生怕暴露出自己不懂本朝风俗的事。好在这风俗真是迁安独有的,京里不时兴这个,捧砚就在身边叽叽喳喳地给他解释:“我也才知道, 这是咱们老家的风俗。要用米糠引到井边,再用灶灰从井里引到水瓮边上, 这样就能把龙引进家来, 往后有龙住在咱家井里, 就能保佑主家发财哩!”
黄嫂对着他这个小舍人有些怯,待捧砚却像自己家的小辈一样,含笑看着他说话,也多说了两句:“今日还要吃油煎糕的,不过早上吃糕不易消化,中午又怕路上风吹了,油糕不香脆。公子晚上早些回来,我给你现煎米糕,多多地洒上砂糖吃。”
崔燮点了点头,温煦地说:“好啊,我正想吃油糕。既然已经用油了,也顺便炸些芝麻球、甜麻叶、馓子、排叉……多做一些,你们在家就先吃,也送给邻居们尝尝。”
黄嫂“哎哎”地应了,回厨房去忙活。他自去赵家门口等赵应麟出来,两人依旧一道上学去。
赵家却没有早上不吃油糕的习惯,赵应麟捧着两块油纸包着,煎得酥黄油亮的米糕就出来了,顺手递给他一块,努了努嘴说:“我奶奶亲手做的,南边儿的做法,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你尝尝,保证好吃。”
二月初的天气还颇为寒凉,刚煎出来的油糕就已经不烫手了。崔燮老实不客气地接过来,撕开油纸咬了一口。米糕里薄薄夹了一层猪油白糖馅儿,差点烫着他,不过烫归烫,的确和这边的口味不同,那糕不知怎么就更细软香甜一点儿。
崔燮不禁再次庆幸自己得了书斋,不然想跟别的穿越者一样靠卖小吃赚钱,就连这条街上顾客的口味都满足不了。
吃人的手短。吃完那块糕,他就特别自觉地拍了拍赵应麟的手背说:“今日要是先生考帖经墨义,我保准看在赵奶这块煎糕的份上给你抄。”
赵小世兄脸上的笑容就要飞出来了,还故作矜持地说:“我岂是那样的人?帖经墨义都是咱们读书人的基本功,我自然早都背熟了。”
崔燮险些笑了出来,照顾着小学生的情绪说:“应麟兄自然没这个意思,是我自己有些不确定的地方,默写时要跟你对一对。”
赵应麟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不再假装不作弊的好学生,胡乱点点头,便兴致勃勃地跟他说起上丁、上卯两天祭文武庙,先生可能要跟知县大人去作些应制诗文,说不定要给他们放假的事。
这样真正的小孩子,总是没什么心事,容易满足。就为了考默写时能抄一笔,他就足足从早上高兴到了下午,直到先生正式要他们默写帖经墨义时——
崔家忽然来了人,说是京里有客人来,要崔燮回去待客。赵应麟的欢喜顿时变成了惊恐,瞪着眼睛看他一步步离开,却没胆气拉住他,只能看着他走向明朗自由的大门外,自己独自面对满篇题目。
且不说赵家小世兄落在教室里会怎样,崔燮出门时也是有些忐忑的:京里至今也只有两家人来找过他,一家多半来是找麻烦的,另一家却是他想结交的朋友,这两个选项间的差别之大,不啻于是路上遇到劫匪,或是路上捡了五百万的现金。
他摇了摇头,问来接他的工人:“是谁来找我?”
“是个锦衣卫家里的下人,叫谢山。”那工人不住在崔家,自然不知道年节里谢山还来过一趟,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带着对锦衣卫天然的敬畏,压低了声线说:“说是来给公子送酒的。”
崔燮的笑容便清楚了些,脚下加速,快步回到家里。
黄嫂这时候已经炸出了许多麻叶,厚厚地洒了层白糖,还有裹了豆馅的糯米团子,酥脆微咸的排叉,都拿出来待客。谢山坐在花厅里一口茶一口点心地吃着,见着他才拍拍手站起来,笑道:“小的正要多谢公子款待,你家这点心都别有风味,不逊于京中的。”
他又递上一份礼单,上面没有那么多京师特产,只有些普通的点心果品,外加十坛精酿酒。
这酒就是他给出的方子,酿出的浓香型高梁蒸馏酒了。
谢山道:“这酒是刚蒸出来的,我们老爷尝着味道好,就急急地命小的给公子送过来了。不过酒酿的时间短,虽然清冽浓香,却还不够柔和醇厚。老爷叫我嘱咐公子一句,这酒最好搁在窖里存够一二年,去去火气再喝。那时你也长大些了,正好能喝烈酒。”
崔燮握着礼单笑道:“如何当得起千户大人这般惦记。酒我收下了,还有件礼物要请小哥替我捎回去。”
他收下礼单,自己又去书房里取了一轴画卷出来。打开来却是一卷观音图,画得也像是谢千户那张肖像那么精细。观音的容貌完全取自《西游记》,但具体衣着他记不清了,是照着外面卖的观音像画的。
谢山当场就站起来,念了声佛,叹道:“这才是真佛像,公子怎生画出这般状貌,庙里供的也不如这个好!”
那是因为左大玢老师长得好,出外景拍戏时就被群众认作观音过,他顶多就是童年记忆深刻,画得比较像罢了。崔燮谦虚地笑了笑:“谢小哥过奖了。我是因上回你说肖像不好挂出来,便琢磨着画一幅能挂出来的像。也不知千户大人信佛信道,就画了这张。”
上回谢山来送了那么多颜料,他当时就想着要用那颜料画一幅叫谢千户看看。
普通的肖像不方便往外挂,自画像更不是送人的东西。但当今天子讲究三教合一,道士和尚都往朝里弄,民间的信仰风气也浓厚,大多数人家都会请一张神像或佛像回家。三清他记得有些模糊了,画不太好,只好先送一张观音像——就算谢千户自己不用,也能送给信佛的长辈亲朋。
谢山满脸虔诚之色,捧着画卷说:“我们大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信的,反正过什么节也去庙里、观里的捐些香油钱。待看了崔公子这样的好菩萨像,说不定就信真了。”
崔燮微微松了口气,说:“这就好,我家还有几部新印的金刚经,都是自家书坊出的,不值什么,你也帮我捎进京里,叫谢大人拿去送人吧。”
他看着谢山捧着画都不敢动的模样,便上去帮他卷好了,用红线系住。谢山把卷轴恭恭敬敬地放在干净桌面上,起身谢道:“那我就代我家老爷谢过公子了。过了三月就是清明,四月初八又有浴佛节,都是布施经卷的好日子,有了公子印的经书,我们老爷也能省许多事呢。”
他又拖了一车礼物回去,谢瑛先把画挂在书房里,又打开一本经书,看着经书底衬淡淡的莲花与卷头、拖尾印的彩画,忍不住皱了皱眉:“这是崔美人儿的印法。你说这是崔公子自己印的?”
原来致荣书斋是他家的?崔美人果然是那个崔美……崔小公子?
谢山却不知他在想什么,点了点头说:“崔公子说是自家书坊印的,小的想着只是几卷经书,回礼也不费的什么……”
谢瑛淡淡瞟了他一眼:“你又知道不费了?他这么个清孤淡泊的少年人能有几分家底,这经书是彩印的,印书时少不得抛费许多银子,这样的画稿也不知花多少钱买,你怎么能拿他这么多本回来!”
低着头不说话,暗暗腹诽:你们这一趟趟送礼来、回礼去的,夹着他这个下人在中间来回跑腿,竟还要落埋怨。
想归想,这话他却不敢说出来,反而要做出一副积极的模样说:“崔公子说这书是他书坊印的,要么小的带几个家人回去一趟,扮作外地客商打探打探他家铺子开在哪里?若有人不长眼地欺负他,小的便往衙门悄悄递上一张千户大人的帖子,包他那店铺稳稳当当,日进斗金!”
谢瑛冷笑道:“他家顶着圣旨,又是户部郎中的亲子,与指挥使之子交情甚深,迁安哪个敢欺辱他。只是他们这些读书人不一定懂经营……罢了,你带人回去看看——不必再上门见他,只看看他那铺子里有什么滞销的书本,随便买些回来,我拿去送人。”
=====================================
谢瑛印象中清高不知俗务的崔燮,却正满脑子铜臭地想着怎么卖那些《金刚经》。
二月初四正是上丁日,县内要祭文庙,生员们正是要在这日子装幌子的,都是要跟着去祭扫、作文称颂先圣贤们。林先生一早就套了车出去,给这群小学生也放了天假,崔燮头天晚上就作完了功课,早上骑马回来,临了一个时辰字帖静气,便叫人把计掌柜叫来研究新书发售问题。
他受了谢山启发,想要多印一些经书布施给周边佛寺,借那里的僧人推销自家经书。
计掌柜沉默了一会儿,看他不似开玩笑,才试探着问道:“公子是不是只顾着读书,还不知道咱们迁安周围有多少寺观?”
崔燮眨了眨眼,大胆地问:“有很多?难道还能有五六个?”要是只有两三座庙,他们还能一座庙布施几十本,多的话就只能少布施几本了。
这些经卷搁在寺里也没用处,大部分不是卖给信善,就是赠给大财主。他这金刚经是做成了经折装的,比他过年时手绘那两本又精致了些。封面裱了提花细绫,每页纸面印有淡色莲花托底,卷首画印西天大雷音寺,拖尾画印白衣彩绘观音,布施出去一看就比那些普通经书虔诚几倍,和尚与善信们岂有不喜欢的?
他就是看好了这里面的商机,想提前借寺庙之力推广自家的金刚经。先叫人都知道了他家经好,等到清明、浴佛两节,众人争着布施经卷时,自然要先紧着他们书坊的买了。
到时候还可以搞个私人订制,购买量大的可以在经书后单印一页“某某信男信女刊刻敬施”的字样。
他想的倒挺好,计掌柜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倒像在看不知事的晚辈似的。往常计掌柜都把他当作沈万三似的信重,倒很少这样看他,崔燮不禁也有些心虚,又加了几座:“难不成还能有十来座?”
计掌柜扔是摇头,叹道:“少东家只数数咱们这里有多少座山就该知道,寺观只有比山更多的,岂有比山更少的?咱们迁安是九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逢山便有寺,足足建有六十二座寺庙,光是有敕赐匾额的就有两座。还有一座观音寺,公子这经卷上印的就是观音像,那里非布施不可的。”
这么个小县城好几十座庙,不合理吧?这都是谁建的?一县才五千多户人,供着六十来座寺庙,和尚们吃得上饭吗?
计掌柜颇为自豪地说:“本县多是虔诚善信,布施柴米从不含糊。发水那年师傅们也借出庙宇宫观,舍了好些米粮来救人,是以如今香火还更旺哩!纵观永平府下这么些州县,乃至府城,只除一个直隶滦州能比咱们多几座寺观,别的哪个也不如咱们!”
好好好,我知道和尚们吃得上饭了,咱们也得指着和尚吃饭,所以这回经书怎么个布施法吧?
计掌柜回忆了半晌,说:“县东有个宣觉寺是必要布施的,然后是两个受过敕匾的清宁寺和保宁寺,一个观音寺。这几家的香火也最盛,一家布施上百卷也就差不多了。咱们铺子里打年前就能有一月千两上下的流水,如今刊刻的书又不多,拿出几百两花在这上也不碍的。”
其实就是为了给东家自己祈福,花个几百两敬佛也不算多的。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一忙起来, 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崔燮白天上学、做题, 晚上画画、背书, 时间就如流水般过去,只愁十二个时辰不够用的。书塾里再没有没有放假的日子, 他也没空看历书,早不记得今夕何夕,只知道离着县试的倒计时一天比一天更少了。
那天早上要出门时,他忽然发现院子里倒了一条细长的灶灰, 从井口引到厨房里。而自井口往外又铺了一条灰黄的好像是麸皮似的线。崔源就在旁边打扫, 却半点儿不动那两条长线, 似乎是有什么风俗。
他驻足看了一会儿,好奇地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弄这些灰在院子里?”
黄嫂从厨房里出来,缩手缩脚地说:“回公子, 这是咱们县里的风俗,要引龙入宅,这一年才得发财哩。”
崔燮顿时就有点不敢说话了, 生怕暴露出自己不懂本朝风俗的事。好在这风俗真是迁安独有的,京里不时兴这个,捧砚就在身边叽叽喳喳地给他解释:“我也才知道, 这是咱们老家的风俗。要用米糠引到井边,再用灶灰从井里引到水瓮边上, 这样就能把龙引进家来, 往后有龙住在咱家井里, 就能保佑主家发财哩!”
黄嫂对着他这个小舍人有些怯,待捧砚却像自己家的小辈一样,含笑看着他说话,也多说了两句:“今日还要吃油煎糕的,不过早上吃糕不易消化,中午又怕路上风吹了,油糕不香脆。公子晚上早些回来,我给你现煎米糕,多多地洒上砂糖吃。”
崔燮点了点头,温煦地说:“好啊,我正想吃油糕。既然已经用油了,也顺便炸些芝麻球、甜麻叶、馓子、排叉……多做一些,你们在家就先吃,也送给邻居们尝尝。”
黄嫂“哎哎”地应了,回厨房去忙活。他自去赵家门口等赵应麟出来,两人依旧一道上学去。
赵家却没有早上不吃油糕的习惯,赵应麟捧着两块油纸包着,煎得酥黄油亮的米糕就出来了,顺手递给他一块,努了努嘴说:“我奶奶亲手做的,南边儿的做法,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你尝尝,保证好吃。”
二月初的天气还颇为寒凉,刚煎出来的油糕就已经不烫手了。崔燮老实不客气地接过来,撕开油纸咬了一口。米糕里薄薄夹了一层猪油白糖馅儿,差点烫着他,不过烫归烫,的确和这边的口味不同,那糕不知怎么就更细软香甜一点儿。
崔燮不禁再次庆幸自己得了书斋,不然想跟别的穿越者一样靠卖小吃赚钱,就连这条街上顾客的口味都满足不了。
吃人的手短。吃完那块糕,他就特别自觉地拍了拍赵应麟的手背说:“今日要是先生考帖经墨义,我保准看在赵奶这块煎糕的份上给你抄。”
赵小世兄脸上的笑容就要飞出来了,还故作矜持地说:“我岂是那样的人?帖经墨义都是咱们读书人的基本功,我自然早都背熟了。”
崔燮险些笑了出来,照顾着小学生的情绪说:“应麟兄自然没这个意思,是我自己有些不确定的地方,默写时要跟你对一对。”
赵应麟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不再假装不作弊的好学生,胡乱点点头,便兴致勃勃地跟他说起上丁、上卯两天祭文武庙,先生可能要跟知县大人去作些应制诗文,说不定要给他们放假的事。
这样真正的小孩子,总是没什么心事,容易满足。就为了考默写时能抄一笔,他就足足从早上高兴到了下午,直到先生正式要他们默写帖经墨义时——
崔家忽然来了人,说是京里有客人来,要崔燮回去待客。赵应麟的欢喜顿时变成了惊恐,瞪着眼睛看他一步步离开,却没胆气拉住他,只能看着他走向明朗自由的大门外,自己独自面对满篇题目。
且不说赵家小世兄落在教室里会怎样,崔燮出门时也是有些忐忑的:京里至今也只有两家人来找过他,一家多半来是找麻烦的,另一家却是他想结交的朋友,这两个选项间的差别之大,不啻于是路上遇到劫匪,或是路上捡了五百万的现金。
他摇了摇头,问来接他的工人:“是谁来找我?”
“是个锦衣卫家里的下人,叫谢山。”那工人不住在崔家,自然不知道年节里谢山还来过一趟,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带着对锦衣卫天然的敬畏,压低了声线说:“说是来给公子送酒的。”
崔燮的笑容便清楚了些,脚下加速,快步回到家里。
黄嫂这时候已经炸出了许多麻叶,厚厚地洒了层白糖,还有裹了豆馅的糯米团子,酥脆微咸的排叉,都拿出来待客。谢山坐在花厅里一口茶一口点心地吃着,见着他才拍拍手站起来,笑道:“小的正要多谢公子款待,你家这点心都别有风味,不逊于京中的。”
他又递上一份礼单,上面没有那么多京师特产,只有些普通的点心果品,外加十坛精酿酒。
这酒就是他给出的方子,酿出的浓香型高梁蒸馏酒了。
谢山道:“这酒是刚蒸出来的,我们老爷尝着味道好,就急急地命小的给公子送过来了。不过酒酿的时间短,虽然清冽浓香,却还不够柔和醇厚。老爷叫我嘱咐公子一句,这酒最好搁在窖里存够一二年,去去火气再喝。那时你也长大些了,正好能喝烈酒。”
崔燮握着礼单笑道:“如何当得起千户大人这般惦记。酒我收下了,还有件礼物要请小哥替我捎回去。”
他收下礼单,自己又去书房里取了一轴画卷出来。打开来却是一卷观音图,画得也像是谢千户那张肖像那么精细。观音的容貌完全取自《西游记》,但具体衣着他记不清了,是照着外面卖的观音像画的。
谢山当场就站起来,念了声佛,叹道:“这才是真佛像,公子怎生画出这般状貌,庙里供的也不如这个好!”
那是因为左大玢老师长得好,出外景拍戏时就被群众认作观音过,他顶多就是童年记忆深刻,画得比较像罢了。崔燮谦虚地笑了笑:“谢小哥过奖了。我是因上回你说肖像不好挂出来,便琢磨着画一幅能挂出来的像。也不知千户大人信佛信道,就画了这张。”
上回谢山来送了那么多颜料,他当时就想着要用那颜料画一幅叫谢千户看看。
普通的肖像不方便往外挂,自画像更不是送人的东西。但当今天子讲究三教合一,道士和尚都往朝里弄,民间的信仰风气也浓厚,大多数人家都会请一张神像或佛像回家。三清他记得有些模糊了,画不太好,只好先送一张观音像——就算谢千户自己不用,也能送给信佛的长辈亲朋。
谢山满脸虔诚之色,捧着画卷说:“我们大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信的,反正过什么节也去庙里、观里的捐些香油钱。待看了崔公子这样的好菩萨像,说不定就信真了。”
崔燮微微松了口气,说:“这就好,我家还有几部新印的金刚经,都是自家书坊出的,不值什么,你也帮我捎进京里,叫谢大人拿去送人吧。”
他看着谢山捧着画都不敢动的模样,便上去帮他卷好了,用红线系住。谢山把卷轴恭恭敬敬地放在干净桌面上,起身谢道:“那我就代我家老爷谢过公子了。过了三月就是清明,四月初八又有浴佛节,都是布施经卷的好日子,有了公子印的经书,我们老爷也能省许多事呢。”
他又拖了一车礼物回去,谢瑛先把画挂在书房里,又打开一本经书,看着经书底衬淡淡的莲花与卷头、拖尾印的彩画,忍不住皱了皱眉:“这是崔美人儿的印法。你说这是崔公子自己印的?”
原来致荣书斋是他家的?崔美人果然是那个崔美……崔小公子?
谢山却不知他在想什么,点了点头说:“崔公子说是自家书坊印的,小的想着只是几卷经书,回礼也不费的什么……”
谢瑛淡淡瞟了他一眼:“你又知道不费了?他这么个清孤淡泊的少年人能有几分家底,这经书是彩印的,印书时少不得抛费许多银子,这样的画稿也不知花多少钱买,你怎么能拿他这么多本回来!”
低着头不说话,暗暗腹诽:你们这一趟趟送礼来、回礼去的,夹着他这个下人在中间来回跑腿,竟还要落埋怨。
想归想,这话他却不敢说出来,反而要做出一副积极的模样说:“崔公子说这书是他书坊印的,要么小的带几个家人回去一趟,扮作外地客商打探打探他家铺子开在哪里?若有人不长眼地欺负他,小的便往衙门悄悄递上一张千户大人的帖子,包他那店铺稳稳当当,日进斗金!”
谢瑛冷笑道:“他家顶着圣旨,又是户部郎中的亲子,与指挥使之子交情甚深,迁安哪个敢欺辱他。只是他们这些读书人不一定懂经营……罢了,你带人回去看看——不必再上门见他,只看看他那铺子里有什么滞销的书本,随便买些回来,我拿去送人。”
=====================================
谢瑛印象中清高不知俗务的崔燮,却正满脑子铜臭地想着怎么卖那些《金刚经》。
二月初四正是上丁日,县内要祭文庙,生员们正是要在这日子装幌子的,都是要跟着去祭扫、作文称颂先圣贤们。林先生一早就套了车出去,给这群小学生也放了天假,崔燮头天晚上就作完了功课,早上骑马回来,临了一个时辰字帖静气,便叫人把计掌柜叫来研究新书发售问题。
他受了谢山启发,想要多印一些经书布施给周边佛寺,借那里的僧人推销自家经书。
计掌柜沉默了一会儿,看他不似开玩笑,才试探着问道:“公子是不是只顾着读书,还不知道咱们迁安周围有多少寺观?”
崔燮眨了眨眼,大胆地问:“有很多?难道还能有五六个?”要是只有两三座庙,他们还能一座庙布施几十本,多的话就只能少布施几本了。
这些经卷搁在寺里也没用处,大部分不是卖给信善,就是赠给大财主。他这金刚经是做成了经折装的,比他过年时手绘那两本又精致了些。封面裱了提花细绫,每页纸面印有淡色莲花托底,卷首画印西天大雷音寺,拖尾画印白衣彩绘观音,布施出去一看就比那些普通经书虔诚几倍,和尚与善信们岂有不喜欢的?
他就是看好了这里面的商机,想提前借寺庙之力推广自家的金刚经。先叫人都知道了他家经好,等到清明、浴佛两节,众人争着布施经卷时,自然要先紧着他们书坊的买了。
到时候还可以搞个私人订制,购买量大的可以在经书后单印一页“某某信男信女刊刻敬施”的字样。
他想的倒挺好,计掌柜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倒像在看不知事的晚辈似的。往常计掌柜都把他当作沈万三似的信重,倒很少这样看他,崔燮不禁也有些心虚,又加了几座:“难不成还能有十来座?”
计掌柜扔是摇头,叹道:“少东家只数数咱们这里有多少座山就该知道,寺观只有比山更多的,岂有比山更少的?咱们迁安是九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逢山便有寺,足足建有六十二座寺庙,光是有敕赐匾额的就有两座。还有一座观音寺,公子这经卷上印的就是观音像,那里非布施不可的。”
这么个小县城好几十座庙,不合理吧?这都是谁建的?一县才五千多户人,供着六十来座寺庙,和尚们吃得上饭吗?
计掌柜颇为自豪地说:“本县多是虔诚善信,布施柴米从不含糊。发水那年师傅们也借出庙宇宫观,舍了好些米粮来救人,是以如今香火还更旺哩!纵观永平府下这么些州县,乃至府城,只除一个直隶滦州能比咱们多几座寺观,别的哪个也不如咱们!”
好好好,我知道和尚们吃得上饭了,咱们也得指着和尚吃饭,所以这回经书怎么个布施法吧?
计掌柜回忆了半晌,说:“县东有个宣觉寺是必要布施的,然后是两个受过敕匾的清宁寺和保宁寺,一个观音寺。这几家的香火也最盛,一家布施上百卷也就差不多了。咱们铺子里打年前就能有一月千两上下的流水,如今刊刻的书又不多,拿出几百两花在这上也不碍的。”
其实就是为了给东家自己祈福,花个几百两敬佛也不算多的。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