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对战江南(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说起江南学子, 这事就发生在去年, 当时还震惊了整个京城呢。
原本三年前,祭天大典之后, 南北学术之间会有一个交流切磋。说的直接明白点, 就是江南三大书院会大张旗鼓的到国子监门口踢场子。以往数年, 国子监都是惨败收场。当年柳大人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就因为输的太惨,颜面尽失, 不得已辞去国子监的教职。要不是永安侯府帮把手把人调到太常寺,说不定柳家早就败落了。
当时钟拱临危受命接掌国子监的时候,就暗下决心,待到下一次会比, 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给他们北方儒学争口气。
结果祭天大典出了那么大篓子, 内侍监就跟疯狗一样见天在朝上抓人,今儿还站在旁边的同僚, 说不准明儿就看不见了。京城里面人心惶惶, 动荡了好一些时日,这种情况下,江南那边怎么敢来人, 说不准就被卷入什么政治漩涡里去了, 到时候不仅锦绣前程没了,说不定还要搭上自家几条命。所以他们的行程一拖再拖,直到这场风波过后,才在第二年启程赴国子监的约。
当时国子监全体戒备, 层层筛选,务求以最强阵容应对这次挑战。而通过四季大考,次次稳居榜首的赵秉安自然是个不能错过的人选,而且当时赵秉安刚统一太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馆首,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国子监也希望借着这位小三元的运道打一个开门红。
赵秉安这个馆首来之可不易,苏煜那小子不知什么时候偷偷进了国子监,虽没在太学馆里,但就单凭他的出身,旁边也会有不少拥揼。原本就他一个收拾起来还没什么,但没想到苏家实在无赖,打完小的来大的,到最后,赵秉安几乎和苏家这一辈闲着的公子们都交了遍手。太学馆里的陆博士那是不用指望的,人家乐的在旁边看戏,再说当时的太学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赵秉安有才有能为不假,可他的资历委实不足以让所有人低头。四季大考,榜榜头名,但凡中间有一点松懈,可能赵秉安就压不住底下那些人,更不用提让他们心服口服了。
其实收服整个太学馆这件事,赵秉安一开始还真没敢想,毕竟从没这个先例,当时也是事逢巧合,算是被他抄着了。
原来当初,虽然江南大部队不能出发,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手在祭天之前就已进京,他们当时迫于形势不得不滞留在北地,时间一久自然就会琢磨弄出些事来。京城里头不单儒学一家称雄,毕竟好些江南出身的大人,他们里面有族学倚仗的还是少数,那为了子孙后代计,京城里头也不能没有心学学院不是。丽正、集贤、石鼓等几家书院就是其中颇为出名的代表,朝中不少达官显贵之子入读。这些书院与江南那边来往密切,平时对国子监也就是一般般的态度,不挑衅也不搭理。
这次听说京中国子监招收了不少人才,他们有些坐不住,就想反正闲来无事,不如提前摸摸对手的底细,将来也好做应对啊。他们那边也就是合计一声,国子监这边可就炸了锅了。他们这些年虽然势弱,但好歹也是官方认证的最高学府,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踩两把的,这些家伙简直欺人太甚!
赵秉安当时当机立断,主动请缨,率领太学馆诸生直接给里面蹦跶最欢的六家书院下了拜帖,抢先上门挑战。
那段时间京城各大赌坊都乐疯了,各个码头都开了盘口,赌国子监能胜几场。街头巷尾,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聊这个,就连朝上的好些大人都被惊动了,不少人瞧着赵怀珺的眼神都很奇怪,这么一个老实人,怎么生的儿子锐气那么重,倒像是赵家老五的种。
太学馆生第一家挑上的是实力不上不下的集贤书院,赵秉安没出手,只是简单的安排了些人手,规划了下流程,剩下的便是在一边旁观。太学馆里的人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一交上手才发现对手实在是不堪一击,琴棋书画,场场碾压,气得集贤书院院长的脸都变青了。其实太学馆原本就是国子监实力最强的学馆之一,能在里面占有一席之位的学子哪个不是天之骄子,这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在里面挑出了佼佼者,对付集贤书院这样离一等尚有些距离的学院简直有些大材小用。
经此一役,国子监这边信心爆棚,接着挑了两家书院,无一例外都是大获全胜,这在京城里头出了好大一阵风头,国子监这么些年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也不能小看这些书院,太学馆在丽正书院差点就因为轻敌吃了大亏,对方也不知从哪里找出来几名极善经学的辩士,所提论题闻所未闻,偏偏有典可寻,精通学问的老先生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江南路数的论题辩问,奇思诡谲,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落尽对手的圈套,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当时丽正书院是把这手藏在了二辩三辩之间,在太学馆以为他们稳操胜券的时候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太学馆诸生只能寄希望于小馆首能再次施展奇迹,力挽狂澜。
赵秉安也没让人失望,自从内侍监那件事后,他就意识到成为一个出色的嘴炮,啊不是,是成为一个能言善道的人有多么重要。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朝堂上下哪些人是最能说最会说不说死人不罢休的呢,肯定是御史啊!如果说内侍监不招人待见是因为滥用私刑、迫害忠良,那御史台就冠冕堂皇的多,这群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活的说成死的,而且人家盯人都正大光明的盯,逮着你点把柄就要参,不参倒不罢休。曾经有一个五品监察御史大夫参从二品外放总督纵子行凶,强抢民女,折子递上去之后就被通政司给拦住了,当时的通政使还笑话这个御史死鱼眼睛不懂事,不知道人家正得宠吗。结果第二天上朝督察院御史台左右御史大夫携另十二道监察御史,在大殿上狠狠发作了一回,喷的是口水四溅,顺手还把通政使也给参了,罪名就是欺上瞒下,逢迎高位。最后,涉及这件事的所有在职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倒了霉。
这么好的学习地方赵秉安自不会错过,尤其赵五爷还是御史台掌事人之一,那方便之门简直不要太好开。
赵秉安在御史台锤炼半年多的口才在这场辩会上施展的淋漓精致,他抓住一个薄弱的地方就开始猛烈攻击,在场人只能看见太学馆的那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馆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费多少功夫就逆转了局面,把丽正书院这边堵得哑口无言。最后结果不消多言,赵秉安既然出手就没有错漏的可能。
凭着这一战养出来的气势,赵秉安领着太学馆很快踏平了剩余几家书院,不仅坐稳了他馆首的位置,还在京城里再次打响了赵家十公子的名号。
其实京中闺秀更多称呼赵秉安为无缺公子,原本嘛,十就有圆满之意,这位赵家十公子的出身、相貌、才学、人品皆是出类拔萃,实是挑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他早已定亲,平时又低调的很,除了诗会很少参加娱乐活动,所以与其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
赵秉安出够风头之后也没有得意忘形,毕竟这只是人家派出来的探路石,正主到现在还没出手呢。
确实,等江南三大书院来人之后,国子监四大学馆纵是严阵以待,也差点招架不住。江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除了文人雅士之外也尤胜产辩士,前面几场比诗书画赋,纵使双方都憋着劲,但场面也还算是端的住,双方都没撕破脸。等到最后心儒论道的时候,好家伙,说是刀枪剑影也不为过。
心学对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推崇已经到了巅峰的境地,他们坚持书中传承的品德思想足以治理天下,正道沧桑,吾辈必先修心才能治世,“必先知而后行”,这个顺序不能乱!
儒学不以为然,他们主张入世炼心,在实务中获得真知,完善己身,“明善通达”,无有经历,何来通达。
这在心学看来就是急功近利,没修炼到家就出去做官,这不是祸害百姓吗,难不成天下苍生就是拿来给你们练手的,忒厚颜无耻了些。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妥协,在道场上辩的是昏天黑地,期间言语之激烈,寸寸如刀。赵秉安和其他三位馆首是主要的炮火口,正对着另三家书院的领头羊。所承受的压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他们也不怂,反正这事已经争执了数十年,他们对对方的路数也摸得差不多了,就这个路数辩下去,他们未必会输。
好在朝中早就注意到了这场比赛,两方学子都是才华横溢之辈,将来都是国之栋梁,不能折在辩场上,所以翰林院提前请出了几位士林前辈临场压阵,就是为了防止事情发展到不可控的局面。眼见两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几位老先生当即出面调和,最后裁定此为平局,再加上前几场比试中,赵秉安在书法和围棋对弈上赢了两场,四门馆馆首杨文清在画艺上胜了一场,国子监以微弱优势胜了江南三大书院。这可是破天荒的大喜讯,尤其看见对面江南那群人铁青的脸色,国子监这边更是群情沸腾。
这也是国子监使的障眼法,赵秉安先前打出了偌大的名气,在江南那边的眼里肯定是这次主力军,而且通过祭天那件事后,有心人都知道这小子擅诗强赋,有急才。谁能想到他居然还藏着一手好书法,那字迹力透纸背,没个十几年真练不出来。而且谁也没料到国子监这次居然弃了除道辩之外所有重头戏,反而在这些“小道”上下功夫,卑鄙的以场次赢了他们。
赵秉安当时出这个主意的时候也是出于无奈,国子监的底子比起三大书院来到底薄弱许多,真要跟人家真材实料的干,那不是自取其辱吗,现在虽说赢的不大光彩,但好歹保住了国子监的颜面。赵秉安后来打听了,这次江南一行人,来得没有几个灵魂人物,换句话说,人家根本没把国子监看在眼里。或许在江南来人眼里,只有以湖湘书院为代表的东南儒学算得上是他们的对手。
这件事让赵秉安清醒了很多,这些年顺风顺水的差点让他的心态都失衡了,幸亏这次自己开了眼界,不然在别人奋勇向前的时候,他还抱着自己那点成就沾沾自喜呢。送走江南来人后,太学馆诸生就发现原本就很勤勉的馆首更加发奋了,那股学习的劲头简直让旁观的他们都觉得羞愧,所以后来赵秉安提前结业,国子监里的人都不以为奇,那样的劲头速度不快才有鬼了。
现在京城里不少人都在观望,看赵秉安会不会参加这次秋闱,如果参加的话,他还能保住自己头名的成绩不败吗,本朝还未有过一个六元及第呢,这赵家十公子如果能拿下解元头衔,那可真就离这个目标靠近了一大步,到时候说不得能青史留名呢。就连永安侯府上的几位爷,也没少想过这件事。三爷希望幼子能乡试之后再成亲,也是抱有几分这样的想法在里面。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卡文了,喵晕不擅长写大场面,所以这段过度写的有些艰难,更的有些晚,不好意思!
文中关于儒家的思想学说都属于喵晕自己臆测,不负事实责任啊,了解儒家的读者就原谅一下这些胡说八道,千万别当真!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说起江南学子, 这事就发生在去年, 当时还震惊了整个京城呢。
原本三年前,祭天大典之后, 南北学术之间会有一个交流切磋。说的直接明白点, 就是江南三大书院会大张旗鼓的到国子监门口踢场子。以往数年, 国子监都是惨败收场。当年柳大人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就因为输的太惨,颜面尽失, 不得已辞去国子监的教职。要不是永安侯府帮把手把人调到太常寺,说不定柳家早就败落了。
当时钟拱临危受命接掌国子监的时候,就暗下决心,待到下一次会比, 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给他们北方儒学争口气。
结果祭天大典出了那么大篓子, 内侍监就跟疯狗一样见天在朝上抓人,今儿还站在旁边的同僚, 说不准明儿就看不见了。京城里面人心惶惶, 动荡了好一些时日,这种情况下,江南那边怎么敢来人, 说不准就被卷入什么政治漩涡里去了, 到时候不仅锦绣前程没了,说不定还要搭上自家几条命。所以他们的行程一拖再拖,直到这场风波过后,才在第二年启程赴国子监的约。
当时国子监全体戒备, 层层筛选,务求以最强阵容应对这次挑战。而通过四季大考,次次稳居榜首的赵秉安自然是个不能错过的人选,而且当时赵秉安刚统一太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馆首,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国子监也希望借着这位小三元的运道打一个开门红。
赵秉安这个馆首来之可不易,苏煜那小子不知什么时候偷偷进了国子监,虽没在太学馆里,但就单凭他的出身,旁边也会有不少拥揼。原本就他一个收拾起来还没什么,但没想到苏家实在无赖,打完小的来大的,到最后,赵秉安几乎和苏家这一辈闲着的公子们都交了遍手。太学馆里的陆博士那是不用指望的,人家乐的在旁边看戏,再说当时的太学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赵秉安有才有能为不假,可他的资历委实不足以让所有人低头。四季大考,榜榜头名,但凡中间有一点松懈,可能赵秉安就压不住底下那些人,更不用提让他们心服口服了。
其实收服整个太学馆这件事,赵秉安一开始还真没敢想,毕竟从没这个先例,当时也是事逢巧合,算是被他抄着了。
原来当初,虽然江南大部队不能出发,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手在祭天之前就已进京,他们当时迫于形势不得不滞留在北地,时间一久自然就会琢磨弄出些事来。京城里头不单儒学一家称雄,毕竟好些江南出身的大人,他们里面有族学倚仗的还是少数,那为了子孙后代计,京城里头也不能没有心学学院不是。丽正、集贤、石鼓等几家书院就是其中颇为出名的代表,朝中不少达官显贵之子入读。这些书院与江南那边来往密切,平时对国子监也就是一般般的态度,不挑衅也不搭理。
这次听说京中国子监招收了不少人才,他们有些坐不住,就想反正闲来无事,不如提前摸摸对手的底细,将来也好做应对啊。他们那边也就是合计一声,国子监这边可就炸了锅了。他们这些年虽然势弱,但好歹也是官方认证的最高学府,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踩两把的,这些家伙简直欺人太甚!
赵秉安当时当机立断,主动请缨,率领太学馆诸生直接给里面蹦跶最欢的六家书院下了拜帖,抢先上门挑战。
那段时间京城各大赌坊都乐疯了,各个码头都开了盘口,赌国子监能胜几场。街头巷尾,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聊这个,就连朝上的好些大人都被惊动了,不少人瞧着赵怀珺的眼神都很奇怪,这么一个老实人,怎么生的儿子锐气那么重,倒像是赵家老五的种。
太学馆生第一家挑上的是实力不上不下的集贤书院,赵秉安没出手,只是简单的安排了些人手,规划了下流程,剩下的便是在一边旁观。太学馆里的人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一交上手才发现对手实在是不堪一击,琴棋书画,场场碾压,气得集贤书院院长的脸都变青了。其实太学馆原本就是国子监实力最强的学馆之一,能在里面占有一席之位的学子哪个不是天之骄子,这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在里面挑出了佼佼者,对付集贤书院这样离一等尚有些距离的学院简直有些大材小用。
经此一役,国子监这边信心爆棚,接着挑了两家书院,无一例外都是大获全胜,这在京城里头出了好大一阵风头,国子监这么些年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也不能小看这些书院,太学馆在丽正书院差点就因为轻敌吃了大亏,对方也不知从哪里找出来几名极善经学的辩士,所提论题闻所未闻,偏偏有典可寻,精通学问的老先生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江南路数的论题辩问,奇思诡谲,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落尽对手的圈套,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当时丽正书院是把这手藏在了二辩三辩之间,在太学馆以为他们稳操胜券的时候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太学馆诸生只能寄希望于小馆首能再次施展奇迹,力挽狂澜。
赵秉安也没让人失望,自从内侍监那件事后,他就意识到成为一个出色的嘴炮,啊不是,是成为一个能言善道的人有多么重要。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朝堂上下哪些人是最能说最会说不说死人不罢休的呢,肯定是御史啊!如果说内侍监不招人待见是因为滥用私刑、迫害忠良,那御史台就冠冕堂皇的多,这群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活的说成死的,而且人家盯人都正大光明的盯,逮着你点把柄就要参,不参倒不罢休。曾经有一个五品监察御史大夫参从二品外放总督纵子行凶,强抢民女,折子递上去之后就被通政司给拦住了,当时的通政使还笑话这个御史死鱼眼睛不懂事,不知道人家正得宠吗。结果第二天上朝督察院御史台左右御史大夫携另十二道监察御史,在大殿上狠狠发作了一回,喷的是口水四溅,顺手还把通政使也给参了,罪名就是欺上瞒下,逢迎高位。最后,涉及这件事的所有在职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倒了霉。
这么好的学习地方赵秉安自不会错过,尤其赵五爷还是御史台掌事人之一,那方便之门简直不要太好开。
赵秉安在御史台锤炼半年多的口才在这场辩会上施展的淋漓精致,他抓住一个薄弱的地方就开始猛烈攻击,在场人只能看见太学馆的那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馆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费多少功夫就逆转了局面,把丽正书院这边堵得哑口无言。最后结果不消多言,赵秉安既然出手就没有错漏的可能。
凭着这一战养出来的气势,赵秉安领着太学馆很快踏平了剩余几家书院,不仅坐稳了他馆首的位置,还在京城里再次打响了赵家十公子的名号。
其实京中闺秀更多称呼赵秉安为无缺公子,原本嘛,十就有圆满之意,这位赵家十公子的出身、相貌、才学、人品皆是出类拔萃,实是挑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他早已定亲,平时又低调的很,除了诗会很少参加娱乐活动,所以与其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
赵秉安出够风头之后也没有得意忘形,毕竟这只是人家派出来的探路石,正主到现在还没出手呢。
确实,等江南三大书院来人之后,国子监四大学馆纵是严阵以待,也差点招架不住。江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除了文人雅士之外也尤胜产辩士,前面几场比诗书画赋,纵使双方都憋着劲,但场面也还算是端的住,双方都没撕破脸。等到最后心儒论道的时候,好家伙,说是刀枪剑影也不为过。
心学对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推崇已经到了巅峰的境地,他们坚持书中传承的品德思想足以治理天下,正道沧桑,吾辈必先修心才能治世,“必先知而后行”,这个顺序不能乱!
儒学不以为然,他们主张入世炼心,在实务中获得真知,完善己身,“明善通达”,无有经历,何来通达。
这在心学看来就是急功近利,没修炼到家就出去做官,这不是祸害百姓吗,难不成天下苍生就是拿来给你们练手的,忒厚颜无耻了些。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妥协,在道场上辩的是昏天黑地,期间言语之激烈,寸寸如刀。赵秉安和其他三位馆首是主要的炮火口,正对着另三家书院的领头羊。所承受的压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他们也不怂,反正这事已经争执了数十年,他们对对方的路数也摸得差不多了,就这个路数辩下去,他们未必会输。
好在朝中早就注意到了这场比赛,两方学子都是才华横溢之辈,将来都是国之栋梁,不能折在辩场上,所以翰林院提前请出了几位士林前辈临场压阵,就是为了防止事情发展到不可控的局面。眼见两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几位老先生当即出面调和,最后裁定此为平局,再加上前几场比试中,赵秉安在书法和围棋对弈上赢了两场,四门馆馆首杨文清在画艺上胜了一场,国子监以微弱优势胜了江南三大书院。这可是破天荒的大喜讯,尤其看见对面江南那群人铁青的脸色,国子监这边更是群情沸腾。
这也是国子监使的障眼法,赵秉安先前打出了偌大的名气,在江南那边的眼里肯定是这次主力军,而且通过祭天那件事后,有心人都知道这小子擅诗强赋,有急才。谁能想到他居然还藏着一手好书法,那字迹力透纸背,没个十几年真练不出来。而且谁也没料到国子监这次居然弃了除道辩之外所有重头戏,反而在这些“小道”上下功夫,卑鄙的以场次赢了他们。
赵秉安当时出这个主意的时候也是出于无奈,国子监的底子比起三大书院来到底薄弱许多,真要跟人家真材实料的干,那不是自取其辱吗,现在虽说赢的不大光彩,但好歹保住了国子监的颜面。赵秉安后来打听了,这次江南一行人,来得没有几个灵魂人物,换句话说,人家根本没把国子监看在眼里。或许在江南来人眼里,只有以湖湘书院为代表的东南儒学算得上是他们的对手。
这件事让赵秉安清醒了很多,这些年顺风顺水的差点让他的心态都失衡了,幸亏这次自己开了眼界,不然在别人奋勇向前的时候,他还抱着自己那点成就沾沾自喜呢。送走江南来人后,太学馆诸生就发现原本就很勤勉的馆首更加发奋了,那股学习的劲头简直让旁观的他们都觉得羞愧,所以后来赵秉安提前结业,国子监里的人都不以为奇,那样的劲头速度不快才有鬼了。
现在京城里不少人都在观望,看赵秉安会不会参加这次秋闱,如果参加的话,他还能保住自己头名的成绩不败吗,本朝还未有过一个六元及第呢,这赵家十公子如果能拿下解元头衔,那可真就离这个目标靠近了一大步,到时候说不得能青史留名呢。就连永安侯府上的几位爷,也没少想过这件事。三爷希望幼子能乡试之后再成亲,也是抱有几分这样的想法在里面。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卡文了,喵晕不擅长写大场面,所以这段过度写的有些艰难,更的有些晚,不好意思!
文中关于儒家的思想学说都属于喵晕自己臆测,不负事实责任啊,了解儒家的读者就原谅一下这些胡说八道,千万别当真!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