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6部 日暮西山_第二十章 胜利 结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上天就不会放弃你。
绝境中的袁崇焕,在沉思中等来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终究没有放弃。于是,他等来了奇迹。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变历史的一天。
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愤怒,发动了新的进攻。他认为,经过前一天的攻击,宁远已近崩溃,只要最后一击,胜利唾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战斗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开始的。
第一轮进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不见勇猛的后金士兵们了。
无论将领们再怎么怒吼,还是威胁,以往工作积极性极高的后金军竟然不买账了,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冲。
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来打仗,说到底是想抢点儿东西,发点小财。现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体都堆在那儿,还要往上冲,你当我们白内障看不见啊。
勇敢,也是要有点儿智商的。
努尔哈赤是很地道的,为了消除士兵们的恐惧心理,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先把尸体抢回来。
为一了百了,他还特事特办,在城外开办了简易火葬场,什么遗体告别、追悼会都省了,但凡抢回来的尸体,往里一丢了事。
烧完,接着打。
努尔哈赤已近乎疯狂了,现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宁远,也不是辽东,而是脸面。起兵三十年,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丢人了,实在太丢人了。
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
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
面对蜂拥而上的后金军,袁崇焕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大炮。
要说这外国货还是靠谱,在城头上轰了一天,非但没有炸膛,还越打越有劲儿。东一炮“尽皆糜烂”,西一炮“尽皆糜烂”,相当皮实。
但是意外还是有的,具体说来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装电视剧里,大炮发射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点引线,引线点燃后轰一声,炮口一圈白烟,远处一片黑烟,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发射红夷大炮,必死无疑。
我认为,葡萄牙人之所以卖了大炮还要教打炮,绝不仅是服务意识强,说到底,是怕出事。
由于红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轰击时,炮尾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问题,所以每次发射时,都要从炮筒牵出一条引线,人躲得远远的,拿火点燃再打出去。
经过孙元化的培训,城头的明军大都熟悉规程,严格按安全规定办事,然而在二十五日这一天,由于城头忙不过来,一位通判也上去凑热闹,一手拿线,一手举火,就站在炮尾处点火,结果被当场震死。
但除去这起安全事故外,整体情况还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轰,后金军不停地死,然后是抢尸体,抢完再烧,烧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抢、再烧,死死烧烧无穷尽也。
直至那历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谁都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轰鸣声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随着一片惊叫和哀嚎,命中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到底是谁,至今不得要领,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不会坐在黄帐子里(并及黄龙幕),也不会让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对于此人的身份,有多种说法。明朝这边,说是努尔哈赤,清朝那边,是压根儿不提。
这也不奇怪,如果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对阵一个无名小卒,被一颗无名炮弹重伤,实在太不体面,换我,我也不说。
于是接下来,袁崇焕看到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冲了两天的后金军退却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显,坐在黄帐子里的那人,是个大人物,虽按照后金的道德标准,死个把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实在是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当袁崇焕站在城头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自己已经创造了奇迹。
后金军仍然在攻城,攻势比前两天更为猛烈,但长期的军事经验告诉袁崇焕,这是撤退的前兆。
几个时辰之后,后金军开始总退却。
当然努尔哈赤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在临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发泄到了宁远城边的觉华岛上。那里还驻扎着几千明军,以及上万名无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几十里的大海,结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后金军踏着冰层,向岛上发动猛攻,毫无遮挡的明军全军覆没,此外,士兵屠杀了岛上所有的百姓(逢人立碎),以显示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并向世间证明,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无能的,他至少还能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
宁远之战就此结束,率领全部主力、拼死攻击的名将努尔哈赤,最终败给了仅有一万多人,驻守孤城的袁崇焕,铩羽而归。
此战后金损失极为惨重,虽然按照后金的统计,仅伤亡将领两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显,这是个相当谦虚的数字。
数学应用题1:十门大炮轰六万人,轰了两天半,每炮每天只轰二十炮(最保守的数字)。问:总共轰多少炮?
答:以两天计算,至少四百炮。
数学应用题2:后金军总共伤亡五百人,以明军攻击数计算,平均每炮轰死多少人?
答:以五百除以四百,平均每炮轰死1.25人。
参考史料:“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断无生理。”
综合应用题1.应用题;2.及参考史料,得出结论如下:每一个后金士兵,都有
高厚度的装甲保护,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战士。
胡扯到此结束,根据保守统计,在宁远战役中,后金军伤亡的人数,大致在四千人以上,损失大量攻城车辆、兵器。
这是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来,后金军的第一次总退却,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战败。
或许直到最后,他也没弄明白,到底是谁击败了他,那座孤独的宁远城,那几门外国进口的大炮,还是那一万多陷入绝境的明军。
他不知道,他真正的对手,是一种信念。
即使绝望,毫无生机,也永不放弃。
在那座孤独的城市里,有一个叫袁崇焕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
他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了。
因为七个月后,他就翘辫子了。
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战半生的努尔哈赤终于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被炮弹打坏的,也有的说是病死的,但无论是病死还是打死,都跟袁崇焕有着莫大的关系。
挨炮就不说了,那么大一铁铊子,外加各类散弹,穿几个窟窿不说,再加上破伤风,这人就废定了。
就算他没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点儿心理障碍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来,从没吃过亏,败在无名小卒的手上,实在太丢面子,就这么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这一点上,袁崇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击退努尔哈赤后,他立即派出了使者,给努老先生送去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你横行天下这么久,今天竟然败在我的手里,应该是天命吧!”
努尔哈赤很有礼貌,还派人回了礼,表示下次再跟你小子算账(约期再战)。
至于努先生的内心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样的:
“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小小的宁远,竟然攻不下来,这是命啊!”
说完不久就死了。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死了,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些人说他代表了先进的、进步的势力,冲击了腐败的明朝,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云云。
我才疏学浅,不敢说通晓古今,但基本道理还是懂的,遍览他的一生,我没有看到进步、发展,只看到了抢掠、杀戮和破坏。
我不清楚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只明白,他的马队所到之处,没有先进生产力,没有国民生产指数,没有经济贸易,只有尸横遍野、残屋破瓦,农田变成荒地,平民成为奴隶。
我不知道什么必定取代的新兴霸业,我只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自己到后金军的马刀下面亲身体验一回。
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上天就不会放弃你。
绝境中的袁崇焕,在沉思中等来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终究没有放弃。于是,他等来了奇迹。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变历史的一天。
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愤怒,发动了新的进攻。他认为,经过前一天的攻击,宁远已近崩溃,只要最后一击,胜利唾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战斗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开始的。
第一轮进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不见勇猛的后金士兵们了。
无论将领们再怎么怒吼,还是威胁,以往工作积极性极高的后金军竟然不买账了,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冲。
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来打仗,说到底是想抢点儿东西,发点小财。现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体都堆在那儿,还要往上冲,你当我们白内障看不见啊。
勇敢,也是要有点儿智商的。
努尔哈赤是很地道的,为了消除士兵们的恐惧心理,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先把尸体抢回来。
为一了百了,他还特事特办,在城外开办了简易火葬场,什么遗体告别、追悼会都省了,但凡抢回来的尸体,往里一丢了事。
烧完,接着打。
努尔哈赤已近乎疯狂了,现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宁远,也不是辽东,而是脸面。起兵三十年,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丢人了,实在太丢人了。
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
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
面对蜂拥而上的后金军,袁崇焕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大炮。
要说这外国货还是靠谱,在城头上轰了一天,非但没有炸膛,还越打越有劲儿。东一炮“尽皆糜烂”,西一炮“尽皆糜烂”,相当皮实。
但是意外还是有的,具体说来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装电视剧里,大炮发射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点引线,引线点燃后轰一声,炮口一圈白烟,远处一片黑烟,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发射红夷大炮,必死无疑。
我认为,葡萄牙人之所以卖了大炮还要教打炮,绝不仅是服务意识强,说到底,是怕出事。
由于红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轰击时,炮尾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问题,所以每次发射时,都要从炮筒牵出一条引线,人躲得远远的,拿火点燃再打出去。
经过孙元化的培训,城头的明军大都熟悉规程,严格按安全规定办事,然而在二十五日这一天,由于城头忙不过来,一位通判也上去凑热闹,一手拿线,一手举火,就站在炮尾处点火,结果被当场震死。
但除去这起安全事故外,整体情况还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轰,后金军不停地死,然后是抢尸体,抢完再烧,烧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抢、再烧,死死烧烧无穷尽也。
直至那历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谁都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轰鸣声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随着一片惊叫和哀嚎,命中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到底是谁,至今不得要领,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不会坐在黄帐子里(并及黄龙幕),也不会让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对于此人的身份,有多种说法。明朝这边,说是努尔哈赤,清朝那边,是压根儿不提。
这也不奇怪,如果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对阵一个无名小卒,被一颗无名炮弹重伤,实在太不体面,换我,我也不说。
于是接下来,袁崇焕看到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冲了两天的后金军退却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显,坐在黄帐子里的那人,是个大人物,虽按照后金的道德标准,死个把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实在是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当袁崇焕站在城头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自己已经创造了奇迹。
后金军仍然在攻城,攻势比前两天更为猛烈,但长期的军事经验告诉袁崇焕,这是撤退的前兆。
几个时辰之后,后金军开始总退却。
当然努尔哈赤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在临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发泄到了宁远城边的觉华岛上。那里还驻扎着几千明军,以及上万名无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几十里的大海,结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后金军踏着冰层,向岛上发动猛攻,毫无遮挡的明军全军覆没,此外,士兵屠杀了岛上所有的百姓(逢人立碎),以显示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并向世间证明,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无能的,他至少还能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
宁远之战就此结束,率领全部主力、拼死攻击的名将努尔哈赤,最终败给了仅有一万多人,驻守孤城的袁崇焕,铩羽而归。
此战后金损失极为惨重,虽然按照后金的统计,仅伤亡将领两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显,这是个相当谦虚的数字。
数学应用题1:十门大炮轰六万人,轰了两天半,每炮每天只轰二十炮(最保守的数字)。问:总共轰多少炮?
答:以两天计算,至少四百炮。
数学应用题2:后金军总共伤亡五百人,以明军攻击数计算,平均每炮轰死多少人?
答:以五百除以四百,平均每炮轰死1.25人。
参考史料:“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断无生理。”
综合应用题1.应用题;2.及参考史料,得出结论如下:每一个后金士兵,都有
高厚度的装甲保护,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战士。
胡扯到此结束,根据保守统计,在宁远战役中,后金军伤亡的人数,大致在四千人以上,损失大量攻城车辆、兵器。
这是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来,后金军的第一次总退却,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战败。
或许直到最后,他也没弄明白,到底是谁击败了他,那座孤独的宁远城,那几门外国进口的大炮,还是那一万多陷入绝境的明军。
他不知道,他真正的对手,是一种信念。
即使绝望,毫无生机,也永不放弃。
在那座孤独的城市里,有一个叫袁崇焕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
他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了。
因为七个月后,他就翘辫子了。
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战半生的努尔哈赤终于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被炮弹打坏的,也有的说是病死的,但无论是病死还是打死,都跟袁崇焕有着莫大的关系。
挨炮就不说了,那么大一铁铊子,外加各类散弹,穿几个窟窿不说,再加上破伤风,这人就废定了。
就算他没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点儿心理障碍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来,从没吃过亏,败在无名小卒的手上,实在太丢面子,就这么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这一点上,袁崇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击退努尔哈赤后,他立即派出了使者,给努老先生送去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你横行天下这么久,今天竟然败在我的手里,应该是天命吧!”
努尔哈赤很有礼貌,还派人回了礼,表示下次再跟你小子算账(约期再战)。
至于努先生的内心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样的:
“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小小的宁远,竟然攻不下来,这是命啊!”
说完不久就死了。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死了,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些人说他代表了先进的、进步的势力,冲击了腐败的明朝,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云云。
我才疏学浅,不敢说通晓古今,但基本道理还是懂的,遍览他的一生,我没有看到进步、发展,只看到了抢掠、杀戮和破坏。
我不清楚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只明白,他的马队所到之处,没有先进生产力,没有国民生产指数,没有经济贸易,只有尸横遍野、残屋破瓦,农田变成荒地,平民成为奴隶。
我不知道什么必定取代的新兴霸业,我只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自己到后金军的马刀下面亲身体验一回。
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