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零下71.2℃的求婚计划(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来雅库茨克,我得后悔一辈子
扔下一包行李,乘着装甲车假装去索马里南,出了市区,立马绕道直奔机场。背后仿佛千军万马。
金蝉脱壳之计颇为惊险,所幸最终我们成功地逃离了索马里。把枪口扔在身后,到达了迪拜之后,“摩加迪沙的诅咒”来了。腹泻,不停地腹泻,还有反复的呕吐。
去医院一查,感染上霍乱了。原因是喝了摩加迪沙的水。不听人言的教训。
那几天,我反复奔走在迪拜的酒店和医院之间,一度脱水到无法下床。
梁红说,那是我这辈子看起来最瘦的时候了。原来说我170有点儿押270韵的意思,现在就真的不夸张了。
迪拜的医院实在太贵,我们选择了回北京休养。
我这辈子最难受的时候,一次是当年车祸骨折那次,躺在医院里面几个月;再就是这次回北京休养,整天病恹恹地脱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世界上最大的煎熬,就是一个志在万里的人,被禁锢在一方床上。
当年那次骨折,我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个月,每天就是吃喝睡。那次动手术的时候,那护士估计是新来的,给我打麻药的时候漏了一边。接下来手术,冰冷的手术刀在我腿上筋骨里穿梭,那块儿是没有麻药的。我愣是憋着没叫唤,黄豆大的汗粒儿满脸都是。实在疼得忍不住了,用手死死地掐住床头的铁架子。终于极限了,床头的铁护栏被我生生掰了下来。
他们问为什么不喊出来,我一脸淡定,喊出来在美女小护士面前多跌份儿啊。
这事儿梁红倒没跟我生气,反而说老张你太硬气了。
俗话说硬病能扛,软病磨人。霍乱之后的这顿呕吐、腹泻彻底让我浑身无力,干什么都不行,就只能在家里养着。无所事事之下,只能翻以前出去旅行的那些照片、录像看。结果看到了不少我们年前去奥伊米亚康的东西,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到了世界寒极的那一片冰天雪地里。
而且,我还欠着房东儿子一盒高清的《金刚》。
那是2012年的春节,整个北京一片灯火辉煌、礼花绚烂——都是给我送行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和梁红、魏凯背着大包小包行囊,直接奔了首都机场。没错,我们要去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
选择这个过节的日子出发,是因为既然要去寒极,就得赶上它最冷的时候去。过完年那边也开春了,虽然也很冷,但最冷的峰值肯定过了。另外,这个日子出发,一方面是好记一方面以后吹牛,说起来哥们儿大年夜奔北极,倍儿传奇。
“你说,零下70℃得该有多冷啊?”
“太冷了,我真猜不出来,想象不到。”
这一路北上,还好气温不是骤降。感觉像是温水煮青蛙我们从零下5℃慢慢走到零下70℃里,应该能适应吧。
北京、海拉尔、腾达、满洲里、贝加尔斯克、赤塔……一些很奇怪的地名,从城市到荒原,然后是茫茫雪野。我们上了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是俄罗斯的天路,最后抵达地球上北向铁路的终点,涅留恩格里。
接下来一程,汽车把我们送到雅库茨克。
这地方在普通人眼里没有北京、伦敦有名,但是在我们这伙人眼里,那就是圣地,为什么?因为它特别、唯一。
北极圈附近不乏世界名城,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俄罗斯最大的军港摩尔曼斯克、挪威的“北极之门”特罗姆瑟、阿拉斯加的航空港安克雷奇、格陵兰岛的首府戈德霍普,这些全是地地道道的“寒都”。但世界最寒冷的城市,这一名头,只属于雅库茨克。
雅库茨克,是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0.9℃,最冷的时候是零下60℃,极端情况下能达到零下62℃。了不起的是,这座城市建于永久冻土层之上,“冰城”之称,名副其实。
听着都带劲儿,不来雅库茨克,我得后悔一辈子。
火车像钻入冰川一样,一头扎进了北极圈,整个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在寒冷的空气里,看什么都觉得不真实,像是成像。城市、建筑、树木,一切都被冷空气切割得棱角分明。
向导在这儿等着我们,他沉默寡言话不多,就带着我们放羊,你们自己随便观光、随便拍照,有事儿就问,没事儿不多说一句话。可能觉得天冷,说话费劲。
“世界最寒冷城市”只属于雅库茨克。
一路逛过来,雅库茨克确实别具一格。房子都建在离地一米多高的桩子上,因为到了夏天,表层一米多的冻土会融化掉,所有的房子就都变成了“空中楼阁”,俄罗斯人称之为“在融冻层游泳”;自来水管道,也全部露在地面上,防止冬天一冻夏天一融而破裂;还要一路设加油站,严防水在管道内冻结;每家每户门窗都是三四层,一旦冷空气大量进入,这屋子就变大冰箱了,没法待人……
这地儿已经够奇葩了,但不是我们的目的地,预热而已。
才零下40.9℃,自然不是我们要挑战的极限;雅库茨克东北650公里外的奥伊米亚康镇,才是终点。那儿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零下51.5℃。要知道此时的北极圈的平均温度,“也才”零下41℃。
为什么要去奥伊米亚康?
这又得回到我那“狭隘”的民族自豪感上。有次跟一个新西兰人聊天,说到世界寒极这事儿,那外国佬说他们国家有人在那儿成功露营了,完了还很轻蔑地加一句:“你们中国人做不到。”当时这话就深深地刺激了我,后来在莫斯科,一俄国佬说到奥伊米亚康的时候忒自豪,说那儿只有他们斯拉夫民族的人才能生存,“你们中国人不行”。
我当时就不乐意了,跟他们较上劲儿了,我非得去试试。说代表中国也好,我一个军人出身的热血男儿得去;说仅代表我自己也好,我这种“重口味”成癖的人,更得去。
平静而危险的通往“寒极”之路。
大片的森林,极寒压不倒生命的存在。
于是,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便成了我计划中的一站。
这事儿我跟梁红一说,她的回答是:“他们老外也还没有女人成功过吧?”一拍即合。我们要去零下52℃的气温下露营。
说做就做。我们准备很充分,羽绒服、照明灯、温度计睡袋等,还有帐篷。
在雅库茨克补充了一下物资储备,我们踏上了此次极地之行的终点站:奥伊米亚康镇。
“白骨之路”上的幽灵
“不去,路上都是无人区,太危险了。”
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奥伊米亚康,不料我们的第一步就遇挫了:找不到车。离那儿还有600多公里呢,咱不可能步行去。我们问了许多人,得知要去奥伊米亚康之后,大多数车主都是伸出大拇指,然后摇头:不去。
满腔热情,差点儿就这样给浇灭了。我们三个人跑了一万多公里,好不容易到达了雅库茨克,剩下的650公里近在眼前,却又是如此遥远。司机们深知那段路的凶险,不敢涉险。
一般去奥伊米亚康的,都是科学考察队,他们都有自己的运送车。
什么招儿我们都试了,就差去路上贴小广告了。最后,我们找了一个广播电台,发布广播消息:有几个中国人要去奥伊米亚康,雇一个司机,或者有去那边办事的,请求捎一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应声了,但是价格不菲,够买他一台车的。能送我们去——安全到达,什么都无所谓了。
在等待司机的过程中,我们一度很忐忑,千万别来一个莽夫。这条路是欲速则不达,只能顺从不能征服,如果司机莽撞的话,我们十有八九得翻在路上。
还好,来的是一个看上去很淳朴、敦实的东欧人。我们还是很谨慎地问了几句,您这车没问题吧?您熟悉路吧?
那司机让我们放心,他每年都要跑一趟奥伊米亚康,因为他就是那儿的人;目前他生活在雅库茨克,但他的父母还生活在奥伊米亚康。送我们一趟,他自己也刚好回去省个亲。
刚好,我们对了对时间,让他回来的时候还捎我们。
他的小客车像是一台金杯,一向对车很了解的我,刚开始也没能认出来牌子,后来才知道是越野小客车里的大灰熊——Uaz(尤兹)。四轮驱动,有两个油箱。几乎没有什么软性设备,全是铁家伙,包括驾驶台都是铁皮的,倍儿结实。Uaz号称越野第一利器,用它来跑长途雪地,再好不过了。
安全感随之而来,放心地搬着行李就上去了。里面有两排座椅,配备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暖气——这是在北极圈附近混必备的东西,比空气都珍贵。此外,这车的发动机和地板全用被子包了起来,不包着都会被冻坏;车的轮胎也带着很多小钉子。看来这司机果然是熟手,咱没找错人。
车开出雅库茨克没多远,前面没路了。我们正纳闷的时候司机方向盘一甩,拐出了主路,然后就见前面有条河——当然是全冻河。
天色也骤然黑了下来。就见司机下车,拿出一些奶茶和肉食放在河边——不言自明,他是在祭河,祈求接下来我们一路平安。疑问又来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在这条河上走?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接下来的一段没有路,得在河上走这条河叫勒拿河,是世界第十长的河流,长达4400公里,流域面积也位居世界第九。
梁红还一直担心会不会掉下去,司机师傅笑了笑,问:“你们猜这河冰冻得有多厚?”
我们没敢说出一个具体数字。司机给我们科普,勒拿河每年10月份封冻,到第二年5月份才会解冻。冰冻厚度在这个季节,一般都能达到12米左右——这下我们就全都放心了因为一般在我国的东北,最冷的时候冰冻厚度也才两三米。那上面都能跑车了,现在这条河上跑坦克都没问题。
大伙儿一阵惊叹,惊叹的不是它冻得有四层楼那么高而是这地方到底有多冷啊!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走的这条道儿根本就没多少人走,更谈不上有什么路了;河面上都是一样的,有的地方冻结实了,有的地方还覆盖着蓬松的雪。车上也没有安全带,一路上都在摇摇晃晃。
进了北极圈,那真不是一般的冷。
穿越600公里极寒无人区,就靠它了。
我们已经很满足,走在这样的河道上,司机能开成这样,技术已经非常不错了。
不过,我心里还是挺虚的。在这种不毛之地行走,接下来未知的地方太多,一切都不可预料。
天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离开了河面,前面能看见路了。
这是好消息吗?不是!在我们了解到的资料里,走这条路远比走河面危险。
这条路叫科雷马公路,一般简称M56公路,和阿尔及利亚到尼日利亚的撒哈拉公路、菲律宾的哈尔斯玛公路、玻利维亚的北永加斯公路,以及中国太行山的郭亮隧道,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五条公路”。
俄罗斯人称这条路为“白骨之路”。这条路是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由成千上万的苏联犯人们修建而成。由于条件恶劣,无数人因劳累和饥饿而死,就顺手被埋在了道路两侧。
外人也称之为“幽灵之路”。
刚才我们从勒拿河转到路面来的那一段,就是这条路的终点,所以想从雅库茨克上到M56公路,冬季只能靠冰封的河面,而夏季则是依靠渡轮。
“幽灵之路”名字已经给了人心理震慑,我们忐忑不已,接下来的路,就全部是无人区。名字之外,再想想我们脚底下还可能埋着不少尸体,这些就更瘆人。另外,出发前还看到雅库茨克城郊贴着的官方告示,说这条路上还有土匪出没,请谨慎选择出行。
我问司机:“这路上真有土匪吗?”
他一笑:“真有,但是这个季节没有。天这么冷,他们在路边埋伏,不冻死才怪,到夏季的时候才会有些土匪出没。”
“就算到了夏季,他们的生意估计也挺冷清的。”我开了个玩笑,想缓解一下让人感觉有点阴森的气氛。
走了一程之后,发现我们并不是那么“孤单”,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发现路边还停着一些车。司机师傅告诉我们,那些车都是废弃掉的,没准还有不少尸体依然留在车里面。
我们听完大骇,什么情况?
这些车十有八九,都是在走这条“白骨之路”时出了故障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人烟,根本无法救援。运气极好的,能等到一辆过路车,把人捎走,车就扔这儿了,再回来拉车的费用,还不如再买一辆。大多数情况下,差不离就是被冻死在车里了。人没法离开车,出来肯定被冻死,不出来,车坏了没暖气,依然是被冻死的结局。
那些废弃的车,此时就像一座座坟墓一样,矗立在M5的路旁,让“幽灵之路”更加名副其实,毛骨悚然。
路边还有许多的十字架,司机师傅看我们好奇,就顺便给我们普及了一下M56“白骨之路”之称的来源。
如鬼如魅的暗夜征途。
奥伊米亚康、雅库茨克,甚至是整个雅库特共和国地区在沙皇俄国和苏联时期,都是流放和劳改犯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以苏联内务部的简称“古拉格”命名。在1929年到1953年的24年间,至少有1400万人被监禁于古拉格强迫进行劳动改造。修M56这条路,自然就是囚禁在这一带的囚犯们劳改的工程之一。
囚犯们在这里遭遇的是非人的待遇,苏联称之为“劳工矫正营”,但更多的西方国家则直接称之为集中营。这里并没有监狱式的围墙和铁丝网,绵延千里的荒原和极度低寒,构筑了一座无形的监狱。囚犯们“越狱”后,存活率几乎为零。
在修路的过程中,囚犯们劳累致死的、饥荒饿死的、气温骤降冻死的,不计其数。他们大多都是就地掩埋,如同三千年前中国修筑长城的苦役们。不夸张地说,这条路就是用人命填起来的。
当时这一带信奉基督教和东正教。那种情况下,也只有主能让他们找到些许寄托。这些十字架,就是有人修建起来纪念那些亡魂们的。丰碑一般。(未完待续)
不来雅库茨克,我得后悔一辈子
扔下一包行李,乘着装甲车假装去索马里南,出了市区,立马绕道直奔机场。背后仿佛千军万马。
金蝉脱壳之计颇为惊险,所幸最终我们成功地逃离了索马里。把枪口扔在身后,到达了迪拜之后,“摩加迪沙的诅咒”来了。腹泻,不停地腹泻,还有反复的呕吐。
去医院一查,感染上霍乱了。原因是喝了摩加迪沙的水。不听人言的教训。
那几天,我反复奔走在迪拜的酒店和医院之间,一度脱水到无法下床。
梁红说,那是我这辈子看起来最瘦的时候了。原来说我170有点儿押270韵的意思,现在就真的不夸张了。
迪拜的医院实在太贵,我们选择了回北京休养。
我这辈子最难受的时候,一次是当年车祸骨折那次,躺在医院里面几个月;再就是这次回北京休养,整天病恹恹地脱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世界上最大的煎熬,就是一个志在万里的人,被禁锢在一方床上。
当年那次骨折,我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个月,每天就是吃喝睡。那次动手术的时候,那护士估计是新来的,给我打麻药的时候漏了一边。接下来手术,冰冷的手术刀在我腿上筋骨里穿梭,那块儿是没有麻药的。我愣是憋着没叫唤,黄豆大的汗粒儿满脸都是。实在疼得忍不住了,用手死死地掐住床头的铁架子。终于极限了,床头的铁护栏被我生生掰了下来。
他们问为什么不喊出来,我一脸淡定,喊出来在美女小护士面前多跌份儿啊。
这事儿梁红倒没跟我生气,反而说老张你太硬气了。
俗话说硬病能扛,软病磨人。霍乱之后的这顿呕吐、腹泻彻底让我浑身无力,干什么都不行,就只能在家里养着。无所事事之下,只能翻以前出去旅行的那些照片、录像看。结果看到了不少我们年前去奥伊米亚康的东西,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到了世界寒极的那一片冰天雪地里。
而且,我还欠着房东儿子一盒高清的《金刚》。
那是2012年的春节,整个北京一片灯火辉煌、礼花绚烂——都是给我送行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和梁红、魏凯背着大包小包行囊,直接奔了首都机场。没错,我们要去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
选择这个过节的日子出发,是因为既然要去寒极,就得赶上它最冷的时候去。过完年那边也开春了,虽然也很冷,但最冷的峰值肯定过了。另外,这个日子出发,一方面是好记一方面以后吹牛,说起来哥们儿大年夜奔北极,倍儿传奇。
“你说,零下70℃得该有多冷啊?”
“太冷了,我真猜不出来,想象不到。”
这一路北上,还好气温不是骤降。感觉像是温水煮青蛙我们从零下5℃慢慢走到零下70℃里,应该能适应吧。
北京、海拉尔、腾达、满洲里、贝加尔斯克、赤塔……一些很奇怪的地名,从城市到荒原,然后是茫茫雪野。我们上了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是俄罗斯的天路,最后抵达地球上北向铁路的终点,涅留恩格里。
接下来一程,汽车把我们送到雅库茨克。
这地方在普通人眼里没有北京、伦敦有名,但是在我们这伙人眼里,那就是圣地,为什么?因为它特别、唯一。
北极圈附近不乏世界名城,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俄罗斯最大的军港摩尔曼斯克、挪威的“北极之门”特罗姆瑟、阿拉斯加的航空港安克雷奇、格陵兰岛的首府戈德霍普,这些全是地地道道的“寒都”。但世界最寒冷的城市,这一名头,只属于雅库茨克。
雅库茨克,是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0.9℃,最冷的时候是零下60℃,极端情况下能达到零下62℃。了不起的是,这座城市建于永久冻土层之上,“冰城”之称,名副其实。
听着都带劲儿,不来雅库茨克,我得后悔一辈子。
火车像钻入冰川一样,一头扎进了北极圈,整个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在寒冷的空气里,看什么都觉得不真实,像是成像。城市、建筑、树木,一切都被冷空气切割得棱角分明。
向导在这儿等着我们,他沉默寡言话不多,就带着我们放羊,你们自己随便观光、随便拍照,有事儿就问,没事儿不多说一句话。可能觉得天冷,说话费劲。
“世界最寒冷城市”只属于雅库茨克。
一路逛过来,雅库茨克确实别具一格。房子都建在离地一米多高的桩子上,因为到了夏天,表层一米多的冻土会融化掉,所有的房子就都变成了“空中楼阁”,俄罗斯人称之为“在融冻层游泳”;自来水管道,也全部露在地面上,防止冬天一冻夏天一融而破裂;还要一路设加油站,严防水在管道内冻结;每家每户门窗都是三四层,一旦冷空气大量进入,这屋子就变大冰箱了,没法待人……
这地儿已经够奇葩了,但不是我们的目的地,预热而已。
才零下40.9℃,自然不是我们要挑战的极限;雅库茨克东北650公里外的奥伊米亚康镇,才是终点。那儿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零下51.5℃。要知道此时的北极圈的平均温度,“也才”零下41℃。
为什么要去奥伊米亚康?
这又得回到我那“狭隘”的民族自豪感上。有次跟一个新西兰人聊天,说到世界寒极这事儿,那外国佬说他们国家有人在那儿成功露营了,完了还很轻蔑地加一句:“你们中国人做不到。”当时这话就深深地刺激了我,后来在莫斯科,一俄国佬说到奥伊米亚康的时候忒自豪,说那儿只有他们斯拉夫民族的人才能生存,“你们中国人不行”。
我当时就不乐意了,跟他们较上劲儿了,我非得去试试。说代表中国也好,我一个军人出身的热血男儿得去;说仅代表我自己也好,我这种“重口味”成癖的人,更得去。
平静而危险的通往“寒极”之路。
大片的森林,极寒压不倒生命的存在。
于是,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便成了我计划中的一站。
这事儿我跟梁红一说,她的回答是:“他们老外也还没有女人成功过吧?”一拍即合。我们要去零下52℃的气温下露营。
说做就做。我们准备很充分,羽绒服、照明灯、温度计睡袋等,还有帐篷。
在雅库茨克补充了一下物资储备,我们踏上了此次极地之行的终点站:奥伊米亚康镇。
“白骨之路”上的幽灵
“不去,路上都是无人区,太危险了。”
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奥伊米亚康,不料我们的第一步就遇挫了:找不到车。离那儿还有600多公里呢,咱不可能步行去。我们问了许多人,得知要去奥伊米亚康之后,大多数车主都是伸出大拇指,然后摇头:不去。
满腔热情,差点儿就这样给浇灭了。我们三个人跑了一万多公里,好不容易到达了雅库茨克,剩下的650公里近在眼前,却又是如此遥远。司机们深知那段路的凶险,不敢涉险。
一般去奥伊米亚康的,都是科学考察队,他们都有自己的运送车。
什么招儿我们都试了,就差去路上贴小广告了。最后,我们找了一个广播电台,发布广播消息:有几个中国人要去奥伊米亚康,雇一个司机,或者有去那边办事的,请求捎一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应声了,但是价格不菲,够买他一台车的。能送我们去——安全到达,什么都无所谓了。
在等待司机的过程中,我们一度很忐忑,千万别来一个莽夫。这条路是欲速则不达,只能顺从不能征服,如果司机莽撞的话,我们十有八九得翻在路上。
还好,来的是一个看上去很淳朴、敦实的东欧人。我们还是很谨慎地问了几句,您这车没问题吧?您熟悉路吧?
那司机让我们放心,他每年都要跑一趟奥伊米亚康,因为他就是那儿的人;目前他生活在雅库茨克,但他的父母还生活在奥伊米亚康。送我们一趟,他自己也刚好回去省个亲。
刚好,我们对了对时间,让他回来的时候还捎我们。
他的小客车像是一台金杯,一向对车很了解的我,刚开始也没能认出来牌子,后来才知道是越野小客车里的大灰熊——Uaz(尤兹)。四轮驱动,有两个油箱。几乎没有什么软性设备,全是铁家伙,包括驾驶台都是铁皮的,倍儿结实。Uaz号称越野第一利器,用它来跑长途雪地,再好不过了。
安全感随之而来,放心地搬着行李就上去了。里面有两排座椅,配备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暖气——这是在北极圈附近混必备的东西,比空气都珍贵。此外,这车的发动机和地板全用被子包了起来,不包着都会被冻坏;车的轮胎也带着很多小钉子。看来这司机果然是熟手,咱没找错人。
车开出雅库茨克没多远,前面没路了。我们正纳闷的时候司机方向盘一甩,拐出了主路,然后就见前面有条河——当然是全冻河。
天色也骤然黑了下来。就见司机下车,拿出一些奶茶和肉食放在河边——不言自明,他是在祭河,祈求接下来我们一路平安。疑问又来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在这条河上走?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接下来的一段没有路,得在河上走这条河叫勒拿河,是世界第十长的河流,长达4400公里,流域面积也位居世界第九。
梁红还一直担心会不会掉下去,司机师傅笑了笑,问:“你们猜这河冰冻得有多厚?”
我们没敢说出一个具体数字。司机给我们科普,勒拿河每年10月份封冻,到第二年5月份才会解冻。冰冻厚度在这个季节,一般都能达到12米左右——这下我们就全都放心了因为一般在我国的东北,最冷的时候冰冻厚度也才两三米。那上面都能跑车了,现在这条河上跑坦克都没问题。
大伙儿一阵惊叹,惊叹的不是它冻得有四层楼那么高而是这地方到底有多冷啊!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走的这条道儿根本就没多少人走,更谈不上有什么路了;河面上都是一样的,有的地方冻结实了,有的地方还覆盖着蓬松的雪。车上也没有安全带,一路上都在摇摇晃晃。
进了北极圈,那真不是一般的冷。
穿越600公里极寒无人区,就靠它了。
我们已经很满足,走在这样的河道上,司机能开成这样,技术已经非常不错了。
不过,我心里还是挺虚的。在这种不毛之地行走,接下来未知的地方太多,一切都不可预料。
天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离开了河面,前面能看见路了。
这是好消息吗?不是!在我们了解到的资料里,走这条路远比走河面危险。
这条路叫科雷马公路,一般简称M56公路,和阿尔及利亚到尼日利亚的撒哈拉公路、菲律宾的哈尔斯玛公路、玻利维亚的北永加斯公路,以及中国太行山的郭亮隧道,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五条公路”。
俄罗斯人称这条路为“白骨之路”。这条路是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由成千上万的苏联犯人们修建而成。由于条件恶劣,无数人因劳累和饥饿而死,就顺手被埋在了道路两侧。
外人也称之为“幽灵之路”。
刚才我们从勒拿河转到路面来的那一段,就是这条路的终点,所以想从雅库茨克上到M56公路,冬季只能靠冰封的河面,而夏季则是依靠渡轮。
“幽灵之路”名字已经给了人心理震慑,我们忐忑不已,接下来的路,就全部是无人区。名字之外,再想想我们脚底下还可能埋着不少尸体,这些就更瘆人。另外,出发前还看到雅库茨克城郊贴着的官方告示,说这条路上还有土匪出没,请谨慎选择出行。
我问司机:“这路上真有土匪吗?”
他一笑:“真有,但是这个季节没有。天这么冷,他们在路边埋伏,不冻死才怪,到夏季的时候才会有些土匪出没。”
“就算到了夏季,他们的生意估计也挺冷清的。”我开了个玩笑,想缓解一下让人感觉有点阴森的气氛。
走了一程之后,发现我们并不是那么“孤单”,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发现路边还停着一些车。司机师傅告诉我们,那些车都是废弃掉的,没准还有不少尸体依然留在车里面。
我们听完大骇,什么情况?
这些车十有八九,都是在走这条“白骨之路”时出了故障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人烟,根本无法救援。运气极好的,能等到一辆过路车,把人捎走,车就扔这儿了,再回来拉车的费用,还不如再买一辆。大多数情况下,差不离就是被冻死在车里了。人没法离开车,出来肯定被冻死,不出来,车坏了没暖气,依然是被冻死的结局。
那些废弃的车,此时就像一座座坟墓一样,矗立在M5的路旁,让“幽灵之路”更加名副其实,毛骨悚然。
路边还有许多的十字架,司机师傅看我们好奇,就顺便给我们普及了一下M56“白骨之路”之称的来源。
如鬼如魅的暗夜征途。
奥伊米亚康、雅库茨克,甚至是整个雅库特共和国地区在沙皇俄国和苏联时期,都是流放和劳改犯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以苏联内务部的简称“古拉格”命名。在1929年到1953年的24年间,至少有1400万人被监禁于古拉格强迫进行劳动改造。修M56这条路,自然就是囚禁在这一带的囚犯们劳改的工程之一。
囚犯们在这里遭遇的是非人的待遇,苏联称之为“劳工矫正营”,但更多的西方国家则直接称之为集中营。这里并没有监狱式的围墙和铁丝网,绵延千里的荒原和极度低寒,构筑了一座无形的监狱。囚犯们“越狱”后,存活率几乎为零。
在修路的过程中,囚犯们劳累致死的、饥荒饿死的、气温骤降冻死的,不计其数。他们大多都是就地掩埋,如同三千年前中国修筑长城的苦役们。不夸张地说,这条路就是用人命填起来的。
当时这一带信奉基督教和东正教。那种情况下,也只有主能让他们找到些许寄托。这些十字架,就是有人修建起来纪念那些亡魂们的。丰碑一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