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为什么是索马(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曾乔小声说:“我听人说过这么一件事儿,在索马里千万注意靠近的摩托车,那个基本上都带着炸弹。”
说完他自己就后悔了,四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抬头警觉地偷瞄外面。
惊魂一堵之后,没有听到爆炸声,装甲车顺利绕开了那段路。
午餐是在外面解决的。到了饭点儿,向导找了个饭店说是摩加迪沙最高档的几家之一。安保队先进去排查一番,把里面的客人都轰出来,才让我们进去。虽然这事儿干得有点儿不人道,但在这儿就得听向导的。他接我们这趟活儿之前,就先给我们打了预防针。
给我们安排的座位也很讲究,距离窗户和门都比较远没有菜单,点菜这事儿向导代劳了。他说:“也没什么可点的就那么几样,在摩加迪沙能吃的东西很有限。”
不一会儿,就见两个服务员站在饭店门口,一个手上抱着一摞盘子,堆在一起;另外一个就拿着块大布在那儿扇着驱赶苍蝇。魏凯说:“那不会就是我们要吃的东西吧?”
“不会!哪有上菜那么叠着的,那肯定是别的客人吃完了撤摊儿的。”
话音未落,服务员把那一摞搬到了我们的桌子上,还真是我们的菜。骇然之下,看菜的样式还挺新鲜的,大伙儿还是把菜摊开准备开吃。
向导跟我们一起坐里面,身边站着俩安保,其余的人则全部端着枪站在外面守着。我有点儿不好意思,说:“要不叫他们过来一块儿吃饭吧?”
“不行。”向导摇摇头,他们在外面吃就可以了。在索马里,人的阶层分界明显且严格,他们是没有资格进饭店和客人一起吃饭的。
接着就看见服务员把他们的饭送出去,然后安保们找了一个墙角——墙很低,半米来高,能挡出来巴掌大的一块儿阴凉地。他们就把饭盘放到阴凉处,自己则蹲在太阳下开始吃饭。
梁红看了有点儿不忍心,打算把可乐给他们送过去。向导再次出手制止:社会等级原因,他们也没有权利喝可乐,更何况是Made in America的东西。
爱莫能助了,我们只得吃自己的。再埋头一看自己面前的饭菜,梁红又吓了一跳:半盘子菜半盘子苍蝇,上面还飞着一些,胆儿大,不怕人。
“这——”她苦笑,入乡随俗吧,只能动手把苍蝇一个一个地挑出来。这就是索马里体验,感觉挺新鲜的,倒没恶心、反胃一说。
这会儿魏凯抬起头来,把面前的盘子一推,一抹嘴,吃完了。瞬时我们就八目相对,各自目瞪口呆。先是魏凯不知所以地看着我们:“干吗,你们怎么都不吃啊?怎么把胡椒都扒拉出来了?味道挺正的。”
我们没憋住,笑了出来:“哥——哥们儿——那是苍蝇。”
魏凯先是一愣,接着就开始抠喉咙干呕起来。
结束了这一顿大开眼界的苍蝇午餐,一行人再次回到车上,继续在摩加迪沙街头漫无目的地逛着。
很快我就感觉不舒服了,估摸着是吃坏了肚子。向导让司机绕了一圈,给我找了一厕所。我急不可耐准备进去的时候又被拦住了,还是安保队先进去检查,紧接着他们把厕所里面的人全赶出来之后,才让我进去。
“这……”顾不了那么多,先进去了。
这就是中国旧社会农村的那种厕所,下面是个大粪坑上面没有房顶,直接露天大小便。
完事之后出来,发现门外排了很长的队伍。原来在我上厕所的时候,安保队暂时把这厕所“戒严”了,只准我独自使用。
我颇有些不好意思,那些人看我的眼神也怪怪的,我带着歉意一路小跑,赶紧回到了车上。
下午在重复昨天和上午的路,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车上,不准下车,不准接近人群。
来之前,我和梁红就说了此次“偏向虎山行”的目的:我们去索马里,就是要看看真正的索马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索马里除了海盗之外,他们还有什么。
来到索马里超过24小时了,下了飞机出了宿地,我们就没机会下过车,时刻都被安保队保护着。
我们身在索马里,索马里却在我们的窗外。真实的索马里,咫尺天涯。
和总统的死亡约会
一声枪响,防弹衣把子弹兜住了,没打穿。放下手枪,换AK47再试试,前胸一层直接透了,后背那层也冒出了弹头。
借用安保队的枪,我们测试了一下自己的防弹衣。结果让人担忧,在遍地AK的索马里,防弹衣也不那么保险。
我们依然被锁在装甲车里。装甲车七转八绕,我们好像在跟一股看不见的势力躲猫猫似的周旋。越是把我们隔离,越是激发了我对摩加迪沙的好奇。但是什么时候能和这座城市亲密接触,只能等待向导命令。
第二天,我们出门依然还是时刻待在车里,除了吃饭、上厕所,不准出来。唯一的变化是,我们不再走大马路,开始专挑人少的地方走。
刚来的时候,我们感觉这整个城市就像是个贫民窟。这几天走那些小巷子、村落,说是贫民窟都略夸张。
我们看到了一些和市中心不一样的东西,劳苦大众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路边一个破烂的油桶,就是他们的厨房;所谓的“家”甚至连残垣断壁都没有,只有用树枝和破烂的布料搭起来的帐篷;周围遍地垃圾,还不断地冒着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看我们的目光,少有好奇,多是呆滞和麻木。
车开到一个广场的时候,看到有一群羊在那儿吃草。那些羊很奇怪,跟中国的不一样,是属于“萌系”的。女人受不了这个,梁红执意要下去拍照。
这里没什么人,向导答应了。
梁红蹦跶着下去了,我们几个还留在车上。她举着相机一顿拍,突然断墙后面“哗啦哗啦”地站起来一群人,正规军装备,几十支黑黝黝的枪口全指着梁红,用索马里语呵斥她。
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我们的安保队伍也冲了过去唰唰地举起了枪。装备和对面的没法比,但安保们真的一点儿不带犹豫。队长也大声跟对面叫着阵。
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发生了什么情况,几句叫喊声在我们背后响起,只见几个穿着制服的人,边跑边喊边拔枪。近前左右瞅了瞅,不知道打哪边,也把枪指着梁红。
我们的防弹衣,抵挡不住AK47。
该如何形容此时的情况呢?大抵就是梁红站在中间,三伙人几十条枪指着她,都在高声嚷嚷着。这场面够壮观吧?估计世界上没几个人这辈子能遇到这种事儿。除了手上有枪的剩下的人全愣了,完全不知所措。
回过神来,我要下车,去救梁红,被向导摁住了。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他们倒不太会开枪,但擦枪走火什么的,是不可预料的。
远远看见梁红也着慌了,纵然她胆大,这情势也是第一次见。她镇定了一下,挤出笑容,平举着手,试图跟正前面的那伙正规军交涉。
以我的了解,这符合她的性格,梁红知道遇到事情害怕没用,慌乱更是没有任何帮助。被枪顶着,哭了还是会被抢还不如积极去对待,她相信笑容和真诚,这世界语言能化解一切问题。
向导仔细看了看,终于开腔了:“跟我们安保对峙的,是索马里政府军,剩下的那几个是交通警察。”
什么跟什么啊?敢情军队、民兵、警察这会儿到齐了?
向导下去了,举着手慢慢走到梁红身边,转了一圈,对着几伙人说了几句,英语、方言轮流出来。不多久,三伙人还真都慢慢放下枪,各自退下去了。
回到车里,梁红不停地拍着胸口,说真吓人,这场面我哪见过啊,电影里都没见过这种场面。当时强撑着没事儿,这会儿才知道后怕了。
导游告知了我们原委:政府军说那儿是军事管制区域,不准拍摄;而那几个交警,则是打酱油的——这种场面他们没躲着,敢于上前,也足以见得索马里警察的责任感。
我更感兴趣的,是我们的向导,他居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这种旷世危局。
接下来一件事,更是侧证了我们向导的强大能量。
回到宿地后,有个人在酒店门口等我们,一身西装,看着特碍眼。他称自己是索马里总统办公室的秘书,总统得知四个中国人来到索马里之后,想约我们见面聊聊——总统下午在机场给我们预留了30分钟,然后就要登机离开。
我们都兴奋了,如果此次索马里之行,能采访一下这个国家的总统,毫无疑问,梦寐以求啊!我们几个,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也就街道办主任了。
向导摆摆手,直接把我们的热情给浇灭了。他看了看那人,二话不说,拿起手机就拨了一个电话,说了一句话就挂了,告诉我们说:“总统在美国。”
——他能直接跟总统打电话,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后来才得知,我们的向导,竟然是索马里皇室成员,在这个国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那这是怎么回事?”
“要么是不法武装骗你们的,要么就是另一个总统。”
“还有另一个总统?”
“是的,西方社会给索马里指定的一个总统,但是索马里人不承认他。”
“那也算是个总统吧,我们能去跟他见面吗?”
“有很多人想杀他,如果在机场他被人伏击,你们就要遭殃。要是他被人打死了,人们会找替罪羊,你们也是第一选择所以,我建议你们想清楚。”
让他这么一说,我们只能放弃了这次去觐见“总统”的机会。
回国后在网上浏览新闻。就是那一天,索马里的“西方总统”,他的座驾在机场被炸。
“中国万岁!中国万岁!”
终于,我们等来了安保队长的通知:可以去市场了。
按照我和梁红的习惯,每去一个地方,一定要去那儿的市场看看。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的生活,就一定得去这个地方的市场看看。那里是普罗大众、平头百姓生活必须要去的地方一切都是最生活化的。市场才是一个城市真实的缩影。
从下飞机到现在,我们已经跟向导提过好几次,要求去摩加迪沙的市场看看。向导一直在摇头,说市场人太多、太密集,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很危险,容易出事儿。
经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最后他说,只能由安保队队长决定什么时候能去。
得知能去逛市场之后,这几天,我们被转悠得有些消退的积极性,一下子就回来了。各种准备,整装待发。
到了市场入口处,两个安保队员先下车,进去蹚雷。等到他们的招呼后,剩下的人才下车。从外面看去,那里像是一片废弃的工地,杂草丛生、断垣绵延,全无一个大市场应有的大排场。
安保队员们提着武器,紧紧地围在我们周围,脸上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他们如此警戒,给人的心理暗示很不好——无论如何,虽然感觉有些奇怪,但是我们来到索马里这么多天之后,终于下车了,脚踩在了摩加迪沙的街道上了。
这一刻,我才有点儿自己是真的来到了索马里的感觉。
很快,我们即将要“逛”的一条街就被戒严了,两端的出口被我们的安保队给封锁住了。一切就绪后,安保队长招手,示意我们可以进去了——感觉很异样,跟领导人出行似的。
路边的人好奇地看着我们,安保队警惕地看着四周来往的人群,不准行人与我们靠近。
在安保队的簇拥下,我们不太自由地逛着这个市场。
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激发了我强烈的兴趣。中国旧社会式的地摊,打着牌子只收美元;商店里的东西都很旧,更像是二手交易中心;颇有“特色”的小五金店,卖的东西都画墙上了……
虽然感觉落后,但是也颇有摩加迪沙色彩。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里的这些店子的招牌,都是手工画的,上面很少写字,画是主体,这个店的经营内容,都给画到招牌上了。因为索马里的教育体系坍塌多年,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所以在这里绘画比文字普及得多。如果这些画在墙上的作品也算是艺术的话,那摩加迪沙可算得上是涂鸦艺术的圣地。
正在我尽兴地利用着难得的“落地”时间,深入摩加迪沙民间的时候,安保队长叫住了我,让我等等。大概意思是说其他人在后面处理事故,现在我们身边就他们俩人,不太安全等大部队回来再继续前进。
人都跟上后,我看见前面有一小百货,就准备进去看看先知会了安保队长一声。不料他朝手下一挥手,几个人就冲了进去,把里面正逛着的俩客人给撵走,才让我们进去。这一幕让我颇尴尬,不敢和那些人对眼。不用叫警察叔叔来鉴定,我们绝对是严重扰民。好在这里没有警察,当然也不是我们本意。
在小店转了一圈,说是日用品,确实是,只不过是旧社会农村的那些,现代社会的很多生活必需品,在这里都找不到踪迹。
出了商店,正准备接着走下去,就听砰的一声,一个黄色桶被踢到了一边——不用说,肯定是安保人员怀疑那是炸弹。坐在桶上的一个小孩摔倒在地上,凶狠地看着我们。
即使在最混乱、最不安全的摩加迪沙,市井生活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这一声响,加上刚才那次撵客人行为,激起了附近的人的不满,有好几个人都站起来恶狠狠地盯着我们。见情形不对,安保队赶紧过来把我们围拢,护着钻出了人群。
马路上又堵了,有一辆熙熙攘攘的大巴,窗户上、车顶上都是人。许多人都在朝我们挥手,嘴里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方言。按照我看到的关于索马里土著热情好客的资料,他们应该是在打招呼吧。依稀听见他们在喊:“China one three!China one three!”
“中国13?”2013年中国没什么大事儿吧?咱把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拿下了?“喂,梁红,下届奥运会是巴西吧?”
梁红也疑惑地挠了挠头,最后突然叫道:“他们喊的是中国万岁!”
“中国万岁?”瞬间我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了,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和竖起的大拇指,是“中国万岁”没错了。我想起来中国政府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建索马里的事儿了。几十年过去,看来咱们的国际友人还记得这份恩情呢。(未完待续)
曾乔小声说:“我听人说过这么一件事儿,在索马里千万注意靠近的摩托车,那个基本上都带着炸弹。”
说完他自己就后悔了,四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抬头警觉地偷瞄外面。
惊魂一堵之后,没有听到爆炸声,装甲车顺利绕开了那段路。
午餐是在外面解决的。到了饭点儿,向导找了个饭店说是摩加迪沙最高档的几家之一。安保队先进去排查一番,把里面的客人都轰出来,才让我们进去。虽然这事儿干得有点儿不人道,但在这儿就得听向导的。他接我们这趟活儿之前,就先给我们打了预防针。
给我们安排的座位也很讲究,距离窗户和门都比较远没有菜单,点菜这事儿向导代劳了。他说:“也没什么可点的就那么几样,在摩加迪沙能吃的东西很有限。”
不一会儿,就见两个服务员站在饭店门口,一个手上抱着一摞盘子,堆在一起;另外一个就拿着块大布在那儿扇着驱赶苍蝇。魏凯说:“那不会就是我们要吃的东西吧?”
“不会!哪有上菜那么叠着的,那肯定是别的客人吃完了撤摊儿的。”
话音未落,服务员把那一摞搬到了我们的桌子上,还真是我们的菜。骇然之下,看菜的样式还挺新鲜的,大伙儿还是把菜摊开准备开吃。
向导跟我们一起坐里面,身边站着俩安保,其余的人则全部端着枪站在外面守着。我有点儿不好意思,说:“要不叫他们过来一块儿吃饭吧?”
“不行。”向导摇摇头,他们在外面吃就可以了。在索马里,人的阶层分界明显且严格,他们是没有资格进饭店和客人一起吃饭的。
接着就看见服务员把他们的饭送出去,然后安保们找了一个墙角——墙很低,半米来高,能挡出来巴掌大的一块儿阴凉地。他们就把饭盘放到阴凉处,自己则蹲在太阳下开始吃饭。
梁红看了有点儿不忍心,打算把可乐给他们送过去。向导再次出手制止:社会等级原因,他们也没有权利喝可乐,更何况是Made in America的东西。
爱莫能助了,我们只得吃自己的。再埋头一看自己面前的饭菜,梁红又吓了一跳:半盘子菜半盘子苍蝇,上面还飞着一些,胆儿大,不怕人。
“这——”她苦笑,入乡随俗吧,只能动手把苍蝇一个一个地挑出来。这就是索马里体验,感觉挺新鲜的,倒没恶心、反胃一说。
这会儿魏凯抬起头来,把面前的盘子一推,一抹嘴,吃完了。瞬时我们就八目相对,各自目瞪口呆。先是魏凯不知所以地看着我们:“干吗,你们怎么都不吃啊?怎么把胡椒都扒拉出来了?味道挺正的。”
我们没憋住,笑了出来:“哥——哥们儿——那是苍蝇。”
魏凯先是一愣,接着就开始抠喉咙干呕起来。
结束了这一顿大开眼界的苍蝇午餐,一行人再次回到车上,继续在摩加迪沙街头漫无目的地逛着。
很快我就感觉不舒服了,估摸着是吃坏了肚子。向导让司机绕了一圈,给我找了一厕所。我急不可耐准备进去的时候又被拦住了,还是安保队先进去检查,紧接着他们把厕所里面的人全赶出来之后,才让我进去。
“这……”顾不了那么多,先进去了。
这就是中国旧社会农村的那种厕所,下面是个大粪坑上面没有房顶,直接露天大小便。
完事之后出来,发现门外排了很长的队伍。原来在我上厕所的时候,安保队暂时把这厕所“戒严”了,只准我独自使用。
我颇有些不好意思,那些人看我的眼神也怪怪的,我带着歉意一路小跑,赶紧回到了车上。
下午在重复昨天和上午的路,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车上,不准下车,不准接近人群。
来之前,我和梁红就说了此次“偏向虎山行”的目的:我们去索马里,就是要看看真正的索马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索马里除了海盗之外,他们还有什么。
来到索马里超过24小时了,下了飞机出了宿地,我们就没机会下过车,时刻都被安保队保护着。
我们身在索马里,索马里却在我们的窗外。真实的索马里,咫尺天涯。
和总统的死亡约会
一声枪响,防弹衣把子弹兜住了,没打穿。放下手枪,换AK47再试试,前胸一层直接透了,后背那层也冒出了弹头。
借用安保队的枪,我们测试了一下自己的防弹衣。结果让人担忧,在遍地AK的索马里,防弹衣也不那么保险。
我们依然被锁在装甲车里。装甲车七转八绕,我们好像在跟一股看不见的势力躲猫猫似的周旋。越是把我们隔离,越是激发了我对摩加迪沙的好奇。但是什么时候能和这座城市亲密接触,只能等待向导命令。
第二天,我们出门依然还是时刻待在车里,除了吃饭、上厕所,不准出来。唯一的变化是,我们不再走大马路,开始专挑人少的地方走。
刚来的时候,我们感觉这整个城市就像是个贫民窟。这几天走那些小巷子、村落,说是贫民窟都略夸张。
我们看到了一些和市中心不一样的东西,劳苦大众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路边一个破烂的油桶,就是他们的厨房;所谓的“家”甚至连残垣断壁都没有,只有用树枝和破烂的布料搭起来的帐篷;周围遍地垃圾,还不断地冒着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看我们的目光,少有好奇,多是呆滞和麻木。
车开到一个广场的时候,看到有一群羊在那儿吃草。那些羊很奇怪,跟中国的不一样,是属于“萌系”的。女人受不了这个,梁红执意要下去拍照。
这里没什么人,向导答应了。
梁红蹦跶着下去了,我们几个还留在车上。她举着相机一顿拍,突然断墙后面“哗啦哗啦”地站起来一群人,正规军装备,几十支黑黝黝的枪口全指着梁红,用索马里语呵斥她。
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我们的安保队伍也冲了过去唰唰地举起了枪。装备和对面的没法比,但安保们真的一点儿不带犹豫。队长也大声跟对面叫着阵。
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发生了什么情况,几句叫喊声在我们背后响起,只见几个穿着制服的人,边跑边喊边拔枪。近前左右瞅了瞅,不知道打哪边,也把枪指着梁红。
我们的防弹衣,抵挡不住AK47。
该如何形容此时的情况呢?大抵就是梁红站在中间,三伙人几十条枪指着她,都在高声嚷嚷着。这场面够壮观吧?估计世界上没几个人这辈子能遇到这种事儿。除了手上有枪的剩下的人全愣了,完全不知所措。
回过神来,我要下车,去救梁红,被向导摁住了。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他们倒不太会开枪,但擦枪走火什么的,是不可预料的。
远远看见梁红也着慌了,纵然她胆大,这情势也是第一次见。她镇定了一下,挤出笑容,平举着手,试图跟正前面的那伙正规军交涉。
以我的了解,这符合她的性格,梁红知道遇到事情害怕没用,慌乱更是没有任何帮助。被枪顶着,哭了还是会被抢还不如积极去对待,她相信笑容和真诚,这世界语言能化解一切问题。
向导仔细看了看,终于开腔了:“跟我们安保对峙的,是索马里政府军,剩下的那几个是交通警察。”
什么跟什么啊?敢情军队、民兵、警察这会儿到齐了?
向导下去了,举着手慢慢走到梁红身边,转了一圈,对着几伙人说了几句,英语、方言轮流出来。不多久,三伙人还真都慢慢放下枪,各自退下去了。
回到车里,梁红不停地拍着胸口,说真吓人,这场面我哪见过啊,电影里都没见过这种场面。当时强撑着没事儿,这会儿才知道后怕了。
导游告知了我们原委:政府军说那儿是军事管制区域,不准拍摄;而那几个交警,则是打酱油的——这种场面他们没躲着,敢于上前,也足以见得索马里警察的责任感。
我更感兴趣的,是我们的向导,他居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这种旷世危局。
接下来一件事,更是侧证了我们向导的强大能量。
回到宿地后,有个人在酒店门口等我们,一身西装,看着特碍眼。他称自己是索马里总统办公室的秘书,总统得知四个中国人来到索马里之后,想约我们见面聊聊——总统下午在机场给我们预留了30分钟,然后就要登机离开。
我们都兴奋了,如果此次索马里之行,能采访一下这个国家的总统,毫无疑问,梦寐以求啊!我们几个,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也就街道办主任了。
向导摆摆手,直接把我们的热情给浇灭了。他看了看那人,二话不说,拿起手机就拨了一个电话,说了一句话就挂了,告诉我们说:“总统在美国。”
——他能直接跟总统打电话,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后来才得知,我们的向导,竟然是索马里皇室成员,在这个国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那这是怎么回事?”
“要么是不法武装骗你们的,要么就是另一个总统。”
“还有另一个总统?”
“是的,西方社会给索马里指定的一个总统,但是索马里人不承认他。”
“那也算是个总统吧,我们能去跟他见面吗?”
“有很多人想杀他,如果在机场他被人伏击,你们就要遭殃。要是他被人打死了,人们会找替罪羊,你们也是第一选择所以,我建议你们想清楚。”
让他这么一说,我们只能放弃了这次去觐见“总统”的机会。
回国后在网上浏览新闻。就是那一天,索马里的“西方总统”,他的座驾在机场被炸。
“中国万岁!中国万岁!”
终于,我们等来了安保队长的通知:可以去市场了。
按照我和梁红的习惯,每去一个地方,一定要去那儿的市场看看。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的生活,就一定得去这个地方的市场看看。那里是普罗大众、平头百姓生活必须要去的地方一切都是最生活化的。市场才是一个城市真实的缩影。
从下飞机到现在,我们已经跟向导提过好几次,要求去摩加迪沙的市场看看。向导一直在摇头,说市场人太多、太密集,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很危险,容易出事儿。
经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最后他说,只能由安保队队长决定什么时候能去。
得知能去逛市场之后,这几天,我们被转悠得有些消退的积极性,一下子就回来了。各种准备,整装待发。
到了市场入口处,两个安保队员先下车,进去蹚雷。等到他们的招呼后,剩下的人才下车。从外面看去,那里像是一片废弃的工地,杂草丛生、断垣绵延,全无一个大市场应有的大排场。
安保队员们提着武器,紧紧地围在我们周围,脸上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他们如此警戒,给人的心理暗示很不好——无论如何,虽然感觉有些奇怪,但是我们来到索马里这么多天之后,终于下车了,脚踩在了摩加迪沙的街道上了。
这一刻,我才有点儿自己是真的来到了索马里的感觉。
很快,我们即将要“逛”的一条街就被戒严了,两端的出口被我们的安保队给封锁住了。一切就绪后,安保队长招手,示意我们可以进去了——感觉很异样,跟领导人出行似的。
路边的人好奇地看着我们,安保队警惕地看着四周来往的人群,不准行人与我们靠近。
在安保队的簇拥下,我们不太自由地逛着这个市场。
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激发了我强烈的兴趣。中国旧社会式的地摊,打着牌子只收美元;商店里的东西都很旧,更像是二手交易中心;颇有“特色”的小五金店,卖的东西都画墙上了……
虽然感觉落后,但是也颇有摩加迪沙色彩。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里的这些店子的招牌,都是手工画的,上面很少写字,画是主体,这个店的经营内容,都给画到招牌上了。因为索马里的教育体系坍塌多年,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所以在这里绘画比文字普及得多。如果这些画在墙上的作品也算是艺术的话,那摩加迪沙可算得上是涂鸦艺术的圣地。
正在我尽兴地利用着难得的“落地”时间,深入摩加迪沙民间的时候,安保队长叫住了我,让我等等。大概意思是说其他人在后面处理事故,现在我们身边就他们俩人,不太安全等大部队回来再继续前进。
人都跟上后,我看见前面有一小百货,就准备进去看看先知会了安保队长一声。不料他朝手下一挥手,几个人就冲了进去,把里面正逛着的俩客人给撵走,才让我们进去。这一幕让我颇尴尬,不敢和那些人对眼。不用叫警察叔叔来鉴定,我们绝对是严重扰民。好在这里没有警察,当然也不是我们本意。
在小店转了一圈,说是日用品,确实是,只不过是旧社会农村的那些,现代社会的很多生活必需品,在这里都找不到踪迹。
出了商店,正准备接着走下去,就听砰的一声,一个黄色桶被踢到了一边——不用说,肯定是安保人员怀疑那是炸弹。坐在桶上的一个小孩摔倒在地上,凶狠地看着我们。
即使在最混乱、最不安全的摩加迪沙,市井生活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这一声响,加上刚才那次撵客人行为,激起了附近的人的不满,有好几个人都站起来恶狠狠地盯着我们。见情形不对,安保队赶紧过来把我们围拢,护着钻出了人群。
马路上又堵了,有一辆熙熙攘攘的大巴,窗户上、车顶上都是人。许多人都在朝我们挥手,嘴里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方言。按照我看到的关于索马里土著热情好客的资料,他们应该是在打招呼吧。依稀听见他们在喊:“China one three!China one three!”
“中国13?”2013年中国没什么大事儿吧?咱把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拿下了?“喂,梁红,下届奥运会是巴西吧?”
梁红也疑惑地挠了挠头,最后突然叫道:“他们喊的是中国万岁!”
“中国万岁?”瞬间我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了,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和竖起的大拇指,是“中国万岁”没错了。我想起来中国政府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建索马里的事儿了。几十年过去,看来咱们的国际友人还记得这份恩情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