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下老夫妻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章山下老夫妻
环秀山下有座村庄叫做潭清村,村庄里总共有几十户人家,都是靠捡些木柴,自己开垦山岭荒地为生计。潭清庵有些佛田,就给这些村民耕种,每年收些粮草。
最近村里来了一对老夫妻,找乡约在村里买了几间草舍。然后雇了村民和镇上的一些青壮,将房屋翻盖了。这对老夫妻,老翁姓曲,老妇人姓王,都是六十多岁的年纪,为人和善,据说是曾在外地为官,告老还乡,喜欢佛家清净之地,想着在五台山下,受菩萨保佑。
村里的村民都很淳朴,这曲氏夫妇又大方好客,与人极为谦逊,所以村民也都愿意帮衬。几间大屋有不几天就盖了起来,此时是初夏时节,很快也就能入住了。
曲老汉就空出一间屋子,让村民把自家的孩子送了来,自己亲自给孩子们启蒙,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初时只有村里十个八个的孩子过来,老夫妻就一个教塾,一个做了饭菜给孩子们吃。这样时间一久,村子里的村民在十里八乡有亲朋的,也都知道了,纷纷送孩子们过来。曲老汉也不嫌孩子们多,来的只管收下。村中农妇见王老太一人忙活这些孩子的饮食极为劳苦,就争抢着过来帮着。
不出一个月时间,曲老汉家里就有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常来跟着读书写字。这些孩子每日中午都在曲老汉家吃饭,亏得曲老汉有些积蓄,也不为意,只是把银钱给村民,让他们去镇上、城里买了米面回来。村民也都过意不去,家里有田地里种的青菜,就时不时的送过来。这曲老汉在村里就成了德高望重的长者,村里有什么事,也都爱找曲老汉去评判。
山上的潭清庵到这村里,有一条山路,本是崎岖难行。曲老汉就说是老伴发下的宏愿,要为潭清庵修一条好走的石板路。于是出了钱,组织着十里八乡的村民来一起铺修道路。曲老汉出了银两,加上他的威望,此时春耕已经忙完,百姓也都有了空闲,一时间环秀山下来了几百青壮的百姓。
潭清庵的净慧师太知道了此事,也是极为感动,带领着庵中的比丘尼每日里轮流去给施工的村民送水,遇有劳作时伤到的村民,也及时为他们施医诊治。台后县衙的官吏闻听此事,也专门带了人来,向曲老汉送了旌匾,在县内募捐了些银钱,发动周围村镇里的百姓一起来参与。
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百姓齐心协力,从山下到潭清庵的山路不用一个月就铺成了一条石板路。自此再上庵中,路也宽了,也好走的多,而且再也不必担心雨雪时山路泥泞湿滑了。
潭清庵的净慧师太感念曲老汉夫妇的心意,就专门请王老太去庵中,答谢了一番,这王老太也就成了庵中的常客,隔些日子就会来山上,拜会净慧师太。这王老太又与莹儿相识,得暇就去和莹儿坐坐,带些日常的应用之物。庵中的比丘尼知道这王老太是个善心的老妇,也多愿与之亲近。
王老太每带了东西,就交给**,也会喊**去家中取些东西上山。初时也会带一些鲜果、果脯、酱菜上山,但莹儿遵从庵中的戒律,与比丘尼们一体修炼、起居,不肯吃那些食物。**无奈,只得拿到庵舍,倒便宜了明媚和许诺。**每见两人吃得不亦乐乎,就叹息的说:“王妃却不能吃,你们倒吃得好快活1许诺就吧咂着嘴说道:“‘清懋师傅’说了,修行者更需体恤万物,不可浪费,这些美味,她不能享用,我们就当作善事,替她吃掉的1
莹儿在庵中修行了一个多月,起居已与众比丘尼一般,早起晨练,诵经习武,按时休息。得暇就去后殿,按照净慧师太的指引,抄摩经文。虽然吃的清淡,却使体格强健了不少。偶尔也能和庵中的师姐们辨经论道,推手过招。渐渐的神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每每沉思时,就如同一尊美奂的菩萨。**看着,心里也不觉为莹儿高兴;许诺则嚷着也要拜净慧师太为师,学习佛法,好如同‘清懋师傅’那样才好,每次都换得明媚的白眼。
曲老汉每日除了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就是关注着那条从自家门前经过的上山的路。前来读书的孩子,没有村里发生的新鲜事,也都喜欢跟曲老汉说说,曲老汉每次听了,都会拿些奇巧的玩具或是糕点给孩子。
这天的午后,村里来了两个年轻人,一进村子,就看到曲老汉的屋子,见门开着,院子里有不少孩童在玩耍,两个年轻人就走进来,四下望望。曲老汉一早就注意到这两个年轻人,见他俩站在院子里张望,有几个好奇的孩子已经围了上去。曲老汉就走出屋子,眯着眼睛费力的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问道:“小伙子,你们是来有事吗?”
两个年轻人见屋里出来一位老者,花白的头发,微躬着身子,说得确实官话。两人就知道这老人定是有些经历的长者,于是就施礼说道:“老人家,我们是想去五台山参拜的,替父母还愿。不期走到了这里,不知道这山上的寺庙可是五台山的寺院?我们想着上去参拜一下,也好急着赶回去。”
曲老汉走到两人近前,见两人紧身的衣靠,手里都提着一把宝剑,身上满是灰尘。知道这两人绝非是什么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于是就说道:“这是潭清村,山上是潭清庵,庵里都是比丘尼。这庵中是不接待男子的,你们要去五台山,不如转过去,从后山上去北台,到灵应寺去烧香还愿吧1
那两个年轻人对视一眼,然后就转身望望眼前的北台山峰,皱起眉头说道:“老人家,我们是远处而来,也不熟悉道路,就误走到这里,现在这天色,估计我们也赶不到那灵应寺了。这庵堂又不让进去,不知道老人家能否收留我们在您家中暂住一晚,我们明天赶早,也好去灵应寺,还了父母的心愿1
曲老汉连连点头,说道:“真是有心的年轻人,怎么遵从父母的心意。老头子我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来,随我到屋里坐吧。”说着就转身引着两个年轻人进屋。
一群孩子,也早到了放学的时候,贪恋着在一起玩耍,有的还不肯回家,有那伶俐的,见曲老汉领了客人进屋,就跟着进屋给倒水。曲老汉自然是夸奖了一番,得了夸赞的孩子,一溜烟就跑出去,向其他人炫耀去了。
曲老汉望着两个年轻人问道:“两位公子,不知道怎么称呼呀?”
那个年龄稍长些的年轻人就拱手答道:“老人家,在下袁斌,襄汾人,这是我的堂弟袁权。还没有请教老人家尊姓大名。”
曲老汉就点着头说:“两位袁公子,恩。老汉我姓曲,单字通,自幼离家,在外跟人做了多年署吏,老来落叶归根,就回到故土。”
袁斌听了赶紧拱手,说道:“原来老人家也是曾经为官为宦的,怪不得气势上如此威严。那我们就斗胆称您曲老伯吧!曲老伯这是在家中开着塾馆吗?”
曲老汉就呵呵一笑说:“哪是什么塾馆,老汉我识得几个字,村临也愿意把孩子送来,我就教着他们识几个字罢了。说起来还怕误人子弟呢1
正说着,王老太从外面进来,见有两个年轻人,就是一愣。曲老汉赶紧给介绍了。袁氏兄弟起身欲王老太见礼,王老太就忙招呼他们坐下,然后对曲老汉说:“我是要准备饭菜,这两位公子可是要留下,一起吃饭吗?”
曲老汉点点头,袁氏兄弟也赶紧称谢。王老太就喊着外面院子里的几个孩子,去和自己拿柴禾,到厨房去做饭了。
曲老汉和袁氏兄弟聊着天,慢慢天色就暗下来。曲老汉点上灯,王老太也做好了饭菜,端到屋子里。几个跟着忙碌的孩子,也得了老太太给的几块肉食,开心的吃着,跑回家去了。
袁氏兄弟见桌上摆了四个菜肴,知道这两位老人家着是尽地主之谊。一面称谢,一面让着曲老汉先用菜。
曲老汉就看看坐在一边的王老太,说道:“老婆子,我和两位公子颇投缘,不如让我陪他俩喝一杯酒,可是行吗?”
王老太嗔怪的瞪他一眼,笑着说:“你馋酒了就说,还借着人家两位公子的幌子。我去给你们拿来。”说着就进屋取出一坛酒,放到桌子上。
曲老汉刚要去拿酒坛,袁权赶紧捧了起来,打开封盖,先给曲老汉倒了,又给袁斌倒了一碗,自己却没有倒上,就放下酒坛,盖上盖子。
曲老汉就奇怪的问道:“袁权公子这是为何呀,怎么不给自己满上?难道怕我家这酒不好喝?这可是杏花村酒,我藏了多年的呢1
袁斌就说道:“曲老伯,我堂弟他不善饮酒,他不喝酒不必让他了。来,小侄我与您共饮1
曲老汉也不再虚让,就和袁斌喝起来,和了几碗,曲老汉就有了醉意,对着袁斌和袁权说道:“这潭清庵里是供奉菩萨的所在。这庵里修行的比丘尼也都是菩萨心肠,济世救人,劝人向善。任是什么恶人、恶事,到了这里也就变善了1
说着,曲老汉打个酒嗝,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你们也是识文断字的,袁公子你说,这世上还真有那十恶不赦的坏人吗?谁肯去做那些伤害菩萨的恶事!做了那等事,是要下阿鼻地狱的。”
袁斌听了干笑了一声,并未接话。袁权就笑着对曲老汉说:“曲老伯,您喝醉了吧。这世上哪有什么地狱?至于善恶,人心本就有善恶之分,只是有时候一个人做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第二章山下老夫妻
环秀山下有座村庄叫做潭清村,村庄里总共有几十户人家,都是靠捡些木柴,自己开垦山岭荒地为生计。潭清庵有些佛田,就给这些村民耕种,每年收些粮草。
最近村里来了一对老夫妻,找乡约在村里买了几间草舍。然后雇了村民和镇上的一些青壮,将房屋翻盖了。这对老夫妻,老翁姓曲,老妇人姓王,都是六十多岁的年纪,为人和善,据说是曾在外地为官,告老还乡,喜欢佛家清净之地,想着在五台山下,受菩萨保佑。
村里的村民都很淳朴,这曲氏夫妇又大方好客,与人极为谦逊,所以村民也都愿意帮衬。几间大屋有不几天就盖了起来,此时是初夏时节,很快也就能入住了。
曲老汉就空出一间屋子,让村民把自家的孩子送了来,自己亲自给孩子们启蒙,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初时只有村里十个八个的孩子过来,老夫妻就一个教塾,一个做了饭菜给孩子们吃。这样时间一久,村子里的村民在十里八乡有亲朋的,也都知道了,纷纷送孩子们过来。曲老汉也不嫌孩子们多,来的只管收下。村中农妇见王老太一人忙活这些孩子的饮食极为劳苦,就争抢着过来帮着。
不出一个月时间,曲老汉家里就有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常来跟着读书写字。这些孩子每日中午都在曲老汉家吃饭,亏得曲老汉有些积蓄,也不为意,只是把银钱给村民,让他们去镇上、城里买了米面回来。村民也都过意不去,家里有田地里种的青菜,就时不时的送过来。这曲老汉在村里就成了德高望重的长者,村里有什么事,也都爱找曲老汉去评判。
山上的潭清庵到这村里,有一条山路,本是崎岖难行。曲老汉就说是老伴发下的宏愿,要为潭清庵修一条好走的石板路。于是出了钱,组织着十里八乡的村民来一起铺修道路。曲老汉出了银两,加上他的威望,此时春耕已经忙完,百姓也都有了空闲,一时间环秀山下来了几百青壮的百姓。
潭清庵的净慧师太知道了此事,也是极为感动,带领着庵中的比丘尼每日里轮流去给施工的村民送水,遇有劳作时伤到的村民,也及时为他们施医诊治。台后县衙的官吏闻听此事,也专门带了人来,向曲老汉送了旌匾,在县内募捐了些银钱,发动周围村镇里的百姓一起来参与。
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百姓齐心协力,从山下到潭清庵的山路不用一个月就铺成了一条石板路。自此再上庵中,路也宽了,也好走的多,而且再也不必担心雨雪时山路泥泞湿滑了。
潭清庵的净慧师太感念曲老汉夫妇的心意,就专门请王老太去庵中,答谢了一番,这王老太也就成了庵中的常客,隔些日子就会来山上,拜会净慧师太。这王老太又与莹儿相识,得暇就去和莹儿坐坐,带些日常的应用之物。庵中的比丘尼知道这王老太是个善心的老妇,也多愿与之亲近。
王老太每带了东西,就交给**,也会喊**去家中取些东西上山。初时也会带一些鲜果、果脯、酱菜上山,但莹儿遵从庵中的戒律,与比丘尼们一体修炼、起居,不肯吃那些食物。**无奈,只得拿到庵舍,倒便宜了明媚和许诺。**每见两人吃得不亦乐乎,就叹息的说:“王妃却不能吃,你们倒吃得好快活1许诺就吧咂着嘴说道:“‘清懋师傅’说了,修行者更需体恤万物,不可浪费,这些美味,她不能享用,我们就当作善事,替她吃掉的1
莹儿在庵中修行了一个多月,起居已与众比丘尼一般,早起晨练,诵经习武,按时休息。得暇就去后殿,按照净慧师太的指引,抄摩经文。虽然吃的清淡,却使体格强健了不少。偶尔也能和庵中的师姐们辨经论道,推手过招。渐渐的神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每每沉思时,就如同一尊美奂的菩萨。**看着,心里也不觉为莹儿高兴;许诺则嚷着也要拜净慧师太为师,学习佛法,好如同‘清懋师傅’那样才好,每次都换得明媚的白眼。
曲老汉每日除了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就是关注着那条从自家门前经过的上山的路。前来读书的孩子,没有村里发生的新鲜事,也都喜欢跟曲老汉说说,曲老汉每次听了,都会拿些奇巧的玩具或是糕点给孩子。
这天的午后,村里来了两个年轻人,一进村子,就看到曲老汉的屋子,见门开着,院子里有不少孩童在玩耍,两个年轻人就走进来,四下望望。曲老汉一早就注意到这两个年轻人,见他俩站在院子里张望,有几个好奇的孩子已经围了上去。曲老汉就走出屋子,眯着眼睛费力的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问道:“小伙子,你们是来有事吗?”
两个年轻人见屋里出来一位老者,花白的头发,微躬着身子,说得确实官话。两人就知道这老人定是有些经历的长者,于是就施礼说道:“老人家,我们是想去五台山参拜的,替父母还愿。不期走到了这里,不知道这山上的寺庙可是五台山的寺院?我们想着上去参拜一下,也好急着赶回去。”
曲老汉走到两人近前,见两人紧身的衣靠,手里都提着一把宝剑,身上满是灰尘。知道这两人绝非是什么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于是就说道:“这是潭清村,山上是潭清庵,庵里都是比丘尼。这庵中是不接待男子的,你们要去五台山,不如转过去,从后山上去北台,到灵应寺去烧香还愿吧1
那两个年轻人对视一眼,然后就转身望望眼前的北台山峰,皱起眉头说道:“老人家,我们是远处而来,也不熟悉道路,就误走到这里,现在这天色,估计我们也赶不到那灵应寺了。这庵堂又不让进去,不知道老人家能否收留我们在您家中暂住一晚,我们明天赶早,也好去灵应寺,还了父母的心愿1
曲老汉连连点头,说道:“真是有心的年轻人,怎么遵从父母的心意。老头子我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来,随我到屋里坐吧。”说着就转身引着两个年轻人进屋。
一群孩子,也早到了放学的时候,贪恋着在一起玩耍,有的还不肯回家,有那伶俐的,见曲老汉领了客人进屋,就跟着进屋给倒水。曲老汉自然是夸奖了一番,得了夸赞的孩子,一溜烟就跑出去,向其他人炫耀去了。
曲老汉望着两个年轻人问道:“两位公子,不知道怎么称呼呀?”
那个年龄稍长些的年轻人就拱手答道:“老人家,在下袁斌,襄汾人,这是我的堂弟袁权。还没有请教老人家尊姓大名。”
曲老汉就点着头说:“两位袁公子,恩。老汉我姓曲,单字通,自幼离家,在外跟人做了多年署吏,老来落叶归根,就回到故土。”
袁斌听了赶紧拱手,说道:“原来老人家也是曾经为官为宦的,怪不得气势上如此威严。那我们就斗胆称您曲老伯吧!曲老伯这是在家中开着塾馆吗?”
曲老汉就呵呵一笑说:“哪是什么塾馆,老汉我识得几个字,村临也愿意把孩子送来,我就教着他们识几个字罢了。说起来还怕误人子弟呢1
正说着,王老太从外面进来,见有两个年轻人,就是一愣。曲老汉赶紧给介绍了。袁氏兄弟起身欲王老太见礼,王老太就忙招呼他们坐下,然后对曲老汉说:“我是要准备饭菜,这两位公子可是要留下,一起吃饭吗?”
曲老汉点点头,袁氏兄弟也赶紧称谢。王老太就喊着外面院子里的几个孩子,去和自己拿柴禾,到厨房去做饭了。
曲老汉和袁氏兄弟聊着天,慢慢天色就暗下来。曲老汉点上灯,王老太也做好了饭菜,端到屋子里。几个跟着忙碌的孩子,也得了老太太给的几块肉食,开心的吃着,跑回家去了。
袁氏兄弟见桌上摆了四个菜肴,知道这两位老人家着是尽地主之谊。一面称谢,一面让着曲老汉先用菜。
曲老汉就看看坐在一边的王老太,说道:“老婆子,我和两位公子颇投缘,不如让我陪他俩喝一杯酒,可是行吗?”
王老太嗔怪的瞪他一眼,笑着说:“你馋酒了就说,还借着人家两位公子的幌子。我去给你们拿来。”说着就进屋取出一坛酒,放到桌子上。
曲老汉刚要去拿酒坛,袁权赶紧捧了起来,打开封盖,先给曲老汉倒了,又给袁斌倒了一碗,自己却没有倒上,就放下酒坛,盖上盖子。
曲老汉就奇怪的问道:“袁权公子这是为何呀,怎么不给自己满上?难道怕我家这酒不好喝?这可是杏花村酒,我藏了多年的呢1
袁斌就说道:“曲老伯,我堂弟他不善饮酒,他不喝酒不必让他了。来,小侄我与您共饮1
曲老汉也不再虚让,就和袁斌喝起来,和了几碗,曲老汉就有了醉意,对着袁斌和袁权说道:“这潭清庵里是供奉菩萨的所在。这庵里修行的比丘尼也都是菩萨心肠,济世救人,劝人向善。任是什么恶人、恶事,到了这里也就变善了1
说着,曲老汉打个酒嗝,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你们也是识文断字的,袁公子你说,这世上还真有那十恶不赦的坏人吗?谁肯去做那些伤害菩萨的恶事!做了那等事,是要下阿鼻地狱的。”
袁斌听了干笑了一声,并未接话。袁权就笑着对曲老汉说:“曲老伯,您喝醉了吧。这世上哪有什么地狱?至于善恶,人心本就有善恶之分,只是有时候一个人做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