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赠婚

    袁世凯把段祺瑞叫到公事房,进行见面后第一次交谈。袁世凯惯用这种方法笼络人心,评估部下的能力。他和颜悦色地说:“芝泉哪,早在你上学时,我就对你的才干有所耳闻,知道你深得李中堂大人的厚爱;我还听说你在战争中有勇有谋,口碑不错。因此,对你的到来我很高兴,我有意把重担交给你,你不会让我失望吧?”段祺瑞说:“承蒙大人错爱,瑞实乃三生有幸。瑞虽不才,愿终生追随大人,效犬马之劳……”袁世凯朗笑道:“哈哈,好好。今天,我们推心置腹地交谈,不拘形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吗?”段祺瑞说:“愿听大人教诲。”

    袁世凯提出一个热门话题,他说:“战前,西方人都认为中国会打赢这场战争,李中堂也曾信心十足地说,北洋之陆军、舰队和炮台都是良好的,可中国军队为什么一触即溃,败得何其惨?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段祺瑞以战略家的口吻侃侃而谈:“据战前双方兵力统计,我国有正规军5万,而日本只有6。万,包括战时临时动员参战人数,能参战的日军不过6。7万人;仅我鸭绿江、山海关、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清兵总人数为日军倍之多。只是军舰数量和总吨位略逊于他。此外,我守他攻,我主他客,我逸他劳,我得道他失道,按理说中国不该惨败于此……袁世凯表现出极大兴趣,追问:“对呀,这正是我想知道的。”段祺瑞就是想吊起他的胃口,说:“通观这次战争,暴露出我国五大弊端。一,组织不力,敌人打过来的是一只攥紧的拳头,而我们回敬的是一只五指叉开的手掌。其实,这场战争不过局部战争,但由于指挥不当,调度失灵,事权分散,各自为政,形成直、辽两省部分军队与日军的整体对抗,其它军队或隔岸观火,或不关痛痒,或消极自保……”

    袁世凯深有同感,哀叹道:“是啊,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各怀异心,岂有不败之理?你接着说。”袁的首肯更增加段的自信。他接着说;“二,抱残守缺。多年来,我国军队囿于不合时宜的老套路,老习惯,绝少变化。军队由单一的步、骑兵组成,缺乏炮、工程、辎重、交通、通讯、医疗等兵种的整体配合,更无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后勤供应由出战军队的省份负责,而不是由国家统一调配,因而大大限制了行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袁世凯拍案而起,由衷地说:“太对了,一言中的!说下去。”

    段祺瑞接着说:“三、装备落后。各省军队,热兵器多者仅占百分之六十,其它均是长矛、大刀之类冷兵器。即使这些热兵器也是子不对枪,炮不对弹,武器品牌七杂八凑、炮弹里竟掺沙子、煤渣。地方上虽有兵工厂,但大多形同虚设,照常从洋人手里购买,而这些武器大多价高质劣,或二手货、淘汰货。凡此种种令人发指啊!”

    袁世凯的共鸣进一步鼓舞了段祺瑞,他慷慨激昂地继续说:“四,素质低下。官兵的无知和自负已达无以复加地步。固若金汤的大连一夜失守,具有直布罗陀要塞之称的旅顺,稍事抵抗即行陷落。这些人已愚蠢到听任敌人从容登陆而不去狙击,允许敌人迂回侧击而不去理睬;修的炮台顾前不顾后……真是贻笑大方,成了现代版的宋襄公!”

    袁世凯说:“你说得好,这就是我决意编练新军的初衷,我要练出一支高素质、精装备的现代化军队,把那庸才、蠢才全淘汰掉!不是还有第五吗?接着说。”段祺瑞说:“第五,贪官误军。军队克扣军饷,吃空名子,冒名顶替的现象非常普遍,居然得到朝廷首肯。戴宗骞、刘超佩之流常年不发饷,士兵几度索饷均遭镇压。战斗一打响,士兵弃械而逃,仅余十几人相随。自古有兵为将有之说,此弊不除,难成大业……”

    袁世凯连连颌首:“嗯,精彩,深刻!还有吗?”段祺瑞说:“以上所言皆就事论事,只是战术问题。通观这次战争,也有战略上的失误……”袁世凯兴味盎然地问:“噢,你说说。”段祺瑞直言不讳地说:“敌人兵员不足。其本意是速战速决,而我方却投其所好打起阵地战。这样敌人便形成局部优势。假如换一种打法:不是一味地进攻、死守,而是跟他打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造成他兵力分散,后勤补给不足,就能把它拖的七零八落……”

    段祺瑞慷慨陈词,不避锋芒,以他多年充任教习,研习兵法的上乘口才和理论优势,说的头头是道,令人叹服。袁世凯所接触的部下大多唯唯诺诺,闪烁其词,似他这样口快心直、直言不讳的人不多,这更增加对他的好感。袁世凯高兴地说:“好!我要针对这些弊习大刀阔斧地改革,编练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军队。我想任命你当炮兵统带,用外国人的话说,是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此外,我还要办随营武备学堂,多多培养军事人才,请你出任总办。年轻人,甩开膀子大干吧,袁某不会亏待你!”段祺瑞乐得心花怒放,他想,终于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激动地说:“大人的知遇之恩小的莫齿不忘!”说着,想给袁世凯叩头谢恩,被袁世凯拉起来。

    袁世凯为进一步掌控段祺瑞,从得知段祺瑞丧妻之时起,他就有一个设想,他说:“芝泉哪,我有一个干女儿叫张佩蘅,出身官宦之家,将门之后,是我刎颈之交的女儿,我看着长大的,人品出众,深明大义,今年19岁。我想给你保一桩大媒,不知你肯不肯赏脸……”

    段祺瑞又一次深受感动,赶忙说:“哎呀大人,您日理万机,还为小的私事操心,愈发令瑞不安了。”袁世凯说:“哎,你这就见外了,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说一个0多岁的年轻人怎么可以过独身生活?”段祺瑞说:“不过,拙荆新死即谈婚迎娶不妥。”袁世凯说:“哎,你错了,女人不过一件衣裳,信手拈来,随手而去,何必太认真?你看我,只长你6岁,已有1妻4妾,遇到合适的我还要娶。在朝鲜我一次就纳了妾。妻妾多少是品位门第的象征,做大事者岂可从一而终?”段祺瑞说:“好,我听大人的。”段祺瑞想起在第一次见袁世凯时想说而未说的话,“大人日前寄赠的500两银子,卑职想从薪俸中扣还。”袁世凯哈哈一笑道:“哈哈芝泉,你越发见外了,那是我个人馈赠,何必挂齿?今后有用我袁某处尽管开口。”段祺瑞拱手施礼道:“大人,小的越发无地自容了!”袁世凯揽着他的肩说:“古诗云:人生贵知己,何必金与钱?”

    会议室。袁世凯正召开管带以上军官会议。他正抑扬顿挫发表讲话:“……到现在为止,所聘长官、洋员均已到齐,7000名兵弁也已招齐,我们就要投入大规模演练了。窃查湘淮营制颇多流弊,官弁头目互为脱节,平时尚能观饰,临阵则极易溃乱。连日来,本人集思广益,冥思苦想,我决定照泰西之法调整营伍,每营分4队,每队分大排,每排分小排,层层节制,互为策应,每战必胜,败亦不溃。然1军仅步兵就有1。万人,炮、马、工队尚不在内,恐人数众多,不便节制。因此,我拟做如下调整:即每军8营,每营1000;炮队营,每营1000;马队营,每营500;工兵1营,计1000人,总计1。万人。每军分为左右两翼,各设翼长1人。如此,以步队为主,炮队为辅,马队巡护,工程队修桥补路,构筑工事,如此布置可期周密,临阵亦鲜贻误……“至于饷银,过去层层克扣,弊窦丛生,人多怨尤,致使屡生事端。今后每次关饷,我均要派员核实点发,做到上不侵蚀,下无纷争,积习颓风可望力挽。倘有人图谋不轨,贪腐寻私,定当重责绝不姑息!”

    那些湘淮余孽,大凡掌权者,哪个不喝兵血,吃空名子,贪污自肥?因此他们听了袁世凯的指责如坐针毡,心里很不舒服。他们知道袁世凯说到做到,早在朝鲜时,因士兵扰民,竟一次杀7人,把人头悬挂在营门上。官兵一提到袁世凯的名字就不寒而栗。

    接着,袁世凯宣布了任职名单:参谋营务处总办徐世昌,执法营务处总办王英楷,督办营务处总办梁华殿,帮办冯国璋,中军官张勋,炮兵统带段祺瑞,工兵统带王士珍,总文案阮忠枢……此外,随营而设者有粮饷局、军械局、转运局、洋务局、医务局,分别任命了这些部门的长官。并着手筹建德文学堂,总监为德员慕兴礼;炮兵学堂,总监段祺瑞;步兵学堂,总监冯国璋;马队学堂,总监德员曼德;工程学堂,总监王士珍……从任命名单看,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梁华殿等武备高材生,分别委以重任。尤其段祺瑞,来后不久就当了炮兵统带,统辖着两支炮队,有大炮百余门,炮兵000多人的大队伍!他心潮澎湃,几乎不能自已。他暗下决心,永远追随袁大人,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正想入非非,突然,看到袁世凯高喊:“散会,全体军官到操场集合!”

    大家随袁世凯来到操场。那里已按营队序列站满官兵。队列前各有一列学生桌,桌上放着一堆堆银元,桌下放着一只只木箱。从营队推举出来的监饷官站在桌旁,旁边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袁世凯喊:“把罪犯带上来!”

    话音刚落,两个五花大绑的军官,在士兵押解下走过来,“卟通”跪在地下。他们是粮饷局一名帮办和一名参事。粮饷局刚刚成立不久,他们就互相勾结,贪污饷银,正好成了杀一儆百的典型。袁世凯简约地介绍他们的罪行后,大声宣布“就地正法!”过来两个刀斧手,手起刀落,砍下他们首级。吓得几千官兵大气儿不敢喘。

    关饷开始了,监饷员有的念名单,有的发饷,官兵按先后次序当场兑现饷银。兵弁当兵多年,很少按月发饷,很少发全饷。今天不同了,不但按月发饷,还比过去高三四倍。军官涨幅更大,以段祺瑞为例,月薪高达150两,还有公费银00两,王士珍、冯国璋月薪100两,公费银00两;连曹锟、雷震春等帮统官,月薪都是80两。

    官兵们群情振奋,竟激动地喊起“袁大人是我们衣食父母,永远追随袁大人”等口号……袁世凯官邸热闹非常。

    袁世凯最是讲排场和威仪的人。他在新农镇征地百余亩,盖了一大片磨砖对缝,起脊挂瓦的四合院,根据官阶大小分给官兵居住。袁世凯的官邸自然是最豪华、最气派的:坐北朝南的光亮大门,高高的汉白玉台阶,巨大的石狮,四根红色柱廊撑起高大门厅,门房住着卫队。第一进院管家、杂役、轿夫、车马夫、仪仗居住。第二进院落是袁世凯的卧室、书房、会客厅、夫人住房;最后的院落是一、二、三、四姨太、小姐、丫头、女佣们居住。东西跨院是厨房、餐厅、库房、花园等。四合院的砖瓦是青灰色,正厅屋顶是绿色琉璃瓦。四合院内外均为方砖,大理石铺地;室内分间是硬木雕花罩,博古架、隔扇,屋顶为天花格,窗户是细微的雕花窗……1896年春,段祺瑞在袁世凯与于夫人撮合下,与张佩蘅女士完婚。这是小站史上最热门的一次婚礼,其奢糜程度足以令人惊羡。一大早,住宅区响起鞭炮,大街小巷贴满大红喜字;大门顶端悬着几只大红纱灯;迎门的照壁上贴着半人高的“喜”字。袁府内人来客往,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8岁的于夫人像嫁闺女一样激动。相比之下,天前刚从潼关赶来的新娘生母倒退其次了。姨太太、伴娘们,正为佩蘅梳妆打扮。新娘佩蘅长相平平,但十分娴淑聪慧,甚有大家风范。从十几岁就跟随于夫人生活,其母女感情形同已出。由于袁世凯对新郎的器重,新娘对夫君光明前途的期望,所以,佩蘅对义父母充满感激之情,新人出嫁前的惆怅和忐忑,被幸福的憧憬所代替,心里像煨着一块热红薯甜滋滋的,热呼呼的。倒是于夫人,因袁世凯频繁纳妾,自己日渐失宠而愁肠百结,心绪烦乱,竟抱着义女唏嘘起来。

    佩蘅的贴身丫头秋妹,1岁侍候小姐,二人情投意合,形影相随,长相十分标致。这次袁世凯的一句话:“一起嫁过去算了”,成了段祺瑞的小妾,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这个孤独无依的姑娘,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忧烦,她像个牵线木偶,任姐妹们摆布,取笑。倒是佩蘅小姐因丫环地位的改变而心里七上八下……陈管家走进来问于夫人:“夫人,该送嫁妆了……”于夫人说:“那就送吧,还问什么?”管家说:“按成例应该有娘家小男孩护送,请问夫人,谁来当‘小亲家’?”于夫人问:“你看谁合适?”管家说:“大公子合适。”于夫人说:“那就请大公子。”

    不一会儿,大公子袁克定,二公子袁克文跑进来。于夫人跟袁克定一说:“给姐姐送嫁妆”,袁克定趾高气扬地对管家说:“呸,你个老东西,亏你想得出来,我一个堂堂大公子给人送嫁妆?他段祺瑞什么东西,只是老爷一条狗!”于夫人嗔道:“浑帐,不许瞎说,小心你老子抽你!你不看他,也要看姐姐的面子啊。”袁克定嘴一撇说:“什么姐姐,还不是她爹巴结我老子!”说罢,一溜烟地跑了。

    袁克定虽是于夫人所生,但从小娇生惯养,无法无天,跟他爹小时候一样不服管教,更由于于氏失宠,他对生母也很不尊重。袁克文是大姨太所生,还算乖巧听话,他觉得新鲜好玩,还有不菲的偿银,自告奋勇说:“我去。”于夫人抚摸着克文的头说:“好孩子去吧,娘就疼你。”

    陈管家把克文领到前院,顶箱、立柜、大床、梳妆台、衣被首饰摆了半院子,足有百八十抬。按惯例,穷门小户嫁闺女不过几抬、十几抬,中等人家4抬、抬,只有豪门富户才多达80抬,或100抬。这些嫁妆都是袁世凯用公款以个人名义出资操办的。为笼络部下为他卖命,他煞费苦心。陈管家把二少爷扶上车,抬手们鱼贯而行,浩浩荡荡出了袁府。

    这时,袁世凯信步来到于夫人起居室。众人一见赶忙起立,于夫人毕恭毕敬地说:“大人请坐。”袁世凯说:“大家请坐,我随便看看。”张母搭讪道:“小女亲事让大人操心了,俺这心里不知说啥好。”袁世凯笑道:“哈哈老嫂子,你说远了,我跟大哥乃生死之交,他的事就是我的事啊。”张母说:“快去叫小姐,给干爹磕头,叩谢义父母多年养育之恩。”不一会儿,张佩蘅在丫环陪同下过来,给干爹、干娘叩头谢恩。袁世凯笑道:“哈哈,免了免了,这闺女既稳重又贤慧,干爹就是待见你。”

    门外,叮叮当当放起鞭炮。陈管家跑来报告:“老爷,太太,接亲的花轿进门了,新郎正在前院候着呢。”袁说:“好,请他进来。”

    说着,袁世凯偕夫人、张母来到客厅落座,等候新郎朝拜。

    段祺瑞身着长袍马褂,头载礼帽,披红挂花正步走到上房,陈总管按成例,请新郎吃“下马点心”,然后引其祭拜“祖先”。真正祖先远在陕西潼关,既然袁世凯嫁闺女,自然是拜袁世凯的祖先,最后才叩拜袁世凯夫妇及张母。

    一见袁世凯,段祺瑞口称“大人、夫人”行跪拜大礼,他缄口不言岳父岳母大人。段祺瑞是个古怪又古板的人,年纪轻轻却像一件老古董。他不修边幅,不苟言笑,生活中的繁文缛节一向反感,对官场的勾心斗角,吹吹拍拍十分厌恶。像婚姻大事他也不愿过分繁琐。不是有从小把他带大,又很严厉的舅父管着;不是恩人袁世凯以“嫁闺女”的名义关着,他才不甘心这样任人摆布呢。袁世凯何其精明,没等他下跪就一把将他拉起来,笑道:“哈哈,一家人何必拘礼,点到为止,点到为止。”

    行过礼后,新娘要吃“腰食”—饺子。腰食要由本家嫂子包。饺子种类繁多:有“子果”,即一只大饺子,包着五只小饺子,叫“五子登科”;有辣饺子,表示生活艰辛;有甜饺子,表示夫妻甜美……吃完腰食既开正席。

    新娘由两位“全科人”梳头、开脸、清眉、搽胭脂抹粉,然后头戴凤冠,身披霞帔,腰系八幅绣花罗裙,脚穿红缎绣花鞋,系上裙铃、裤铃,盖上大红盖头。

    在鼓乐声,鞭炮声中,新娘在伴娘搀扶下来到轿前,拜过轿神,新娘新郎吃过“合婚饼”,才由伴娘搀扶着上轿。然后,鸣礼炮响,鸣锣开道,鼓乐齐鸣,鞭炮脆响,在两名小舅子的监押下起轿……相比之下,对秋妹的程序要简单得多。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其差别无处不在。

    段祺瑞骑马披红在前,两乘花轿一前一后跟进。在人欢马叫,鼓乐齐鸣的气氛里,七拐八绕来到段祺瑞宅弟。其实,两处相距不远,竟围着小镇转悠一两小时。

    段宅为前后两进的四合院,虽然远非袁宅宏大气派,但也精巧别致。新娘下轿后,踩着红地毯,手抱瓷瓶、铜镜,由伴娘搀扶,在新郎的“同心结”索引下缓缓前行,迈过象征“红火”和“平安”的火盆和马鞍后,向后院走去,两名童男童女把碗里的五谷洒向新娘、新郎……拜天地的仪式开始了。新郎、新娘在司仪叫喊下,对“天地君亲师”神位、给舅父母、婶母行跪拜大礼,夫妻行对拜礼。最后,秋妹还要给丈夫和夫人行大礼。这一套繁琐礼仪之后,新郎把新娘引入洞房,秋妹则被别人引入自己的房间……进洞房后,夫妻喝“交杯酒”,之后,新郎挽着新娘的手,绕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称为“踩四角”。踩时,司仪念着:“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儿多,女儿少,夫妻二人常合好……”踩完四角,新娘用称杆揭开新娘的蒙头红,脱去凤冠霞帔,换上红绸便装,怀拥秤、瓷瓶,盘腿卧脚坐在床上,名曰“坐账”。象征着新娘处事公平,周密,守口如瓶。

    “十五圆”大宴在前院摆开。入宴者有袁世凯及其亲友、家人,段祺瑞的亲友家人,袁世凯的部下,段祺瑞的同事、同窗及部下。徐世昌、阮忠枢、王英楷、王士珍、冯国璋、曹锟、梁华殿等。大家猜拳行令,开怀畅饮。段祺瑞偕两位妻子给来宾敬酒。宴会至晚方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