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
一九五○年九月三十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庆祝大会,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中外友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发表讲演,阐明中国内政外交方略。
毛泽东作为政治战略家,深得“审时度势”这四个字的感悟,他不仅能巧妙地捕捉政治、军事诸方面的机缘,而且还能不失时机地作出谋断。第一个国庆节到了,在庆祝大会上讲些什么,不讲些什么,都是有着极其明确的政治目的的。毛泽东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以及我国政府对此可能采取的必要的自卫措施,经由中央、毛泽东亲自审定,周恩来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讲话。
这篇讲话的核心之一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段讲话中,他向中外郑重声明:在四年解放战争的作战中,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了由美帝国主义武装起来的八百零七万国民党军队。因此,“中国人民不但对国内敌人取得了胜利,同时也对国外敌人即美国帝国主义干涉者取得了胜利。”上述这番话的潜台词,一是告诉美国人:在中国打败美国帝国主义干涉者并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东方;再是暗示美国帝国主义在南朝鲜武装李承晚集团的下场,也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由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向全世界郑重声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上述这段话等于告诉美国侵略者:不要无限制地扩大朝鲜战争,绝不允许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中国的大地上来。
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家,都从周恩来这篇讲话中抓住了重点,那就是“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因此,“置之不理”这四个字一时成为世界各国谈论的中心。遗憾的是,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不屑一顾,认为周恩来这篇义正辞严的声明是“虚声恫吓”,不仅导致了这场朝鲜战争旷日持久,而且还在美军战史上添写了很不光彩的一页。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上午十时,毛泽东以及他的战友们和政府要员准时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首都四十万军民为庆祝第一个国庆节而举行的游行。也是在同一天,侵朝军司令麦克阿瑟根据总统杜鲁门关于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指令,命令李承晚所部首先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军。也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向着游行大军高呼“人民万岁”的时候,周恩来悄然走到他的身旁,转交了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首相发来的急电:请求我国政府出兵援助朝鲜。毛泽东看罢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又若无其事地转过身去,继续向着长安街上的游行大军频频挥手,不时地高呼“人民万岁!”
毛泽东从天安门城楼刚刚回到菊香书屋,周恩来就焦虑不安地跟了进来。毛泽东笑着说:“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一定是为出兵援朝的事而来。”
“是啊!主席,你看怎么办呢?”
毛泽东信手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不慌不忙地吐向空中,沉稳地说道:“像出不出兵这样的大事,也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啊!”
“可朝鲜战局的发展,已经容不得再拖下去了。”
“这我也清楚。再急,也得等我们过了第一个国庆之夜。”毛泽东说罢走到墙下,一边看着朝鲜军事地图,一边说,“这也是大局啊!”
周恩来当然明白毛泽东如此而为的用意,那就是毛泽东在利用从容庆祝国庆节与民同乐的机会,告诉美国人:中国人民的心里是有数的,决不会被美国在仁川登陆以后的战局逆转吓倒。但是,当周恩来再一看毛泽东驻步地图前的神态,又清楚地知道他也在为朝鲜战局的发展伤脑筋啊!这时,毛泽东突然转过身来,严肃地说道:“目前,我认为最重要的还不是我们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朝鲜人民军能不能或者说至多能有多少部队还能撤回北朝鲜。因此,我认为你应当以我国政府的名义电告金日成同志: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多一些的人民军从南朝鲜撤回来!”
周恩来听后明白了毛泽东的意见:人民军在南朝鲜的败局,已经无可挽回了!与其在南朝鲜作无谓的牺牲,倒不如把更多一些的人民军撤回北朝鲜,留作革命的火种。为此,他说道:“今晚,我就根据主席的意见起草致金日成的电文。”
“先不急,”毛泽东笑了,“还是那句老话: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参加完了国庆晚会,我们就召开紧急的中央会议,作出统一的部署。”
据史记载:十月一日夜,毛泽东登上天安门看焰火,与北京人民一道欢度国庆之夜。但是,也有人说,毛泽东陪着柳亚子等观看文艺晚会。因为柳亚子先生在国庆观看文艺演出过程中,曾赋如下这首《浣溪沙》赠毛泽东: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奉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一词的时候,曾写了如下这段自注:“一九五○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请看毛泽东这首步柳词原韵奉和柳亚子的《浣溪沙》: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与柳亚子唱和《浣溪沙》趣事是发生在国庆之夜,还是在十月二日或三日?这是考据学家的事。笔者只想说明,在决定入朝参战的前夜,毛泽东不仅还能做到若无其事的样子,陪着诗友柳亚子等人观看演出,而且还能与诗人唱和,写出一代名词《浣溪沙》。如无博大的胸襟,是难有其为的。
十月一日深夜,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了有关入朝参战的问题。由于周恩来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他首先介绍了有关情况,接着又说道:“今天,朝鲜同志发来请求我们出兵援朝的电报,我个人的意见,是赞成派一部分军队援助朝鲜的。其理由嘛,如果美国占领了朝鲜,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对整个东亚尤其是我们中国都是很不利的。”
朱德是总司令,因此,他赞成出兵朝鲜与否,是从军事实际着眼的。他就出兵援朝问题发表了意见:“我们既然决定出兵援助朝鲜,那就必须在朝鲜解决问题。结果,就等于我们公开宣布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准备预防美国空军轰炸我们的大中城市,美国海军攻击我们的沿海地带。”
朱德的发言是十分实际的。与会者谁都清楚:一旦与美国交战,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对我进行封锁的就不单单是退守台湾的蒋介石的残部了,而是以美国为首的所有在朝鲜参战的国家。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要在朝鲜战场上作出必要的牺牲,而且还要在我们的国土上燃起战火的同时,使得国民经济的恢复也必然要遭受巨大的损失。但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既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他们经过短暂的讨论,很快就统一了意见:出兵援助朝鲜。
当与会者再议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刘少奇说道:“主席可否给斯大林同志发一封紧急电报:讲明我们如果出兵朝鲜,苏联可否出动空军、海军帮助呢?”
毛泽东听后微微地摇了摇头,旋即又颇感沉重地说道:“我已经和恩来商量过,斯大林如果能出动空军、海军帮助我们,朝鲜同志就不会请求我们出兵了。”
“但是,从军事角度看,我们如果没有制空权,援助朝鲜的部队是一定会吃大亏的。”朱德再次重申自己的意见。
对此,与会的同志谁也拿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毛泽东说:“我们可否先作这样一个结论:一、同意派一部分军队去朝鲜,但要征询斯大林同志的意见;二、通知有关同志,立即赶到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
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同时决定: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复电金日成,说明中国政府的立场;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下令调动入朝部队,以及给斯大林通报有关情况。由于这三封电文非常重要且能推倒某些回忆文章中的不实之词,容笔者恭录如下,以正视听:
首先,周恩来回到西花厅起草了一封给倪志亮即转金日成的电报,全文如下:
九月三十日经志亮同志电告情况已悉。一方面军(即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八个师既被敌隔断,请考虑有无可能将该八个师分为两部分,以四个师将笨重武器破坏,分许多小的支队从敌人间隙中分路撤至三八线以北,而以四个师在南朝鲜分散为许多小支队,依靠人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大股敌人使其不能北进。二方面军(即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所率五六个师现已撤至什么位置,是否可以于数日内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北?总之,你们的军队必须迅速北撤愈快愈好,如敌人阻拦,亦应破坏笨重武器,分路从敌人间隙中插过来,不能撤者则留在敌后坚持分散游击。以上建议,妥否,请立复,并盼以具体情况见告。
我们由周恩来致金日成这封电报可知有两层意思:一是向金日成提出朝鲜人民军迅速北撤的具体战术应用;再是了解朝鲜人民军能有多少部队撤至三八线以北,以便与我国入朝参战部队相配合,打败美军和李承晚军的入侵。自然,这封电报没有向金日成通报我国军队准备入朝参战。
周恩来这封电报最后落款是:十月一日深夜。
随着十月一日深夜的消失,十月二日的凌晨又悄然来临。习惯于夜里工作的毛泽东正在菊香书屋的写字台前,代表中央军委起草如下这则《关于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的命令:
高岗、邓华同志:
(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三)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军委
十月二日二时
我们从毛泽东这则命令可知,国庆节之夜已经作出决定: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但是出于保密的原因,毛泽东把与美军作战改为与新的敌人作战。邓华读后一定明白:中央军委就要下令边防军入朝作战了。
接着,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又起草了《关于决定派军队入朝作战给斯大林的电报》。这个电报虽然没有发出,但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已经明确告诉斯大林:中国政府决定派军队入朝作战。由于这封电报不仅标志着中国政府决定派军队入朝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毛泽东作出了“志愿军入朝参战及参战后的战略方针”,由此还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军事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略谓:
(一)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们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至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的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况,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三)这两个问题中,首先的问题是中国的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只要我军能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主要的是歼灭其第八军(美国的一个有战斗力的老军),则第二个问题(美国和中国宣战)的严重性虽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时的形势就变为于革命阵线和中国都是有利的了。……即使美国已和中国公开作战,这个战争也就可能规模不会很大,时间不会很长了……
(四)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十二师于十月十五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者。
(五)……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四个军对付敌人的一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
(六)除上述十二个师外,我们还正在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二十四个师位于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当时的情况逐步使用上去。
十月二日,金日成首相复电,同意周恩来《建议人民军部队迅速北撤》。同时,他还电告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派中央委员、内务相朴一禹持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府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水签署的求援信前来中国请求出兵援朝。
周恩来接电后立即与毛泽东洽商,决定由周恩来一边安排接待朴一禹,商谈有关出兵援朝的问题,一边有感于朝鲜战局不利的变化,由周恩来于同日再次电告倪志亮,强调:请告金日成,除照前电精神“尽可能将被敌人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依然是十月二日,毛泽东连续收到了有关朝鲜战局的有关情报:一说南朝鲜军队已在东海沿岸越过三八线;还有消息说,美国沃克将军指挥的部队也开始由南而北纵穿三八线。这一切说明美国不顾国际上正义的呼吁,决定侵占北朝鲜,决定由李承晚集团统一朝鲜半岛,建立所谓傀儡政权。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周恩来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政府传达这样的信息:“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事有凑巧,印度总理尼赫鲁于九月二十九日致电周恩来,就联合国大会关于讨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归属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朝鲜战争等问题的情况以及印度政府的态度向中国政府作了通报。世人皆知,印度与美国有着不错的外交关系,如果把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告诉印度政府,尼赫鲁总理一定会如实电告美国政府的。为此,十月三日凌晨一时,由周恩来亲自出面,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由于这次接见正式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对朝鲜战争的立场,现摘录有关的段落如下:
周:关于朝鲜事件,我们曾经交换过意见。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使朝鲜事件地方化。我们至今仍主张如此。我在十月一日的报告中也声明了我国政府的态度,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在和平中建设。过去一年中,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极大的努力。美国政府是靠不住的。尽管在三外长会议中有了协议,不经联合国同意,不得越过三八线,但是美国政府不一定受其约束。
潘:有些迹象已经表明,美国政府有背弃三外长会议协议的可能,麦克阿瑟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很大。昨日有消息报告,南朝鲜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九英里。
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消息,据说是在东海岸。另一个消息说,沃克将军的部队已经越过三八线,但是并未说明是南朝鲜军队还是美军。
潘:我当即刻报告尼赫鲁总理……阁下所称朝鲜事件应该地方化,是否指朝鲜战事应该限于三八线以南?或是指朝鲜战事应该即刻停止?
周:朝鲜战事应该即刻停止,外国军队应该撤退,这对于东方的和平是有利的。朝鲜事件地方化的意见,就是不使美军的侵略行动扩大成为世界性的事件。
潘:朝鲜事件地方化在目前包含两个问题……任何可能被中国接纳的建议究竟应包括哪种含义?
周:这是两个问题。第一,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以扩大战争,我们要管,这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严重情况。第二,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不但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而且有关国家必须在联合国内会商和平解决的办法。
潘:我必须郑重说明时间之短促。美军可能在十二小时之内越过三八线,而印度政府接到我的电报并采取有效行动,需要在十八小时之后。届时,任何和平方案可能为时已晚。
周:那是美国人的事情。……
时任印度驻美国大使是尼赫鲁的妹妹潘迪特夫人。她当时如实向美国政府转达了周恩来的意思:“如果继续进军,势必迫使中国采取行动,到那时将后悔莫及。”但是,“美国国务院认为我们东方国家只是说说而已。”因此,美军按照总统杜鲁门的指示相继越过三八线,用美国学者的话说,终于酿成所谓“韩战悲剧”。
毛泽东事前做到有备无患是一回事,但是真的要组建志愿军赴朝作战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他清楚:不仅中央领导层内有着很大的分歧,而且在全国人民当中尤其是在恐美、崇美的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因动摇而产生的各种阻力将是很大的,但是,他作为政治家历经审时度势,认为到了必须下定决心的时候了。时不我待,必须立即出兵援助朝鲜。再者,毛泽东一旦作出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他知道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选准一位能做到初战必胜的志愿军统帅。为此,他与周恩来商议:
“恩来,既然我们决定派部分军队入朝作战了,接下来就得选带兵打仗的三军统帅。你看谁比较合适?”
“林彪。”周恩来似早就有了人选。
“你的理由呢?”
“一、新组建的东北边防军的四个军,都是四野的部队;二、林彪同志在东北打过三年仗,对那边的民情、地形比较熟悉;三、他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立有不少战功。自然,他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他不仅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且打起仗来又刁又狠。”毛泽东不无赞赏地说道,“恩来,你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然后再在中央军委会议上确认。”
毛泽东自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红军起始,就对林彪的指挥才能很是欣赏。即使在后来一些重大战略决策中发生分歧,毛泽东也不计较他的过失,依然是委以重任。所以,他包括周恩来都认为:林彪不仅是当然入朝作战的司令,而且林彪也一定会欣然从命。然而出乎周恩来所料的是,林彪一不赞成出兵朝鲜,二借口身体不好,不愿带兵入朝作战。毛泽东听后一怔,久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主席,你看再选谁呢?”周恩来问道。
“彭德怀同志。”毛泽东低沉地说道。
“我赞成。”
“恩来,你立即派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同志来北京,参加十月四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十月四日,参加颐年堂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志已经各就各位,从他们那肃穆的表情可知;大家对此次决策入朝作战是有着重大分歧的。有顷,毛泽东走进会场,他飞快地扫了一眼与会者,严肃地问道:“恩来同志,彭德怀同志怎么没有到会啊?”
周恩来答说:“昨天(十月三日),华北地区细雨蒙蒙,云层很低,不宜飞机起飞,所以就没能派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开会。”接着,他又说道,“今天一早,我就派去了专机。同时,我电话通知;飞机一到西安,马上接彭老总来北京,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注意保密。”
“请通知接彭德怀的同志,到京以后,先请他到北京饭店休息,参加明天的会议。”毛泽东说罢又环视了一遍与会者的表情,说道,“好!开会。”……
这时的彭德怀正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室内埋头审阅西北地区三年经济恢复计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突然,走进两位中央派来的干部,说道:“毛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去北京开会。”
彭德怀听后一怔,问道:“我已接到北京的电话,是原先通知的汇报会吗?”
“不清楚。”接着,来人转述周恩来交代的上边那段话。
彭德怀当即驱车赶到机场,乘上专机,于下午四时飞抵北京西郊机场,一下飞机,前来迎接的人转达毛泽东的意见,请彭德怀先到北京饭店休息。彭德怀说:“不是说不能耽误吗?先去中南海!”
彭德怀驱车来到丰泽园,周恩来迎上来解释道:“会议在下午三点就开始了,来不及等你。”接着,他随周恩来走进颐年堂会议厅。毛泽东一见风尘仆仆的彭德怀,就说:“你来得正好,美军已开始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正在讨论出兵援朝的问题,请你准备谈谈你的看法。”
虽说有关出兵援朝的问题在中央开过不少次会议了,但是对于彭德怀而言却并不完全清楚。他听了几个同志的发言,才知道对出兵援朝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其理由都是读者已经知道的那些。恰在这时,林彪开始发言:“我也不赞成出兵。理由之一,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无论如何是划不来的;之二,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
毛泽东是一位民族意识极强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对外来侵略者充满仇恨的人。所以,他听了林彪这番长帝国主义志气的话很是反感。他板着脸郑重地说道:“我也公开亮明我的态度:如果说仅仅出于武器的原因反对出兵,我的答复是: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还是那句老话:无非是个纸老虎!”
林彪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如此当众驳斥他,有些尴尬地说道:“如果主席一定坚持出兵,我个人的意见是,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林彪同志,”周恩来不得不起而反驳林彪了,“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我们的自卫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我再声明一下,金日成同志又发来了请求我们出兵援助的电报,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彭德怀回到北京饭店以后,一夜都没有睡好。他老是在想毛泽东在结束会议的时候讲的这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也许彭德怀在这些方面与毛泽东是共通的,他很快就站在了赞成出兵的一边了。
毛泽东这一夜也没有睡好,一是还没有说服大家赞成出兵援朝,再是彭德怀在会上没有发言,不知彭的态度,自然也不清楚他愿不愿出任入朝的三军统帅。万一彭也像林彪那样,毛泽东还必须再选一个入朝司令。为此,十月五日吃过早饭以后,他请邓小平去北京饭店请彭德怀,想二人在私下谈一谈。所以,彭德怀一进菊香书屋,毛泽东就对他说:“老彭,昨天你没来得及发言。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彭德怀是个直性子,他清楚毛泽东如此说话的意思,单刀直入地说道:“主席,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表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没有一位史家作出过议论。就说当事人彭德怀也只是追忆道:
“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
“中央不是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彭德怀当然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但是,他沉默片时,说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至此,毛泽东终于选到了带兵入朝的三军统帅,可以说心里踏实多了。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说:“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七
十月五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在颐年堂召开会议,继续讨论是否出兵援朝的问题。发言中,仍有两种观点,很难取得统一的意见。这时,彭德怀发言,讲道:“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让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再加上他在我军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发言是有很大的号召力的。另外,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主战派在会上、会下做工作,同意出兵的同志越来越多,所以,今天的政治局会议在结束之前终于作出了决定:派志愿军援助朝鲜。
毛泽东对彭德怀在会上的发言是相当满意的。政治局会议一结束,他当即对彭德怀说:“给你十天作准备,出兵时间初步预定十月十五日。”
十月六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彭德怀参加了会议。这次军委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志愿军入朝方案和更换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及组建指挥所等问题。接着,毛泽东又与周恩来、彭德怀一道讨论了有关入朝作战的方针大计。毛泽东说道:“中央已经作出决定:出兵援朝。我将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同志你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必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
彭德怀自率部上井冈山之后,不知听过多少次毛泽东向他下达作战命令了!但是,唯有这次他感到毛泽东的语调显得是那样的威严、凝重;同时,他听后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是那样的沉重。因此,他当即起身仅仅说了一个“是”字。当他看见毛泽东冲着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并示意落座之后,他才又正襟危坐,继续听毛泽东讲话。
“恩来同志,”毛泽东转向周恩来,表情依然是那样肃穆,说道:“为解决入朝作战的有关军援尤其是请求苏联援助空军等问题,请你也于十月八日动身,飞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同志进行商谈。”
“谁与我同行呢?”周恩来问道。
“林彪同志。”毛泽东说罢看了看周恩来与彭德怀的表情,继续说,“他不是说自己身体不好吗?让他顺路在苏联休养嘛!另外,我想与老彭商量一下,为了保证安全,免遭敌机轰炸,你的指挥所可设在鸭绿江北岸一个隐蔽位置。”
“我也赞同主席的意见。”周恩来从旁说道。
彭德怀十分明了毛泽东的用意:如果他的指挥所随军前进到北朝鲜,随时都会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如果他的指挥所设在中国领土上,安全系数是很大的。自然,毛泽东还有一个更大的隐忧:入朝作战必须做到初战必胜,万万不可伤及三军统帅。否则,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彭德怀转战南北几十个春秋,养成了一种指挥战斗的习惯,那就是与参战的部队保持近距离的接触,随时可以调整局部的作战方案,真正做到所谓临机处置。为此,他当即表示:“我不同意!既然是志愿军,我就必须过江入朝,与金日成同志在一起,以便协调两军,统一指挥。”
毛泽东与彭德怀相识二十多年了,他深知彭作为我军高级将领那独有的个性:言必信,行必果,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彭认为自己是对的尤其是事关军事方面的事情,他是一定要坚持到底的。为此,毛泽东不再勉强彭德怀,关切地说道:“一定要注意安全。老彭,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彭德怀自十月五日正式领受率部入朝的命令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有关入朝作战方方面面的事情。为此,他当即讲道:“在战斗打响之前,应绝对保密。打响之后,新华社报道和广播也要注意分寸。目的是要转移敌人的视线,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觉,以便我军能迅速隐蔽过江,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力争初战的胜利!”
“请放心,我会这样做的。”毛泽东在听完彭德怀的意见之后,又把话题转向寻求苏联军事援助,“恩来,你去苏联,一定要向斯大林同志讲明:援朝抗美,是我们的国际义务。苏联也应责无旁贷地履行国际主义的职责。目的嘛,就是要斯大林同意出动飞机,要夺回朝鲜战场上的制空权。”
周恩来作为一代大外交家,他早已洞察苏联在朝鲜问题上的真实态度。同时,他也明白毛泽东请他在此关键时刻出使苏联,就是要他尽最大努力改变苏联或曰改变斯大林在对待朝鲜战争上的态度。另外,他更清楚自己谈判的对手是唯我独尊的斯大林,绝少有成功的可能。为此,他直言说道:“主席,万一斯大林同志不同意呢?”
“我相信你会运用我们手中的牌的。”
毛泽东这句话是相当有分量的,因为他清楚斯大林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尤其是斯大林最关心的所谓欧洲问题上是需要中国这张牌的。
对此,周恩来心领神会,他微微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向周恩来、彭德怀交代完了公事或曰国家大事之后,又向彭德怀提出了一件私事:“老彭,我还有一件私事请你帮忙,那就是把岸英带到朝鲜战场上去。”
毛泽东这件私事不仅出乎彭德怀所料,就是十分了解毛泽东的周恩来也不曾想到。再者,他们都清楚,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已经贡献了多位亲人,身边只剩下了岸英和岸青两个儿子,其中岸青身体又不好,万一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这对晚年的毛泽东而言,其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此,他们二人听后愕然一怔,谁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这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看周恩来和彭德怀的表情,但他完全理解这二位老战友心里所想的事情。为此,他又十分平淡地说:“打仗是要有人上战场的,也一定会有人牺牲。既然我是军委主席,就应当首先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前线!”
毛泽东送走了周恩来、彭德怀之后,让秘书叫来了时在工厂任职的毛岸英。他随意地问道:“岸英,你在工厂的工作还满意吗?”
“满意。”毛岸英扼要地向父亲讲了自己在工厂工作的情况后,又说道,“最令我满意的是,工厂里的工人对我都很好。”
“工人满意就好。”毛泽东沉吟片时,又意味深长地说道,“过去,你在陕北当过农民,而今又当了一段工人,就是没当过兵、打过仗啊!”
“我也感到很可惜啊!”毛岸英叹了口气,“连我都没完全想到,蒋介石竟然是这样的不经打,很快就溃退到台湾去了,害得我这一生没有当成兵。”
“今天,我让你回来,就是要和你谈当兵的事。”
“什么?和我谈当兵的事?”毛岸英说罢看着毛泽东微微地点了点头,十分敏感地问道,“父亲,是不是决定出兵援助朝鲜了?”
“被你猜对了。”
“好!我去朝鲜,和美国大兵较量一番。”
“像我的儿子!”毛泽东边说边笑了。
“放心,我会像斯大林的儿子那样,绝不给您、给我们的祖国丢脸!”
“有你这句话,我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毛泽东毕竟是毛岸英的父亲,当他想到自己的儿子就要上前线的时候,他又以父亲的身份和口吻说:“记住:共产党人平常吃苦在先,战时牺牲在前。你是共产党员,你又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儿子,到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在毛岸英的心目中,毛泽东既是自己的父亲,又是共产党的领袖,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变换自己的身份——儿子或同志或部属与毛泽东对话。今天,他听了父亲这段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义的讲话,几乎是下意识地站起身来,向着毛泽东行了个军礼:“父亲,您的话我记下了!我绝不会丢共产党人的脸,也不会给您的脸上抹黑!”
十月八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下达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础,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既然中共中央作出援助朝鲜的决定并下达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毛泽东于同一天十月八日,给金日成发去《关于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电报:
(一)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二)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勤务工作及其他在满洲境内有关援助朝鲜的工作,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负责;(四)请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问题。(彭高二同志本日由北京去沈阳。)
毛泽东在电告金日成之后,又在深思被截留的朝鲜人民军的问题,为此,他于十月十日又给金日成、彭德怀发去《关于开辟敌后战场等问题》的电报:
……
(二)现敌军大部北进,后方空虚,建议凡人民军无法北撤者均留于南朝鲜,开辟敌后战场,这在战略上是必需的而且是很有利的。如有人民军四五万人留在南朝鲜担负此项任务,则对北部作战将大有帮助。(三)敌似正在准备从镇南浦至新义州一线可以登陆之海岸举行新的登陆作战,切断平壤至新义州的交通线,而这一交通线是必须保护的,请彭与朝鲜同志研究保护方法,如敌登陆则应坚决歼灭之。
毛泽东在安排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组建,以及入朝作战的整体方案之后,又亲自调兵遣将,做好各种战略准备。就在这两三天中,他一方面电告彭德怀:“同意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你所预定的位置,待机歼敌。”一方面又电“华东调一个高射炮团于十月十四曰从上海开动赴沈阳转赴前线,请高(岗)注意接转”。同时,为了配好战略预备部队,他又电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请令宋时轮兵团(即九兵团)提前北上,直开东北。”简言之,在他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他下达出兵朝鲜的命令了!
恰在这时,毛泽东收到了由周恩来和斯大林联署发来的电报,商谈结果令毛泽东大失所望。对此,《周恩来传》作了客观的评述:“周恩来在十月十日赶到莫斯科后,第二天,由布尔加宁陪同坐专机飞到黑海海滨的克里米亚休养地,同斯大林会谈。周恩来向斯大林说明:只要苏联同意出动空军给予空中掩护,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斯大林表示将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和装备,又解释苏联不能出兵的理由,说是苏联虽设想过帮助朝鲜,但早已声明苏军从朝鲜全部撤出,所以不能出现在战场,更不能同美国直接对抗,否则就是国际问题了。他还表示:虽可提供苏联空军支援,但不能进入敌后,以免飞机被击落而造成国际影响。”
斯大林的算盘是:绝不提供空军掩护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事后,周恩来讲到这次与斯大林会谈的情况,说道:“它(指美国)逼近了鸭绿江,我们就下决心,去与斯(大林)讨论。两种意见:或者出兵,或者不出兵,这是斯(大林)说的。我们问:能否帮空军?他动摇了,说中国既困难,不出兵也可,说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谈了一天,晚上就要决定,马上电问毛主席。”
实事求是地说,毛泽东收到斯大林与周恩来联署发来的电报大感意外,尤其是他做梦也不曾想到,斯大林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换言之,中国想出兵援助朝鲜吗?斯大林的苏联是指望不上的。怎么办?他不得不考虑,中国在没有空军掩护下单独出兵援朝,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为此,他又再次审视了美国在朝鲜投入的兵力及其部署。
截至十月十日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总兵力多达四十万,拥有各种类型的飞机一千多架,且不包括海军所拥有的飞机,各种型号的军舰共有三百多艘。这时,他们的先头部队已有十三万余人越过三八线,继而分兵多路向中国边境推进。而这时,我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仅仅有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天上既没有空军掩护,朝鲜半岛两边的海中也没有中国的海军。从整体战力对比上看,中国人民志愿军尚达不到所谓的绝对优势。但是,如果在北朝鲜作战,除去山岳地形对我有利外,在北部战场上我军尚占有相对的优势。怎么办?他历经一夜的反复思考,作出暂缓出兵援朝的抉择。接着,他要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电告彭德怀:“苏联方面表示空军未准备好,暂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要彭德怀火速回京开会。”
与此同时,毛泽东立即电告十三兵团:“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同时,还电告东北各部队:“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东北各部队仍就原地进行整训,暂不出动。”电告九兵团:“宋时轮兵团亦仍在原地整训。”等等。我们从上述这些电报中可知,毛泽东对出兵援助朝鲜问题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恰在这时,麦克阿瑟通过媒体向全世界播发消息,再次向朝鲜人民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人民军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作战。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北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它途可循。”当日深夜,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柴军武(后改名柴成文),表示:“我们决不会放下武器,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
美国和英国的态度极大地刺激了毛泽东!同时,金日成的态度也在毛泽东的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自然,作为政治大家的毛泽东再次作出援助朝鲜的决定,是从朝鲜和中国乃至东亚全局出发的,然而上述事件,也必然成为毛泽东迅速作出决定的重要因素。十月十三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对出兵和不出兵的利害关系再次展开讨论。当毛泽东及与会者听说美国总统杜鲁门准备飞往威克岛与麦克阿瑟会商,行前大讲了一番十分狂妄的话后,毛泽东当即问道:“杜鲁门还有那个麦克阿瑟讲了些什么狂妄的话?”
有关人员报告说:美国人瞧不起中国军队,认为我们出兵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坚信在南北朝鲜,所有抵抗都会在感恩节十一月二十三日前结束。因此,他们断言:这场战争赢定了!
毛泽东或许被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激怒了,抑或是他过分同情北朝鲜以及他们的领袖金日成的处境了,他无比愤怒地再次重申了他的意见:“我再说一遍: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怎么样?我们中央可不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我们也出兵援助朝鲜?”
会议最后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不论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即出兵援朝,迎击向北冒犯之敌。由此可见,毛泽东也是很难下这个决心的啊!对此,时任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作了如下回忆:“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
会后,毛泽东立即给在苏联的周恩来发去电文:
(一)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在这封电报中还要求周恩来留在莫斯科几天,同苏联领导人商议:(一)苏联援助中国军事装备,“是用租借办法还是用钱买,只要能用租借办法”,使我国财政预算能“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二)“只要苏联能于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外,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的空袭。”
周恩来收到毛泽东的上述电报之后,立即在莫斯科约见莫洛托夫,转告毛泽东来电的内容,并要求报告斯大林。
在毛泽东给周恩来起草上述电报的同时,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他要求彭德怀立即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去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继续做好出国准备。
十月十四日,毛泽东与彭德怀、高岗详细研究了朝鲜战场敌我双方的动态,以及志愿军出兵后的作战方案等问题。为了帮助周恩来与苏方会谈,他于当天把《关于朝鲜情况和我军入朝参战意见》电告远在莫斯科的周恩来:
甲、朝鲜情况:
(一)美第一师、美第二师、美第二十四师,英第二十五旅及伪军第一师集结汉城以北三八线上开城金川地区作进攻平壤之准备。本日讯,美第二师拟开到金川附近,准备立足。据此看来,美是否进攻平壤及何时进攻平壤,似乎尚未作最后决定。
(二)伪军首都师、第三师已到元山,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正在逐步向元山区域集中,从海上得到补给。
(三)美陆战第一师在汉城,美军二十五师在大田水原线,美第七师在大邱釜山线,美第八军军部在大田,伪军两个师在南部各地被阻,朝鲜大部地区敌情是空虚的。
(四)金日成指挥的朝鲜各个尚能战斗的部队在三八线坚决对敌,南部人民军撤至三八线以北有五万余人,大部留在南朝鲜,人民军克复蔚珍港。
乙、彭德怀同志在安东研究情况后,认为如果我军能以一个军进至平壤东北方面约二百公里之德川县山岳地区,而以其余三个军及三个炮兵师位于德川以北之熙川、前川、江界地区,则第一,可能使美伪军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保持平壤元山线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占。如此,则我军可以不打仗,而争取时间装备训练。等候苏联空军到来,然后再打。……第二,如元山平壤两敌向北进攻德川等处山岳地带,则我军可以必要兵力牵制平壤之敌而集中主力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之伪军,只要歼灭一二个或二三个完整的伪军师,局势就大为松动了。彭及高岗同志均认为打伪军有把握,他们和我一样,都认为参战为必需和有利。……
接着,毛泽东与彭德怀、高岗最后商定:已集结在鸭绿江北岸的志愿军四个军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有汽车团、高炮团、工兵团等,于十月十八日或十九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至元山线以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接着,毛泽东又亲拟电报,把《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电告远在莫斯科的周恩来。
周恩来在收到毛泽东十三日电报之后,遂于十月十四日致电斯大林,总共提出八个问题请求答复。其中有:“苏联政府除派出志愿空军参加在朝鲜的作战外,可否加派掩护空军驻扎于中国近海各大城市?”“苏联政府的援助,除飞机、坦克、炮类及海军器材外,中国政府请求在汽车、重要工兵器材及其他兵工器材方面,也给予信用订货的条件。”并随电附上中国政府第一批关于各种炮类及其附属器材的订货单。
十月十五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告急。金日成派外务相朴宪永来沈阳会见刚从北京飞回的彭德怀,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与彭德怀早日会面。彭德怀遵照党中央与毛泽东的指示,对朴宪永外相说:“我们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十月十八日或十九日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止敌人进攻,迟滞敌人。”
十月十六日,彭德怀赶到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宣布中央的决定。关于入朝作战的特点,他讲:“过去我们在国内战争中所采取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运动作战方式,在今天的朝鲜战场上不一定适用。志愿军在战术上要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形式,如敌人来攻,我们把敌人顶住;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即迅速出击,插入敌后,坚决包围歼灭之。我们的战术是灵活的,不是死守某一阵地;但在必要时,又必须坚守阵地。”
十月十七日,彭德怀和高岗飞回沈阳,正与东北局、东北军区领导人研究有关入朝作战等具体问题的时候,又突然收到毛泽东的急电,要他火速回京,并告:“对出兵时间,以待周(恩来)十八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对此,彭德怀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自问:“斯大林同志答应派飞机参战了吗?”
周恩来于十月十八日回到北京,出席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周恩来先介绍同斯大林、莫洛托夫会谈的结果:苏联答应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说到空军,斯大林明确答复:将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简言之,斯大林不同意出动空军入朝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就在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会议的时候,又迭次收到来自朝鲜的战势通报:敌军向北进展甚速,平壤告急,危在旦夕。因此,毛泽东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会后,毛泽东指示彭德怀,以毛泽东的名义给十三兵团司令邓华等同志发电令:“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到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十九日)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面告。毛泽东,十月十八日二十一时。”
是日深夜,毛泽东、周恩来又与彭德怀等人反复研究了入朝作战的方案。十九日拂晓,毛泽东把彭德怀等送出丰泽园,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似乎这千言万语都在这无言之中了!
彭德怀等人的轿车缓缓地驶去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依然站在丰泽园门前,目送轿车远去……(未完待续)
六
一九五○年九月三十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庆祝大会,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中外友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发表讲演,阐明中国内政外交方略。
毛泽东作为政治战略家,深得“审时度势”这四个字的感悟,他不仅能巧妙地捕捉政治、军事诸方面的机缘,而且还能不失时机地作出谋断。第一个国庆节到了,在庆祝大会上讲些什么,不讲些什么,都是有着极其明确的政治目的的。毛泽东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以及我国政府对此可能采取的必要的自卫措施,经由中央、毛泽东亲自审定,周恩来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讲话。
这篇讲话的核心之一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段讲话中,他向中外郑重声明:在四年解放战争的作战中,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了由美帝国主义武装起来的八百零七万国民党军队。因此,“中国人民不但对国内敌人取得了胜利,同时也对国外敌人即美国帝国主义干涉者取得了胜利。”上述这番话的潜台词,一是告诉美国人:在中国打败美国帝国主义干涉者并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东方;再是暗示美国帝国主义在南朝鲜武装李承晚集团的下场,也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由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向全世界郑重声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上述这段话等于告诉美国侵略者:不要无限制地扩大朝鲜战争,绝不允许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中国的大地上来。
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家,都从周恩来这篇讲话中抓住了重点,那就是“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因此,“置之不理”这四个字一时成为世界各国谈论的中心。遗憾的是,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不屑一顾,认为周恩来这篇义正辞严的声明是“虚声恫吓”,不仅导致了这场朝鲜战争旷日持久,而且还在美军战史上添写了很不光彩的一页。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上午十时,毛泽东以及他的战友们和政府要员准时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首都四十万军民为庆祝第一个国庆节而举行的游行。也是在同一天,侵朝军司令麦克阿瑟根据总统杜鲁门关于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指令,命令李承晚所部首先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军。也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向着游行大军高呼“人民万岁”的时候,周恩来悄然走到他的身旁,转交了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首相发来的急电:请求我国政府出兵援助朝鲜。毛泽东看罢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又若无其事地转过身去,继续向着长安街上的游行大军频频挥手,不时地高呼“人民万岁!”
毛泽东从天安门城楼刚刚回到菊香书屋,周恩来就焦虑不安地跟了进来。毛泽东笑着说:“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一定是为出兵援朝的事而来。”
“是啊!主席,你看怎么办呢?”
毛泽东信手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不慌不忙地吐向空中,沉稳地说道:“像出不出兵这样的大事,也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啊!”
“可朝鲜战局的发展,已经容不得再拖下去了。”
“这我也清楚。再急,也得等我们过了第一个国庆之夜。”毛泽东说罢走到墙下,一边看着朝鲜军事地图,一边说,“这也是大局啊!”
周恩来当然明白毛泽东如此而为的用意,那就是毛泽东在利用从容庆祝国庆节与民同乐的机会,告诉美国人:中国人民的心里是有数的,决不会被美国在仁川登陆以后的战局逆转吓倒。但是,当周恩来再一看毛泽东驻步地图前的神态,又清楚地知道他也在为朝鲜战局的发展伤脑筋啊!这时,毛泽东突然转过身来,严肃地说道:“目前,我认为最重要的还不是我们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朝鲜人民军能不能或者说至多能有多少部队还能撤回北朝鲜。因此,我认为你应当以我国政府的名义电告金日成同志: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多一些的人民军从南朝鲜撤回来!”
周恩来听后明白了毛泽东的意见:人民军在南朝鲜的败局,已经无可挽回了!与其在南朝鲜作无谓的牺牲,倒不如把更多一些的人民军撤回北朝鲜,留作革命的火种。为此,他说道:“今晚,我就根据主席的意见起草致金日成的电文。”
“先不急,”毛泽东笑了,“还是那句老话: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参加完了国庆晚会,我们就召开紧急的中央会议,作出统一的部署。”
据史记载:十月一日夜,毛泽东登上天安门看焰火,与北京人民一道欢度国庆之夜。但是,也有人说,毛泽东陪着柳亚子等观看文艺晚会。因为柳亚子先生在国庆观看文艺演出过程中,曾赋如下这首《浣溪沙》赠毛泽东: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奉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一词的时候,曾写了如下这段自注:“一九五○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请看毛泽东这首步柳词原韵奉和柳亚子的《浣溪沙》: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与柳亚子唱和《浣溪沙》趣事是发生在国庆之夜,还是在十月二日或三日?这是考据学家的事。笔者只想说明,在决定入朝参战的前夜,毛泽东不仅还能做到若无其事的样子,陪着诗友柳亚子等人观看演出,而且还能与诗人唱和,写出一代名词《浣溪沙》。如无博大的胸襟,是难有其为的。
十月一日深夜,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了有关入朝参战的问题。由于周恩来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他首先介绍了有关情况,接着又说道:“今天,朝鲜同志发来请求我们出兵援朝的电报,我个人的意见,是赞成派一部分军队援助朝鲜的。其理由嘛,如果美国占领了朝鲜,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对整个东亚尤其是我们中国都是很不利的。”
朱德是总司令,因此,他赞成出兵朝鲜与否,是从军事实际着眼的。他就出兵援朝问题发表了意见:“我们既然决定出兵援助朝鲜,那就必须在朝鲜解决问题。结果,就等于我们公开宣布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准备预防美国空军轰炸我们的大中城市,美国海军攻击我们的沿海地带。”
朱德的发言是十分实际的。与会者谁都清楚:一旦与美国交战,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对我进行封锁的就不单单是退守台湾的蒋介石的残部了,而是以美国为首的所有在朝鲜参战的国家。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要在朝鲜战场上作出必要的牺牲,而且还要在我们的国土上燃起战火的同时,使得国民经济的恢复也必然要遭受巨大的损失。但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既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他们经过短暂的讨论,很快就统一了意见:出兵援助朝鲜。
当与会者再议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刘少奇说道:“主席可否给斯大林同志发一封紧急电报:讲明我们如果出兵朝鲜,苏联可否出动空军、海军帮助呢?”
毛泽东听后微微地摇了摇头,旋即又颇感沉重地说道:“我已经和恩来商量过,斯大林如果能出动空军、海军帮助我们,朝鲜同志就不会请求我们出兵了。”
“但是,从军事角度看,我们如果没有制空权,援助朝鲜的部队是一定会吃大亏的。”朱德再次重申自己的意见。
对此,与会的同志谁也拿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毛泽东说:“我们可否先作这样一个结论:一、同意派一部分军队去朝鲜,但要征询斯大林同志的意见;二、通知有关同志,立即赶到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
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同时决定: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复电金日成,说明中国政府的立场;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下令调动入朝部队,以及给斯大林通报有关情况。由于这三封电文非常重要且能推倒某些回忆文章中的不实之词,容笔者恭录如下,以正视听:
首先,周恩来回到西花厅起草了一封给倪志亮即转金日成的电报,全文如下:
九月三十日经志亮同志电告情况已悉。一方面军(即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八个师既被敌隔断,请考虑有无可能将该八个师分为两部分,以四个师将笨重武器破坏,分许多小的支队从敌人间隙中分路撤至三八线以北,而以四个师在南朝鲜分散为许多小支队,依靠人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大股敌人使其不能北进。二方面军(即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所率五六个师现已撤至什么位置,是否可以于数日内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北?总之,你们的军队必须迅速北撤愈快愈好,如敌人阻拦,亦应破坏笨重武器,分路从敌人间隙中插过来,不能撤者则留在敌后坚持分散游击。以上建议,妥否,请立复,并盼以具体情况见告。
我们由周恩来致金日成这封电报可知有两层意思:一是向金日成提出朝鲜人民军迅速北撤的具体战术应用;再是了解朝鲜人民军能有多少部队撤至三八线以北,以便与我国入朝参战部队相配合,打败美军和李承晚军的入侵。自然,这封电报没有向金日成通报我国军队准备入朝参战。
周恩来这封电报最后落款是:十月一日深夜。
随着十月一日深夜的消失,十月二日的凌晨又悄然来临。习惯于夜里工作的毛泽东正在菊香书屋的写字台前,代表中央军委起草如下这则《关于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的命令:
高岗、邓华同志:
(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三)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军委
十月二日二时
我们从毛泽东这则命令可知,国庆节之夜已经作出决定: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但是出于保密的原因,毛泽东把与美军作战改为与新的敌人作战。邓华读后一定明白:中央军委就要下令边防军入朝作战了。
接着,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又起草了《关于决定派军队入朝作战给斯大林的电报》。这个电报虽然没有发出,但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已经明确告诉斯大林:中国政府决定派军队入朝作战。由于这封电报不仅标志着中国政府决定派军队入朝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毛泽东作出了“志愿军入朝参战及参战后的战略方针”,由此还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军事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略谓:
(一)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们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至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的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况,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三)这两个问题中,首先的问题是中国的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只要我军能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主要的是歼灭其第八军(美国的一个有战斗力的老军),则第二个问题(美国和中国宣战)的严重性虽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时的形势就变为于革命阵线和中国都是有利的了。……即使美国已和中国公开作战,这个战争也就可能规模不会很大,时间不会很长了……
(四)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十二师于十月十五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者。
(五)……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四个军对付敌人的一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
(六)除上述十二个师外,我们还正在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二十四个师位于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当时的情况逐步使用上去。
十月二日,金日成首相复电,同意周恩来《建议人民军部队迅速北撤》。同时,他还电告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派中央委员、内务相朴一禹持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府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水签署的求援信前来中国请求出兵援朝。
周恩来接电后立即与毛泽东洽商,决定由周恩来一边安排接待朴一禹,商谈有关出兵援朝的问题,一边有感于朝鲜战局不利的变化,由周恩来于同日再次电告倪志亮,强调:请告金日成,除照前电精神“尽可能将被敌人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依然是十月二日,毛泽东连续收到了有关朝鲜战局的有关情报:一说南朝鲜军队已在东海沿岸越过三八线;还有消息说,美国沃克将军指挥的部队也开始由南而北纵穿三八线。这一切说明美国不顾国际上正义的呼吁,决定侵占北朝鲜,决定由李承晚集团统一朝鲜半岛,建立所谓傀儡政权。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周恩来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政府传达这样的信息:“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事有凑巧,印度总理尼赫鲁于九月二十九日致电周恩来,就联合国大会关于讨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归属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朝鲜战争等问题的情况以及印度政府的态度向中国政府作了通报。世人皆知,印度与美国有着不错的外交关系,如果把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告诉印度政府,尼赫鲁总理一定会如实电告美国政府的。为此,十月三日凌晨一时,由周恩来亲自出面,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由于这次接见正式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对朝鲜战争的立场,现摘录有关的段落如下:
周:关于朝鲜事件,我们曾经交换过意见。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使朝鲜事件地方化。我们至今仍主张如此。我在十月一日的报告中也声明了我国政府的态度,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在和平中建设。过去一年中,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极大的努力。美国政府是靠不住的。尽管在三外长会议中有了协议,不经联合国同意,不得越过三八线,但是美国政府不一定受其约束。
潘:有些迹象已经表明,美国政府有背弃三外长会议协议的可能,麦克阿瑟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很大。昨日有消息报告,南朝鲜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九英里。
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消息,据说是在东海岸。另一个消息说,沃克将军的部队已经越过三八线,但是并未说明是南朝鲜军队还是美军。
潘:我当即刻报告尼赫鲁总理……阁下所称朝鲜事件应该地方化,是否指朝鲜战事应该限于三八线以南?或是指朝鲜战事应该即刻停止?
周:朝鲜战事应该即刻停止,外国军队应该撤退,这对于东方的和平是有利的。朝鲜事件地方化的意见,就是不使美军的侵略行动扩大成为世界性的事件。
潘:朝鲜事件地方化在目前包含两个问题……任何可能被中国接纳的建议究竟应包括哪种含义?
周:这是两个问题。第一,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以扩大战争,我们要管,这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严重情况。第二,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不但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而且有关国家必须在联合国内会商和平解决的办法。
潘:我必须郑重说明时间之短促。美军可能在十二小时之内越过三八线,而印度政府接到我的电报并采取有效行动,需要在十八小时之后。届时,任何和平方案可能为时已晚。
周:那是美国人的事情。……
时任印度驻美国大使是尼赫鲁的妹妹潘迪特夫人。她当时如实向美国政府转达了周恩来的意思:“如果继续进军,势必迫使中国采取行动,到那时将后悔莫及。”但是,“美国国务院认为我们东方国家只是说说而已。”因此,美军按照总统杜鲁门的指示相继越过三八线,用美国学者的话说,终于酿成所谓“韩战悲剧”。
毛泽东事前做到有备无患是一回事,但是真的要组建志愿军赴朝作战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他清楚:不仅中央领导层内有着很大的分歧,而且在全国人民当中尤其是在恐美、崇美的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因动摇而产生的各种阻力将是很大的,但是,他作为政治家历经审时度势,认为到了必须下定决心的时候了。时不我待,必须立即出兵援助朝鲜。再者,毛泽东一旦作出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他知道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选准一位能做到初战必胜的志愿军统帅。为此,他与周恩来商议:
“恩来,既然我们决定派部分军队入朝作战了,接下来就得选带兵打仗的三军统帅。你看谁比较合适?”
“林彪。”周恩来似早就有了人选。
“你的理由呢?”
“一、新组建的东北边防军的四个军,都是四野的部队;二、林彪同志在东北打过三年仗,对那边的民情、地形比较熟悉;三、他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立有不少战功。自然,他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他不仅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且打起仗来又刁又狠。”毛泽东不无赞赏地说道,“恩来,你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然后再在中央军委会议上确认。”
毛泽东自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红军起始,就对林彪的指挥才能很是欣赏。即使在后来一些重大战略决策中发生分歧,毛泽东也不计较他的过失,依然是委以重任。所以,他包括周恩来都认为:林彪不仅是当然入朝作战的司令,而且林彪也一定会欣然从命。然而出乎周恩来所料的是,林彪一不赞成出兵朝鲜,二借口身体不好,不愿带兵入朝作战。毛泽东听后一怔,久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主席,你看再选谁呢?”周恩来问道。
“彭德怀同志。”毛泽东低沉地说道。
“我赞成。”
“恩来,你立即派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同志来北京,参加十月四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十月四日,参加颐年堂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志已经各就各位,从他们那肃穆的表情可知;大家对此次决策入朝作战是有着重大分歧的。有顷,毛泽东走进会场,他飞快地扫了一眼与会者,严肃地问道:“恩来同志,彭德怀同志怎么没有到会啊?”
周恩来答说:“昨天(十月三日),华北地区细雨蒙蒙,云层很低,不宜飞机起飞,所以就没能派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开会。”接着,他又说道,“今天一早,我就派去了专机。同时,我电话通知;飞机一到西安,马上接彭老总来北京,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注意保密。”
“请通知接彭德怀的同志,到京以后,先请他到北京饭店休息,参加明天的会议。”毛泽东说罢又环视了一遍与会者的表情,说道,“好!开会。”……
这时的彭德怀正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室内埋头审阅西北地区三年经济恢复计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突然,走进两位中央派来的干部,说道:“毛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去北京开会。”
彭德怀听后一怔,问道:“我已接到北京的电话,是原先通知的汇报会吗?”
“不清楚。”接着,来人转述周恩来交代的上边那段话。
彭德怀当即驱车赶到机场,乘上专机,于下午四时飞抵北京西郊机场,一下飞机,前来迎接的人转达毛泽东的意见,请彭德怀先到北京饭店休息。彭德怀说:“不是说不能耽误吗?先去中南海!”
彭德怀驱车来到丰泽园,周恩来迎上来解释道:“会议在下午三点就开始了,来不及等你。”接着,他随周恩来走进颐年堂会议厅。毛泽东一见风尘仆仆的彭德怀,就说:“你来得正好,美军已开始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正在讨论出兵援朝的问题,请你准备谈谈你的看法。”
虽说有关出兵援朝的问题在中央开过不少次会议了,但是对于彭德怀而言却并不完全清楚。他听了几个同志的发言,才知道对出兵援朝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其理由都是读者已经知道的那些。恰在这时,林彪开始发言:“我也不赞成出兵。理由之一,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无论如何是划不来的;之二,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
毛泽东是一位民族意识极强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对外来侵略者充满仇恨的人。所以,他听了林彪这番长帝国主义志气的话很是反感。他板着脸郑重地说道:“我也公开亮明我的态度:如果说仅仅出于武器的原因反对出兵,我的答复是: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还是那句老话:无非是个纸老虎!”
林彪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如此当众驳斥他,有些尴尬地说道:“如果主席一定坚持出兵,我个人的意见是,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林彪同志,”周恩来不得不起而反驳林彪了,“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我们的自卫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我再声明一下,金日成同志又发来了请求我们出兵援助的电报,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彭德怀回到北京饭店以后,一夜都没有睡好。他老是在想毛泽东在结束会议的时候讲的这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也许彭德怀在这些方面与毛泽东是共通的,他很快就站在了赞成出兵的一边了。
毛泽东这一夜也没有睡好,一是还没有说服大家赞成出兵援朝,再是彭德怀在会上没有发言,不知彭的态度,自然也不清楚他愿不愿出任入朝的三军统帅。万一彭也像林彪那样,毛泽东还必须再选一个入朝司令。为此,十月五日吃过早饭以后,他请邓小平去北京饭店请彭德怀,想二人在私下谈一谈。所以,彭德怀一进菊香书屋,毛泽东就对他说:“老彭,昨天你没来得及发言。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彭德怀是个直性子,他清楚毛泽东如此说话的意思,单刀直入地说道:“主席,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表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没有一位史家作出过议论。就说当事人彭德怀也只是追忆道:
“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
“中央不是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彭德怀当然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但是,他沉默片时,说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至此,毛泽东终于选到了带兵入朝的三军统帅,可以说心里踏实多了。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说:“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七
十月五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在颐年堂召开会议,继续讨论是否出兵援朝的问题。发言中,仍有两种观点,很难取得统一的意见。这时,彭德怀发言,讲道:“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让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再加上他在我军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发言是有很大的号召力的。另外,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主战派在会上、会下做工作,同意出兵的同志越来越多,所以,今天的政治局会议在结束之前终于作出了决定:派志愿军援助朝鲜。
毛泽东对彭德怀在会上的发言是相当满意的。政治局会议一结束,他当即对彭德怀说:“给你十天作准备,出兵时间初步预定十月十五日。”
十月六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彭德怀参加了会议。这次军委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志愿军入朝方案和更换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及组建指挥所等问题。接着,毛泽东又与周恩来、彭德怀一道讨论了有关入朝作战的方针大计。毛泽东说道:“中央已经作出决定:出兵援朝。我将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同志你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必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
彭德怀自率部上井冈山之后,不知听过多少次毛泽东向他下达作战命令了!但是,唯有这次他感到毛泽东的语调显得是那样的威严、凝重;同时,他听后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是那样的沉重。因此,他当即起身仅仅说了一个“是”字。当他看见毛泽东冲着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并示意落座之后,他才又正襟危坐,继续听毛泽东讲话。
“恩来同志,”毛泽东转向周恩来,表情依然是那样肃穆,说道:“为解决入朝作战的有关军援尤其是请求苏联援助空军等问题,请你也于十月八日动身,飞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同志进行商谈。”
“谁与我同行呢?”周恩来问道。
“林彪同志。”毛泽东说罢看了看周恩来与彭德怀的表情,继续说,“他不是说自己身体不好吗?让他顺路在苏联休养嘛!另外,我想与老彭商量一下,为了保证安全,免遭敌机轰炸,你的指挥所可设在鸭绿江北岸一个隐蔽位置。”
“我也赞同主席的意见。”周恩来从旁说道。
彭德怀十分明了毛泽东的用意:如果他的指挥所随军前进到北朝鲜,随时都会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如果他的指挥所设在中国领土上,安全系数是很大的。自然,毛泽东还有一个更大的隐忧:入朝作战必须做到初战必胜,万万不可伤及三军统帅。否则,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彭德怀转战南北几十个春秋,养成了一种指挥战斗的习惯,那就是与参战的部队保持近距离的接触,随时可以调整局部的作战方案,真正做到所谓临机处置。为此,他当即表示:“我不同意!既然是志愿军,我就必须过江入朝,与金日成同志在一起,以便协调两军,统一指挥。”
毛泽东与彭德怀相识二十多年了,他深知彭作为我军高级将领那独有的个性:言必信,行必果,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彭认为自己是对的尤其是事关军事方面的事情,他是一定要坚持到底的。为此,毛泽东不再勉强彭德怀,关切地说道:“一定要注意安全。老彭,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彭德怀自十月五日正式领受率部入朝的命令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有关入朝作战方方面面的事情。为此,他当即讲道:“在战斗打响之前,应绝对保密。打响之后,新华社报道和广播也要注意分寸。目的是要转移敌人的视线,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觉,以便我军能迅速隐蔽过江,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力争初战的胜利!”
“请放心,我会这样做的。”毛泽东在听完彭德怀的意见之后,又把话题转向寻求苏联军事援助,“恩来,你去苏联,一定要向斯大林同志讲明:援朝抗美,是我们的国际义务。苏联也应责无旁贷地履行国际主义的职责。目的嘛,就是要斯大林同意出动飞机,要夺回朝鲜战场上的制空权。”
周恩来作为一代大外交家,他早已洞察苏联在朝鲜问题上的真实态度。同时,他也明白毛泽东请他在此关键时刻出使苏联,就是要他尽最大努力改变苏联或曰改变斯大林在对待朝鲜战争上的态度。另外,他更清楚自己谈判的对手是唯我独尊的斯大林,绝少有成功的可能。为此,他直言说道:“主席,万一斯大林同志不同意呢?”
“我相信你会运用我们手中的牌的。”
毛泽东这句话是相当有分量的,因为他清楚斯大林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尤其是斯大林最关心的所谓欧洲问题上是需要中国这张牌的。
对此,周恩来心领神会,他微微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向周恩来、彭德怀交代完了公事或曰国家大事之后,又向彭德怀提出了一件私事:“老彭,我还有一件私事请你帮忙,那就是把岸英带到朝鲜战场上去。”
毛泽东这件私事不仅出乎彭德怀所料,就是十分了解毛泽东的周恩来也不曾想到。再者,他们都清楚,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已经贡献了多位亲人,身边只剩下了岸英和岸青两个儿子,其中岸青身体又不好,万一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这对晚年的毛泽东而言,其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此,他们二人听后愕然一怔,谁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这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看周恩来和彭德怀的表情,但他完全理解这二位老战友心里所想的事情。为此,他又十分平淡地说:“打仗是要有人上战场的,也一定会有人牺牲。既然我是军委主席,就应当首先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前线!”
毛泽东送走了周恩来、彭德怀之后,让秘书叫来了时在工厂任职的毛岸英。他随意地问道:“岸英,你在工厂的工作还满意吗?”
“满意。”毛岸英扼要地向父亲讲了自己在工厂工作的情况后,又说道,“最令我满意的是,工厂里的工人对我都很好。”
“工人满意就好。”毛泽东沉吟片时,又意味深长地说道,“过去,你在陕北当过农民,而今又当了一段工人,就是没当过兵、打过仗啊!”
“我也感到很可惜啊!”毛岸英叹了口气,“连我都没完全想到,蒋介石竟然是这样的不经打,很快就溃退到台湾去了,害得我这一生没有当成兵。”
“今天,我让你回来,就是要和你谈当兵的事。”
“什么?和我谈当兵的事?”毛岸英说罢看着毛泽东微微地点了点头,十分敏感地问道,“父亲,是不是决定出兵援助朝鲜了?”
“被你猜对了。”
“好!我去朝鲜,和美国大兵较量一番。”
“像我的儿子!”毛泽东边说边笑了。
“放心,我会像斯大林的儿子那样,绝不给您、给我们的祖国丢脸!”
“有你这句话,我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毛泽东毕竟是毛岸英的父亲,当他想到自己的儿子就要上前线的时候,他又以父亲的身份和口吻说:“记住:共产党人平常吃苦在先,战时牺牲在前。你是共产党员,你又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儿子,到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在毛岸英的心目中,毛泽东既是自己的父亲,又是共产党的领袖,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变换自己的身份——儿子或同志或部属与毛泽东对话。今天,他听了父亲这段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义的讲话,几乎是下意识地站起身来,向着毛泽东行了个军礼:“父亲,您的话我记下了!我绝不会丢共产党人的脸,也不会给您的脸上抹黑!”
十月八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下达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础,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既然中共中央作出援助朝鲜的决定并下达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毛泽东于同一天十月八日,给金日成发去《关于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电报:
(一)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二)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勤务工作及其他在满洲境内有关援助朝鲜的工作,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负责;(四)请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问题。(彭高二同志本日由北京去沈阳。)
毛泽东在电告金日成之后,又在深思被截留的朝鲜人民军的问题,为此,他于十月十日又给金日成、彭德怀发去《关于开辟敌后战场等问题》的电报:
……
(二)现敌军大部北进,后方空虚,建议凡人民军无法北撤者均留于南朝鲜,开辟敌后战场,这在战略上是必需的而且是很有利的。如有人民军四五万人留在南朝鲜担负此项任务,则对北部作战将大有帮助。(三)敌似正在准备从镇南浦至新义州一线可以登陆之海岸举行新的登陆作战,切断平壤至新义州的交通线,而这一交通线是必须保护的,请彭与朝鲜同志研究保护方法,如敌登陆则应坚决歼灭之。
毛泽东在安排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组建,以及入朝作战的整体方案之后,又亲自调兵遣将,做好各种战略准备。就在这两三天中,他一方面电告彭德怀:“同意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你所预定的位置,待机歼敌。”一方面又电“华东调一个高射炮团于十月十四曰从上海开动赴沈阳转赴前线,请高(岗)注意接转”。同时,为了配好战略预备部队,他又电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请令宋时轮兵团(即九兵团)提前北上,直开东北。”简言之,在他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他下达出兵朝鲜的命令了!
恰在这时,毛泽东收到了由周恩来和斯大林联署发来的电报,商谈结果令毛泽东大失所望。对此,《周恩来传》作了客观的评述:“周恩来在十月十日赶到莫斯科后,第二天,由布尔加宁陪同坐专机飞到黑海海滨的克里米亚休养地,同斯大林会谈。周恩来向斯大林说明:只要苏联同意出动空军给予空中掩护,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斯大林表示将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和装备,又解释苏联不能出兵的理由,说是苏联虽设想过帮助朝鲜,但早已声明苏军从朝鲜全部撤出,所以不能出现在战场,更不能同美国直接对抗,否则就是国际问题了。他还表示:虽可提供苏联空军支援,但不能进入敌后,以免飞机被击落而造成国际影响。”
斯大林的算盘是:绝不提供空军掩护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事后,周恩来讲到这次与斯大林会谈的情况,说道:“它(指美国)逼近了鸭绿江,我们就下决心,去与斯(大林)讨论。两种意见:或者出兵,或者不出兵,这是斯(大林)说的。我们问:能否帮空军?他动摇了,说中国既困难,不出兵也可,说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谈了一天,晚上就要决定,马上电问毛主席。”
实事求是地说,毛泽东收到斯大林与周恩来联署发来的电报大感意外,尤其是他做梦也不曾想到,斯大林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换言之,中国想出兵援助朝鲜吗?斯大林的苏联是指望不上的。怎么办?他不得不考虑,中国在没有空军掩护下单独出兵援朝,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为此,他又再次审视了美国在朝鲜投入的兵力及其部署。
截至十月十日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总兵力多达四十万,拥有各种类型的飞机一千多架,且不包括海军所拥有的飞机,各种型号的军舰共有三百多艘。这时,他们的先头部队已有十三万余人越过三八线,继而分兵多路向中国边境推进。而这时,我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仅仅有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天上既没有空军掩护,朝鲜半岛两边的海中也没有中国的海军。从整体战力对比上看,中国人民志愿军尚达不到所谓的绝对优势。但是,如果在北朝鲜作战,除去山岳地形对我有利外,在北部战场上我军尚占有相对的优势。怎么办?他历经一夜的反复思考,作出暂缓出兵援朝的抉择。接着,他要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电告彭德怀:“苏联方面表示空军未准备好,暂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要彭德怀火速回京开会。”
与此同时,毛泽东立即电告十三兵团:“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同时,还电告东北各部队:“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东北各部队仍就原地进行整训,暂不出动。”电告九兵团:“宋时轮兵团亦仍在原地整训。”等等。我们从上述这些电报中可知,毛泽东对出兵援助朝鲜问题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恰在这时,麦克阿瑟通过媒体向全世界播发消息,再次向朝鲜人民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人民军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作战。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北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它途可循。”当日深夜,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柴军武(后改名柴成文),表示:“我们决不会放下武器,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
美国和英国的态度极大地刺激了毛泽东!同时,金日成的态度也在毛泽东的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自然,作为政治大家的毛泽东再次作出援助朝鲜的决定,是从朝鲜和中国乃至东亚全局出发的,然而上述事件,也必然成为毛泽东迅速作出决定的重要因素。十月十三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对出兵和不出兵的利害关系再次展开讨论。当毛泽东及与会者听说美国总统杜鲁门准备飞往威克岛与麦克阿瑟会商,行前大讲了一番十分狂妄的话后,毛泽东当即问道:“杜鲁门还有那个麦克阿瑟讲了些什么狂妄的话?”
有关人员报告说:美国人瞧不起中国军队,认为我们出兵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坚信在南北朝鲜,所有抵抗都会在感恩节十一月二十三日前结束。因此,他们断言:这场战争赢定了!
毛泽东或许被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激怒了,抑或是他过分同情北朝鲜以及他们的领袖金日成的处境了,他无比愤怒地再次重申了他的意见:“我再说一遍: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怎么样?我们中央可不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我们也出兵援助朝鲜?”
会议最后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不论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即出兵援朝,迎击向北冒犯之敌。由此可见,毛泽东也是很难下这个决心的啊!对此,时任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作了如下回忆:“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
会后,毛泽东立即给在苏联的周恩来发去电文:
(一)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在这封电报中还要求周恩来留在莫斯科几天,同苏联领导人商议:(一)苏联援助中国军事装备,“是用租借办法还是用钱买,只要能用租借办法”,使我国财政预算能“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二)“只要苏联能于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外,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的空袭。”
周恩来收到毛泽东的上述电报之后,立即在莫斯科约见莫洛托夫,转告毛泽东来电的内容,并要求报告斯大林。
在毛泽东给周恩来起草上述电报的同时,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他要求彭德怀立即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去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继续做好出国准备。
十月十四日,毛泽东与彭德怀、高岗详细研究了朝鲜战场敌我双方的动态,以及志愿军出兵后的作战方案等问题。为了帮助周恩来与苏方会谈,他于当天把《关于朝鲜情况和我军入朝参战意见》电告远在莫斯科的周恩来:
甲、朝鲜情况:
(一)美第一师、美第二师、美第二十四师,英第二十五旅及伪军第一师集结汉城以北三八线上开城金川地区作进攻平壤之准备。本日讯,美第二师拟开到金川附近,准备立足。据此看来,美是否进攻平壤及何时进攻平壤,似乎尚未作最后决定。
(二)伪军首都师、第三师已到元山,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正在逐步向元山区域集中,从海上得到补给。
(三)美陆战第一师在汉城,美军二十五师在大田水原线,美第七师在大邱釜山线,美第八军军部在大田,伪军两个师在南部各地被阻,朝鲜大部地区敌情是空虚的。
(四)金日成指挥的朝鲜各个尚能战斗的部队在三八线坚决对敌,南部人民军撤至三八线以北有五万余人,大部留在南朝鲜,人民军克复蔚珍港。
乙、彭德怀同志在安东研究情况后,认为如果我军能以一个军进至平壤东北方面约二百公里之德川县山岳地区,而以其余三个军及三个炮兵师位于德川以北之熙川、前川、江界地区,则第一,可能使美伪军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保持平壤元山线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占。如此,则我军可以不打仗,而争取时间装备训练。等候苏联空军到来,然后再打。……第二,如元山平壤两敌向北进攻德川等处山岳地带,则我军可以必要兵力牵制平壤之敌而集中主力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之伪军,只要歼灭一二个或二三个完整的伪军师,局势就大为松动了。彭及高岗同志均认为打伪军有把握,他们和我一样,都认为参战为必需和有利。……
接着,毛泽东与彭德怀、高岗最后商定:已集结在鸭绿江北岸的志愿军四个军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有汽车团、高炮团、工兵团等,于十月十八日或十九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至元山线以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接着,毛泽东又亲拟电报,把《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电告远在莫斯科的周恩来。
周恩来在收到毛泽东十三日电报之后,遂于十月十四日致电斯大林,总共提出八个问题请求答复。其中有:“苏联政府除派出志愿空军参加在朝鲜的作战外,可否加派掩护空军驻扎于中国近海各大城市?”“苏联政府的援助,除飞机、坦克、炮类及海军器材外,中国政府请求在汽车、重要工兵器材及其他兵工器材方面,也给予信用订货的条件。”并随电附上中国政府第一批关于各种炮类及其附属器材的订货单。
十月十五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告急。金日成派外务相朴宪永来沈阳会见刚从北京飞回的彭德怀,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与彭德怀早日会面。彭德怀遵照党中央与毛泽东的指示,对朴宪永外相说:“我们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十月十八日或十九日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止敌人进攻,迟滞敌人。”
十月十六日,彭德怀赶到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宣布中央的决定。关于入朝作战的特点,他讲:“过去我们在国内战争中所采取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运动作战方式,在今天的朝鲜战场上不一定适用。志愿军在战术上要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形式,如敌人来攻,我们把敌人顶住;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即迅速出击,插入敌后,坚决包围歼灭之。我们的战术是灵活的,不是死守某一阵地;但在必要时,又必须坚守阵地。”
十月十七日,彭德怀和高岗飞回沈阳,正与东北局、东北军区领导人研究有关入朝作战等具体问题的时候,又突然收到毛泽东的急电,要他火速回京,并告:“对出兵时间,以待周(恩来)十八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对此,彭德怀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自问:“斯大林同志答应派飞机参战了吗?”
周恩来于十月十八日回到北京,出席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周恩来先介绍同斯大林、莫洛托夫会谈的结果:苏联答应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说到空军,斯大林明确答复:将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简言之,斯大林不同意出动空军入朝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就在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会议的时候,又迭次收到来自朝鲜的战势通报:敌军向北进展甚速,平壤告急,危在旦夕。因此,毛泽东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会后,毛泽东指示彭德怀,以毛泽东的名义给十三兵团司令邓华等同志发电令:“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到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十九日)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面告。毛泽东,十月十八日二十一时。”
是日深夜,毛泽东、周恩来又与彭德怀等人反复研究了入朝作战的方案。十九日拂晓,毛泽东把彭德怀等送出丰泽园,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似乎这千言万语都在这无言之中了!
彭德怀等人的轿车缓缓地驶去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依然站在丰泽园门前,目送轿车远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