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无价之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几番周转,书华得知了那批书已被寺庙方面收了起来,书华主动表示,希望能够收回那些书籍,并且带回沈家。毕竟,那些都是母亲生前留下来的遗物,应该要好好保存起来。
这个请求合情合理,所以白家很快就答应下来了,在通知了寺庙那边之后,那一屋子的书籍都被装好成箱,全部搬上了书华带来的马车上。
这一回的马车又不够用了,大舅妈特别又为她准备了两辆马车,一并将所有要带去汴京的东西都搬了上去。
如此又是一番折腾,在初十的时候,书华终于回到了汴京。
看到那十几箱的书籍,二哥也有些愣住了,他的确记得母亲生前收藏了许多的书,但在母亲去世之后,这些书就被一并带回了洛阳,之后便再未见过,原来是被寺庙收藏了起来。
只是,这些书是谁委托给寺庙收藏的呢?这一点却是让这两兄妹都有些费解。
书华派人将书籍全部放到父亲生前的书房里面,整个家里只有那件书房的地方最大,也最适合存放这些书。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书华就一直泡在书房里面,将那些书一本本地分类放好,有些被虫蛀坏了的则一并放到旁边。
等到书都放到了书架上,她又开始整理那些被蛀坏了的书籍,书本复原的技术她不会,但是书本上的字却还是认得的。她叫青巧准备好笔墨,亲自将那些破损的书页全部誊写一遍,如若碰到看不清或破掉的地方,就只能暂时先空在那里,在抄完整本书之后,再联系全文之意,连猜带蒙地猜出那些个地方所写何字。
经过一年时间的磨练,她现在的字迹已经与原先书华的字迹非常相像了,此时此刻,她有自信即便是二哥站在旁边,不仔细看的话也辨不出真伪。
书籍数量非常大,书华一个人只有两双手,效率有限,每天的进度都相当低。幸而她也不急着将这些书籍全部修复好,每天只在闲着无聊的时候抄写这些书,如果碰上不懂的词眼,还可以翻查字典。结果折腾了一段时间下来,别的先不说,她识字解词的能力倒是提升了不少。
在连续誊写完三四本书之后,书华发现,这些书的作者全都是些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墨客。他们或是写情寄意,或是游山玩水,亦或是写些鬼怪志谈,内容五花八门,文笔潇洒不羁,字里行间尽是各自的人生百态,若能多加研究,却也是有趣的。
其实怀才不遇的人在这个世界多得是,但能像白氏这般细心将其收藏起来,而且数量还如此之大的人,倒还是相当少的。
书华不明白她母亲是从哪里弄来这些书的,这些书全都是手写的,并非市面上流通的贩卖之书。换言之,这些全是些有钱都买不到的孤本,倘若这些文人能再有名气一点的话,这些书如今可就全成了无价之宝!
只可惜,这些书的作者至今仍旧默默无名,随便一个名字都是听头没听过的,摆出去也不过是些普通的书籍,几乎是不值一钱。书华无奈一笑,倒是可惜了这些人的好文采!
此时此刻,书华手上誊写的一本书是一本名为《青正笔录》的散文集子,文采依旧不凡,字迹苍绝劲道,下笔好似行云流水,词句之间更是一气呵成。更难得的是,这文里的故事非常有趣,虽然每一个看上去都有那么点莫名其妙,但若能细细深究,就会发现其中的无线奥妙。这书的作者名叫周青正,似乎是个仕途失意的秀才,满腹文采掩不住他心底的失落,稍加留心便能观察得出。
“周青正,呵呵,是个有意思的人!”
书华的自言自语,不慎落在在一旁打扫的君庆耳里,她见书华念念有词,以为是书华碰到了什么疑惑,就主动说道:“小姐,您忽然说起周疯子,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周疯子?!书华一愣:“你是说,那个前年在清水河跳水而死的周疯子?他的名字叫周青正?”
“是啊,王婆婆之前说起过他的名字,奴婢顺带就记了下来。”
望着面前书页上充满了书生意气的字迹,再想起周疯子发疯时候的悲戚模样,书华禁不住又摇了摇头:“当真是可惜了这份文采……”
在抄书的同时,书华还要兼顾家中的一些生意,因着二哥现在已经在朝为官,很多生意上的事情都不能直接经过他的手,免得被人说他官商勾结。
去年年底的时候,书华在二哥对账的时候,就提议他将一些收益不高的铺子转让了,换成银钱再购入一些田地,雇佣佃户代为耕作,再派几个信得过的人过去看管,也好过现在这样要为了那几间铺子的账目而忙得晕头转向。
二哥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生意虽然收益大,但同时风险也高,需要打理的事项也要多得多,家中现在人手不足,光凭书华一个人根本无法兼顾。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身居官位,若是生意上太扎眼了,也不是件好事情……
只是卖掉铺子和购入田产都不是件小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二哥为了这事儿,一边派人四处打探附近哪儿有好的田产在卖,一边评估着将手上这些铺子各自的获益率,好为将来做打算。
与此同时,汴京城里又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端王爷与陵南侯府的王平熙定亲了!
书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整理一本装订线被虫子咬断了的旧书,她的手下一顿,原本被整理得差不多了的书又掉回到桌上。她赶紧回过神来,将掉落的书页又重新规整好,埋头将针线一下一下地穿过书本。
端王府与陵南侯府的这门婚事是陛下亲自赐的婚,双方门当户对,王平熙身上还流着皇室血统,这等亲上加亲的大喜事,端王的养母皇后也表示很支持。
皇子的亲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人人都称道端王与王才女的婚事简直是天造地设,他们不但模样都生得一等一的好,而且都是出了名的才子佳人,两人随便往哪儿一站,那都是绝对的郎才女貌!
书华仍旧继续窝在书房里整理旧书,在得知二哥寻人打听田产的事情后,她也跟着将注意力转移到家里的生意上。她将这几年的账册都搬了出来,将所有的收益与支出悉数列出,并且做了仔细的核对,又将家里目前所有的生意分成高收益和低收益两大类,再从这两大类里面各自分出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从这两个分类里面分出高风险悉数与低风险悉数……
分完了一层又一层,经过反复的对比,她最后从这些分类之中寻找到了两个目前最适合沈家经营的项目——茶和书。
沈家这些年的茶生意一直做得不错,别的地方不说,就光汴京城里每年的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一年下来的收入就占了总收入的五到六成。而且沈家的茶生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销路,那些老主顾很多都已经认定了沈家这个牌子,长期发展下去,应该是条不错的财路。最重要的是,沈家的茶源来自江浙一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苏州老家那边,族里的那些兄弟们自然是在其中出了力的,沈家每年也会按照分红给他们一些银钱,如果忽然断了这条财路,恐会惹来族里面的不满。
至于书,这本就是沈家的老本行,沈家当初就是靠着卖书发了家,虽说不算是个很能赚钱的生意,但好歹也是沈家传了这么多代留下来的产业,若是忽然就卖了,只怕二哥心里也会不好受。再者,沈家也需要这么一个不怎么赚钱却又颇得读书人喜欢的生意,来缓和外人对沈家的矛盾,免得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二哥既做官又赚钱,背地里肯定得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好处,到时候闹到宫里头,还不知道陛下心里会怎么想。总之,为了避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书华将自己得出的结论说给二哥听,二哥仔细思考了一番,表示她的话不无道理。只是,到时候家里的生意少了,收入必然也会跟着少,现在家里需要伺候的人只有二哥、书华和书画三个人,留着那么多人的人着实有些浪费口粮。为了节省开支,那些不必要的下人能放则放,不能放就只能卖了。换言之,这就是古代最简单的裁员!
一想到平日里那些熟悉的面孔,过段时间就要被送出沈家,书华这心里一时也不好受了。以前还总说资本家心子黑,现在自己坐到这个位置上面,才知道有很多事情也是迫不得已的。
书华顺带问了下那些原本在绸缎庄等地方工作的人该怎么安排。二哥说得很简单,给他们一笔遣散费,让他们各自回家再找工作,至于那几个跟了沈家好些年的老掌柜,能留的就收回沈家,不能留的送他一笔银子,让他自己再去寻别的东家吧。
知道他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办法,书华也不好多加插手,便回去继续准备安排送出沈家的人员名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经过几番周转,书华得知了那批书已被寺庙方面收了起来,书华主动表示,希望能够收回那些书籍,并且带回沈家。毕竟,那些都是母亲生前留下来的遗物,应该要好好保存起来。
这个请求合情合理,所以白家很快就答应下来了,在通知了寺庙那边之后,那一屋子的书籍都被装好成箱,全部搬上了书华带来的马车上。
这一回的马车又不够用了,大舅妈特别又为她准备了两辆马车,一并将所有要带去汴京的东西都搬了上去。
如此又是一番折腾,在初十的时候,书华终于回到了汴京。
看到那十几箱的书籍,二哥也有些愣住了,他的确记得母亲生前收藏了许多的书,但在母亲去世之后,这些书就被一并带回了洛阳,之后便再未见过,原来是被寺庙收藏了起来。
只是,这些书是谁委托给寺庙收藏的呢?这一点却是让这两兄妹都有些费解。
书华派人将书籍全部放到父亲生前的书房里面,整个家里只有那件书房的地方最大,也最适合存放这些书。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书华就一直泡在书房里面,将那些书一本本地分类放好,有些被虫蛀坏了的则一并放到旁边。
等到书都放到了书架上,她又开始整理那些被蛀坏了的书籍,书本复原的技术她不会,但是书本上的字却还是认得的。她叫青巧准备好笔墨,亲自将那些破损的书页全部誊写一遍,如若碰到看不清或破掉的地方,就只能暂时先空在那里,在抄完整本书之后,再联系全文之意,连猜带蒙地猜出那些个地方所写何字。
经过一年时间的磨练,她现在的字迹已经与原先书华的字迹非常相像了,此时此刻,她有自信即便是二哥站在旁边,不仔细看的话也辨不出真伪。
书籍数量非常大,书华一个人只有两双手,效率有限,每天的进度都相当低。幸而她也不急着将这些书籍全部修复好,每天只在闲着无聊的时候抄写这些书,如果碰上不懂的词眼,还可以翻查字典。结果折腾了一段时间下来,别的先不说,她识字解词的能力倒是提升了不少。
在连续誊写完三四本书之后,书华发现,这些书的作者全都是些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墨客。他们或是写情寄意,或是游山玩水,亦或是写些鬼怪志谈,内容五花八门,文笔潇洒不羁,字里行间尽是各自的人生百态,若能多加研究,却也是有趣的。
其实怀才不遇的人在这个世界多得是,但能像白氏这般细心将其收藏起来,而且数量还如此之大的人,倒还是相当少的。
书华不明白她母亲是从哪里弄来这些书的,这些书全都是手写的,并非市面上流通的贩卖之书。换言之,这些全是些有钱都买不到的孤本,倘若这些文人能再有名气一点的话,这些书如今可就全成了无价之宝!
只可惜,这些书的作者至今仍旧默默无名,随便一个名字都是听头没听过的,摆出去也不过是些普通的书籍,几乎是不值一钱。书华无奈一笑,倒是可惜了这些人的好文采!
此时此刻,书华手上誊写的一本书是一本名为《青正笔录》的散文集子,文采依旧不凡,字迹苍绝劲道,下笔好似行云流水,词句之间更是一气呵成。更难得的是,这文里的故事非常有趣,虽然每一个看上去都有那么点莫名其妙,但若能细细深究,就会发现其中的无线奥妙。这书的作者名叫周青正,似乎是个仕途失意的秀才,满腹文采掩不住他心底的失落,稍加留心便能观察得出。
“周青正,呵呵,是个有意思的人!”
书华的自言自语,不慎落在在一旁打扫的君庆耳里,她见书华念念有词,以为是书华碰到了什么疑惑,就主动说道:“小姐,您忽然说起周疯子,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周疯子?!书华一愣:“你是说,那个前年在清水河跳水而死的周疯子?他的名字叫周青正?”
“是啊,王婆婆之前说起过他的名字,奴婢顺带就记了下来。”
望着面前书页上充满了书生意气的字迹,再想起周疯子发疯时候的悲戚模样,书华禁不住又摇了摇头:“当真是可惜了这份文采……”
在抄书的同时,书华还要兼顾家中的一些生意,因着二哥现在已经在朝为官,很多生意上的事情都不能直接经过他的手,免得被人说他官商勾结。
去年年底的时候,书华在二哥对账的时候,就提议他将一些收益不高的铺子转让了,换成银钱再购入一些田地,雇佣佃户代为耕作,再派几个信得过的人过去看管,也好过现在这样要为了那几间铺子的账目而忙得晕头转向。
二哥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生意虽然收益大,但同时风险也高,需要打理的事项也要多得多,家中现在人手不足,光凭书华一个人根本无法兼顾。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身居官位,若是生意上太扎眼了,也不是件好事情……
只是卖掉铺子和购入田产都不是件小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二哥为了这事儿,一边派人四处打探附近哪儿有好的田产在卖,一边评估着将手上这些铺子各自的获益率,好为将来做打算。
与此同时,汴京城里又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端王爷与陵南侯府的王平熙定亲了!
书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整理一本装订线被虫子咬断了的旧书,她的手下一顿,原本被整理得差不多了的书又掉回到桌上。她赶紧回过神来,将掉落的书页又重新规整好,埋头将针线一下一下地穿过书本。
端王府与陵南侯府的这门婚事是陛下亲自赐的婚,双方门当户对,王平熙身上还流着皇室血统,这等亲上加亲的大喜事,端王的养母皇后也表示很支持。
皇子的亲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人人都称道端王与王才女的婚事简直是天造地设,他们不但模样都生得一等一的好,而且都是出了名的才子佳人,两人随便往哪儿一站,那都是绝对的郎才女貌!
书华仍旧继续窝在书房里整理旧书,在得知二哥寻人打听田产的事情后,她也跟着将注意力转移到家里的生意上。她将这几年的账册都搬了出来,将所有的收益与支出悉数列出,并且做了仔细的核对,又将家里目前所有的生意分成高收益和低收益两大类,再从这两大类里面各自分出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从这两个分类里面分出高风险悉数与低风险悉数……
分完了一层又一层,经过反复的对比,她最后从这些分类之中寻找到了两个目前最适合沈家经营的项目——茶和书。
沈家这些年的茶生意一直做得不错,别的地方不说,就光汴京城里每年的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一年下来的收入就占了总收入的五到六成。而且沈家的茶生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销路,那些老主顾很多都已经认定了沈家这个牌子,长期发展下去,应该是条不错的财路。最重要的是,沈家的茶源来自江浙一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苏州老家那边,族里的那些兄弟们自然是在其中出了力的,沈家每年也会按照分红给他们一些银钱,如果忽然断了这条财路,恐会惹来族里面的不满。
至于书,这本就是沈家的老本行,沈家当初就是靠着卖书发了家,虽说不算是个很能赚钱的生意,但好歹也是沈家传了这么多代留下来的产业,若是忽然就卖了,只怕二哥心里也会不好受。再者,沈家也需要这么一个不怎么赚钱却又颇得读书人喜欢的生意,来缓和外人对沈家的矛盾,免得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二哥既做官又赚钱,背地里肯定得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好处,到时候闹到宫里头,还不知道陛下心里会怎么想。总之,为了避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书华将自己得出的结论说给二哥听,二哥仔细思考了一番,表示她的话不无道理。只是,到时候家里的生意少了,收入必然也会跟着少,现在家里需要伺候的人只有二哥、书华和书画三个人,留着那么多人的人着实有些浪费口粮。为了节省开支,那些不必要的下人能放则放,不能放就只能卖了。换言之,这就是古代最简单的裁员!
一想到平日里那些熟悉的面孔,过段时间就要被送出沈家,书华这心里一时也不好受了。以前还总说资本家心子黑,现在自己坐到这个位置上面,才知道有很多事情也是迫不得已的。
书华顺带问了下那些原本在绸缎庄等地方工作的人该怎么安排。二哥说得很简单,给他们一笔遣散费,让他们各自回家再找工作,至于那几个跟了沈家好些年的老掌柜,能留的就收回沈家,不能留的送他一笔银子,让他自己再去寻别的东家吧。
知道他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办法,书华也不好多加插手,便回去继续准备安排送出沈家的人员名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