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花落人亡两不知(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夜里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皇帝原在乾清宫歇着,待到子时,掌灯的内监方蹑手蹑脚进来,听得皇帝呼吸均匀,忙将那烛火熄了。不过片刻,暖阁门上“笃笃”两声,有人轻声道:“皇贵妃主子恭请圣驾。”皇帝背向外头躺着,原就睡得极浅,那风雨凄凄里,隐隐听得是魏开泰的声音,忙将那明黄锦被一掀,高声问道:“何事?”
那暖阁外头窸窸窣窣一阵响,魏开泰方踉踉跄跄跌了进来,跪下泣道:“启禀万岁爷,皇贵妃娘娘不好了……”皇帝不由一愣,急急便欲往外头奔去,他只穿着家常的明黄绸缎中衣,吴良辅忙取了常服袍替他披上,又吩咐廊下伺候的小内监:“去传舆轿来。”那御前伺候的宫女内监极为利索,不过一盏茶时间,迤逦一列宫人便执了羊角风灯与九曲柄伞,簇拥着御驾直朝承乾宫去,那夜色晦暗里,扑拉拉惊起了一树夜栖的寒鸦,和着内监高昂的声音:“万岁爷起驾了——”
承乾宫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两只鎏金大鼎里焚着浓郁的百合香。皇帝吩咐了宫人守在外头,方大步流星进了东暖阁,见董鄂凌霄一身华服,淡扫脂粉,静静坐在那暖炕上,眼眸里却是殷殷之色。皇帝不由一怔,方唤了一句“凌霄”,她亦温婉一笑,道:“皇上万福金安。”话音方落,撑不住又是一通咳嗽,皇帝又怜又痛,忙伸手抚着她,面上竟是极力自持的神色,温和道:“许久不见你这样打扮了,甚是好看。”
凌霄微微一笑,将绵软的身子倚在他怀里,那龙涎香幽幽萦绕,透入骨髓,不由凝噎半晌,方低声道:“臣妾自知大限将近……所以盼望,皇上能记住臣妾最美的模样。”皇帝心下一痛,那手上力道不由重了几分,沉声道:“朕不许你走。”凌霄眼中一酸,那泪落在明黄色的衣襟上,倏地消失不见,她极力镇静着,匀了呼吸,方道:“臣妾一生,能得皇上眷顾,已是死而无憾……但求臣妾宛后,谨以妃礼,不可僭越……”皇帝只静静地拥着她,那沉重的呼吸喷洒在她的脖颈处,良久,方见得她吃力地抬起头来。
二人相顾无言,那殿中红烛高照,茫茫点点,映在她杏黄的翟凤长裳上,那面如满月,皎皎光华,眉眼温柔,笑意和婉……皆是那般熟悉的模样,皇帝怔怔地瞧着,却见她盈盈拜倒:“臣妾尚有一心愿未达成,还望皇上替臣妾实现。”皇帝心下惶急,只道:“凌霄有何心愿,朕皆依你。”
董鄂凌霄轻柔的面容仿佛二月春风,含了三分眷恋,七分悲戚,道:“臣妾的幼弟费扬古,仰慕静妃身边的其其格姑娘已久……臣妾斗胆,求皇上成全。”皇帝念及旧事,不由问道:“你那日要见她,便是为了费扬古之事?”董鄂凌霄面色通红,咳喘不止只拿袖子掩了口,方道:“静妃与臣妾积年来多有龃龉,其其格又是她跟前第一得力的宫女,臣妾只怕……”
皇帝执了她的手,道:“你放心,朕才是这天下的主人。”董鄂凌霄不禁哀哀垂泪,皇帝忙伸手去拭,又击掌两声,传了吴良辅进来,道:“即刻下旨,永寿宫宫女其其格,敕封柔安郡主,三日后下嫁内大臣费扬古。”吴良辅不由一愣,见皇帝不耐摆了摆手,忙道了声“嗻”,便匆匆去了。皇帝方温和道:“如此,你可以安心了罢?三日后费扬古大婚之期,你身为长姐,万万不可缺席。”
那外头天色渐明,隐隐见得晨光熹微,凌霄不由依依垂下泪来,轻摇蛾首,方柔声道:“妾当大行,唯愿郎君千岁,身体长健。”说罢便沉沉磕下头去,却是虚弱到了极致,不由身子一歪,倚在他怀里。皇帝清明的眼中分明有着极大的不忍与痛楚,又听得她道:“求皇上将豆蔻唤进来。”皇帝亦是情急,忙高喝道:“来人——”
那暖阁外头一阵嘈杂,豆蔻与香兰依着规矩进来,却已是泪眼朦胧,跪在那暖炕前哀哀哭着。董鄂凌霄犹自微笑着,只道:“去将太后日前赐的《法华经》拿来罢。”豆蔻忙自那妆奁上层取了,皇帝方接了递给凌霄,却见她柳眉舒展,凤眼平和,只道了句:“人生在世,谁能无死?”便喃喃念诵起经文来。
那卯初时分,天色渐渐亮了,殿中的通臂红烛燃烧殆尽,垂着大滴的红泪,凝结如殷殷血色。董鄂凌霄轻柔的声音和着呼吸,渐次低了下去,在阳光熹微里,消逝不见。合宫的宫人皆痛哭起来,皇帝不由眉心一蹙,只觉身旁的温度一分分冷了下去,静默良久,只听得报丧的内监尖着嗓子道:“皇贵妃娘娘薨——”
“皇贵妃娘娘薨——”
董鄂凌霄素来待下宽容,阖宫宫人顾不上御前失仪,皆哀哭不已。皇帝凝视着她的容颜,只觉颜貌安整,俨如平日,那晨光流转里,只听得他低声道:“都下去罢,朕想陪一陪皇贵妃。”
皇帝这一坐,便是一个白日,那御门听政的时间早已过了,群臣跪于乾清门外,迟迟不见御驾,方得了皇贵妃薨逝的消息,一时间不由议论纷纷。待到午后,太后方携了苏茉尔亲至承乾宫,见得皇帝怔怔坐在那暖炕上,凝视着董鄂凌霄故去的面容,亦不免含了几分怜惜,道:“贵妃遽然长逝,皇帝伤心之余,可还记得国家政事?”
皇帝听得太后威严而慈和的声音,不由起身道:“皇额娘,儿臣想追封凌霄为皇后。”
太后心下一震,那面上却是如常的神色,到底是久历宫闱,喜怒不形于色的淡然,只含了几分叹息道:“皇帝大了,任凭何事都能自己做主了。”
那晨里阳光稀疏,皇贵妃薨逝的消息顷刻间便传遍了六宫,青月原坐在那阁中的雕花月牙凳上梳着发,不由手上一紧,青檀木的齿梳在掌心烙下了细密的绯红色。其木格侍立在旁,只道:“格格莫不是为了皇贵妃难过?”
青月将那梳子轻轻放在案上,只道:“她不过才二十余岁,芳华早逝,确是可惜。”
其木格却道:“格格昔年所受之苦,皆是为了皇贵妃之故……”
青月莞然一笑,方道:“罢了,昔人已逝,何必再提。”
她话音方落,外头其其格便慌里慌张跑了进来,那面色涨红,气喘不定,其木格方道:“怎的丢了魂儿似的?”
青月抬首凝视她一眼,方笑道:“可是传旨的谙达来了?咱们其其格,很快便要出嫁了。”
其其格面上飞起两朵红晕,含了几分羞涩道:“格格如何知道……”青月敛了那笑意,道:“皇贵妃素来最疼幼弟,若是心知你二人两情相悦,临终之前,如何不替费扬古求取了你去?”她依依起身,执了其其格温软的柔荑道:“皇贵妃也是有心了,我却是惭愧……”
其其格慌忙跪下道:“格格,奴婢惶恐,奴婢不愿出嫁,唯愿陪伴格格一生一世。”
青月忙伸手搀了她起来,道:“这番话你原说了数次,我皆随了你去。如今圣旨已下,你若不嫁,便是抗旨不遵——你从前顾忌着我与皇贵妃,如今她已去了,你便安安心心,风光大嫁罢。”
说罢也不由她分辨,忙命了一众小宫女去那库房里拾掇嫁妆。青月入宫多年,赏赐不断,皆是价值连城之物,她原喜奢靡,服饰器具,皆饰珠玉。后经波折,几番沉浮,却渐渐生了清高傲岸之态,等闲不将金玉珠饰放入眼中。其木格便将那楠木雕花的大箱子腾了出来,方开了库房,便精心挑了几件元青花的古董,唐代名家的字画,又将那十二对珊瑚白玉的钗子装了,并着几串东珠项链与祖母绿的扳指——那珊瑚殷殷如血,白玉皎洁无暇,东珠颗颗晶莹浑圆,宛若天成,祖母绿亦是清冷生泽,翠绿盈盈,皆是价值连城,精雕细琢的东西,尽数是前头福临不曾记档而赏下的宝物。
青月静静立在那阁外,见得一众小宫女声如莺啼,软语娇俏,皆是无忧无愁的年岁。那心下不由百味交陈,面上虽是极力自持的神色,思绪却已翩跹而去,那红墙高瓦之下,只不知福临所想,或悲或怒,当是哀毁骨立,万念俱灰罢。那一念之间,已是心下哀然,生生迫住了自己不再有念想。
皇帝自承乾宫回了乾清宫后,便独自宿了三日。待到八月二十一日,方以蓝笔批示,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其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⑴
六宫之中,因着皇贵妃薨逝,俱是愁云惨淡。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原是端敬皇后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之日,皇帝特命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亲抬梓宫,又从京中佛寺传召高僧一百零八名,为端敬皇后诵经超度。那水路道场之上,一时铙钹喧天,烟雾缭绕,纸灰漫天,京城之中皆道端敬皇后为帝所钟爱,矢志不渝。
自水路道场而归后,皇帝整日将自己关在乾清宫里,闭门不出,亦罢朝已久,待到端敬皇后“头七”那一日,那御前伺候的刘淑仪⑵趁着夜静无人,方悄悄至了慈宁宫报信。太后方知御驾早已前往西苑,欲让溪森和尚为其剃度出家,太后虽素沉稳如山,亦不由一时震怒,随手将那安枕的一柄白玉如意掼下,道:“替哀家传舆轿,连夜赶至西苑去。”
苏茉尔方答应着去了,太后定了定心神,又对掌事太监林九京道:“拿哀家的宝玺,去慈寿寺将玉林通琇禅师请来。”
那天明之时,皇帝已跪坐蒲墩上,那缀发的八宝缨络、明黄穗子皆去了,头发散在肩背上,那溪森和尚手执剃刀,方割了一缕发,便听得后头内监唱驾道:“太后驾到——”那手上不由一松,银刀落在那殿中如镜的方砖上,泠泠生响。
太后虽年过五十,那脊背挺直,犹有一股清气截然而生,昂声对身后的玉林通琇道:“溪森师父欺瞒天下,要为大清的皇帝剃度——玉林禅师,这便是你教出的好徒弟吗?”
皇帝跪坐不动,那眉心却是皱起,见得身旁的溪森已跪下道:“皇上有弘扬佛法之心,贫僧身为出家之人,理应成全。此事皆贫僧一人所为,无关师父之罪。”
太后只是无悲无喜,不置可否,那玉林通琇沉默良久,方道:“溪森欺瞒犯上,皆是贫僧教导不善之过。贫僧惶恐,当以寺规处置溪森。”太后微微一笑,方示意左右侍从上前将溪森押了下去。那西苑正门之前,早以圆木干柴搭起高架,浇以松油,那执刑的内监方掷了火把上去,顷刻间已是火光冲天,太后方背对着皇帝道:“既是出家之人,尘归尘,土归土,倒也走得干净。”
那熊熊火光里,皇帝忽然起身,朝着太后直直跪下,道:“儿臣愿随皇额娘回宫,但求皇额娘饶溪森师父一命。”
太后长眉舒展,不动声色瞥了玉林禅师一眼,俱是会心而笑,方转首对皇帝道:“堂堂一国之君,为区区一女子,竟弃江山社稷如敝履——皇帝这是要教天下人耻笑!”
皇帝清俊的眉头紧紧皱着,只道:“儿臣求皇额娘收回成命。”太后沉吟片刻,方道:“罢了,溪森乃一代高僧,又与皇帝相识已久,哀家便令他重回报恩寺,静思己过。”
皇帝眉目间只是沉痛,仿佛生了万念俱灰,不恋红尘之感,那双眸子黯淡许久,方起身道:“儿臣这便随皇额娘回宫。”(未完待续)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夜里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皇帝原在乾清宫歇着,待到子时,掌灯的内监方蹑手蹑脚进来,听得皇帝呼吸均匀,忙将那烛火熄了。不过片刻,暖阁门上“笃笃”两声,有人轻声道:“皇贵妃主子恭请圣驾。”皇帝背向外头躺着,原就睡得极浅,那风雨凄凄里,隐隐听得是魏开泰的声音,忙将那明黄锦被一掀,高声问道:“何事?”
那暖阁外头窸窸窣窣一阵响,魏开泰方踉踉跄跄跌了进来,跪下泣道:“启禀万岁爷,皇贵妃娘娘不好了……”皇帝不由一愣,急急便欲往外头奔去,他只穿着家常的明黄绸缎中衣,吴良辅忙取了常服袍替他披上,又吩咐廊下伺候的小内监:“去传舆轿来。”那御前伺候的宫女内监极为利索,不过一盏茶时间,迤逦一列宫人便执了羊角风灯与九曲柄伞,簇拥着御驾直朝承乾宫去,那夜色晦暗里,扑拉拉惊起了一树夜栖的寒鸦,和着内监高昂的声音:“万岁爷起驾了——”
承乾宫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两只鎏金大鼎里焚着浓郁的百合香。皇帝吩咐了宫人守在外头,方大步流星进了东暖阁,见董鄂凌霄一身华服,淡扫脂粉,静静坐在那暖炕上,眼眸里却是殷殷之色。皇帝不由一怔,方唤了一句“凌霄”,她亦温婉一笑,道:“皇上万福金安。”话音方落,撑不住又是一通咳嗽,皇帝又怜又痛,忙伸手抚着她,面上竟是极力自持的神色,温和道:“许久不见你这样打扮了,甚是好看。”
凌霄微微一笑,将绵软的身子倚在他怀里,那龙涎香幽幽萦绕,透入骨髓,不由凝噎半晌,方低声道:“臣妾自知大限将近……所以盼望,皇上能记住臣妾最美的模样。”皇帝心下一痛,那手上力道不由重了几分,沉声道:“朕不许你走。”凌霄眼中一酸,那泪落在明黄色的衣襟上,倏地消失不见,她极力镇静着,匀了呼吸,方道:“臣妾一生,能得皇上眷顾,已是死而无憾……但求臣妾宛后,谨以妃礼,不可僭越……”皇帝只静静地拥着她,那沉重的呼吸喷洒在她的脖颈处,良久,方见得她吃力地抬起头来。
二人相顾无言,那殿中红烛高照,茫茫点点,映在她杏黄的翟凤长裳上,那面如满月,皎皎光华,眉眼温柔,笑意和婉……皆是那般熟悉的模样,皇帝怔怔地瞧着,却见她盈盈拜倒:“臣妾尚有一心愿未达成,还望皇上替臣妾实现。”皇帝心下惶急,只道:“凌霄有何心愿,朕皆依你。”
董鄂凌霄轻柔的面容仿佛二月春风,含了三分眷恋,七分悲戚,道:“臣妾的幼弟费扬古,仰慕静妃身边的其其格姑娘已久……臣妾斗胆,求皇上成全。”皇帝念及旧事,不由问道:“你那日要见她,便是为了费扬古之事?”董鄂凌霄面色通红,咳喘不止只拿袖子掩了口,方道:“静妃与臣妾积年来多有龃龉,其其格又是她跟前第一得力的宫女,臣妾只怕……”
皇帝执了她的手,道:“你放心,朕才是这天下的主人。”董鄂凌霄不禁哀哀垂泪,皇帝忙伸手去拭,又击掌两声,传了吴良辅进来,道:“即刻下旨,永寿宫宫女其其格,敕封柔安郡主,三日后下嫁内大臣费扬古。”吴良辅不由一愣,见皇帝不耐摆了摆手,忙道了声“嗻”,便匆匆去了。皇帝方温和道:“如此,你可以安心了罢?三日后费扬古大婚之期,你身为长姐,万万不可缺席。”
那外头天色渐明,隐隐见得晨光熹微,凌霄不由依依垂下泪来,轻摇蛾首,方柔声道:“妾当大行,唯愿郎君千岁,身体长健。”说罢便沉沉磕下头去,却是虚弱到了极致,不由身子一歪,倚在他怀里。皇帝清明的眼中分明有着极大的不忍与痛楚,又听得她道:“求皇上将豆蔻唤进来。”皇帝亦是情急,忙高喝道:“来人——”
那暖阁外头一阵嘈杂,豆蔻与香兰依着规矩进来,却已是泪眼朦胧,跪在那暖炕前哀哀哭着。董鄂凌霄犹自微笑着,只道:“去将太后日前赐的《法华经》拿来罢。”豆蔻忙自那妆奁上层取了,皇帝方接了递给凌霄,却见她柳眉舒展,凤眼平和,只道了句:“人生在世,谁能无死?”便喃喃念诵起经文来。
那卯初时分,天色渐渐亮了,殿中的通臂红烛燃烧殆尽,垂着大滴的红泪,凝结如殷殷血色。董鄂凌霄轻柔的声音和着呼吸,渐次低了下去,在阳光熹微里,消逝不见。合宫的宫人皆痛哭起来,皇帝不由眉心一蹙,只觉身旁的温度一分分冷了下去,静默良久,只听得报丧的内监尖着嗓子道:“皇贵妃娘娘薨——”
“皇贵妃娘娘薨——”
董鄂凌霄素来待下宽容,阖宫宫人顾不上御前失仪,皆哀哭不已。皇帝凝视着她的容颜,只觉颜貌安整,俨如平日,那晨光流转里,只听得他低声道:“都下去罢,朕想陪一陪皇贵妃。”
皇帝这一坐,便是一个白日,那御门听政的时间早已过了,群臣跪于乾清门外,迟迟不见御驾,方得了皇贵妃薨逝的消息,一时间不由议论纷纷。待到午后,太后方携了苏茉尔亲至承乾宫,见得皇帝怔怔坐在那暖炕上,凝视着董鄂凌霄故去的面容,亦不免含了几分怜惜,道:“贵妃遽然长逝,皇帝伤心之余,可还记得国家政事?”
皇帝听得太后威严而慈和的声音,不由起身道:“皇额娘,儿臣想追封凌霄为皇后。”
太后心下一震,那面上却是如常的神色,到底是久历宫闱,喜怒不形于色的淡然,只含了几分叹息道:“皇帝大了,任凭何事都能自己做主了。”
那晨里阳光稀疏,皇贵妃薨逝的消息顷刻间便传遍了六宫,青月原坐在那阁中的雕花月牙凳上梳着发,不由手上一紧,青檀木的齿梳在掌心烙下了细密的绯红色。其木格侍立在旁,只道:“格格莫不是为了皇贵妃难过?”
青月将那梳子轻轻放在案上,只道:“她不过才二十余岁,芳华早逝,确是可惜。”
其木格却道:“格格昔年所受之苦,皆是为了皇贵妃之故……”
青月莞然一笑,方道:“罢了,昔人已逝,何必再提。”
她话音方落,外头其其格便慌里慌张跑了进来,那面色涨红,气喘不定,其木格方道:“怎的丢了魂儿似的?”
青月抬首凝视她一眼,方笑道:“可是传旨的谙达来了?咱们其其格,很快便要出嫁了。”
其其格面上飞起两朵红晕,含了几分羞涩道:“格格如何知道……”青月敛了那笑意,道:“皇贵妃素来最疼幼弟,若是心知你二人两情相悦,临终之前,如何不替费扬古求取了你去?”她依依起身,执了其其格温软的柔荑道:“皇贵妃也是有心了,我却是惭愧……”
其其格慌忙跪下道:“格格,奴婢惶恐,奴婢不愿出嫁,唯愿陪伴格格一生一世。”
青月忙伸手搀了她起来,道:“这番话你原说了数次,我皆随了你去。如今圣旨已下,你若不嫁,便是抗旨不遵——你从前顾忌着我与皇贵妃,如今她已去了,你便安安心心,风光大嫁罢。”
说罢也不由她分辨,忙命了一众小宫女去那库房里拾掇嫁妆。青月入宫多年,赏赐不断,皆是价值连城之物,她原喜奢靡,服饰器具,皆饰珠玉。后经波折,几番沉浮,却渐渐生了清高傲岸之态,等闲不将金玉珠饰放入眼中。其木格便将那楠木雕花的大箱子腾了出来,方开了库房,便精心挑了几件元青花的古董,唐代名家的字画,又将那十二对珊瑚白玉的钗子装了,并着几串东珠项链与祖母绿的扳指——那珊瑚殷殷如血,白玉皎洁无暇,东珠颗颗晶莹浑圆,宛若天成,祖母绿亦是清冷生泽,翠绿盈盈,皆是价值连城,精雕细琢的东西,尽数是前头福临不曾记档而赏下的宝物。
青月静静立在那阁外,见得一众小宫女声如莺啼,软语娇俏,皆是无忧无愁的年岁。那心下不由百味交陈,面上虽是极力自持的神色,思绪却已翩跹而去,那红墙高瓦之下,只不知福临所想,或悲或怒,当是哀毁骨立,万念俱灰罢。那一念之间,已是心下哀然,生生迫住了自己不再有念想。
皇帝自承乾宫回了乾清宫后,便独自宿了三日。待到八月二十一日,方以蓝笔批示,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其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⑴
六宫之中,因着皇贵妃薨逝,俱是愁云惨淡。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原是端敬皇后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之日,皇帝特命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亲抬梓宫,又从京中佛寺传召高僧一百零八名,为端敬皇后诵经超度。那水路道场之上,一时铙钹喧天,烟雾缭绕,纸灰漫天,京城之中皆道端敬皇后为帝所钟爱,矢志不渝。
自水路道场而归后,皇帝整日将自己关在乾清宫里,闭门不出,亦罢朝已久,待到端敬皇后“头七”那一日,那御前伺候的刘淑仪⑵趁着夜静无人,方悄悄至了慈宁宫报信。太后方知御驾早已前往西苑,欲让溪森和尚为其剃度出家,太后虽素沉稳如山,亦不由一时震怒,随手将那安枕的一柄白玉如意掼下,道:“替哀家传舆轿,连夜赶至西苑去。”
苏茉尔方答应着去了,太后定了定心神,又对掌事太监林九京道:“拿哀家的宝玺,去慈寿寺将玉林通琇禅师请来。”
那天明之时,皇帝已跪坐蒲墩上,那缀发的八宝缨络、明黄穗子皆去了,头发散在肩背上,那溪森和尚手执剃刀,方割了一缕发,便听得后头内监唱驾道:“太后驾到——”那手上不由一松,银刀落在那殿中如镜的方砖上,泠泠生响。
太后虽年过五十,那脊背挺直,犹有一股清气截然而生,昂声对身后的玉林通琇道:“溪森师父欺瞒天下,要为大清的皇帝剃度——玉林禅师,这便是你教出的好徒弟吗?”
皇帝跪坐不动,那眉心却是皱起,见得身旁的溪森已跪下道:“皇上有弘扬佛法之心,贫僧身为出家之人,理应成全。此事皆贫僧一人所为,无关师父之罪。”
太后只是无悲无喜,不置可否,那玉林通琇沉默良久,方道:“溪森欺瞒犯上,皆是贫僧教导不善之过。贫僧惶恐,当以寺规处置溪森。”太后微微一笑,方示意左右侍从上前将溪森押了下去。那西苑正门之前,早以圆木干柴搭起高架,浇以松油,那执刑的内监方掷了火把上去,顷刻间已是火光冲天,太后方背对着皇帝道:“既是出家之人,尘归尘,土归土,倒也走得干净。”
那熊熊火光里,皇帝忽然起身,朝着太后直直跪下,道:“儿臣愿随皇额娘回宫,但求皇额娘饶溪森师父一命。”
太后长眉舒展,不动声色瞥了玉林禅师一眼,俱是会心而笑,方转首对皇帝道:“堂堂一国之君,为区区一女子,竟弃江山社稷如敝履——皇帝这是要教天下人耻笑!”
皇帝清俊的眉头紧紧皱着,只道:“儿臣求皇额娘收回成命。”太后沉吟片刻,方道:“罢了,溪森乃一代高僧,又与皇帝相识已久,哀家便令他重回报恩寺,静思己过。”
皇帝眉目间只是沉痛,仿佛生了万念俱灰,不恋红尘之感,那双眸子黯淡许久,方起身道:“儿臣这便随皇额娘回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