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惊梦雁门关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614年(隋大业十年)盛夏,七月流火,临朔宫内闷热难当。杨广心情格外烦躁不安,宇文述与来护儿水旱两路三征高丽,一百万马步军、十万水军,估计早该进入高丽国土了,为何迟迟不见战报传回?难道……他不敢再想下去,他实在担心大军再蹈一征高丽时的覆辙。
刘安蹑手蹑脚走进,站在杨广面前,欲言又止,大气也不敢出。
杨广虎着脸儿发烦地问:“你又来做甚?”
“各州府县又送来十几道告急表章,兵部汇集一处送呈御览,不敢不报。”
“真是烦死了,一刻也不得安宁。”
刘安听话音知道是默许了,赶紧把急报呈上。
杨广未接:“你来读与朕听。”
“遵旨。”刘安打开兵部呈文,清清喉咙念道,“山东长白山王薄匪乱未平,孙安祖又在漳南聚众为乱,张金称在休县也公然反叛。而河北俞县窦建德更为猖狂,聚众万余,已侵占县城,并开国仓放粮,饥民从者云集,大有燎原之势,当尽快发兵征剿……”
“够了,癣疥之疾,不足为虑。”杨广厌烦地打断,“再说,大军在高丽胜负未卜,哪里有兵可发。”
“万岁洪福齐天,此番征讨高丽,定能大获全胜。待大军得胜班师,再去收拾那几伙乱民不迟。”刘安恭维几句后又说,“还有一事启奏,万岁定会龙心大悦。”
杨广白他一眼:“故弄玄虚,还不快奏。”
“万岁,杨约前日病故于东都。”
“当真?”
“洛阳令有本章。”
“好。”杨广胸中抒顺了一些。杨玄感叛乱平息后,李渊、元礼、宇文化及等大臣,一致上本要求将杨约连坐问斩,杨广当时也有此意。但宇文述力争赦免杨约,并列举了杨约辅佐杨广的十大功劳,说得杨广也不忍下手,遂将杨约削职为民。如今杨约死心病除,为作姿态,也念及旧情,便传旨与刘安:“着洛阳令前去拜祭,追授礼部侍郎,厚礼安葬。”
“奴才遵命,即刻拟旨。”刘安躬身退出。
杨广移身楼窗,少许有几丝凉风透过帘笼吹入,使燥热稍减。杨广凝视着拂窗的白杨,思绪又飞到了辽东。宇文述的大军,是否已进入高丽境内?进展是否顺利?两次倾举国之兵都无功而返,此番若再失败,将无颜面对国人。征讨高丽的胜负,确实时刻牵动着杨广的心。身后响起轻微的脚步声,杨广扭头见又是刘安,没好气地说:“你又来做甚?什么告急表章朕一概不看。”
“万岁,宇文述从高丽前线上本。”
“你,为何不早奏明。”杨广迫不及待,一把夺过去,打开本章看下:
“……大军已至鸭绿江边,怎奈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将士多染时疫,未敢贸然渡江……”
杨广原本沉重的心,犹如又压上一块巨石,愈发沉重。盼来盼去,却是这样一条令人失望的消息。宇文述马步军不敢入境,那来护儿水军若登陆,岂不成孤军深入之势?岂不又可能败绩,这便如何是好?
杨广在宫中愁肠百结,心烦意乱,是传旨让宇文述进军呢?还是下令退兵呢?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刘安像只猫儿又无声无息地溜进来,杨广着实动怒:“刘安,你今天是成心气我怎么着?明知我心烦,你偏偏一趟又一趟来打搅,是不是活够了!”
“紧急表章,奴才怎敢压下。”
“不看,本无好本,不是告急,便是噩耗,你少给我添烦好不好。”
“万岁,是来护儿的急报。”
“啊!”杨广怔了片刻,想知道又怕知道,莫非又是全军覆没?莫非是海上风大浪高损失惨重?莫非是步军未曾入境水军不敢登陆要求撤军?总之不会有好事,沉吟良久,无力地吩咐,“你且念来。”
刘安打开表章:“……臣领五万水军,自离东莱海口,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抵高丽登陆后,臣并未束手束脚,而是一鼓作气攻到平壤城下,与高丽大元帅乙支文德大军展开激战。当日不分胜负,互有死伤。是夜三更,臣率全军偷营,敌军无备,我军大获全胜。混战中,臣将高丽大将朴承正斩于马下,乙支文德中臣冷箭带伤。此战共斩杀敌军两万余人,是为空前大捷。”
杨广已是喜笑颜开:“刘安,你该不会念错吧?”
“万岁,奴才字还认得。”
“拿来朕要自看。”杨广继续看下,不觉读出声,“高丽王高元业已吓破了胆,致书求和,应允将大隋叛臣尽数遣还我国,并称高元将于上元节前赴京朝拜请罪。而今高丽重兵坚守平壤,以臣之兵力,不足以攻克之。而宇文述大人步军又滞留鸭绿江畔。据悉军中时疫大发,实力锐减。鉴于此,是战是和,请旨定夺。”
杨广看罢,稍加思索,便拿定了主意。步军原本就有意班师,而今水军大胜,高丽国业已服输,莫如见好即收,转回了面子。若坚持进攻,万一失利,岂不悔之晚矣。于是杨广传旨,接受高元的议和条件,隋军分水旱两路班师回朝。三征高丽有了胜果,杨广心情格外舒畅,临朔宫也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宇文化及早看透了杨广的心思,遂进言道:“万岁,高丽一降,大局甫定,如此炎天,何不外出巡游。一解忧烦,二避酷暑。”
而今杨广把宇文化及视为心腹,授与左卫大将军之职,专司宫禁防卫,可说是极为重要的职务。宇文化及的话,正说到杨广心上:“爱卿所言极是,但不知去往何处?”
“万岁,南行更增暑热,不若北上,领略一下塞外边关风光。”
“正合朕意。”杨广降旨,命宇文化及、李渊带兵五万护驾。
刘安忍不住进谏:“万岁巡游,何必急于一时,而今各地乱民蜂起,当待宇文述大军回京后,多带护驾人马,方可确保圣上安全。”
“你太多虑了。”杨广笑刘安过于小心,“乱民乌合之众,闻朕出巡,早已望风逃窜,谁敢飞蛾扑火。再说,我有天下无敌的宇文大将军护驾,况有五万兵马,一切又何足惧哉。”
杨广是个急性子,说走便走,次日一早,便登车启程。
可是,车驾未及出门,便先后有两件告急表章送到。一是司马长安自号大元帅,聚众十余万为乱,并已袭破长平郡。二是离石地区苗人举兵造反,苗王自称天子,已众至数万,大将军潘长文前往征讨败绩。形势如此严峻,杨广只得权且把玩心收起,返回东都,部署平乱。岂料,一乱方平,一乱又起。接连又有王德仁拥众数万为盗,更有贼帅孟让聚众十余万,而且一度占据了都梁宫。幸赖江都郡丞王世充舍命与战击破之。总之,各地盗贼反寇蜂起,这一冬一春,杨广难得一日安宁。
转眼已是大业十一年八月,正值三伏天的洛阳,奇热无比,白昼一到中午,市面上几乎不见了行人。夜间,依然是闷热难当,人们难以入睡。生性好动的杨广经过两个不眠之夜,便无论如何再也熬不住了。再加上近来各地告急文书似乎见少,他便又把去年的旧话重提,要去北疆巡游。钦点宇文化及、李渊护驾,带着五万精骑,浩浩荡荡离洛阳北上。
盛夏时节,田野一片碧绿,大地充满生机。陇上的庄稼秀穗扬花,池中的鹅鸭悠闲地戏水。秸篱土舍前,老翁老妪与婴儿嬉戏玩耍,黄犬在树荫下吐出舌头避伏,群鸡乍开双翅在草丛内追逐啄食。巡游中的杨广,看到这恬静的村野风光,心里美滋滋的,他对乘马随车行进的宇文化及说:“我大隋天下,一派升平美景,哪有什么饥民遍野,那些告急本章,都是夸大其词。”
“万岁英明,天下原本太平,些许乱臣贼子,历朝历代俱有,实不足虑。大隋国强民富,如今高丽已降,国力愈盛,必将蒸蒸日上。”
“爱卿言之有理。”杨广更加沾沾自喜。
龙车左侧的李渊,听后心中暗笑,脸上却不形于色,看似毫无表情。跟在龙车后面的刘安,却是听在耳中急在心里。王义自尽,他原本高兴过一阵子,以为此后专宠是笃定无疑了。谁料杨广却对宇文化及言听计从,宠信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心里很清楚,这条巡游路线是宇文化及精心选定的。这一路至太原基本未受战乱影响,有些破败凋蔽之处,宇文化及还特地派人先行安排布置一番,制造出虚假繁荣安宁的景象,用以欺骗杨广。刘安几次想把真相捅明,但宇文化及那凶恶的目光令他不寒而栗。显然,只要撕下宇文化及的伪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宇文化及手握禁军生杀大权,且又凶残歹毒无比,刘安只能耐心等待机会。如今他只有装聋作哑,默默无言。
车驾在太原留宿,入夜后,李渊只身一人到街头漫步,他未料到太原市井是如此繁华。夜色中灯火辉煌,叫卖声不绝于耳,处处店铺顾客盈门,街头巷尾小贩云集。士农工商和携子伴夫踏凉的妇女,摩肩接踵。李渊正目不暇接地左观右望,身后有人呼唤:“李大人,请留步。”
李渊回头,灯火阑珊中,仙风道骨的李靖,正含笑向他稽首。李渊奔过去与之双手交握:“哎呀,道长,该不是天外飞来。”
“贫道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嘛。”
“这人流如鲫,道长竟能无约认出下官,实是难得。”
“此乃缘分也。”李靖携住李渊之手,“他乡遇故知,能不对酌三杯?”
“下官亦有此意。”
二人选了一处僻静的酒家,点了几样菜蔬,要了两壶老酒。未曾举杯,李渊先问:“道长一向有丽人形影相随,今夜为何形单影孤?”
“实不相瞒,红拂她已有身孕九月,即将临盆,故而留在家中。”
“如此说,下官便要预为祝贺了。若弄璋便多个小道长,若弄瓦便多一名小道姑了。”
“惭愧!惭愧!让李大人见笑。”李靖转入正题说,“贫道今日与李大人相遇,莫非天数。贫道虽说身在江湖,却一直心系朝廷。朝中大事,悉数尽知。杨广三征高丽已是强弩之末,杨玄感之乱虽平,但造反烽火已在神州多处燃起,李大人应天顺民取而代之的时机业已成熟,而这太原恰为龙腾宝地。”
“何以见得?”李渊对此颇感兴趣。
“贫道在郊外高阜处连望三日,太原城有紫气升腾,与日相接,此乃帝王之兆也。”
“这就是道家望气之说?”
“然也。”李靖又言道,“太原城有太行山之屏障,黄河之险阻,汾水之沃润,土地肥沃,黎民富庶,物产丰饶,城坚池深,正所谓襟山带河飞龙舞凤之地也。”
“此即道家勘舆之术乎?”
“正是。”李靖为李渊斟满一杯酒,“李大人若能据此为基,何愁霸业不成,何虑九五之尊。”
李渊对于望气、勘舆之说是将信将疑,但他对太原的地势,见解确实与李靖相同。他与李靖撞杯一饮而尽:“多谢道长指引点化,李渊当努力为之。只是,杨广未必肯将此重镇交与下官。”
“此时正乃天赐良机也。”
“还望道长明教。”
“宇文化及一心想在杨广身边专宠,而你却碍手碍脚,放你外任,正宇文化及所求之不得也。”
“着。”李渊击掌称道,“看得准。”
“而要促成此事,还需贫道再助一臂之力。”李靖显然早有成竹在胸,“杨广向来好动,既到太原,必去雁门雄关。雁门距东突厥榆林甚近,待贫道连夜赶至榆林,凭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东突厥兴兵。倘东突厥得手,擒杀杨广,便为天下除一大害,也为大人问鼎皇位扫除了障碍。若杨广命不该绝,那这防御突厥镇守太原的重任,自然是非君莫属了。”
李渊听得啧啧连声:“道长真神人也。”
“天意还须人力,二者不可缺其一。”李靖起身告辞,“贫道即刻起程。”
“道长如此辛劳,下官他年若能据有天下,定当拜为国师,大修仙观。”
“李大人,贫道所做乃为天下黎民尔,除却杨广这个暴君,使百姓得出水火。立李大人这样的明主,使天下永享太平,乃人所愿也,天所愿也,吾所愿也!为此奔波,亦心甘情愿也。”李靖稽首施礼后,飘然离去。
寺庙的晨钟,唤醒了与萧娘娘拥抱而眠的杨广。他精力充沛,轻轻推开尚在熟睡的正宫国母,起床到汾阳宫花园中散步。辛勤的蜜蜂业已离开巢穴,嗡嗡叫着在花间采蜜。杨广出神地注视着穿梭往返忙碌不休的只只蜜蜂,浮想联翩。蜂儿的一生多么短暂,而它为了酿蜜,却从不休闲。人的一生也不过如飘然春梦,更当珍惜生命多有作为。如今高丽已被降服,百万大军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何不将近在眼前的东突厥吃掉,开疆拓土,扩我大隋版图,定将青史传名,流芳百世。这一闪之念,立刻萦绕在杨广心头。
早膳后,杨广在花园水榭召见宇文化及和李渊,刘安在一旁侍候。杨广有意要试探一下臣子的态度,看看两人问道:“二卿,此地距雁门关还有多少路程?”
“不过几百里,”宇文化及抢答后反问,“万岁莫非有意巡游?”
杨广不答却问李渊:“李卿以为是否值得一游?”
“雁门自古为北疆第一雄关,不只地势险要,关隘壮美,而且实乃边防重镇,得失关系到国家安全。万岁若能前往巡视,当不失为千古盛事,其作用超过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多多矣。”
“既然二卿见解一致,传旨即刻出发,巡视雁门。”杨广站起身来。
“万岁还当三思。”刘安忍不住开口。
“想来,你是不赞成了。”杨广的口气是冷嘲热讽,“不用说,又是对朕忠心一片。”
刘安不计较杨广的揶揄:“万岁,雁门关距榆林甚近,突厥骑兵一日可到,万一胡酋始毕铤而走险,难以确保圣驾安全。定要巡视雁门,亦当调宇文述率大军来护驾方保无虞。”
“说来说去,你还是在去年临朔宫那番话。”杨广虽然口头强硬,但心中并未完全否定刘安所说,他禁不住又问李渊,“李卿,刘安之言如何?”
“万岁,东突厥早已归附,再说我方有五万大军,更有宇文大将军保驾,况且雁门雄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谅来不会有所闪失。”但李渊仍为自己留个退步,“不过,胡人不可信,也难保始毕不朝秦暮楚,亦应加以提防。”
杨广听后觉得李渊是倾向前往,但又有所保留,还是不得要领,又转问宇文化及:“将军以为当去否?”
“怕者何来!”宇文化及向来目空一切,“始毕若胆敢来犯,臣一人便可将其全军杀个落花流水,再顺势踏平东突厥,其草原牧场尽归大隋所有,岂不扩我大隋版图。”
宇文化及说到了杨广心上,禁不住眉开眼笑:“宇文爱卿,气贯长虹,真正英雄本色,甚合朕意,传旨启程。”
刘安明白,再说亦无用。可他不明白的是,一向明白的李渊,今日为何装起糊涂来?带着这个疑团,他随驾出发。
在杨广动身前往雁门的途中,一匹快马载着日夜兼程的李靖,已到达了榆林始毕可汗庐帐。一向尊仙崇道的始毕,对李靖大名早有所闻,如今不请自到,自然待为上宾。
略事寒暄,李靖即说明来意:“可汗,贫道来此,特为报一重要消息。”
“请道长赐教。”
“隋天子杨广,有意发兵侵占东突厥。”
始毕又惊又不相信:“道长莫不是误听了传言,此事决不可能。我东突厥与隋国交好,年年呈贡,岁岁入朝,隋天子怎会突起杀机?”
“请问可汗,杨广七年前巡幸时,曾明令东突厥马军不可数愈十万,而今贵国骑兵已达四十万之众,意欲何为呢?”
始毕被问中了要害。东突厥自原可汗启民病逝,始毕继位以来,一直在扩充兵马。始毕与启民大不相同,他不甘做隋的附属国,他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特别是近年来,杨广三征高丽,国势明显衰颓,隋国各地反乱频发,局势已近失控。始毕已觉有机可乘,已在积极准备待机而动。当然他不会对李靖吐真言,顿了一下:“当然是为放御。”
李靖一笑:“杨广对此不会熟视无睹,四十万铁骑对任何邻国都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隋天子未必把此看重,我东突厥怎敢对大隋稍有不恭。”
“可杨广已是急于拔掉你这颗眼中钉了。”李靖深入说下去,“杨广生来好大喜功,不顾天怒人怨,三征高丽,使国势大衰,总算勉强收场。如今他已腾出手来,你东突厥已成为他吞并的首要目标。”
“道长此言有何为凭?”
“贫道不信可汗尚蒙在鼓中,杨广已率五万大军亲赴雁门前线,意在察看地势。快则今秋,慢则明春,就要对贵国大举进攻了。”
“此话当真?”
“相信贵国马探,很快即会报来消息。此时此刻,说不定杨广已经到达雁门。”
始毕默然不语,看得出他心灵深处的巨大压力。
“可汗,依贫道之见,当先发制人,不能坐以待毙。”
“再请道长明示。”
“应趁杨广身边兵微将寡,四十万大军一齐压上,一战可胜。”李靖意在激励,“说不定就可生擒或斩杀杨广,东突厥从此无忧矣。”
“这岂不要惹怒大隋,倘倾举国之兵全力来攻,我东突厥如何抵御?高丽国何等强盛,都难与大隋抗衡,我真要发兵擒斩杨广,岂不招致亡国之祸?”
“可汗此言差矣,眼下隋国已是今非昔比。三征高丽,国力耗尽,杨玄感之乱,元气大伤。可汗正当抓住时机,据有河北、太原诸地,若顺利,更可一鼓作气进占洛阳,那时,何愁称霸天下。”
“不会招致隋国报复吗?”
李靖耐心陈述:“隋国百官已对杨广离心离德,无人肯真心为他卖命。若能擒斩杨广,便树倒猢狲散,拥兵者将纷纷割据,必呈天下大乱之势,可汗,时机不可错过。”
李靖这番话,其实始毕早在心内盘算几遭了,只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罢了。关于杨广带五万马军北巡,探马也早已报来消息。如今听了李靖这番鼓动,始毕不觉膨起称霸的雄心。他打定了主意,但在李靖面前不露声色:“多谢道长指教,容某与群臣商议后再做决策。”
李靖已知游说见效,由突厥大臣相陪,引至客帐歇息去了。
雁门关,在夏日的骄阳下,高耸着挺拔的英姿。两侧连绵起伏的群山,像凝固的波浪,把雄关挤上浪的峰巅。烽火台、女墙、瓮城,无处不显露出雄浑与粗犷。饱经战火洗礼的痕迹随处可见,折戟、箭簇、残刀,俯拾皆是,无言地述说着当年的血战。杨广伫立在城楼下,遥望北天,默默沉思。
刘安为讨好,有意打断杨广的思索:“万岁此时此刻,似乎大有感慨。”
杨广依旧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朕在想七年前巡游东突厥时,在启民可汗帐,曾作过的一首诗。”
“万岁的诗,文采横溢,奴才还清晰记得。”
杨广顿时面露笑容:“你且背诵与朕听。”
刘安稍加思索,摇头晃脑背来:“呼韩顿桑至,屠耆接踵来,何如汉天子,独上单于台。”
“不错,一字不差。”杨广龙心大悦,“难得你背诵如流。”
刘安趁着杨广高兴,及时加以劝谏:“万岁,而今的东突厥可汗始毕,远非当年的启民可汗了。始毕为人狡诈,继位伊始,即欲脱离我大隋。据悉他已扩充马军达四十万,对其不可掉以轻心哪。”
杨广不觉点头称是:“很对,始毕着实可恶,朕定将除之。”
“万岁英明,始毕既有反心,圣驾不可久留雁门涉险。雄关景色,边塞风光,业已领略,万岁当尽快回銮。”
杨广微然一笑:“你过于小心了,但忠心可嘉,朕不怪你。既到雁门,总要住上一夜。若如你所说,匆匆往返,岂不为始毕耻笑?难道我堂堂大隋天子还怕了东突厥不成。”
杨广一定不走,刘安亦无可奈何。
夜幕悄悄合拢,一轮金黄的圆月,爬过山坳,挂上星空。晚风送来阵阵清凉,烛光把雁门关城楼照得通亮。醇香的老汾酒,野兔、雉鸡、鲜菇、娃娃鱼等山珍美味,令杨广胃口大开。举杯赏月,愈加欢乐开怀。他不由得端详了一下月色中的萧娘娘,见她依然丰姿绰约,便兴致更高:“梓童,如此良宵,醉人美景,水银般的月光,不能无歌,不能少舞,若不觉体乏,何不歌舞一回,以助酒兴。”
“妾妃遵旨。”萧娘娘缓缓起身,就在席前飘转起来。随之,放开了歌喉:
花影儿叠,清风儿怯,枝头儿高悬边关月,人生难得良宵夜。
女墙儿缺,山泉儿咽,几多征战洒碧血。
叹白骨,无归穴。
莫道人心冷似铁,红罗帐里情爱烈。
但愿得,普天下,旌旗掩,战鼓歇。
花儿艳艳,蜂儿恋蝶,男欢女爱,意浓浓,情切切,共举金樽仰明月。
杨广听出了萧娘娘的规劝之意:“看来,梓童厌战祈愿和平,是不想看到大隋与东突厥开战了。”萧娘娘收舞姿飘然一拜:“愿大隋永庆升平,吾皇万寿无疆!”
“梓童受累了,快请坐下歇息,再请饮下此杯。”杨广亲手斟满酒,递过去,“打仗非人所愿,但又不能不打。试问,若不打,高丽国能服输归附吗?对东突厥也只能如此。秦皇、汉武若不打仗,又怎能开疆拓土,臣服四夷,英名传留万世,青史大放光芒?”
萧娘娘再无话可说,只能承认杨广有理。
四更天气,雁门关袭来料峭的寒意,杨广、宇文化及等都安然入睡了。只有李渊深夜未眠,还在城头巡视。这是个苦差事,却是李渊主动要来的。因为即使不夜巡,他也注定要失眠。他不时向月色朦胧的北方眺望一眼,难道李靖的劝说未能奏效?将近五更,天色微明,李渊已觉疲困袭来,进入城楼休息,倒在床上,方要入睡,耳畔感到有一种异样的声音传来。似乎远处有隐隐雷声,他甚觉奇怪,出外察看,依旧是月色皎洁,群星闪烁,根本不见闪电的辉光。疑惑间,这雷声似觉越来越响,越来越急,越来越近。终于,他辨听清楚了,而且几乎欢呼出声:“啊!这是马蹄声,是一支庞大骑兵队伍行进中的马蹄声,是东突厥大军杀来了!”
李渊有意拖延,待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把杨广惊醒,李渊赶去启奏,始毕四十万大军已将雁门关从四面团团包围。这就是说,东突厥骑兵有二十万人,迂回到雁门关南侧,堵住了杨广退路,以防隋天子开溜。
杨广懵懵懂懂跑到城楼上时,东突厥大军已发起了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护驾隋军乃精锐之师,立即奋勇迎战。李渊当然不敢明目张胆放纵敌人,也只能带头并指挥部下还击。雁门关原有一万守军,更是训练有素,打防御战极其内行。箭矢擂石灰瓶等准备充足。宇文化及也随后跑上城来,命令万弩齐发。一刻钟后,东突厥首次进攻被击退,大挫了始毕的气焰。
东方天际,染红一抹朝霞,雁门关在血腥的大战中,迎来了新的一天。城外攻方东突厥,与城内守方隋军,都抓紧吃罢早饭。伴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东突厥发起了第二次声势更大的猛烈进攻。始毕亲自督战,大有势在必得之势。隋军全力抵御,宇文化及更是勇冠三军。他在城楼上四面不停地奔跑,一手长矛,一手短刀,对爬上云梯的突厥兵,远者枪挑,近者刀扎,杀得性起时,索兴丢下刀枪,奋神力把一架架云梯掀翻。半个时辰后,突厥兵终于不支,再次被隋军打退。
始毕原以为一鼓可下雁门,没料到两次攻击受挫。他发热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没有急促地进行第三次攻击,而是对第三次进攻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意在力争必胜。
雁门关内,隋军也在抓紧整顿队伍。经过两场恶战,隋军死伤已达四千人。杨广心内忧虑,憋在居室闷闷不乐。他明白,始毕四十万大军若轮番攻击,雁们失守只是时间迟早之事。他在想,一旦被俘或成为阶下囚,将如何接受那难堪的屈辱。
萧娘娘旁观者清,她岂不知形势的严峻与紧迫,上前委婉提醒杨广:“万岁,就这样死守硬拼也不是办法,应派人突围出去传旨,召集就近兵马勤王才是。”
“对呀,早当派人突围搬取救兵。”杨广猛醒,可随即又沉闷起来,“不妥。”
“万岁,这却为何?”萧娘娘甚为奇怪。
“四十万敌军围得雁门如铁桶一般,如何突得出去。”
萧娘娘心内早有定数:“宇文化及勇猛异常,他足以当此重任。”
杨广复又兴奋起来:“梓童之言极是,莫如就着他……”杨广说着又犯起思忖。
“万岁又是为何?”萧娘娘未免语带责备之意,“身为一国之主,如此优柔寡断,是万万要不得的。”
“岂不闻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杨广自有其理,“你想,宇文化及乃朕爱将,突围九死一生,万一他……”不吉利的言词,杨广不愿出口。
其实,这正是萧娘娘举荐宇文化及的用心所在。自从她发觉宇文化及偷看自己更衣并杀人灭口,她就感到此人留在身边早晚是个祸害,便欲借机将其除掉。因此她坚持己见,“万岁此言差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危在旦夕,只有宇文化及有望冲出,犹豫不得。”
杨广想想也是,便吩咐刘安:“召宇文化及速来进见。”
在宫门侍候的刘安,早把帝后的议论听在耳中。此刻他免不了要炫耀一番:“万岁,可是为搬取救兵之事?”
“你且去传旨就是。”杨广认为刘安太多嘴了。
刘安却依然不动身:“万岁,不必派人涉险突围,援兵在明日天亮前后将陆续到达。”
“你如何知晓?”萧娘娘急于要实现自己的计划,“胡言乱语,误了援兵,你担待得起吗?”
刘安有意卖关子:“请万岁和娘娘随奴才到院中一看便知。”
“你搞什么名堂?”杨广实觉茫然,满含疑虑与萧娘娘同到院中。
刘安用手向西南方天空一指:“万岁、娘娘请看。”
西南方的山巅,一座烽火台如宝塔高耸,滚滚狼烟直冲霄汉。刘安解释说:“此狼烟百里之外可见,眼下至少已传出四座烽火台,很快可到太原,何需再派人突围报信。”杨广如大梦初醒:“这烽火报警朕如何便忘记了,可是,业已激战半日,为何不早将烽火点燃?”
“万岁有所不知,东突厥在偷袭的同时,派兵侵占了烽火台。守卒未及点燃烽火,即全部被俘。”萧娘娘不禁问:“那么此刻是如何举起烽火呢?”
“大将军宇文化及,带一千精兵杀去,才得以举火报警。”
“好样的!”杨广脱口称赞,“他而今何在?”
“尚未能返回城来。”
杨广二话不说,飞奔上城。一眼望见宇文化及正向城门冲杀。在他四周,东突厥兵将紧紧包围着随之涌动。宇文化及果然锐不可当,手中大刀横扫过去,便有十数敌人落马,吓得东突厥兵将都远远不敢靠前。宇文化及手下也已仅剩数十骑相随。
杨广见状在城头急得大叫:“快,开城门出去接应。”
身旁的李渊有意拖延:“万岁,若打开城门,万一敌人乘势抢入城来,圣驾怎保安全。”
“住口!”杨广大怒,“宇文爱卿舍死忘生点燃烽火,我们怎能见死不救。朕不惜城破被俘,也要接宇文将军回城。李渊,立刻领兵出城接应。”
李渊不敢违旨,带两千精骑突然杀出城去,宇文化及见状,奋神威杀开一条血路,与李渊汇合,飞速折返城中。突厥兵蜂拥扑上,将隋军尾部紧紧咬住,意欲尾随抢城。杨广在城头当机立断,命令滚木擂石齐下,突厥兵将死伤惨重,后部隋军数百人,也惨死在自己人手下。
宇文化及来到杨广面前叩拜:“万岁,臣得以生还,全赖圣上鸿恩!”
杨广将他扶起,上下打量一番,见他全身多处带伤,血迹斑斑,大为动容:“将军,大英雄也,朕要为你摆酒庆功。”
“万岁,折杀末将了。此刻尚非畅饮庆功酒之时,为臣还要上城迎敌。”说罢,如飞跑上城楼。杨广满含赞许的目光:“臣下若都如宇文化及,朕可高枕无忧矣。”
始毕发觉点燃了烽火,而且宇文化及又回到城中,气得斩杀了烽火台守将,并当即发起了新的进攻。他亲自观阵,发出铁令,上前者赏,退后者杀,不拿下雁门关誓不收兵。于是,双方展开了更加惨烈的血肉横飞的惊心动魄的搏杀。反复争夺的激烈程度,前所罕见,有时东突厥兵将攻上了城头,隋军又拚死把敌人压下。城墙下已是尸积成山,护城河已被死尸填满。但始毕不顾部下死伤累累,依然不停顿地猛攻,就像大海的波浪,哗地扑上来,又哗地退下去,再哗地扑上来。两个时辰过去了,雁门关多处业已残缺,隋军急剧减员,如今能参战的仅剩三万人,且都已疲惫不堪。城头四面都多次出现险情,刘安不时把战况报与杨广,濒危的防御态势,使杨广再也坐不住了。他离开行宫,奔上城头,见处处险象环生,为鼓舞士气,亲自执矛参战。隋军将士见皇帝亲临战场,军威大振,同心合力,又将攻上城头的突厥兵围歼一光。所有攻城云梯都被推倒、掀翻,始毕亲自督阵的历时两个多时辰的第三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趁战斗间歇,杨广命刘安将出巡带来的,以及沿途地方官贡奉的所有金银珠宝悉数拿出,分发给所有将士。萧娘娘当场摘下所有金珠翠玉头饰,全部奖给作战有攻人员。杨广还许诺,只要坚守到援军到来,回京后一律予以重赏。这样一来,隋军斗志更加高昂,又接连打退了东突厥两次进攻。渐渐红日西坠,暮色袭来。一夜无话。
始毕经一夜休整,决心今日一战攻入雁门。未及组织攻势,西南方向杀声大作,突厥军阵脚已乱,樊子盖领五万援军到达,不等喘息,便马不停蹄地向突厥阵地发起进攻。仅过半个时辰,元礼领一万人马赶到,也从东南方向杀向突厥军阵地。随着天色大亮,大隋各地勤王兵马接连来到。始毕一见,情知再破雁门已不可能,再战拖下去弄不好反被隋军包围,他便及时率军撤走。城头上,隋军将士无不欢呼雀跃,只有李渊心中留有难言的惆怅。各路隋军也不追赶,将领相继进城,给杨广问安压惊,杨广逐一给予嘉勉。
一场风险总算化险为夷,杨广在雁门一刻也不想再呆下去。眼见突厥骑兵势大,杨广业已吓破了胆,那原打算重兵吞并东突厥的雄心壮志,此刻早已烟消云散。萧娘娘担心突厥卷土重来,当即整队南归。留下樊子盖,暂时镇守雁门关。车驾抵达太原后,杨广在汾阳宫召见宇文化及:“将军,太原为北疆门户,东突厥兵强马壮,需有得力大将在此镇守方可,你看何人可当此重任?”
宇文化及正中下怀:“李渊善于用兵,又为人敦厚,镇守太原,非他莫属。”
“与朕不谋而合。”杨广对宇文化及甚为满意。
刘安急加劝阻:“万岁,李渊谋勇兼备,但城府太深,选任封疆大吏,不可轻率为之。”
“刘安,你太多嘴了,太不自量了。”杨广大为不悦,同时传旨,交与李渊三万人马,任他为太原留守。李渊心中暗喜,虽说始毕未能在雁门擒斩杨广,但李靖这番苦心,毕竟没有白费。杨广怎知,他这一步棋竟铸成了大错,使得李渊有了立足之地,为李渊夺取隋室江山打下了基础。(未完待续)
公元614年(隋大业十年)盛夏,七月流火,临朔宫内闷热难当。杨广心情格外烦躁不安,宇文述与来护儿水旱两路三征高丽,一百万马步军、十万水军,估计早该进入高丽国土了,为何迟迟不见战报传回?难道……他不敢再想下去,他实在担心大军再蹈一征高丽时的覆辙。
刘安蹑手蹑脚走进,站在杨广面前,欲言又止,大气也不敢出。
杨广虎着脸儿发烦地问:“你又来做甚?”
“各州府县又送来十几道告急表章,兵部汇集一处送呈御览,不敢不报。”
“真是烦死了,一刻也不得安宁。”
刘安听话音知道是默许了,赶紧把急报呈上。
杨广未接:“你来读与朕听。”
“遵旨。”刘安打开兵部呈文,清清喉咙念道,“山东长白山王薄匪乱未平,孙安祖又在漳南聚众为乱,张金称在休县也公然反叛。而河北俞县窦建德更为猖狂,聚众万余,已侵占县城,并开国仓放粮,饥民从者云集,大有燎原之势,当尽快发兵征剿……”
“够了,癣疥之疾,不足为虑。”杨广厌烦地打断,“再说,大军在高丽胜负未卜,哪里有兵可发。”
“万岁洪福齐天,此番征讨高丽,定能大获全胜。待大军得胜班师,再去收拾那几伙乱民不迟。”刘安恭维几句后又说,“还有一事启奏,万岁定会龙心大悦。”
杨广白他一眼:“故弄玄虚,还不快奏。”
“万岁,杨约前日病故于东都。”
“当真?”
“洛阳令有本章。”
“好。”杨广胸中抒顺了一些。杨玄感叛乱平息后,李渊、元礼、宇文化及等大臣,一致上本要求将杨约连坐问斩,杨广当时也有此意。但宇文述力争赦免杨约,并列举了杨约辅佐杨广的十大功劳,说得杨广也不忍下手,遂将杨约削职为民。如今杨约死心病除,为作姿态,也念及旧情,便传旨与刘安:“着洛阳令前去拜祭,追授礼部侍郎,厚礼安葬。”
“奴才遵命,即刻拟旨。”刘安躬身退出。
杨广移身楼窗,少许有几丝凉风透过帘笼吹入,使燥热稍减。杨广凝视着拂窗的白杨,思绪又飞到了辽东。宇文述的大军,是否已进入高丽境内?进展是否顺利?两次倾举国之兵都无功而返,此番若再失败,将无颜面对国人。征讨高丽的胜负,确实时刻牵动着杨广的心。身后响起轻微的脚步声,杨广扭头见又是刘安,没好气地说:“你又来做甚?什么告急表章朕一概不看。”
“万岁,宇文述从高丽前线上本。”
“你,为何不早奏明。”杨广迫不及待,一把夺过去,打开本章看下:
“……大军已至鸭绿江边,怎奈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将士多染时疫,未敢贸然渡江……”
杨广原本沉重的心,犹如又压上一块巨石,愈发沉重。盼来盼去,却是这样一条令人失望的消息。宇文述马步军不敢入境,那来护儿水军若登陆,岂不成孤军深入之势?岂不又可能败绩,这便如何是好?
杨广在宫中愁肠百结,心烦意乱,是传旨让宇文述进军呢?还是下令退兵呢?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刘安像只猫儿又无声无息地溜进来,杨广着实动怒:“刘安,你今天是成心气我怎么着?明知我心烦,你偏偏一趟又一趟来打搅,是不是活够了!”
“紧急表章,奴才怎敢压下。”
“不看,本无好本,不是告急,便是噩耗,你少给我添烦好不好。”
“万岁,是来护儿的急报。”
“啊!”杨广怔了片刻,想知道又怕知道,莫非又是全军覆没?莫非是海上风大浪高损失惨重?莫非是步军未曾入境水军不敢登陆要求撤军?总之不会有好事,沉吟良久,无力地吩咐,“你且念来。”
刘安打开表章:“……臣领五万水军,自离东莱海口,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抵高丽登陆后,臣并未束手束脚,而是一鼓作气攻到平壤城下,与高丽大元帅乙支文德大军展开激战。当日不分胜负,互有死伤。是夜三更,臣率全军偷营,敌军无备,我军大获全胜。混战中,臣将高丽大将朴承正斩于马下,乙支文德中臣冷箭带伤。此战共斩杀敌军两万余人,是为空前大捷。”
杨广已是喜笑颜开:“刘安,你该不会念错吧?”
“万岁,奴才字还认得。”
“拿来朕要自看。”杨广继续看下,不觉读出声,“高丽王高元业已吓破了胆,致书求和,应允将大隋叛臣尽数遣还我国,并称高元将于上元节前赴京朝拜请罪。而今高丽重兵坚守平壤,以臣之兵力,不足以攻克之。而宇文述大人步军又滞留鸭绿江畔。据悉军中时疫大发,实力锐减。鉴于此,是战是和,请旨定夺。”
杨广看罢,稍加思索,便拿定了主意。步军原本就有意班师,而今水军大胜,高丽国业已服输,莫如见好即收,转回了面子。若坚持进攻,万一失利,岂不悔之晚矣。于是杨广传旨,接受高元的议和条件,隋军分水旱两路班师回朝。三征高丽有了胜果,杨广心情格外舒畅,临朔宫也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宇文化及早看透了杨广的心思,遂进言道:“万岁,高丽一降,大局甫定,如此炎天,何不外出巡游。一解忧烦,二避酷暑。”
而今杨广把宇文化及视为心腹,授与左卫大将军之职,专司宫禁防卫,可说是极为重要的职务。宇文化及的话,正说到杨广心上:“爱卿所言极是,但不知去往何处?”
“万岁,南行更增暑热,不若北上,领略一下塞外边关风光。”
“正合朕意。”杨广降旨,命宇文化及、李渊带兵五万护驾。
刘安忍不住进谏:“万岁巡游,何必急于一时,而今各地乱民蜂起,当待宇文述大军回京后,多带护驾人马,方可确保圣上安全。”
“你太多虑了。”杨广笑刘安过于小心,“乱民乌合之众,闻朕出巡,早已望风逃窜,谁敢飞蛾扑火。再说,我有天下无敌的宇文大将军护驾,况有五万兵马,一切又何足惧哉。”
杨广是个急性子,说走便走,次日一早,便登车启程。
可是,车驾未及出门,便先后有两件告急表章送到。一是司马长安自号大元帅,聚众十余万为乱,并已袭破长平郡。二是离石地区苗人举兵造反,苗王自称天子,已众至数万,大将军潘长文前往征讨败绩。形势如此严峻,杨广只得权且把玩心收起,返回东都,部署平乱。岂料,一乱方平,一乱又起。接连又有王德仁拥众数万为盗,更有贼帅孟让聚众十余万,而且一度占据了都梁宫。幸赖江都郡丞王世充舍命与战击破之。总之,各地盗贼反寇蜂起,这一冬一春,杨广难得一日安宁。
转眼已是大业十一年八月,正值三伏天的洛阳,奇热无比,白昼一到中午,市面上几乎不见了行人。夜间,依然是闷热难当,人们难以入睡。生性好动的杨广经过两个不眠之夜,便无论如何再也熬不住了。再加上近来各地告急文书似乎见少,他便又把去年的旧话重提,要去北疆巡游。钦点宇文化及、李渊护驾,带着五万精骑,浩浩荡荡离洛阳北上。
盛夏时节,田野一片碧绿,大地充满生机。陇上的庄稼秀穗扬花,池中的鹅鸭悠闲地戏水。秸篱土舍前,老翁老妪与婴儿嬉戏玩耍,黄犬在树荫下吐出舌头避伏,群鸡乍开双翅在草丛内追逐啄食。巡游中的杨广,看到这恬静的村野风光,心里美滋滋的,他对乘马随车行进的宇文化及说:“我大隋天下,一派升平美景,哪有什么饥民遍野,那些告急本章,都是夸大其词。”
“万岁英明,天下原本太平,些许乱臣贼子,历朝历代俱有,实不足虑。大隋国强民富,如今高丽已降,国力愈盛,必将蒸蒸日上。”
“爱卿言之有理。”杨广更加沾沾自喜。
龙车左侧的李渊,听后心中暗笑,脸上却不形于色,看似毫无表情。跟在龙车后面的刘安,却是听在耳中急在心里。王义自尽,他原本高兴过一阵子,以为此后专宠是笃定无疑了。谁料杨广却对宇文化及言听计从,宠信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心里很清楚,这条巡游路线是宇文化及精心选定的。这一路至太原基本未受战乱影响,有些破败凋蔽之处,宇文化及还特地派人先行安排布置一番,制造出虚假繁荣安宁的景象,用以欺骗杨广。刘安几次想把真相捅明,但宇文化及那凶恶的目光令他不寒而栗。显然,只要撕下宇文化及的伪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宇文化及手握禁军生杀大权,且又凶残歹毒无比,刘安只能耐心等待机会。如今他只有装聋作哑,默默无言。
车驾在太原留宿,入夜后,李渊只身一人到街头漫步,他未料到太原市井是如此繁华。夜色中灯火辉煌,叫卖声不绝于耳,处处店铺顾客盈门,街头巷尾小贩云集。士农工商和携子伴夫踏凉的妇女,摩肩接踵。李渊正目不暇接地左观右望,身后有人呼唤:“李大人,请留步。”
李渊回头,灯火阑珊中,仙风道骨的李靖,正含笑向他稽首。李渊奔过去与之双手交握:“哎呀,道长,该不是天外飞来。”
“贫道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嘛。”
“这人流如鲫,道长竟能无约认出下官,实是难得。”
“此乃缘分也。”李靖携住李渊之手,“他乡遇故知,能不对酌三杯?”
“下官亦有此意。”
二人选了一处僻静的酒家,点了几样菜蔬,要了两壶老酒。未曾举杯,李渊先问:“道长一向有丽人形影相随,今夜为何形单影孤?”
“实不相瞒,红拂她已有身孕九月,即将临盆,故而留在家中。”
“如此说,下官便要预为祝贺了。若弄璋便多个小道长,若弄瓦便多一名小道姑了。”
“惭愧!惭愧!让李大人见笑。”李靖转入正题说,“贫道今日与李大人相遇,莫非天数。贫道虽说身在江湖,却一直心系朝廷。朝中大事,悉数尽知。杨广三征高丽已是强弩之末,杨玄感之乱虽平,但造反烽火已在神州多处燃起,李大人应天顺民取而代之的时机业已成熟,而这太原恰为龙腾宝地。”
“何以见得?”李渊对此颇感兴趣。
“贫道在郊外高阜处连望三日,太原城有紫气升腾,与日相接,此乃帝王之兆也。”
“这就是道家望气之说?”
“然也。”李靖又言道,“太原城有太行山之屏障,黄河之险阻,汾水之沃润,土地肥沃,黎民富庶,物产丰饶,城坚池深,正所谓襟山带河飞龙舞凤之地也。”
“此即道家勘舆之术乎?”
“正是。”李靖为李渊斟满一杯酒,“李大人若能据此为基,何愁霸业不成,何虑九五之尊。”
李渊对于望气、勘舆之说是将信将疑,但他对太原的地势,见解确实与李靖相同。他与李靖撞杯一饮而尽:“多谢道长指引点化,李渊当努力为之。只是,杨广未必肯将此重镇交与下官。”
“此时正乃天赐良机也。”
“还望道长明教。”
“宇文化及一心想在杨广身边专宠,而你却碍手碍脚,放你外任,正宇文化及所求之不得也。”
“着。”李渊击掌称道,“看得准。”
“而要促成此事,还需贫道再助一臂之力。”李靖显然早有成竹在胸,“杨广向来好动,既到太原,必去雁门雄关。雁门距东突厥榆林甚近,待贫道连夜赶至榆林,凭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东突厥兴兵。倘东突厥得手,擒杀杨广,便为天下除一大害,也为大人问鼎皇位扫除了障碍。若杨广命不该绝,那这防御突厥镇守太原的重任,自然是非君莫属了。”
李渊听得啧啧连声:“道长真神人也。”
“天意还须人力,二者不可缺其一。”李靖起身告辞,“贫道即刻起程。”
“道长如此辛劳,下官他年若能据有天下,定当拜为国师,大修仙观。”
“李大人,贫道所做乃为天下黎民尔,除却杨广这个暴君,使百姓得出水火。立李大人这样的明主,使天下永享太平,乃人所愿也,天所愿也,吾所愿也!为此奔波,亦心甘情愿也。”李靖稽首施礼后,飘然离去。
寺庙的晨钟,唤醒了与萧娘娘拥抱而眠的杨广。他精力充沛,轻轻推开尚在熟睡的正宫国母,起床到汾阳宫花园中散步。辛勤的蜜蜂业已离开巢穴,嗡嗡叫着在花间采蜜。杨广出神地注视着穿梭往返忙碌不休的只只蜜蜂,浮想联翩。蜂儿的一生多么短暂,而它为了酿蜜,却从不休闲。人的一生也不过如飘然春梦,更当珍惜生命多有作为。如今高丽已被降服,百万大军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何不将近在眼前的东突厥吃掉,开疆拓土,扩我大隋版图,定将青史传名,流芳百世。这一闪之念,立刻萦绕在杨广心头。
早膳后,杨广在花园水榭召见宇文化及和李渊,刘安在一旁侍候。杨广有意要试探一下臣子的态度,看看两人问道:“二卿,此地距雁门关还有多少路程?”
“不过几百里,”宇文化及抢答后反问,“万岁莫非有意巡游?”
杨广不答却问李渊:“李卿以为是否值得一游?”
“雁门自古为北疆第一雄关,不只地势险要,关隘壮美,而且实乃边防重镇,得失关系到国家安全。万岁若能前往巡视,当不失为千古盛事,其作用超过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多多矣。”
“既然二卿见解一致,传旨即刻出发,巡视雁门。”杨广站起身来。
“万岁还当三思。”刘安忍不住开口。
“想来,你是不赞成了。”杨广的口气是冷嘲热讽,“不用说,又是对朕忠心一片。”
刘安不计较杨广的揶揄:“万岁,雁门关距榆林甚近,突厥骑兵一日可到,万一胡酋始毕铤而走险,难以确保圣驾安全。定要巡视雁门,亦当调宇文述率大军来护驾方保无虞。”
“说来说去,你还是在去年临朔宫那番话。”杨广虽然口头强硬,但心中并未完全否定刘安所说,他禁不住又问李渊,“李卿,刘安之言如何?”
“万岁,东突厥早已归附,再说我方有五万大军,更有宇文大将军保驾,况且雁门雄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谅来不会有所闪失。”但李渊仍为自己留个退步,“不过,胡人不可信,也难保始毕不朝秦暮楚,亦应加以提防。”
杨广听后觉得李渊是倾向前往,但又有所保留,还是不得要领,又转问宇文化及:“将军以为当去否?”
“怕者何来!”宇文化及向来目空一切,“始毕若胆敢来犯,臣一人便可将其全军杀个落花流水,再顺势踏平东突厥,其草原牧场尽归大隋所有,岂不扩我大隋版图。”
宇文化及说到了杨广心上,禁不住眉开眼笑:“宇文爱卿,气贯长虹,真正英雄本色,甚合朕意,传旨启程。”
刘安明白,再说亦无用。可他不明白的是,一向明白的李渊,今日为何装起糊涂来?带着这个疑团,他随驾出发。
在杨广动身前往雁门的途中,一匹快马载着日夜兼程的李靖,已到达了榆林始毕可汗庐帐。一向尊仙崇道的始毕,对李靖大名早有所闻,如今不请自到,自然待为上宾。
略事寒暄,李靖即说明来意:“可汗,贫道来此,特为报一重要消息。”
“请道长赐教。”
“隋天子杨广,有意发兵侵占东突厥。”
始毕又惊又不相信:“道长莫不是误听了传言,此事决不可能。我东突厥与隋国交好,年年呈贡,岁岁入朝,隋天子怎会突起杀机?”
“请问可汗,杨广七年前巡幸时,曾明令东突厥马军不可数愈十万,而今贵国骑兵已达四十万之众,意欲何为呢?”
始毕被问中了要害。东突厥自原可汗启民病逝,始毕继位以来,一直在扩充兵马。始毕与启民大不相同,他不甘做隋的附属国,他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特别是近年来,杨广三征高丽,国势明显衰颓,隋国各地反乱频发,局势已近失控。始毕已觉有机可乘,已在积极准备待机而动。当然他不会对李靖吐真言,顿了一下:“当然是为放御。”
李靖一笑:“杨广对此不会熟视无睹,四十万铁骑对任何邻国都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隋天子未必把此看重,我东突厥怎敢对大隋稍有不恭。”
“可杨广已是急于拔掉你这颗眼中钉了。”李靖深入说下去,“杨广生来好大喜功,不顾天怒人怨,三征高丽,使国势大衰,总算勉强收场。如今他已腾出手来,你东突厥已成为他吞并的首要目标。”
“道长此言有何为凭?”
“贫道不信可汗尚蒙在鼓中,杨广已率五万大军亲赴雁门前线,意在察看地势。快则今秋,慢则明春,就要对贵国大举进攻了。”
“此话当真?”
“相信贵国马探,很快即会报来消息。此时此刻,说不定杨广已经到达雁门。”
始毕默然不语,看得出他心灵深处的巨大压力。
“可汗,依贫道之见,当先发制人,不能坐以待毙。”
“再请道长明示。”
“应趁杨广身边兵微将寡,四十万大军一齐压上,一战可胜。”李靖意在激励,“说不定就可生擒或斩杀杨广,东突厥从此无忧矣。”
“这岂不要惹怒大隋,倘倾举国之兵全力来攻,我东突厥如何抵御?高丽国何等强盛,都难与大隋抗衡,我真要发兵擒斩杨广,岂不招致亡国之祸?”
“可汗此言差矣,眼下隋国已是今非昔比。三征高丽,国力耗尽,杨玄感之乱,元气大伤。可汗正当抓住时机,据有河北、太原诸地,若顺利,更可一鼓作气进占洛阳,那时,何愁称霸天下。”
“不会招致隋国报复吗?”
李靖耐心陈述:“隋国百官已对杨广离心离德,无人肯真心为他卖命。若能擒斩杨广,便树倒猢狲散,拥兵者将纷纷割据,必呈天下大乱之势,可汗,时机不可错过。”
李靖这番话,其实始毕早在心内盘算几遭了,只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罢了。关于杨广带五万马军北巡,探马也早已报来消息。如今听了李靖这番鼓动,始毕不觉膨起称霸的雄心。他打定了主意,但在李靖面前不露声色:“多谢道长指教,容某与群臣商议后再做决策。”
李靖已知游说见效,由突厥大臣相陪,引至客帐歇息去了。
雁门关,在夏日的骄阳下,高耸着挺拔的英姿。两侧连绵起伏的群山,像凝固的波浪,把雄关挤上浪的峰巅。烽火台、女墙、瓮城,无处不显露出雄浑与粗犷。饱经战火洗礼的痕迹随处可见,折戟、箭簇、残刀,俯拾皆是,无言地述说着当年的血战。杨广伫立在城楼下,遥望北天,默默沉思。
刘安为讨好,有意打断杨广的思索:“万岁此时此刻,似乎大有感慨。”
杨广依旧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朕在想七年前巡游东突厥时,在启民可汗帐,曾作过的一首诗。”
“万岁的诗,文采横溢,奴才还清晰记得。”
杨广顿时面露笑容:“你且背诵与朕听。”
刘安稍加思索,摇头晃脑背来:“呼韩顿桑至,屠耆接踵来,何如汉天子,独上单于台。”
“不错,一字不差。”杨广龙心大悦,“难得你背诵如流。”
刘安趁着杨广高兴,及时加以劝谏:“万岁,而今的东突厥可汗始毕,远非当年的启民可汗了。始毕为人狡诈,继位伊始,即欲脱离我大隋。据悉他已扩充马军达四十万,对其不可掉以轻心哪。”
杨广不觉点头称是:“很对,始毕着实可恶,朕定将除之。”
“万岁英明,始毕既有反心,圣驾不可久留雁门涉险。雄关景色,边塞风光,业已领略,万岁当尽快回銮。”
杨广微然一笑:“你过于小心了,但忠心可嘉,朕不怪你。既到雁门,总要住上一夜。若如你所说,匆匆往返,岂不为始毕耻笑?难道我堂堂大隋天子还怕了东突厥不成。”
杨广一定不走,刘安亦无可奈何。
夜幕悄悄合拢,一轮金黄的圆月,爬过山坳,挂上星空。晚风送来阵阵清凉,烛光把雁门关城楼照得通亮。醇香的老汾酒,野兔、雉鸡、鲜菇、娃娃鱼等山珍美味,令杨广胃口大开。举杯赏月,愈加欢乐开怀。他不由得端详了一下月色中的萧娘娘,见她依然丰姿绰约,便兴致更高:“梓童,如此良宵,醉人美景,水银般的月光,不能无歌,不能少舞,若不觉体乏,何不歌舞一回,以助酒兴。”
“妾妃遵旨。”萧娘娘缓缓起身,就在席前飘转起来。随之,放开了歌喉:
花影儿叠,清风儿怯,枝头儿高悬边关月,人生难得良宵夜。
女墙儿缺,山泉儿咽,几多征战洒碧血。
叹白骨,无归穴。
莫道人心冷似铁,红罗帐里情爱烈。
但愿得,普天下,旌旗掩,战鼓歇。
花儿艳艳,蜂儿恋蝶,男欢女爱,意浓浓,情切切,共举金樽仰明月。
杨广听出了萧娘娘的规劝之意:“看来,梓童厌战祈愿和平,是不想看到大隋与东突厥开战了。”萧娘娘收舞姿飘然一拜:“愿大隋永庆升平,吾皇万寿无疆!”
“梓童受累了,快请坐下歇息,再请饮下此杯。”杨广亲手斟满酒,递过去,“打仗非人所愿,但又不能不打。试问,若不打,高丽国能服输归附吗?对东突厥也只能如此。秦皇、汉武若不打仗,又怎能开疆拓土,臣服四夷,英名传留万世,青史大放光芒?”
萧娘娘再无话可说,只能承认杨广有理。
四更天气,雁门关袭来料峭的寒意,杨广、宇文化及等都安然入睡了。只有李渊深夜未眠,还在城头巡视。这是个苦差事,却是李渊主动要来的。因为即使不夜巡,他也注定要失眠。他不时向月色朦胧的北方眺望一眼,难道李靖的劝说未能奏效?将近五更,天色微明,李渊已觉疲困袭来,进入城楼休息,倒在床上,方要入睡,耳畔感到有一种异样的声音传来。似乎远处有隐隐雷声,他甚觉奇怪,出外察看,依旧是月色皎洁,群星闪烁,根本不见闪电的辉光。疑惑间,这雷声似觉越来越响,越来越急,越来越近。终于,他辨听清楚了,而且几乎欢呼出声:“啊!这是马蹄声,是一支庞大骑兵队伍行进中的马蹄声,是东突厥大军杀来了!”
李渊有意拖延,待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把杨广惊醒,李渊赶去启奏,始毕四十万大军已将雁门关从四面团团包围。这就是说,东突厥骑兵有二十万人,迂回到雁门关南侧,堵住了杨广退路,以防隋天子开溜。
杨广懵懵懂懂跑到城楼上时,东突厥大军已发起了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护驾隋军乃精锐之师,立即奋勇迎战。李渊当然不敢明目张胆放纵敌人,也只能带头并指挥部下还击。雁门关原有一万守军,更是训练有素,打防御战极其内行。箭矢擂石灰瓶等准备充足。宇文化及也随后跑上城来,命令万弩齐发。一刻钟后,东突厥首次进攻被击退,大挫了始毕的气焰。
东方天际,染红一抹朝霞,雁门关在血腥的大战中,迎来了新的一天。城外攻方东突厥,与城内守方隋军,都抓紧吃罢早饭。伴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东突厥发起了第二次声势更大的猛烈进攻。始毕亲自督战,大有势在必得之势。隋军全力抵御,宇文化及更是勇冠三军。他在城楼上四面不停地奔跑,一手长矛,一手短刀,对爬上云梯的突厥兵,远者枪挑,近者刀扎,杀得性起时,索兴丢下刀枪,奋神力把一架架云梯掀翻。半个时辰后,突厥兵终于不支,再次被隋军打退。
始毕原以为一鼓可下雁门,没料到两次攻击受挫。他发热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没有急促地进行第三次攻击,而是对第三次进攻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意在力争必胜。
雁门关内,隋军也在抓紧整顿队伍。经过两场恶战,隋军死伤已达四千人。杨广心内忧虑,憋在居室闷闷不乐。他明白,始毕四十万大军若轮番攻击,雁们失守只是时间迟早之事。他在想,一旦被俘或成为阶下囚,将如何接受那难堪的屈辱。
萧娘娘旁观者清,她岂不知形势的严峻与紧迫,上前委婉提醒杨广:“万岁,就这样死守硬拼也不是办法,应派人突围出去传旨,召集就近兵马勤王才是。”
“对呀,早当派人突围搬取救兵。”杨广猛醒,可随即又沉闷起来,“不妥。”
“万岁,这却为何?”萧娘娘甚为奇怪。
“四十万敌军围得雁门如铁桶一般,如何突得出去。”
萧娘娘心内早有定数:“宇文化及勇猛异常,他足以当此重任。”
杨广复又兴奋起来:“梓童之言极是,莫如就着他……”杨广说着又犯起思忖。
“万岁又是为何?”萧娘娘未免语带责备之意,“身为一国之主,如此优柔寡断,是万万要不得的。”
“岂不闻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杨广自有其理,“你想,宇文化及乃朕爱将,突围九死一生,万一他……”不吉利的言词,杨广不愿出口。
其实,这正是萧娘娘举荐宇文化及的用心所在。自从她发觉宇文化及偷看自己更衣并杀人灭口,她就感到此人留在身边早晚是个祸害,便欲借机将其除掉。因此她坚持己见,“万岁此言差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危在旦夕,只有宇文化及有望冲出,犹豫不得。”
杨广想想也是,便吩咐刘安:“召宇文化及速来进见。”
在宫门侍候的刘安,早把帝后的议论听在耳中。此刻他免不了要炫耀一番:“万岁,可是为搬取救兵之事?”
“你且去传旨就是。”杨广认为刘安太多嘴了。
刘安却依然不动身:“万岁,不必派人涉险突围,援兵在明日天亮前后将陆续到达。”
“你如何知晓?”萧娘娘急于要实现自己的计划,“胡言乱语,误了援兵,你担待得起吗?”
刘安有意卖关子:“请万岁和娘娘随奴才到院中一看便知。”
“你搞什么名堂?”杨广实觉茫然,满含疑虑与萧娘娘同到院中。
刘安用手向西南方天空一指:“万岁、娘娘请看。”
西南方的山巅,一座烽火台如宝塔高耸,滚滚狼烟直冲霄汉。刘安解释说:“此狼烟百里之外可见,眼下至少已传出四座烽火台,很快可到太原,何需再派人突围报信。”杨广如大梦初醒:“这烽火报警朕如何便忘记了,可是,业已激战半日,为何不早将烽火点燃?”
“万岁有所不知,东突厥在偷袭的同时,派兵侵占了烽火台。守卒未及点燃烽火,即全部被俘。”萧娘娘不禁问:“那么此刻是如何举起烽火呢?”
“大将军宇文化及,带一千精兵杀去,才得以举火报警。”
“好样的!”杨广脱口称赞,“他而今何在?”
“尚未能返回城来。”
杨广二话不说,飞奔上城。一眼望见宇文化及正向城门冲杀。在他四周,东突厥兵将紧紧包围着随之涌动。宇文化及果然锐不可当,手中大刀横扫过去,便有十数敌人落马,吓得东突厥兵将都远远不敢靠前。宇文化及手下也已仅剩数十骑相随。
杨广见状在城头急得大叫:“快,开城门出去接应。”
身旁的李渊有意拖延:“万岁,若打开城门,万一敌人乘势抢入城来,圣驾怎保安全。”
“住口!”杨广大怒,“宇文爱卿舍死忘生点燃烽火,我们怎能见死不救。朕不惜城破被俘,也要接宇文将军回城。李渊,立刻领兵出城接应。”
李渊不敢违旨,带两千精骑突然杀出城去,宇文化及见状,奋神威杀开一条血路,与李渊汇合,飞速折返城中。突厥兵蜂拥扑上,将隋军尾部紧紧咬住,意欲尾随抢城。杨广在城头当机立断,命令滚木擂石齐下,突厥兵将死伤惨重,后部隋军数百人,也惨死在自己人手下。
宇文化及来到杨广面前叩拜:“万岁,臣得以生还,全赖圣上鸿恩!”
杨广将他扶起,上下打量一番,见他全身多处带伤,血迹斑斑,大为动容:“将军,大英雄也,朕要为你摆酒庆功。”
“万岁,折杀末将了。此刻尚非畅饮庆功酒之时,为臣还要上城迎敌。”说罢,如飞跑上城楼。杨广满含赞许的目光:“臣下若都如宇文化及,朕可高枕无忧矣。”
始毕发觉点燃了烽火,而且宇文化及又回到城中,气得斩杀了烽火台守将,并当即发起了新的进攻。他亲自观阵,发出铁令,上前者赏,退后者杀,不拿下雁门关誓不收兵。于是,双方展开了更加惨烈的血肉横飞的惊心动魄的搏杀。反复争夺的激烈程度,前所罕见,有时东突厥兵将攻上了城头,隋军又拚死把敌人压下。城墙下已是尸积成山,护城河已被死尸填满。但始毕不顾部下死伤累累,依然不停顿地猛攻,就像大海的波浪,哗地扑上来,又哗地退下去,再哗地扑上来。两个时辰过去了,雁门关多处业已残缺,隋军急剧减员,如今能参战的仅剩三万人,且都已疲惫不堪。城头四面都多次出现险情,刘安不时把战况报与杨广,濒危的防御态势,使杨广再也坐不住了。他离开行宫,奔上城头,见处处险象环生,为鼓舞士气,亲自执矛参战。隋军将士见皇帝亲临战场,军威大振,同心合力,又将攻上城头的突厥兵围歼一光。所有攻城云梯都被推倒、掀翻,始毕亲自督阵的历时两个多时辰的第三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趁战斗间歇,杨广命刘安将出巡带来的,以及沿途地方官贡奉的所有金银珠宝悉数拿出,分发给所有将士。萧娘娘当场摘下所有金珠翠玉头饰,全部奖给作战有攻人员。杨广还许诺,只要坚守到援军到来,回京后一律予以重赏。这样一来,隋军斗志更加高昂,又接连打退了东突厥两次进攻。渐渐红日西坠,暮色袭来。一夜无话。
始毕经一夜休整,决心今日一战攻入雁门。未及组织攻势,西南方向杀声大作,突厥军阵脚已乱,樊子盖领五万援军到达,不等喘息,便马不停蹄地向突厥阵地发起进攻。仅过半个时辰,元礼领一万人马赶到,也从东南方向杀向突厥军阵地。随着天色大亮,大隋各地勤王兵马接连来到。始毕一见,情知再破雁门已不可能,再战拖下去弄不好反被隋军包围,他便及时率军撤走。城头上,隋军将士无不欢呼雀跃,只有李渊心中留有难言的惆怅。各路隋军也不追赶,将领相继进城,给杨广问安压惊,杨广逐一给予嘉勉。
一场风险总算化险为夷,杨广在雁门一刻也不想再呆下去。眼见突厥骑兵势大,杨广业已吓破了胆,那原打算重兵吞并东突厥的雄心壮志,此刻早已烟消云散。萧娘娘担心突厥卷土重来,当即整队南归。留下樊子盖,暂时镇守雁门关。车驾抵达太原后,杨广在汾阳宫召见宇文化及:“将军,太原为北疆门户,东突厥兵强马壮,需有得力大将在此镇守方可,你看何人可当此重任?”
宇文化及正中下怀:“李渊善于用兵,又为人敦厚,镇守太原,非他莫属。”
“与朕不谋而合。”杨广对宇文化及甚为满意。
刘安急加劝阻:“万岁,李渊谋勇兼备,但城府太深,选任封疆大吏,不可轻率为之。”
“刘安,你太多嘴了,太不自量了。”杨广大为不悦,同时传旨,交与李渊三万人马,任他为太原留守。李渊心中暗喜,虽说始毕未能在雁门擒斩杨广,但李靖这番苦心,毕竟没有白费。杨广怎知,他这一步棋竟铸成了大错,使得李渊有了立足之地,为李渊夺取隋室江山打下了基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