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怡走出清莲庵,心情有些复杂。她回过身,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合什一礼:“庵主请留步。”
清莲庵庵主淡淡地回了一礼,道:“令堂的法事,贫尼必会尽心办好,请九小姐不必担心。多谢九小姐送来的米面,九小姐好意,庵堂清苦,只有一杯清茶待客,却是我等无礼了。”
文怡道:“庵主原是文怡长辈,请不必如此……”瞥见如真低眉顺目,一言不发地站在庵主身后,带着几分谦恭的模样,她不由得顿了顿,忽然觉得不知该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才压低了声音道:“若庵里的师父们还缺什么,又不方便催管事们送来,庵主便打发个人去跟文怡说一声吧。我们家里虽不算富裕,几位师父的米粮还是供得起的。庵主若觉得文怡说话唐突,只当没听见就是。”
清莲庵虽是顾氏家庵,庵里修行的都是与顾氏有关的女子,包括守寡的顾氏女,或是族中的寡妇及先人的婢妾,平日族中向有供给,但这里的尼僧大都是无依无靠之人,不是亲人不管,就是家人都死绝了,因此负责送日常供给之物的管事都不把她们放在心上,偶尔偷个懒,或是晚送几天,或是送些次货来,有时候庵中的尼僧还得用省下来的香油钱到外头去买米面,也会在庵堂后的空地上种些瓜菜。
庵主本身是守寡的顾氏女,论辈份是文怡的姑姑,但因她是庶出,生母又没了,夫家更是不管不顾,因此在族中也说不上什么话,只能时不时到各家去串串门子,好向这些原本是她婶娘、嫂嫂和侄媳妇的太太奶奶们多求几个钱贴补庵中生计而已。但对顾氏各房的女眷而言,这些尼姑不过是闲时打发无聊的工具,哪怕知道庵主是顾氏女儿,心底也会生出轻视之心,要是心情不好,更会嫌弃她们身上带了晦气,便是偶尔大方舍些香油钱,也是舍给别人看,给自己脸上添光采的,庵中众尼平日过得如何,她们才不会放在心上。
清莲庵主猛一听文怡说出这样的话,不由得有些动容,只是她心存顾忌,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垂首一礼:“谢过九小姐好意了。六老太太与九小姐都是虔诚之人,平日常来常往的,九小姐好意,贫尼怎会觉得唐突呢?”她心中暗叹,若不是这位九侄女有些才干,六房祖孙二人的日子又能比自己强多少?难得她们二人心存良善,无论家计如何,都不忘给庵中送粮米,见面时也从不摆架子,这份诚心着实难得。
文怡微微一笑,恭敬地回了一礼,又望向如真:“前儿师父过来给祖母说经,她老人家听得高兴,师父若得空闲,还请再到家里坐坐。”
如真眉间隐隐闪过一丝喜意,双手合什,比先前更恭敬了几分:“无量寿佛。九小姐既开了口,贫尼就叨扰了。”
文怡再合什一礼,请两位法师留步,便告辞而去。送她出庵的不是别人,正是前世的师姐静安。眼下静安脸上挂着殷勤小心的笑,点头哈腰,一个劲儿地请文怡慢走。文怡心中别扭,便问她些是不是只有师徒二人前来、师父身体如何、在这里住不住得惯之类的问题。静安听了她的问话,更殷勤了几分,不但一一详细回答,还恨不得一路将文怡送到宣和堂去,只是到了庵前十丈的地方,便碰上了守护庵堂外围的婆子,被拦了下来。她本是外地来挂单的,总不好破坏清莲庵的规矩,只能讪讪地再巴结几句,便依依不舍地看着文怡带着丫头走远了。
文怡上了马车,驶离清莲庵,心里好象有什么东西脱离了似的,隐隐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她再回头看一眼庵门前不停挥手的师姐,便缓缓靠向身后的靠枕,闭上双眼:重生前的种种,是真的一去不返了,就在她死后重生过来的那一刻,一切都已改变。
但是,就算一切都已改变,前路也还有很远……
回到宣和堂,文怡到祖母跟前请过安,把到清莲庵办的事都交待清楚了,便回了房间。紫樱忙迎上来侍候她洗手净脸,还道:“小姐,下回再遇到这种事,派个婆子把银子送去就行了,何必亲自前往?那里到底是庵堂,您是年轻姑娘家,本该避讳才是!”
紫苏在旁边不停地点头:“可不是么?庵主倒还罢了,那个叫静安的尼姑,是如真的徒弟吧?一点儿规矩都没有!瞧她那个巴结人的样儿!真叫人看不惯!”
文怡微微皱了眉头:“好了!她们到底是正经出家人,不过是日子过得艰难些,只好放下身段罢了,你们休要笑话!”
紫樱怔了怔,默默将水盆端给了秀竹,挥手示意她下去。紫苏还未觉,只是笑道:“小姐这话有趣,什么叫正经出家人?难道出家人还分什么正经不正经的?”
文怡脸色一沉,一记厉眼扫了过去,看得紫苏愣住。紫樱便猛拍紫苏后脑勺一下:“你要死了!什么混账话,也敢在小姐面前说?!还不快到外头扫地去!”
紫苏委屈地红着眼圈出去了,其他丫头也都陪了小心,不敢再说笑。紫樱从秋果手里接过茶碗,轻轻放到文怡面前的桌上,小心道:“小姐,学里来人问,今日您去不去上课?”
文怡神色缓了缓,淡淡地道:“自然是要去的,我也误了十来天的课了。你叫冬葵把我的功课整理出来,仔细包好,我下晌就去。”
本来文怡前世已经上过闺学,加上家中事务繁多,早就打了不去上学的主意。只是卢老夫人觉得“梦里”上过的课不如亲身学的可靠,除了自己平日教导外,也叫孙女儿尽量去上学。因此文怡在顾庄的时候,十天里倒有八天是要去上课的。只上一个时辰,另外一个时辰的女红课,便因为她女红功夫早已超出族中姐妹,达到了毕业的水平,学里的女先生勉强同意她免修了,只是每个月都要她上交一件针线活交差。
文怡陪祖母吃过午饭,略歇了一歇,便换了衣裳,带着在外十来天里写的字与做的针线活,坐着小车前往闺学所在的院子。
闺学位于长房宣乐堂东侧,就在三房宣禄堂后方,是一处两进的小院。其实它原本也是宣禄堂一部分,在三房搬离顾庄后,宣禄堂由几家分支瓜分,这座小院便因为结构小巧,环境幽美,又曾是三房女儿的闺房,被长房做主划给了闺学。
闺学如今有两位女先生,一位姓杜,名漪贞,是长房二老爷一位朋友的族妹,丧夫多年,早在十几年前就曾说要过来做女先生的,只是当时二老爷又是续弦又是赶考,一时混忘了,她又不好主动提出,便一直耽搁到前年,二老爷嫡子满了周岁,方才由二太太下了帖子,备齐了束脩,大张旗鼓地请了来。她是平阳大族之女,向有贤名,在女红上十分出众,眼下正担任闺学山长。
另一位女先生,也是来历不凡。姓罗,名蝶君,本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原是长房大太太蒋氏从前闺中认得的朋友。她虽长相平凡,年轻时也是出了名的才女,满腹诗书,琴棋书画更是无所不通,只是没什么运气,被父亲嫁给了一个不识风雅的武官,过得很不快活,后来她丈夫死在边疆,她本想回娘家依靠兄嫂过活,又耐不住嫂嫂的冷言冷语。蒋氏见状,便修书一封,把她请到了平阳,做了顾氏闺学的女先生。
文怡前世对这两位女先生的印象都不大好,只记得杜先生只会夸长房的姐妹出色,对其他几房的姐妹则平平,而罗先生稍好些,不管是哪一房的,做得不好都要挨训!文怡那时家境困难,做的针线不如其他姐妹花团锦簇,琴棋书画也因为疏于练习,赶不上其他姐妹的进度,没少被她教训。
今日上课的是罗先生。文怡不卑不亢地将字送上去,又拿出针线活,放在一边,便微微低着头,唇边含着两分文雅的笑意,恭敬地等候先生说话。
罗先生只扫了针线活一眼,便拿起那叠字一张一张地细看,一共看了一盏茶的功夫,底下端坐的女孩子们都忍不住开始做小动作了,方才不咸不淡地说:“倒还罢了,只是赶了些,写字应该静下心来写,才能陶冶性情,你这样慌慌张张地,失了雍容,也就失了我们这样人家的女儿该有的气度了。”
文怡心里虽不以为然,但还是恭敬应了。罗先生又提笔挑出几十个写得“不够雍容端正”的字,扔回给文怡:“拿回去重写!明儿呈上来我瞧。”
文怡乖乖应了退下,坐回自己平日常坐的位置。这时,屋里年纪大些的女孩还能稳稳坐着,小些的女孩子们已经开始交头接耳了。罗先生重重咳了一声,女孩子们却只当没听见,气得她直摇头叹道:“不象话!真不象话!”最后还是文娴开口,才让屋里安静下来。
今天的课程因时而生,因清明将近,罗先生便教了几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又说了两三个典故,下课时间就到了。罗先生起身,缓缓地,优雅地走了出去,屋里立时闹腾起来,几个小女孩叽叽喳喳地商量要到其中一人家去开茶会,又说家里做了什么新点心。几个大的皱眉看了她们几眼,优雅地走了出去,便有丫头婆子围上来,护送她们回家了。
文怡向来是等人都走了才离开的,便落在后头回想今天的功课要怎么安排,忽然见文娴走了过来,欲言又止,却迟迟说不出话。
文怡笑了笑:“五姐姐有事与妹妹说?”
文娴迟疑地道:“听说……你昨儿个……发话说要处置一个管事……”
文怡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五姐会跟她说六堂姐文慧回来的事,没料到她想说的是周福贵,便皱皱眉:“确有此事,因他去年负责整修祖母的院子,没想到他偷工减料,去年秋天上的新漆如今就剥落了,这样的人,总得给他个教训才是。”忽然想起周福贵原是长房的人,莫非……她问:“五姐姐是从哪里听来的?”
文娴微微红了脸,跟在身后的丫头侍琴看得着急,便替她开口道:“九小姐,那周福贵家的原是我们小姐奶娘的外甥女儿!因她男人坏了事,她求到小姐跟前,叫小姐好不为难!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请九小姐看在我们小姐的面上,从轻发落了吧!”
文娴回头轻斥:“住口!我还没说话,你多什么嘴?!”再看向文怡,脸更红了:“其实我也知道这事是他不对……”
文怡笑了笑,道:“既是五姐姐开了口,妹妹怎能不应呢?只是有一样,他若是在别的事上出了差错还好,偏那是祖母的院子!若妹妹轻易饶了他,岂不是显得对祖母不够尊重?”
文娴失望地低了头,勉强笑道:“这原是正理,他犯了错,本就该罚的,九妹妹罚得好。”侍琴急了:“小姐!”
文怡瞥了她一眼,又微笑道:“这样吧,姐姐回去跟他们说,板子就暂且寄下,只是祖母的院子,还得重新上漆才是。叫周福贵自掏腰包!务必要用好漆,仔仔细细地刷好了,若是三五年后,又出了问题,就加倍罚他板子!”
听琴闻言,还有些不大满意,文娴却大喜,握上文怡的手:“好妹妹,多谢你了!我这就跟他们说去!”
文怡笑眯眯地道:“这本是小事,姐姐何必亲自来说?只需打发个人来说一声就好。论理,底下人办差轻忽,误了主人的事,本就该罚的,仗着亲戚家的几分脸面,要劳动小姐亲自为他说情,实在是不象话。我知道姐姐性子好,但也别太纵着他们才好。”
侍琴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文娴却感激地道:“好妹妹,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着想,只是……别人求到我面前,我总不好回绝……”
文怡心下暗叹,这位堂姐性子太软了,怪道连文慧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但自己不好说什么,只能低头收拾着笔墨纸砚。
文娴解决了心头大事,暗暗感激文怡,有心要与她亲近,便道:“好妹妹,你去了这么多天,回来后却也不给我传个信。你不知道吧?六妹妹和七弟都来了!是昨儿晚上到的。六妹妹在祖母跟前郑重赔了大礼,还说要向你赔不是呢。好妹妹,你这两天可得空?到我那里坐坐如何?我做个中人,给你们说和,还有一位新的姐妹要给你引见呢!”
文怡笑笑,只问:“是哪家的新姐妹?”
文娴笑道:“是我们太太的娘家侄女儿,原在康城住着,父母都没了,便投奔了来。我见了她,才知道世上原来还有这样和气的姑娘,你见了一定喜欢!”
文怡手上一顿,脑中迅速闪过一个熟悉的面孔,心下不由得一喜:怎会忘了她?原来她是这时候来的!(未完待续)
文怡走出清莲庵,心情有些复杂。她回过身,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合什一礼:“庵主请留步。”
清莲庵庵主淡淡地回了一礼,道:“令堂的法事,贫尼必会尽心办好,请九小姐不必担心。多谢九小姐送来的米面,九小姐好意,庵堂清苦,只有一杯清茶待客,却是我等无礼了。”
文怡道:“庵主原是文怡长辈,请不必如此……”瞥见如真低眉顺目,一言不发地站在庵主身后,带着几分谦恭的模样,她不由得顿了顿,忽然觉得不知该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才压低了声音道:“若庵里的师父们还缺什么,又不方便催管事们送来,庵主便打发个人去跟文怡说一声吧。我们家里虽不算富裕,几位师父的米粮还是供得起的。庵主若觉得文怡说话唐突,只当没听见就是。”
清莲庵虽是顾氏家庵,庵里修行的都是与顾氏有关的女子,包括守寡的顾氏女,或是族中的寡妇及先人的婢妾,平日族中向有供给,但这里的尼僧大都是无依无靠之人,不是亲人不管,就是家人都死绝了,因此负责送日常供给之物的管事都不把她们放在心上,偶尔偷个懒,或是晚送几天,或是送些次货来,有时候庵中的尼僧还得用省下来的香油钱到外头去买米面,也会在庵堂后的空地上种些瓜菜。
庵主本身是守寡的顾氏女,论辈份是文怡的姑姑,但因她是庶出,生母又没了,夫家更是不管不顾,因此在族中也说不上什么话,只能时不时到各家去串串门子,好向这些原本是她婶娘、嫂嫂和侄媳妇的太太奶奶们多求几个钱贴补庵中生计而已。但对顾氏各房的女眷而言,这些尼姑不过是闲时打发无聊的工具,哪怕知道庵主是顾氏女儿,心底也会生出轻视之心,要是心情不好,更会嫌弃她们身上带了晦气,便是偶尔大方舍些香油钱,也是舍给别人看,给自己脸上添光采的,庵中众尼平日过得如何,她们才不会放在心上。
清莲庵主猛一听文怡说出这样的话,不由得有些动容,只是她心存顾忌,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垂首一礼:“谢过九小姐好意了。六老太太与九小姐都是虔诚之人,平日常来常往的,九小姐好意,贫尼怎会觉得唐突呢?”她心中暗叹,若不是这位九侄女有些才干,六房祖孙二人的日子又能比自己强多少?难得她们二人心存良善,无论家计如何,都不忘给庵中送粮米,见面时也从不摆架子,这份诚心着实难得。
文怡微微一笑,恭敬地回了一礼,又望向如真:“前儿师父过来给祖母说经,她老人家听得高兴,师父若得空闲,还请再到家里坐坐。”
如真眉间隐隐闪过一丝喜意,双手合什,比先前更恭敬了几分:“无量寿佛。九小姐既开了口,贫尼就叨扰了。”
文怡再合什一礼,请两位法师留步,便告辞而去。送她出庵的不是别人,正是前世的师姐静安。眼下静安脸上挂着殷勤小心的笑,点头哈腰,一个劲儿地请文怡慢走。文怡心中别扭,便问她些是不是只有师徒二人前来、师父身体如何、在这里住不住得惯之类的问题。静安听了她的问话,更殷勤了几分,不但一一详细回答,还恨不得一路将文怡送到宣和堂去,只是到了庵前十丈的地方,便碰上了守护庵堂外围的婆子,被拦了下来。她本是外地来挂单的,总不好破坏清莲庵的规矩,只能讪讪地再巴结几句,便依依不舍地看着文怡带着丫头走远了。
文怡上了马车,驶离清莲庵,心里好象有什么东西脱离了似的,隐隐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她再回头看一眼庵门前不停挥手的师姐,便缓缓靠向身后的靠枕,闭上双眼:重生前的种种,是真的一去不返了,就在她死后重生过来的那一刻,一切都已改变。
但是,就算一切都已改变,前路也还有很远……
回到宣和堂,文怡到祖母跟前请过安,把到清莲庵办的事都交待清楚了,便回了房间。紫樱忙迎上来侍候她洗手净脸,还道:“小姐,下回再遇到这种事,派个婆子把银子送去就行了,何必亲自前往?那里到底是庵堂,您是年轻姑娘家,本该避讳才是!”
紫苏在旁边不停地点头:“可不是么?庵主倒还罢了,那个叫静安的尼姑,是如真的徒弟吧?一点儿规矩都没有!瞧她那个巴结人的样儿!真叫人看不惯!”
文怡微微皱了眉头:“好了!她们到底是正经出家人,不过是日子过得艰难些,只好放下身段罢了,你们休要笑话!”
紫樱怔了怔,默默将水盆端给了秀竹,挥手示意她下去。紫苏还未觉,只是笑道:“小姐这话有趣,什么叫正经出家人?难道出家人还分什么正经不正经的?”
文怡脸色一沉,一记厉眼扫了过去,看得紫苏愣住。紫樱便猛拍紫苏后脑勺一下:“你要死了!什么混账话,也敢在小姐面前说?!还不快到外头扫地去!”
紫苏委屈地红着眼圈出去了,其他丫头也都陪了小心,不敢再说笑。紫樱从秋果手里接过茶碗,轻轻放到文怡面前的桌上,小心道:“小姐,学里来人问,今日您去不去上课?”
文怡神色缓了缓,淡淡地道:“自然是要去的,我也误了十来天的课了。你叫冬葵把我的功课整理出来,仔细包好,我下晌就去。”
本来文怡前世已经上过闺学,加上家中事务繁多,早就打了不去上学的主意。只是卢老夫人觉得“梦里”上过的课不如亲身学的可靠,除了自己平日教导外,也叫孙女儿尽量去上学。因此文怡在顾庄的时候,十天里倒有八天是要去上课的。只上一个时辰,另外一个时辰的女红课,便因为她女红功夫早已超出族中姐妹,达到了毕业的水平,学里的女先生勉强同意她免修了,只是每个月都要她上交一件针线活交差。
文怡陪祖母吃过午饭,略歇了一歇,便换了衣裳,带着在外十来天里写的字与做的针线活,坐着小车前往闺学所在的院子。
闺学位于长房宣乐堂东侧,就在三房宣禄堂后方,是一处两进的小院。其实它原本也是宣禄堂一部分,在三房搬离顾庄后,宣禄堂由几家分支瓜分,这座小院便因为结构小巧,环境幽美,又曾是三房女儿的闺房,被长房做主划给了闺学。
闺学如今有两位女先生,一位姓杜,名漪贞,是长房二老爷一位朋友的族妹,丧夫多年,早在十几年前就曾说要过来做女先生的,只是当时二老爷又是续弦又是赶考,一时混忘了,她又不好主动提出,便一直耽搁到前年,二老爷嫡子满了周岁,方才由二太太下了帖子,备齐了束脩,大张旗鼓地请了来。她是平阳大族之女,向有贤名,在女红上十分出众,眼下正担任闺学山长。
另一位女先生,也是来历不凡。姓罗,名蝶君,本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原是长房大太太蒋氏从前闺中认得的朋友。她虽长相平凡,年轻时也是出了名的才女,满腹诗书,琴棋书画更是无所不通,只是没什么运气,被父亲嫁给了一个不识风雅的武官,过得很不快活,后来她丈夫死在边疆,她本想回娘家依靠兄嫂过活,又耐不住嫂嫂的冷言冷语。蒋氏见状,便修书一封,把她请到了平阳,做了顾氏闺学的女先生。
文怡前世对这两位女先生的印象都不大好,只记得杜先生只会夸长房的姐妹出色,对其他几房的姐妹则平平,而罗先生稍好些,不管是哪一房的,做得不好都要挨训!文怡那时家境困难,做的针线不如其他姐妹花团锦簇,琴棋书画也因为疏于练习,赶不上其他姐妹的进度,没少被她教训。
今日上课的是罗先生。文怡不卑不亢地将字送上去,又拿出针线活,放在一边,便微微低着头,唇边含着两分文雅的笑意,恭敬地等候先生说话。
罗先生只扫了针线活一眼,便拿起那叠字一张一张地细看,一共看了一盏茶的功夫,底下端坐的女孩子们都忍不住开始做小动作了,方才不咸不淡地说:“倒还罢了,只是赶了些,写字应该静下心来写,才能陶冶性情,你这样慌慌张张地,失了雍容,也就失了我们这样人家的女儿该有的气度了。”
文怡心里虽不以为然,但还是恭敬应了。罗先生又提笔挑出几十个写得“不够雍容端正”的字,扔回给文怡:“拿回去重写!明儿呈上来我瞧。”
文怡乖乖应了退下,坐回自己平日常坐的位置。这时,屋里年纪大些的女孩还能稳稳坐着,小些的女孩子们已经开始交头接耳了。罗先生重重咳了一声,女孩子们却只当没听见,气得她直摇头叹道:“不象话!真不象话!”最后还是文娴开口,才让屋里安静下来。
今天的课程因时而生,因清明将近,罗先生便教了几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又说了两三个典故,下课时间就到了。罗先生起身,缓缓地,优雅地走了出去,屋里立时闹腾起来,几个小女孩叽叽喳喳地商量要到其中一人家去开茶会,又说家里做了什么新点心。几个大的皱眉看了她们几眼,优雅地走了出去,便有丫头婆子围上来,护送她们回家了。
文怡向来是等人都走了才离开的,便落在后头回想今天的功课要怎么安排,忽然见文娴走了过来,欲言又止,却迟迟说不出话。
文怡笑了笑:“五姐姐有事与妹妹说?”
文娴迟疑地道:“听说……你昨儿个……发话说要处置一个管事……”
文怡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五姐会跟她说六堂姐文慧回来的事,没料到她想说的是周福贵,便皱皱眉:“确有此事,因他去年负责整修祖母的院子,没想到他偷工减料,去年秋天上的新漆如今就剥落了,这样的人,总得给他个教训才是。”忽然想起周福贵原是长房的人,莫非……她问:“五姐姐是从哪里听来的?”
文娴微微红了脸,跟在身后的丫头侍琴看得着急,便替她开口道:“九小姐,那周福贵家的原是我们小姐奶娘的外甥女儿!因她男人坏了事,她求到小姐跟前,叫小姐好不为难!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请九小姐看在我们小姐的面上,从轻发落了吧!”
文娴回头轻斥:“住口!我还没说话,你多什么嘴?!”再看向文怡,脸更红了:“其实我也知道这事是他不对……”
文怡笑了笑,道:“既是五姐姐开了口,妹妹怎能不应呢?只是有一样,他若是在别的事上出了差错还好,偏那是祖母的院子!若妹妹轻易饶了他,岂不是显得对祖母不够尊重?”
文娴失望地低了头,勉强笑道:“这原是正理,他犯了错,本就该罚的,九妹妹罚得好。”侍琴急了:“小姐!”
文怡瞥了她一眼,又微笑道:“这样吧,姐姐回去跟他们说,板子就暂且寄下,只是祖母的院子,还得重新上漆才是。叫周福贵自掏腰包!务必要用好漆,仔仔细细地刷好了,若是三五年后,又出了问题,就加倍罚他板子!”
听琴闻言,还有些不大满意,文娴却大喜,握上文怡的手:“好妹妹,多谢你了!我这就跟他们说去!”
文怡笑眯眯地道:“这本是小事,姐姐何必亲自来说?只需打发个人来说一声就好。论理,底下人办差轻忽,误了主人的事,本就该罚的,仗着亲戚家的几分脸面,要劳动小姐亲自为他说情,实在是不象话。我知道姐姐性子好,但也别太纵着他们才好。”
侍琴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文娴却感激地道:“好妹妹,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着想,只是……别人求到我面前,我总不好回绝……”
文怡心下暗叹,这位堂姐性子太软了,怪道连文慧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但自己不好说什么,只能低头收拾着笔墨纸砚。
文娴解决了心头大事,暗暗感激文怡,有心要与她亲近,便道:“好妹妹,你去了这么多天,回来后却也不给我传个信。你不知道吧?六妹妹和七弟都来了!是昨儿晚上到的。六妹妹在祖母跟前郑重赔了大礼,还说要向你赔不是呢。好妹妹,你这两天可得空?到我那里坐坐如何?我做个中人,给你们说和,还有一位新的姐妹要给你引见呢!”
文怡笑笑,只问:“是哪家的新姐妹?”
文娴笑道:“是我们太太的娘家侄女儿,原在康城住着,父母都没了,便投奔了来。我见了她,才知道世上原来还有这样和气的姑娘,你见了一定喜欢!”
文怡手上一顿,脑中迅速闪过一个熟悉的面孔,心下不由得一喜:怎会忘了她?原来她是这时候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