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定首辅(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9顶▲9点▲9小▲9说,w↘ww.2≤3wx.c↗om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原先内阁大学士,秩不过五品,而且都是秘书性质,即便是才能出众。没有资历。也无法号令百官。
自三杨担任宰辅。他们又是大学士,又是六部的尚书,资历、学识威望都有了。这内阁首辅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实际上的宰相了。
这宰相之位对文官来说,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够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级,还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吗?
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皇帝图自己轻松,弄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但又怕内阁权势过大,到时候连皇帝也得服从内阁,所以,又弄出一个司礼监”披红”的制度来。
让内臣来牵制外臣,这倒是个不错的招儿,可惜,内臣都是些阉人,大多数没文化,人没有文化就已经很可怕了,这太监要是没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没了前途,又没了做男人的乐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变得跟正常人有些差异。
让这些人掌握朝政大权,无意是一种儿戏的行为。
老朱家是比较相信血统的,老子英雄,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关系又十分亲密,钱皇后虽然位尊,可上面还有一个孙太后,她本人性子又敦厚,恪守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这才让王振在内廷迅速做大,以至于皇亲贵胄都纷纷巴结,称之为“翁父”。
王振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哪一天皇帝不信任他了,那他就可能跌向深渊。
而要保住自己的权势不会失去,首先就是要继续巩固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一点他是驾轻就熟,毕竟他自幼就服侍皇帝,皇帝的秉性和性情他是一清二楚。
只要是顺着皇帝的心思,他就不担心会失宠。
这第二做起来就有些危险了,大明律上有规定,内宦不得结交外臣,一旦发现,轻则杖毙,重则凌迟处死。
但是在司礼监的位置上,他又不等不跟外臣交往,内阁大学士是接触最多,也是交情最深的一批人。
但是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不是他王振和司礼监说了算的,按照规矩,内阁大学士选拔有三个途径,第一,皇帝特简拔,一般情况下,第二就是六科推荐名单,交由皇帝圈定,最后一个就是百官推荐。
但是有一条,入阁之人非翰林不可,这是内各大学士的一道最硬的门槛儿。
你要是没做过翰林,对不起了,就算你做到尚书、侍郎都别想入阁。
这是因为内阁当初跟翰林院是一体的,到了正统六年,翰林院才跟内阁正式分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所以,这才有了非翰林不入阁这条不成文,却又被忠实执行的规矩。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有时候就连皇帝都不能打破。
王振也想在内阁安插进自己的人,这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到内阁的动向,还可以控制内阁,为其所用。
内外勾结,就能将皇帝彻底的蒙蔽其中,到时候,无论是操纵朝政,还是打击异己,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内阁执掌“票拟”之权,只有跟司礼监掌握的“批红”之权结合起来,才能掌控朝政。
内阁人数一般是五六个,就像现在内阁一共是六个人,除了辞职的杨溥之外,剩下的五个人当中,都在朝中各部担任要职,所以说,做到内阁首辅,那已经就是宰相了。
郭怒的提议,得到皇帝的认可,大臣们也都暗中思量,这个变化究竟会给朝政和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然,在没有实施之前,这一切都存在变数,即便是想反对,也得先找一个理由再说吧。
而且郭怒的提议这也是一个变相的增加留在朝堂之上的年限,对一些人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按照郭怒的提议,这杨溥还可以留在朝堂之上,手中的权力不如以前,但是皇帝刚刚加封他为太师,这可是位列文臣之首,地位不降反升。
这对新的内阁首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杨溥根本不干涉内阁的运作,那倒相安无事,如果杨溥插手内阁事务,这就让新内阁首辅坐蜡了。
孟岩也在思考这个建议的得失,很显然,郭怒和胡濙等人商议过,杨溥就这么退休,对朝廷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王振在朝中党羽众多,如果让他把自己的人推进内阁,那就有很大的麻烦,所以,还不如让杨溥来一个退而不退,帮助新的内阁首辅控制住局面,然后再功成身退。
但是,这心选出来的人要有一定掌控能力才行,若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惨了。
郭怒也没有敢多说,他是武官,干涉内阁事务,这是官场中的大忌,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何况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对于首辅的人选,阁老,你有何建议?”朱祁镇也没有直接就接受郭怒的建议,给杨溥什么任命,而是询问他有关下一任内阁首辅人选的建议。
“皇上,老臣既然已经退下了,这朝廷上事情就不便多嘴了。”杨溥当起了缩头乌龟,他无论推荐谁,那没有被他推荐的人都会在心里恨他。
他都退休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也是说的过去的。
“老滑头!”
在场的朝臣当中估计有不少人都会在心里这么腹诽一声,但是没哪个敢当面说出来。
杨溥在朝也有四十余载,历经四朝,威望很高,只是三杨中二杨去后,才变得有些软弱起来。
这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他还能在朝中多年,想全身而退,这也是人之常情。
朱祁镇嘴角也微微露出一丝不满,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个人已经老朽了,不重要了。
如果他真的推荐一个人,于自己心中的人选不符,这岂不是让他这个皇帝为难?
这么一想,这老头也没那么不识时务。(未完待续。。)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9顶▲9点▲9小▲9说,w↘ww.2≤3wx.c↗om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原先内阁大学士,秩不过五品,而且都是秘书性质,即便是才能出众。没有资历。也无法号令百官。
自三杨担任宰辅。他们又是大学士,又是六部的尚书,资历、学识威望都有了。这内阁首辅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实际上的宰相了。
这宰相之位对文官来说,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够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级,还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吗?
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皇帝图自己轻松,弄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但又怕内阁权势过大,到时候连皇帝也得服从内阁,所以,又弄出一个司礼监”披红”的制度来。
让内臣来牵制外臣,这倒是个不错的招儿,可惜,内臣都是些阉人,大多数没文化,人没有文化就已经很可怕了,这太监要是没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没了前途,又没了做男人的乐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变得跟正常人有些差异。
让这些人掌握朝政大权,无意是一种儿戏的行为。
老朱家是比较相信血统的,老子英雄,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关系又十分亲密,钱皇后虽然位尊,可上面还有一个孙太后,她本人性子又敦厚,恪守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这才让王振在内廷迅速做大,以至于皇亲贵胄都纷纷巴结,称之为“翁父”。
王振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哪一天皇帝不信任他了,那他就可能跌向深渊。
而要保住自己的权势不会失去,首先就是要继续巩固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一点他是驾轻就熟,毕竟他自幼就服侍皇帝,皇帝的秉性和性情他是一清二楚。
只要是顺着皇帝的心思,他就不担心会失宠。
这第二做起来就有些危险了,大明律上有规定,内宦不得结交外臣,一旦发现,轻则杖毙,重则凌迟处死。
但是在司礼监的位置上,他又不等不跟外臣交往,内阁大学士是接触最多,也是交情最深的一批人。
但是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不是他王振和司礼监说了算的,按照规矩,内阁大学士选拔有三个途径,第一,皇帝特简拔,一般情况下,第二就是六科推荐名单,交由皇帝圈定,最后一个就是百官推荐。
但是有一条,入阁之人非翰林不可,这是内各大学士的一道最硬的门槛儿。
你要是没做过翰林,对不起了,就算你做到尚书、侍郎都别想入阁。
这是因为内阁当初跟翰林院是一体的,到了正统六年,翰林院才跟内阁正式分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所以,这才有了非翰林不入阁这条不成文,却又被忠实执行的规矩。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有时候就连皇帝都不能打破。
王振也想在内阁安插进自己的人,这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到内阁的动向,还可以控制内阁,为其所用。
内外勾结,就能将皇帝彻底的蒙蔽其中,到时候,无论是操纵朝政,还是打击异己,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内阁执掌“票拟”之权,只有跟司礼监掌握的“批红”之权结合起来,才能掌控朝政。
内阁人数一般是五六个,就像现在内阁一共是六个人,除了辞职的杨溥之外,剩下的五个人当中,都在朝中各部担任要职,所以说,做到内阁首辅,那已经就是宰相了。
郭怒的提议,得到皇帝的认可,大臣们也都暗中思量,这个变化究竟会给朝政和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然,在没有实施之前,这一切都存在变数,即便是想反对,也得先找一个理由再说吧。
而且郭怒的提议这也是一个变相的增加留在朝堂之上的年限,对一些人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按照郭怒的提议,这杨溥还可以留在朝堂之上,手中的权力不如以前,但是皇帝刚刚加封他为太师,这可是位列文臣之首,地位不降反升。
这对新的内阁首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杨溥根本不干涉内阁的运作,那倒相安无事,如果杨溥插手内阁事务,这就让新内阁首辅坐蜡了。
孟岩也在思考这个建议的得失,很显然,郭怒和胡濙等人商议过,杨溥就这么退休,对朝廷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王振在朝中党羽众多,如果让他把自己的人推进内阁,那就有很大的麻烦,所以,还不如让杨溥来一个退而不退,帮助新的内阁首辅控制住局面,然后再功成身退。
但是,这心选出来的人要有一定掌控能力才行,若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惨了。
郭怒也没有敢多说,他是武官,干涉内阁事务,这是官场中的大忌,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何况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对于首辅的人选,阁老,你有何建议?”朱祁镇也没有直接就接受郭怒的建议,给杨溥什么任命,而是询问他有关下一任内阁首辅人选的建议。
“皇上,老臣既然已经退下了,这朝廷上事情就不便多嘴了。”杨溥当起了缩头乌龟,他无论推荐谁,那没有被他推荐的人都会在心里恨他。
他都退休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也是说的过去的。
“老滑头!”
在场的朝臣当中估计有不少人都会在心里这么腹诽一声,但是没哪个敢当面说出来。
杨溥在朝也有四十余载,历经四朝,威望很高,只是三杨中二杨去后,才变得有些软弱起来。
这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他还能在朝中多年,想全身而退,这也是人之常情。
朱祁镇嘴角也微微露出一丝不满,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个人已经老朽了,不重要了。
如果他真的推荐一个人,于自己心中的人选不符,这岂不是让他这个皇帝为难?
这么一想,这老头也没那么不识时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