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隐忍的颙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比较起英明神武的曾祖父康熙,还有雄才伟略的父亲乾隆,颙琰就显得相当平庸了。然而,若论隐忍功夫,恐怕也就仅次于自己的祖父雍正。从皇子到登基为帝,耗了足足36年,更糟心的,虽然接受了乾隆的禅位,却依然当了四年的傀儡,直到乾隆驾崩。
想想,乾隆是个什么主?刚愎自用还疑心病重,谁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安稳过上近四十年?还有,当初,乾隆禅位给嘉庆,却接受和珅的建议,依然保留了玉玺,也就是依然操控着国家的大权。
当时,已经成为皇帝的嘉庆上朝时是什么情形呢?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为了避免权力失控,却依然坚持上朝。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不仅是嘉庆,乾隆的人身自由也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也得小心行动,因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赠予嘉庆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笑说:“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但是嘉庆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就连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内嘉庆每天焚香三回,就连眼泪亦没有流。和珅倒台后,嘉庆写他当时恨不得立刻斩了和珅。
由此可见颙琰的隐忍功夫是多么的到家,连老狐狸和中堂都失算了。
只是,真正当上皇帝的欣喜很快就消失了。随着清军退回关外,失去了富饶的汉地的输血,满清的日子更加难过。
另一方面,大明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算消化了北方的满清控制区,国势更加强盛。军队开始越过长城,对东北展开进攻。
虽然满清的军队依然骁勇善战,但是人口摆在那里,即使按照1:2甚至1:3的战损,也拼不过大明,最后,不仅沈阳旧都在1795年被大明趁着乾隆驾崩国势混乱的时期夺了过去,经过多年的消耗战,在1803年,满清还失去了新都新京,也就是长春,不得已,满清已经撤退到了黑龙江流域。
在此不利的情形下,满清终于向南方的大明提出归降。
不过,大明也有聪明人,为了分化满清内部,开始拉拢满清内部的汉臣,像著名的大才子纪晓岚,就被大明委任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后世中央党校的校长,也算可以了。另一位著名的能臣,刘墉,则婉言谢绝了大明的邀请,回到老家安度晚年。因为,刘墉与其父亲刘统勋都受了满清太多的恩惠,实在是割舍不下对满清、对乾隆的感情。
而向大明称臣的建议正是刘墉的建议。如果固守东北,南方是大明腹地,北方是大明掌控的外东北,更北则是新华夏的控制区,此时的东北还不是北大仓,只是北大荒而已,根本不可能养活几十万的士兵。以归降为诱饵换得大明的物资援助,并以此为契机,悄悄吞并原本在此地的少数民族,壮大实力,并向北发展,将外东北一举纳入囊中。外东北虽然气候更加寒冷,但是土壤依然肥沃,沿海地带更是气候湿润,还算宜居。最关键的是,清除了外东北的少数民族,就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再也不用担心两面受敌。与此同时,依然维系与蒙古的联姻,万一时机有变,也可以乘风而起。
颙琰握着一心为国的老大人的手,似乎依依不舍,但是他知道,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彷徨,“刘中堂,即便如此,比较明逆的庞大人口,我们似乎也很难有所作为?”
刘墉劝解,“陛下何必忧虑,想当初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彼时,大明雄踞汉地辽东,然最终依然为我大清所乘,现在陛下拥兵百万,情势不知强上几多,陛下缘何没了信心?”
颙琰低头惭愧的说道,“朕不若先祖多矣。”
刘墉知道颙琰没有太多才能,却依然劝道,“人主无需事事皆知,只要懂得知人善用即可,譬如南明皇帝,才能远逊于我朝历任皇帝,终有天下,何也?能人异士相助耳。”
颙琰依然惴惴不安。
刘墉心中暗暗摇头,却补充了一句,“陛下还要谨记一点,西北沙俄正对大明虎视眈眈,我们也可借机与他们虚与委蛇,火中取栗也并非不可能。”
颙琰说道,“有先生教我,颙琰心中安定了许多。”
刘墉对于颙琰的礼遇十分感激,却拒绝了颙琰继续辅助的邀请。
颙琰眼中垂泪,“难道先生也要离朕而去?”
刘墉说道,“老臣亦舍不得离开陛下,然明逆既然点名让老臣南下,就是对老臣有所顾忌,若老臣不离开,恐怕不会答应陛下的归顺要求。老臣离去,也正好可安大明之心,为陛下忍辱负重创造良机。”
随着汉臣纷纷离开满清,大明也终于同意了满清的归顺,并将黑龙江划为满族的自治区。1815年满族自治区成立,接着,内蒙与乌苏里雅台也宣布归顺大明。但是为了防止大明各个击破,依然暗中建立了一个联盟。
颙琰表面上的归顺,并不能掩盖满清对外东北的野心。此时,外东北的少数民族因为新华夏与大明签订的边界条约,即贝加尔湖与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归新华夏,以南归大明而产生分裂。
属于新华夏领土的少数民族很好做出自己的决定,新华夏对于这些地区管理一向宽松,几乎不征收他们的赋税,只要他们认同新华夏对当地的主权就行。南方稍微复杂一些。大多数处于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为舍不得南方富饶的土地与较为温暖的气候,留在了当地,成为大明奴尔干都司的治下。但是,相比较新华夏之前还有一些物资补助,财政比较困难大明对于偏远的外东北显然更加不上心,自然而然的取消了对少数民族的征税,因为实在对这些地区少得可怜的税收看不上眼,但是与此同时也顺理成章的取消了对这些地区的资金与物质补助,让当地少数民族有些不满。
这时候,满清开始展开行动了。他们虽然也是同样的归顺了大明,但是有武力作为后盾,大明为了安抚,每年还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金银物资等一应俱全。这些在大明看来不多,可是在东北少数民族看来就是天文数字了。
满清以一两成的物资为代价,轻松地拉拢了一小半的当地少数民族成了自己的小弟,至于一些坚决不理会的刺头,对策也很简单。满清以这些少数民族里通新华夏为借口,展开了血腥打击。
以满清的实力,清缴起这些人口最多不超过几万的部落,实在是太容易了。在接连有三个刺头被收拾后,除了在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逃到了新华夏,在外兴安岭以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成了满清的小弟,一如当初满清入关前的态势。
而南方大明,虽然觉得事有蹊跷,但是毕竟天高皇帝远,而西北方向,沙俄也开始小动作频频,只能将注意力投向西北。为了安抚满清,只能装聋作哑,默认了满清对外东北的控制,甚至,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
收到鼓舞的满清觉得,此时正是自己再接再厉的良机。
若说满清的敌人,第一位自然是大明,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新华夏了,若论仇恨程度,其实新华夏还要排在大明前面。若不是新华夏处处处处挑衅,让满清失了方寸,忽略了台湾,也许大明就没有了席卷天下的机会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来。
更严重的是,即使满清控制了外东北,但是新华夏依然控制了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就如同一把尖刀抵到了满清背部,依然是满清不能容忍的,“必须将新华夏赶出东北亚。”这是满清的迫切想法,同时,也是大明甚至俄罗斯的想法。
俄罗斯是为了减少一个强大的竞争者,而大明也是觉得,衰弱的满清对大明的威胁显然比不上富饶而强大的新华夏的威胁。
于是,在亚洲大陆两大强国的纵容下,满清出兵外兴安岭以北地区。所到之处,一片血腥。(未完待续)
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比较起英明神武的曾祖父康熙,还有雄才伟略的父亲乾隆,颙琰就显得相当平庸了。然而,若论隐忍功夫,恐怕也就仅次于自己的祖父雍正。从皇子到登基为帝,耗了足足36年,更糟心的,虽然接受了乾隆的禅位,却依然当了四年的傀儡,直到乾隆驾崩。
想想,乾隆是个什么主?刚愎自用还疑心病重,谁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安稳过上近四十年?还有,当初,乾隆禅位给嘉庆,却接受和珅的建议,依然保留了玉玺,也就是依然操控着国家的大权。
当时,已经成为皇帝的嘉庆上朝时是什么情形呢?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为了避免权力失控,却依然坚持上朝。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不仅是嘉庆,乾隆的人身自由也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也得小心行动,因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赠予嘉庆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笑说:“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但是嘉庆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就连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内嘉庆每天焚香三回,就连眼泪亦没有流。和珅倒台后,嘉庆写他当时恨不得立刻斩了和珅。
由此可见颙琰的隐忍功夫是多么的到家,连老狐狸和中堂都失算了。
只是,真正当上皇帝的欣喜很快就消失了。随着清军退回关外,失去了富饶的汉地的输血,满清的日子更加难过。
另一方面,大明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算消化了北方的满清控制区,国势更加强盛。军队开始越过长城,对东北展开进攻。
虽然满清的军队依然骁勇善战,但是人口摆在那里,即使按照1:2甚至1:3的战损,也拼不过大明,最后,不仅沈阳旧都在1795年被大明趁着乾隆驾崩国势混乱的时期夺了过去,经过多年的消耗战,在1803年,满清还失去了新都新京,也就是长春,不得已,满清已经撤退到了黑龙江流域。
在此不利的情形下,满清终于向南方的大明提出归降。
不过,大明也有聪明人,为了分化满清内部,开始拉拢满清内部的汉臣,像著名的大才子纪晓岚,就被大明委任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后世中央党校的校长,也算可以了。另一位著名的能臣,刘墉,则婉言谢绝了大明的邀请,回到老家安度晚年。因为,刘墉与其父亲刘统勋都受了满清太多的恩惠,实在是割舍不下对满清、对乾隆的感情。
而向大明称臣的建议正是刘墉的建议。如果固守东北,南方是大明腹地,北方是大明掌控的外东北,更北则是新华夏的控制区,此时的东北还不是北大仓,只是北大荒而已,根本不可能养活几十万的士兵。以归降为诱饵换得大明的物资援助,并以此为契机,悄悄吞并原本在此地的少数民族,壮大实力,并向北发展,将外东北一举纳入囊中。外东北虽然气候更加寒冷,但是土壤依然肥沃,沿海地带更是气候湿润,还算宜居。最关键的是,清除了外东北的少数民族,就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再也不用担心两面受敌。与此同时,依然维系与蒙古的联姻,万一时机有变,也可以乘风而起。
颙琰握着一心为国的老大人的手,似乎依依不舍,但是他知道,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彷徨,“刘中堂,即便如此,比较明逆的庞大人口,我们似乎也很难有所作为?”
刘墉劝解,“陛下何必忧虑,想当初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彼时,大明雄踞汉地辽东,然最终依然为我大清所乘,现在陛下拥兵百万,情势不知强上几多,陛下缘何没了信心?”
颙琰低头惭愧的说道,“朕不若先祖多矣。”
刘墉知道颙琰没有太多才能,却依然劝道,“人主无需事事皆知,只要懂得知人善用即可,譬如南明皇帝,才能远逊于我朝历任皇帝,终有天下,何也?能人异士相助耳。”
颙琰依然惴惴不安。
刘墉心中暗暗摇头,却补充了一句,“陛下还要谨记一点,西北沙俄正对大明虎视眈眈,我们也可借机与他们虚与委蛇,火中取栗也并非不可能。”
颙琰说道,“有先生教我,颙琰心中安定了许多。”
刘墉对于颙琰的礼遇十分感激,却拒绝了颙琰继续辅助的邀请。
颙琰眼中垂泪,“难道先生也要离朕而去?”
刘墉说道,“老臣亦舍不得离开陛下,然明逆既然点名让老臣南下,就是对老臣有所顾忌,若老臣不离开,恐怕不会答应陛下的归顺要求。老臣离去,也正好可安大明之心,为陛下忍辱负重创造良机。”
随着汉臣纷纷离开满清,大明也终于同意了满清的归顺,并将黑龙江划为满族的自治区。1815年满族自治区成立,接着,内蒙与乌苏里雅台也宣布归顺大明。但是为了防止大明各个击破,依然暗中建立了一个联盟。
颙琰表面上的归顺,并不能掩盖满清对外东北的野心。此时,外东北的少数民族因为新华夏与大明签订的边界条约,即贝加尔湖与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归新华夏,以南归大明而产生分裂。
属于新华夏领土的少数民族很好做出自己的决定,新华夏对于这些地区管理一向宽松,几乎不征收他们的赋税,只要他们认同新华夏对当地的主权就行。南方稍微复杂一些。大多数处于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为舍不得南方富饶的土地与较为温暖的气候,留在了当地,成为大明奴尔干都司的治下。但是,相比较新华夏之前还有一些物资补助,财政比较困难大明对于偏远的外东北显然更加不上心,自然而然的取消了对少数民族的征税,因为实在对这些地区少得可怜的税收看不上眼,但是与此同时也顺理成章的取消了对这些地区的资金与物质补助,让当地少数民族有些不满。
这时候,满清开始展开行动了。他们虽然也是同样的归顺了大明,但是有武力作为后盾,大明为了安抚,每年还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金银物资等一应俱全。这些在大明看来不多,可是在东北少数民族看来就是天文数字了。
满清以一两成的物资为代价,轻松地拉拢了一小半的当地少数民族成了自己的小弟,至于一些坚决不理会的刺头,对策也很简单。满清以这些少数民族里通新华夏为借口,展开了血腥打击。
以满清的实力,清缴起这些人口最多不超过几万的部落,实在是太容易了。在接连有三个刺头被收拾后,除了在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逃到了新华夏,在外兴安岭以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成了满清的小弟,一如当初满清入关前的态势。
而南方大明,虽然觉得事有蹊跷,但是毕竟天高皇帝远,而西北方向,沙俄也开始小动作频频,只能将注意力投向西北。为了安抚满清,只能装聋作哑,默认了满清对外东北的控制,甚至,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
收到鼓舞的满清觉得,此时正是自己再接再厉的良机。
若说满清的敌人,第一位自然是大明,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新华夏了,若论仇恨程度,其实新华夏还要排在大明前面。若不是新华夏处处处处挑衅,让满清失了方寸,忽略了台湾,也许大明就没有了席卷天下的机会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来。
更严重的是,即使满清控制了外东北,但是新华夏依然控制了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就如同一把尖刀抵到了满清背部,依然是满清不能容忍的,“必须将新华夏赶出东北亚。”这是满清的迫切想法,同时,也是大明甚至俄罗斯的想法。
俄罗斯是为了减少一个强大的竞争者,而大明也是觉得,衰弱的满清对大明的威胁显然比不上富饶而强大的新华夏的威胁。
于是,在亚洲大陆两大强国的纵容下,满清出兵外兴安岭以北地区。所到之处,一片血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