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让我们洗濯灵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踏着五月的晨风,迎着满眼的苍翠,我们来到了梦中圣地井冈山。今天的井冈山无疑是美丽的,总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6 %以上,多数地方如杜鹃山,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8 %,是一个真正的天然大氧吧。仰首环顾四围,扑入眼帘的是无边的绿意,吸入肺腑的是满口的清新。这连绵的群峰真个叫苍翠欲滴,这英雄的城市真个是美丽如画,这当地的乡亲真个为朴实无华。
我们来的是一个团队,是由39名党政干部组成的接受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的团队。我们怀着许久的向往、许久的期盼、许久的热恋,近乎于顶礼膜拜的朝圣心理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第一个开展武装割据的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来到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发源地、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完成了庄严的开班仪式后,便听吴芳宁教授的专业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她声情并茂、细致入微的讲解,仿佛重锤一样,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我们的心坎上。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到率领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对袁文才、王佐等地方武装的改造到迎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会师,从何长工两下广州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寻找朱德部队、促成朱毛会师,到曾志含泪丢下孩子留给老乡代养、而追随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一件件惨烈的革命斗争历史重新被开启,一幕幕悲壮的生离死别重新被还原。
在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前,一位不到30岁的非常俊秀的青年女教师,在向学员讲解时,眼圈一直是红红的,她喉头哽咽、但激情饱满,如泣如述向我们讲解了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问,竞无一人说出红军主力和领导机关所在位置,最后统统被凶残的敌人枪杀于距小井红军医院百米之远的稻田里,最小的战士年仅14岁。英雄们牺牲后,当地群众就地将他们掩埋。大家流着眼泪听完她如杜鹃啼血般地讲述,英雄们的壮举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这就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是呀,井冈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方石头、每一段小路、每一个楼亭湖溪,都是一个现场的教学点,都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如果这样说,你可能不相信,但是当你见到红军的后代,他们在讲述他们的祖辈的过去和他们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为革命先烈的精神所感动,不得不为英雄们后代的朴实所感怀。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红军的后代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王佐的孙子王生茂、江志华的孙女江满凤。
当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年汉子,分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当地农民,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曾志的后代,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代红色女杰、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曾志的血脉,谁又能想到他就是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粉碎“四人帮”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通过讲解员老师的逐步深入讲解,我们的思绪也逐渐被带到那个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岁月,当年曾志有3个儿子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那么在他送掉的三个孩子当中找到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井冈山农村,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她的孙子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石金龙讲到,父亲石来发建国后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及时找到她的奶奶,直到1952年时隔二十四年后母子重逢。那时,曾志已经在北京做了大官,石来发家里的条件不好,曾想通过奶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办一个商品粮户口,但是这位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家却坚决地回绝了,让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辈子都扎根在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了曾志去世后给子女写下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写生平”她的子女们完成了她的遗愿,在距小井红军医院不远的小山坡的一块不起眼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字。是呀,曾志不但让他的后代留在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当地农民中的一员,而时隔70年后在她87岁去世时,仍要回到井冈山陪伴一起战斗过的牺牲在井冈山的战友,这是她老人家对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死难烈士的怀念,是她对牺牲在井冈山4。8万有名的和无名的红军将士的怀念,她真正将自己的全部融入了这个革命圣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这让我想到,如曾志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当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受压迫,过上有尊严、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倾其所有。即使他们已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又何曾为自己谋一点私利!他们的精神太伟大,他们的品格太高尚,他们的信念太坚定!如果我们不是亲自来到现场,如果我们不亲眼所见,如果我们不亲耳聆听,也许我们不相信,也许不会有如此的感动、感怀和感叹!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这就是我们革命英烈的后代。
可能有人说,已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曾志完全可以给自己的孙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她做的是不是对自己太过苛刻,是不是太苦了自己!这正是我们要探究和学习的地方,我终于明白,这就是井冈山精神!他们虽不是为了主义而生,但却可以为了主义而死,就是不为自己谋利,哪怕是一点点的私念,那怕是理应得到的举手之劳!正是这个伟大的理想,一直支撑他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一直支撑他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一直支撑他们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而他们在其过程中曾遭受的劳累、苦处和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他们似乎把这些都看作是蜜蜂的辛勤劳作、自然的风吹雨淋、万物的历练成长、凤凰的涅槃重生。
还记得一代伟人那首著名的词么?“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一天,我们登上了黄洋界,它位距茨坪西北十七公里,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凭借着山险,不仅“保存了我们的最后根据地,且使敌胆为寒,不敢轻视共军,为边界名战之一”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打败了湘赣两省四个团敌军的第二次“会剿”可有多少红军将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虽九死而犹未悔,他们永远地常眠于井冈山这块英雄的土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六县一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4。8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5744人,无名烈士却有32300余人,今天的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据说当年井冈山的植被并不是这样好,之所以现在郁郁葱葱、苍翠挺拔,就是因为烈士的英灵护佑着这座美丽的山峰,是红军将士用身躯、汗水、鲜血化作了井冈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就是红军将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如此才有井冈山生机盎然的群峰、苍翠欲滴的绿色、天然屏障的氧吧,那挺拔的井冈翠竹不正象征着英烈们威武不屈的脊梁。而这些是英烈们留给井冈山人民的,留给中国革命的后代的,也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提到井冈山精神,往往有人会觉得很抽象,离我们很遥远,可来到井冈山,使我们知道,井冈山精神是鲜活的,是触手可及的,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之躯铸就的!这个伟大的精神在茨坪毛泽东旧居,在小井的红军医院,在大井的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队部旧址,在茅坪八角楼,在龙江书院,在黄洋界,在朱毛的挑粮小道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就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一切缴获要归公”等三大纪律,提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六项注意,提出了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要求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的党组织覆盖面,真正实现了党指挥枪的重大决策。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党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风肃纪,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警惕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决不能在我们的手上丢失。否则我们怎能对得起先辈们、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个伟大的国家,怎能对得起这个来之不易的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让烈士的血白流,不能让地下的烈士寒心!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的意义之所在。即希望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就像这井冈翠竹一样节节攀高,茁壮成长!让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点赞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精神的旗帜永远扛下去,让井冈山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党的中间,人民的中间,共和国的上空!
“啊呀勒,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江满凤那带有浓重湘赣口音的甜美歌声,再次回响在我的耳畔,沁入我的心田!那优美的旋律,细腻的情愫,总能让人百转千回,留恋忘返,难忘这次红色教育之旅!
我会告诉我的朋友们,如果你的心里还有些异恙,还有些迷茫,还有什么解不开的!那么,请来井冈山吧,让我们的灵魂在这里得到洗濯、晾晒和升华!
踏着五月的晨风,迎着满眼的苍翠,我们来到了梦中圣地井冈山。今天的井冈山无疑是美丽的,总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6 %以上,多数地方如杜鹃山,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8 %,是一个真正的天然大氧吧。仰首环顾四围,扑入眼帘的是无边的绿意,吸入肺腑的是满口的清新。这连绵的群峰真个叫苍翠欲滴,这英雄的城市真个是美丽如画,这当地的乡亲真个为朴实无华。
我们来的是一个团队,是由39名党政干部组成的接受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的团队。我们怀着许久的向往、许久的期盼、许久的热恋,近乎于顶礼膜拜的朝圣心理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第一个开展武装割据的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来到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发源地、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完成了庄严的开班仪式后,便听吴芳宁教授的专业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她声情并茂、细致入微的讲解,仿佛重锤一样,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我们的心坎上。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到率领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对袁文才、王佐等地方武装的改造到迎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会师,从何长工两下广州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寻找朱德部队、促成朱毛会师,到曾志含泪丢下孩子留给老乡代养、而追随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一件件惨烈的革命斗争历史重新被开启,一幕幕悲壮的生离死别重新被还原。
在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前,一位不到30岁的非常俊秀的青年女教师,在向学员讲解时,眼圈一直是红红的,她喉头哽咽、但激情饱满,如泣如述向我们讲解了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问,竞无一人说出红军主力和领导机关所在位置,最后统统被凶残的敌人枪杀于距小井红军医院百米之远的稻田里,最小的战士年仅14岁。英雄们牺牲后,当地群众就地将他们掩埋。大家流着眼泪听完她如杜鹃啼血般地讲述,英雄们的壮举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这就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是呀,井冈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方石头、每一段小路、每一个楼亭湖溪,都是一个现场的教学点,都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如果这样说,你可能不相信,但是当你见到红军的后代,他们在讲述他们的祖辈的过去和他们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为革命先烈的精神所感动,不得不为英雄们后代的朴实所感怀。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红军的后代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王佐的孙子王生茂、江志华的孙女江满凤。
当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年汉子,分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当地农民,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曾志的后代,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代红色女杰、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曾志的血脉,谁又能想到他就是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粉碎“四人帮”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通过讲解员老师的逐步深入讲解,我们的思绪也逐渐被带到那个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岁月,当年曾志有3个儿子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那么在他送掉的三个孩子当中找到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井冈山农村,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她的孙子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石金龙讲到,父亲石来发建国后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及时找到她的奶奶,直到1952年时隔二十四年后母子重逢。那时,曾志已经在北京做了大官,石来发家里的条件不好,曾想通过奶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办一个商品粮户口,但是这位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家却坚决地回绝了,让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辈子都扎根在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了曾志去世后给子女写下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写生平”她的子女们完成了她的遗愿,在距小井红军医院不远的小山坡的一块不起眼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字。是呀,曾志不但让他的后代留在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当地农民中的一员,而时隔70年后在她87岁去世时,仍要回到井冈山陪伴一起战斗过的牺牲在井冈山的战友,这是她老人家对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死难烈士的怀念,是她对牺牲在井冈山4。8万有名的和无名的红军将士的怀念,她真正将自己的全部融入了这个革命圣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这让我想到,如曾志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当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受压迫,过上有尊严、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倾其所有。即使他们已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又何曾为自己谋一点私利!他们的精神太伟大,他们的品格太高尚,他们的信念太坚定!如果我们不是亲自来到现场,如果我们不亲眼所见,如果我们不亲耳聆听,也许我们不相信,也许不会有如此的感动、感怀和感叹!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这就是我们革命英烈的后代。
可能有人说,已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曾志完全可以给自己的孙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她做的是不是对自己太过苛刻,是不是太苦了自己!这正是我们要探究和学习的地方,我终于明白,这就是井冈山精神!他们虽不是为了主义而生,但却可以为了主义而死,就是不为自己谋利,哪怕是一点点的私念,那怕是理应得到的举手之劳!正是这个伟大的理想,一直支撑他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一直支撑他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一直支撑他们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而他们在其过程中曾遭受的劳累、苦处和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他们似乎把这些都看作是蜜蜂的辛勤劳作、自然的风吹雨淋、万物的历练成长、凤凰的涅槃重生。
还记得一代伟人那首著名的词么?“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一天,我们登上了黄洋界,它位距茨坪西北十七公里,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凭借着山险,不仅“保存了我们的最后根据地,且使敌胆为寒,不敢轻视共军,为边界名战之一”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打败了湘赣两省四个团敌军的第二次“会剿”可有多少红军将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虽九死而犹未悔,他们永远地常眠于井冈山这块英雄的土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六县一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4。8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5744人,无名烈士却有32300余人,今天的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据说当年井冈山的植被并不是这样好,之所以现在郁郁葱葱、苍翠挺拔,就是因为烈士的英灵护佑着这座美丽的山峰,是红军将士用身躯、汗水、鲜血化作了井冈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就是红军将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如此才有井冈山生机盎然的群峰、苍翠欲滴的绿色、天然屏障的氧吧,那挺拔的井冈翠竹不正象征着英烈们威武不屈的脊梁。而这些是英烈们留给井冈山人民的,留给中国革命的后代的,也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提到井冈山精神,往往有人会觉得很抽象,离我们很遥远,可来到井冈山,使我们知道,井冈山精神是鲜活的,是触手可及的,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之躯铸就的!这个伟大的精神在茨坪毛泽东旧居,在小井的红军医院,在大井的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队部旧址,在茅坪八角楼,在龙江书院,在黄洋界,在朱毛的挑粮小道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就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一切缴获要归公”等三大纪律,提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六项注意,提出了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要求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的党组织覆盖面,真正实现了党指挥枪的重大决策。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党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风肃纪,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警惕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决不能在我们的手上丢失。否则我们怎能对得起先辈们、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个伟大的国家,怎能对得起这个来之不易的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让烈士的血白流,不能让地下的烈士寒心!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的意义之所在。即希望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就像这井冈翠竹一样节节攀高,茁壮成长!让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点赞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精神的旗帜永远扛下去,让井冈山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党的中间,人民的中间,共和国的上空!
“啊呀勒,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江满凤那带有浓重湘赣口音的甜美歌声,再次回响在我的耳畔,沁入我的心田!那优美的旋律,细腻的情愫,总能让人百转千回,留恋忘返,难忘这次红色教育之旅!
我会告诉我的朋友们,如果你的心里还有些异恙,还有些迷茫,还有什么解不开的!那么,请来井冈山吧,让我们的灵魂在这里得到洗濯、晾晒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