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些外国典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读外国著作时,常会遇到一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的含意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十二条军规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源出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1961年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太有影响了,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第二十二条军规”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
阿基里斯之踵
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
奥吉亚斯的牛圈
出自希腊神话。奥吉亚斯是海神的儿子,他养了无数的牛,粪秽堆积如山。比喻累积成堆或肮脏腐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布利丹毛驴
出自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利丹的寓言。有一头饥饿毛驴站在两捆同样的干草之间,居然不知吃那边的干草才好,结果饿死了。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多米诺骨牌
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后,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等同于人们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意。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后来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鳄鱼的眼泪
西方传说,鳄鱼捕到猎物时,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又被引申为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徒。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扩展:有人还把一些典故编为一副对联,也很有意思。
山姆大叔带酸小姐驾诺亚方舟经乌托邦入伊甸园巧遇超人安泰受洗礼;泥足巨人随苦行僧去香格里拉过滑铁卢进象牙塔恰逢黑马缪斯论涅槃。
1.山姆大叔——美国的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纽约州一位诚实能干的肉类包装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姆大叔”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人们发现该厂的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标记。本来,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碰巧山姆大叔(unclesam)的缩写与美国的缩写相同,人们就管美国叫“山姆大叔”美国人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视为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2.酸小姐——出自俄国作家波米亚洛夫斯基的小说小市民的幸福。女主人公莲诺奇卡是一个目光短浅,精神空虚的“千金小姐”由于失恋而成为忧心忡忡、痛苦悲伤的“酸小姐”后比喻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女子。也泛指目光短浅、思想庸俗或感情脆弱、喜怒无常的人。
3.诺亚方舟——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虑,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而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了。后来人们常用此语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4.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5.伊甸园——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于是人们往往用“伊甸园”来比喻人间的乐园。
6.超人——出自尼采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超人”是代表统治阶层的理想化的无所不能的全才人物。他说:“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比喻那些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命不凡的利己主义者,也指那些能力卓异、超越常人的人。
7.安泰——“安泰”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和英雄,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的力量来源于大地母亲,只要身不离地,就力量无穷,所向无敌;如果身体离开了大地母亲,就会失去生存能力。后来,安泰被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举在空中击毙了。因为安泰是个离开大地母亲就失去力量的巨人,所以,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安泰”来比喻作家、诗人以及革命政党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8.洗礼——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9.泥足巨人——典出圣经旧约。说的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梦见一尊巨像,其头是精金的,胸臂是银的,腰肚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他正观看着,忽然天外飞来一块石头击碎巨像的泥足,于是金银铜铁泥同化为粉末。后来人们常以“泥足巨人”来形容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庞然大物。
10.苦行僧——原指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炼,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11.香格里拉——典出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名著失业地平线。书中描述了在中国喜马拉雅山山脉延伸到巴基斯坦的一个小山麓里,有一处美得像童话里仙境的地方叫香格里拉。在那里男女不问世事,不知困苦,也没有疾病和暴力,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人们常用“香格里拉”来喻指世外仙境,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12.滑铁卢——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病故。因而,人们常常用“滑铁卢”来比喻惨痛的失败和比喻英雄末路。
13.象牙塔——典出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于是“象牙塔”就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现在也有人把大学说成是“象牙塔”
14.黑马——源于赛马场的俚语,指外表并不起眼,赛马时出人意料地夺魁的马匹,并非指马的毛色。1861年当时既无名气又无资历的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因而曾被人们称为黑马式的总统。比喻实力或价值难以预测的人或者事物。
15.缪斯——典出希腊神话。缪斯是希腊神话中9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16.涅槃——典出佛教典籍。也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寂”为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熄)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用。
在读外国著作时,常会遇到一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的含意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十二条军规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源出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1961年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太有影响了,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第二十二条军规”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
阿基里斯之踵
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
奥吉亚斯的牛圈
出自希腊神话。奥吉亚斯是海神的儿子,他养了无数的牛,粪秽堆积如山。比喻累积成堆或肮脏腐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布利丹毛驴
出自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利丹的寓言。有一头饥饿毛驴站在两捆同样的干草之间,居然不知吃那边的干草才好,结果饿死了。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多米诺骨牌
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后,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等同于人们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意。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后来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鳄鱼的眼泪
西方传说,鳄鱼捕到猎物时,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又被引申为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徒。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扩展:有人还把一些典故编为一副对联,也很有意思。
山姆大叔带酸小姐驾诺亚方舟经乌托邦入伊甸园巧遇超人安泰受洗礼;泥足巨人随苦行僧去香格里拉过滑铁卢进象牙塔恰逢黑马缪斯论涅槃。
1.山姆大叔——美国的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纽约州一位诚实能干的肉类包装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姆大叔”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人们发现该厂的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标记。本来,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碰巧山姆大叔(unclesam)的缩写与美国的缩写相同,人们就管美国叫“山姆大叔”美国人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视为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2.酸小姐——出自俄国作家波米亚洛夫斯基的小说小市民的幸福。女主人公莲诺奇卡是一个目光短浅,精神空虚的“千金小姐”由于失恋而成为忧心忡忡、痛苦悲伤的“酸小姐”后比喻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女子。也泛指目光短浅、思想庸俗或感情脆弱、喜怒无常的人。
3.诺亚方舟——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虑,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而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了。后来人们常用此语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4.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5.伊甸园——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于是人们往往用“伊甸园”来比喻人间的乐园。
6.超人——出自尼采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超人”是代表统治阶层的理想化的无所不能的全才人物。他说:“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比喻那些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命不凡的利己主义者,也指那些能力卓异、超越常人的人。
7.安泰——“安泰”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和英雄,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的力量来源于大地母亲,只要身不离地,就力量无穷,所向无敌;如果身体离开了大地母亲,就会失去生存能力。后来,安泰被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举在空中击毙了。因为安泰是个离开大地母亲就失去力量的巨人,所以,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安泰”来比喻作家、诗人以及革命政党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8.洗礼——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9.泥足巨人——典出圣经旧约。说的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梦见一尊巨像,其头是精金的,胸臂是银的,腰肚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他正观看着,忽然天外飞来一块石头击碎巨像的泥足,于是金银铜铁泥同化为粉末。后来人们常以“泥足巨人”来形容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庞然大物。
10.苦行僧——原指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炼,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11.香格里拉——典出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名著失业地平线。书中描述了在中国喜马拉雅山山脉延伸到巴基斯坦的一个小山麓里,有一处美得像童话里仙境的地方叫香格里拉。在那里男女不问世事,不知困苦,也没有疾病和暴力,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人们常用“香格里拉”来喻指世外仙境,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12.滑铁卢——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病故。因而,人们常常用“滑铁卢”来比喻惨痛的失败和比喻英雄末路。
13.象牙塔——典出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于是“象牙塔”就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现在也有人把大学说成是“象牙塔”
14.黑马——源于赛马场的俚语,指外表并不起眼,赛马时出人意料地夺魁的马匹,并非指马的毛色。1861年当时既无名气又无资历的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因而曾被人们称为黑马式的总统。比喻实力或价值难以预测的人或者事物。
15.缪斯——典出希腊神话。缪斯是希腊神话中9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16.涅槃——典出佛教典籍。也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寂”为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熄)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