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很长时间以来,每当我上街路经繁华的总府路街头,总能看到一位年过古稀,满头白发,身着虽旧但却洁净衣衫的瘦癯老大爷将演出许可证放在脚边,戴着耳麦,静静地坐在一把简单的折叠式小凳上,低着头专注而熟练的拉动着手中的那柄二胡,左手五指灵活的揉搓着琴弦,右手左右来回的拉动,随着乐声节奏的调谐,其身体和头随着音乐轻轻地摆动,一曲曲缠绵动听的“二泉映月”、“梁祝”就于他那柄二胡中轻轻地流泻,旋律悠悠,琴声委婉、幽咽。虽然,有些音调并不很准确,却很感人。仿佛是对人生经历的叙述、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
二胡声飘荡于总府路街头,仿佛空中凝结成一个个有形的音符,飘进了多少行人的耳际。于是乎,就像有人在观众耳边喃喃细语,又像观众自己内心的独白,不知不觉中,这琴声竟将真实可感的人生况味熨贴你我焦灼不安的心灵,将周围的观众一齐带入了一个妙曼的世界。
一曲终了,周围的观众不禁喝彩并齐声鼓掌。
二胡,顾名思义,只有两条弦,分为外弦和内弦,而就是这样简陋的两条弦,却能发出世界上最复杂的声音。对二胡的概念我仅停留在曾经看过关于阿炳文章的模糊记忆中:二胡,双目失明的乞丐,惨淡的人生,那个美丽而悲哀的二泉映月的故事和乐曲。
凝视着眯着眼专心致志演奏着他的音乐的老大爷,聆听着那悠扬而又呜咽的声音。出于对苦难命运的敬畏,我从和旁边行人的攀谈中得知:老大爷姓刘,刘大爷的一生,是一出另版的活着,他本人就是徐福贵的现代翻版。一生辗转飘零,阅尽人间冷暖,结发妻子悲凉离世,第二任老伴倒在卖唱路边,连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客死异乡。刘大爷的人生故事有着太多的生死离别,他活着,似乎就是为了见证亲人们的离开。
但是,刘大爷却让自己好好地活了下来。刘大爷小学时学习过二胡,长大后对音乐一直情有独钟。1996年,成都打工的刘大爷在一次路过九眼桥时,看见有人在拉二胡卖唱,一时兴起,就借那人的二胡拉了一曲,没想到立刻有人投给他五元钱。那卖唱的人告诉刘大爷,他拉一天才赚两元钱。刘大爷听罢那人所言,当时就起了卖唱的念头。
刘大爷最初在春熙路上卖唱,春熙路扩建后他就搬到了总府路上。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天天准时到场,从无迟到。而正是刘大爷风雨无阻的卖唱毅力折服了一位每天从刘大爷身边经过的潮州商人,和他交上了朋友,并执意送钱给他让他买下他手里这把价值不菲的二胡。
刘大爷在街头卖唱,执着地将“工作与兴趣相结合”并从中感受一种幸福。一个五音不全的老人长年累月地坐在街边展示着自己近乎噪音的歌声,这情景多少有些幽默的成分。他的歌声不会有真正的听众,他的二胡也不会找到真正的知音,但是,刘大爷的这种活法却让他拥有了一批固定的fans。
由于有一群固定的“歌迷”刘大爷每月约有600—700元的稳定收入。刘大爷很满足于现在的卖唱生活,正如他所说:“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相结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前段时间电视里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大爷没事也喜欢念叨几句“想唱就唱”“这人生啊,就像一本歌谱,可以唱得很快乐也能很悲伤,主要是看你唱得什么音儿,怎么唱。不管唱成什么样,关键是想唱就唱。”
整整三年过去了,二胡声声,浓缩着刘大爷的人生旅程,又散发着悲欢交集的人生况味。于是,让我油然记起帕斯卡尔在思想者中说的一句话:“人是一根苇草,脆弱易折的苇草,但是它是有思想的苇草。”古埃及人也正是用苇草造纸,书写文章。如果说,苇草之于文学,是两相交融的生命的话,那么,二胡之于刘大爷,又何尝不是“两相交融的生命体”呢?
虽然刘大爷一生坎坷,但刘大爷依然执着而痴迷地继续着自己的追求,只要说起他钟爱的音乐事业,他的眼睛里立刻就会闪烁起快乐的光芒。刘大爷并非像尼采所形容的那份匆忙和奔逐——“现代人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刘大爷将自己浸在了二胡声里,生命即变成了一种滋味,酿成了一种韵味。当他操起二胡的时候,在悠扬、欢快的旋律中,他自是享受到贵族们、白领们难以体味的一份简朴、本真的乐趣。
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在刘大爷那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于刘大爷而言,活着。就像歌谱“起什么调。唱什么音全靠自己”而且顶顶要紧的是“想唱就唱”这是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大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回到内心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伟大的音乐正是孤独的人生,而孤独的人生正是伟大的音乐。音乐从他的心底流出,从他的指下流出,从他的琴弦中流出,如“叮咚”的泉水,如百灵的歌唱,给这喧嚣聒杂浮躁的都市带来了几份和谐与宁静的音符。
很长时间以来,每当我上街路经繁华的总府路街头,总能看到一位年过古稀,满头白发,身着虽旧但却洁净衣衫的瘦癯老大爷将演出许可证放在脚边,戴着耳麦,静静地坐在一把简单的折叠式小凳上,低着头专注而熟练的拉动着手中的那柄二胡,左手五指灵活的揉搓着琴弦,右手左右来回的拉动,随着乐声节奏的调谐,其身体和头随着音乐轻轻地摆动,一曲曲缠绵动听的“二泉映月”、“梁祝”就于他那柄二胡中轻轻地流泻,旋律悠悠,琴声委婉、幽咽。虽然,有些音调并不很准确,却很感人。仿佛是对人生经历的叙述、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
二胡声飘荡于总府路街头,仿佛空中凝结成一个个有形的音符,飘进了多少行人的耳际。于是乎,就像有人在观众耳边喃喃细语,又像观众自己内心的独白,不知不觉中,这琴声竟将真实可感的人生况味熨贴你我焦灼不安的心灵,将周围的观众一齐带入了一个妙曼的世界。
一曲终了,周围的观众不禁喝彩并齐声鼓掌。
二胡,顾名思义,只有两条弦,分为外弦和内弦,而就是这样简陋的两条弦,却能发出世界上最复杂的声音。对二胡的概念我仅停留在曾经看过关于阿炳文章的模糊记忆中:二胡,双目失明的乞丐,惨淡的人生,那个美丽而悲哀的二泉映月的故事和乐曲。
凝视着眯着眼专心致志演奏着他的音乐的老大爷,聆听着那悠扬而又呜咽的声音。出于对苦难命运的敬畏,我从和旁边行人的攀谈中得知:老大爷姓刘,刘大爷的一生,是一出另版的活着,他本人就是徐福贵的现代翻版。一生辗转飘零,阅尽人间冷暖,结发妻子悲凉离世,第二任老伴倒在卖唱路边,连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客死异乡。刘大爷的人生故事有着太多的生死离别,他活着,似乎就是为了见证亲人们的离开。
但是,刘大爷却让自己好好地活了下来。刘大爷小学时学习过二胡,长大后对音乐一直情有独钟。1996年,成都打工的刘大爷在一次路过九眼桥时,看见有人在拉二胡卖唱,一时兴起,就借那人的二胡拉了一曲,没想到立刻有人投给他五元钱。那卖唱的人告诉刘大爷,他拉一天才赚两元钱。刘大爷听罢那人所言,当时就起了卖唱的念头。
刘大爷最初在春熙路上卖唱,春熙路扩建后他就搬到了总府路上。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天天准时到场,从无迟到。而正是刘大爷风雨无阻的卖唱毅力折服了一位每天从刘大爷身边经过的潮州商人,和他交上了朋友,并执意送钱给他让他买下他手里这把价值不菲的二胡。
刘大爷在街头卖唱,执着地将“工作与兴趣相结合”并从中感受一种幸福。一个五音不全的老人长年累月地坐在街边展示着自己近乎噪音的歌声,这情景多少有些幽默的成分。他的歌声不会有真正的听众,他的二胡也不会找到真正的知音,但是,刘大爷的这种活法却让他拥有了一批固定的fans。
由于有一群固定的“歌迷”刘大爷每月约有600—700元的稳定收入。刘大爷很满足于现在的卖唱生活,正如他所说:“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相结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前段时间电视里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大爷没事也喜欢念叨几句“想唱就唱”“这人生啊,就像一本歌谱,可以唱得很快乐也能很悲伤,主要是看你唱得什么音儿,怎么唱。不管唱成什么样,关键是想唱就唱。”
整整三年过去了,二胡声声,浓缩着刘大爷的人生旅程,又散发着悲欢交集的人生况味。于是,让我油然记起帕斯卡尔在思想者中说的一句话:“人是一根苇草,脆弱易折的苇草,但是它是有思想的苇草。”古埃及人也正是用苇草造纸,书写文章。如果说,苇草之于文学,是两相交融的生命的话,那么,二胡之于刘大爷,又何尝不是“两相交融的生命体”呢?
虽然刘大爷一生坎坷,但刘大爷依然执着而痴迷地继续着自己的追求,只要说起他钟爱的音乐事业,他的眼睛里立刻就会闪烁起快乐的光芒。刘大爷并非像尼采所形容的那份匆忙和奔逐——“现代人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刘大爷将自己浸在了二胡声里,生命即变成了一种滋味,酿成了一种韵味。当他操起二胡的时候,在悠扬、欢快的旋律中,他自是享受到贵族们、白领们难以体味的一份简朴、本真的乐趣。
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在刘大爷那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于刘大爷而言,活着。就像歌谱“起什么调。唱什么音全靠自己”而且顶顶要紧的是“想唱就唱”这是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大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回到内心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伟大的音乐正是孤独的人生,而孤独的人生正是伟大的音乐。音乐从他的心底流出,从他的指下流出,从他的琴弦中流出,如“叮咚”的泉水,如百灵的歌唱,给这喧嚣聒杂浮躁的都市带来了几份和谐与宁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