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仕途第一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5.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胸怀戍边卫国的志向,从福建邵武直接升任京官,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初任邵武知县,天启二年正月,进京朝觐,经御史举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邵武是袁崇焕为官的始发地,在邵武任职虽然仅一年,但是他贯彻民为本的思想,廉洁为官,体恤百姓的疾苦,做了许多有益当地百姓的事,政绩卓著,在百姓中留下了极佳的口碑。
邵武县志记载:“袁崇焕知邵武县,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他在邵武上任伊始,把为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他要求衙役奉公执法,对徇私妄法者严惩不贷;对犯罪分子依法惩治,所有的案件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审理。他还时常带领公差上街巡夜,防止不法之徒在夜间作案。在他的治理下,作奸犯科者日益减少,百姓安居乐业。
他倡俭抑奢,在百姓中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扶弱济贫、勤俭持家之风。他“言必行,行必果”三餐粗茶淡饭,拿出一部分奉禄,亲自送给城中的孤儿、寡老的手中;褒奖和睦家庭,孝子贤孙,乐善好施者。百姓学有榜样,尊老爱幼、夫勤妻贤、乐于助人等尉然成风。
在抓好社会治安和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同时,他还注重发展经济。鼓励百姓发展商业,多种稻、植麻、养蚕,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筑水坝、疏浚灌溉沟渠、建水车,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确保农业旱涝保收,深得民心。
在邵武任职期间,他与当地的百姓关系融洽,百姓遇到危险,他都能挺身相救。邵武至今还流传着他冒着烈火救老妪的故事。袁崇焕在邵武任知县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城西 一户人家因火笼倾倒引起火灾,浓烟滚滚,火光冲光。袁崇焕获悉后立刻带领衙役赶往火灾现场。他指挥衙役和赶来救火的周边群众运水救火,突然在一个冒浓的阁楼里,传来了一个老妇人惊恐绝望的求救声。就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只见袁崇焕飞身跃上封火墙,身轻如猿行至阁楼的位置,抽出佩剑在阁顶上砍出一个大窟窿,纵身跃入阁楼,将老妇人救上封火墙顶,并背着老妇人从封火墙上轻身跃下,毫发无损。当地百姓给他送一块“火海飞将”的牌匾,以示敬仰。邵武县志对袁崇焕有这样的记载:“素矫捷有力,尝出救火,着靴上墙屋如履平地。”印证了流传故事的真实性。
戍边卫国是他的志向。他在完成公务之余,认真研读兵法,时常到戍边回家的兵士家中走访,与之讨论边塞攻防术,了解边塞的地形和戍边将士对战争的看法。开始是他到兵士家中走访,后来是戍边兵士一回来就主动找他谈论戍边的事。他在与戍边兵士的谈话中学到了许多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为他后来统率三军,运筹帷幄,屡败后金(清)军进犯奠定了基础。
在邵武南部的和平古镇的狮形山上,矗立着一座20米高的宝塔。宝塔为砖木石混构,是明朝所建塔中较为罕见的,是研究古塔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塔六面均外辟拱顶窗龛,龛内砖质浮雕神佛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更为珍贵的是,塔名“聚奎塔”是由袁崇焕题写的。袁崇焕以“聚奎”二字为塔名,是他志向的体现。“聚奎塔”的“聚”字,许慎说文:“聚,会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聚奎塔”的“奎”字,奎宿为天庭二十八宿之一,其一说主文运,故学人拜天之楼为奎星楼(又作魁星楼);其另一说主库兵,后汉书。苏竟传载:“奎为毒螯,主库兵。”李贤注曰“奎主武库之兵也”袁崇焕以“聚奎”二字为塔名,其涵义可诠释为会聚天下之文武英才。此塔没有以“报国”、“报恩”为名,而以“聚奎”为名,充分说明袁崇焕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这是他关怀民疾、救民水火,进而投笔从戎、图复辽疆的思想底蕴。
袁崇焕以“聚奎”二字铭志,带着“戍边卫国”的志向走出邵武,并以卓著战功擢升至兵部尚书,成为一代显将。
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胸怀戍边卫国的志向,从福建邵武直接升任京官,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初任邵武知县,天启二年正月,进京朝觐,经御史举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邵武是袁崇焕为官的始发地,在邵武任职虽然仅一年,但是他贯彻民为本的思想,廉洁为官,体恤百姓的疾苦,做了许多有益当地百姓的事,政绩卓著,在百姓中留下了极佳的口碑。
邵武县志记载:“袁崇焕知邵武县,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他在邵武上任伊始,把为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他要求衙役奉公执法,对徇私妄法者严惩不贷;对犯罪分子依法惩治,所有的案件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审理。他还时常带领公差上街巡夜,防止不法之徒在夜间作案。在他的治理下,作奸犯科者日益减少,百姓安居乐业。
他倡俭抑奢,在百姓中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扶弱济贫、勤俭持家之风。他“言必行,行必果”三餐粗茶淡饭,拿出一部分奉禄,亲自送给城中的孤儿、寡老的手中;褒奖和睦家庭,孝子贤孙,乐善好施者。百姓学有榜样,尊老爱幼、夫勤妻贤、乐于助人等尉然成风。
在抓好社会治安和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同时,他还注重发展经济。鼓励百姓发展商业,多种稻、植麻、养蚕,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筑水坝、疏浚灌溉沟渠、建水车,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确保农业旱涝保收,深得民心。
在邵武任职期间,他与当地的百姓关系融洽,百姓遇到危险,他都能挺身相救。邵武至今还流传着他冒着烈火救老妪的故事。袁崇焕在邵武任知县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城西 一户人家因火笼倾倒引起火灾,浓烟滚滚,火光冲光。袁崇焕获悉后立刻带领衙役赶往火灾现场。他指挥衙役和赶来救火的周边群众运水救火,突然在一个冒浓的阁楼里,传来了一个老妇人惊恐绝望的求救声。就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只见袁崇焕飞身跃上封火墙,身轻如猿行至阁楼的位置,抽出佩剑在阁顶上砍出一个大窟窿,纵身跃入阁楼,将老妇人救上封火墙顶,并背着老妇人从封火墙上轻身跃下,毫发无损。当地百姓给他送一块“火海飞将”的牌匾,以示敬仰。邵武县志对袁崇焕有这样的记载:“素矫捷有力,尝出救火,着靴上墙屋如履平地。”印证了流传故事的真实性。
戍边卫国是他的志向。他在完成公务之余,认真研读兵法,时常到戍边回家的兵士家中走访,与之讨论边塞攻防术,了解边塞的地形和戍边将士对战争的看法。开始是他到兵士家中走访,后来是戍边兵士一回来就主动找他谈论戍边的事。他在与戍边兵士的谈话中学到了许多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为他后来统率三军,运筹帷幄,屡败后金(清)军进犯奠定了基础。
在邵武南部的和平古镇的狮形山上,矗立着一座20米高的宝塔。宝塔为砖木石混构,是明朝所建塔中较为罕见的,是研究古塔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塔六面均外辟拱顶窗龛,龛内砖质浮雕神佛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更为珍贵的是,塔名“聚奎塔”是由袁崇焕题写的。袁崇焕以“聚奎”二字为塔名,是他志向的体现。“聚奎塔”的“聚”字,许慎说文:“聚,会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聚奎塔”的“奎”字,奎宿为天庭二十八宿之一,其一说主文运,故学人拜天之楼为奎星楼(又作魁星楼);其另一说主库兵,后汉书。苏竟传载:“奎为毒螯,主库兵。”李贤注曰“奎主武库之兵也”袁崇焕以“聚奎”二字为塔名,其涵义可诠释为会聚天下之文武英才。此塔没有以“报国”、“报恩”为名,而以“聚奎”为名,充分说明袁崇焕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这是他关怀民疾、救民水火,进而投笔从戎、图复辽疆的思想底蕴。
袁崇焕以“聚奎”二字铭志,带着“戍边卫国”的志向走出邵武,并以卓著战功擢升至兵部尚书,成为一代显将。